离谱!海外拔根鱼刺花8万美金、多日无解险送命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2月6日 15点17分 PT
  返回列表
67645 阅读
17 评论
英国报姐

年关将近,各超市的海鲜区域都挤满了采购年货的打工人。中国人讲究“年年有余”,因此年夜饭的餐桌上必须有一道全须全尾的鱼作为压轴好戏。

但谁能想到呢,每年当我们享受阖家团圆,围桌享用年夜饭时,还有一群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耳鼻喉科作为春节期间,急诊科里最忙的科室,除夕夜一晚上至少要接诊几十个卡鱼刺的患者。

医生们一镊子下去,鱼刺尽除的绝佳手艺,让很多网友误认为这种医术是全球通用的。

还曾有人发帖吐槽:拔个鱼刺就要收费52元,这不是妥妥的坑人吗?

不少身处海外的网友看到这样的言论却表示:在国外要是卡鱼刺轻则住院挂水,重则全麻手术。

而且卡鱼刺接诊收费的价格之高,甚至达到了“一刀马斯克流泪,两刀乔布斯心碎”的地步... ...

2021年的媒体曾经报道过《急救医学杂志》刊登过的一个病例。

一名54岁的马来西亚女性,在吃烤鱼时突然觉得喉咙一紧后食道开始剧烈疼痛。家人见她面色难看察觉到可能是卡了鱼刺,便立即将女子送到医院挂急诊。

示意图

接诊的大夫看了一眼没有发现鱼刺,也没看到任何异物。此时女子已经呼吸困难,颈部也肿胀影响正常呼吸。

因为找不到病因,医生只能给她做了全方位的CT扫描,结果就在女子的颈部肌肉里看到了一根长约5厘米的鱼刺。

正是这根鱼刺引发女子颈部脓肿和呼吸道阻塞,差点让她在急诊室的众目睽睽之下死的不明不白。

医生看到鱼刺后也吓了一跳,马上安排女子服用消炎抗生素并接受手术。术后五天,女子才平安出院。

不是,这么大的一根鱼刺都能视而不见。竟然还能从简单的外科操作,上升到手术住院?

示意图

马来西亚的这起因为卡鱼刺差点丧命的病例并不是偶发事件。在某社交平台上,不少身在海外的留学生用亲身经历证实了,在国外拔根鱼刺很可能肉体和钱包一同受损。

有网友吃够了白人饭,想着周末开一个国内剁椒鱼头罐头做放纵餐。结果一口下去,光是拔鱼刺的全套检查下来就花了8万美金。

图源:B站@Jessica又在吃饭

因此有人看完博主的天价手术,建议她不如回国拔鱼刺,往返机酒加伴手礼都不见得有这么贵。

无独有偶,还有网友因为嘴馋偷吃一包麻辣小鱼干,结果给美国医保贡献了3万。

如果只是看病贵,那还能乐观安慰自己是“花钱消灾”。但对于大多数因为“卡鱼刺”而在海外挂急诊的病人来说,往往是钱一分没少花,罪也是一点没少受。

做鱼2小时,吃鱼5分钟,拔鱼刺14个小时这种事已经稀松平常。

因为留学生一口炸鳕鱼,导致急诊室的医生悉数到场,内科、消化科、耳鼻喉科的主治大夫轮番上阵,17天都没能找到鱼刺,还差点延误成了消化道感染。最终还是不遵医嘱,一张机票从多伦多飞回上海治疗才痊愈。

众多关于“买鱼花了1刀,拔鱼刺手术开了2刀”的真实案例和教训,让留学生圈子里又多了一个口口相传的经验之谈:卡鱼刺挂急诊时,一定要记得吃的是什么品种的鱼!

更可怕的是,因为急诊室里鲜少出现“拔鱼刺”这样的特殊病例,不少留学生的整个救治过程都要被至少4个以上的医生全程围观。甚至鱼刺拔下来的那一刻,还有人在旁拍手欢呼。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手术。

有一定本土生活经验的留学生尚且如此,短途游客更是容易栽在“拔鱼刺”这道坎上。

为了省钱少受罪,不少在海外的留学生宁可求助“十字除鱼刺”玄学大法,也不愿意去看急诊。可拖来拖去也没能靠玄学自愈,最终还是得按流程走一遍。

看完了这些海外留学被鱼刺支配的恐怖经历,大家关心的问题来了:一些医学技术发达的欧洲国家,为什么都被一根小小的鱼刺难为住了?

中国医生擅长取鱼刺,倒不是因为我们有什么神秘的东方力量。单纯只是因为吃鱼的外国人实在太少了。

相较于中国人喜欢把刺多的淡水鱼当做日常菜来吃,大部分欧美国家的居民,日常多以刺少肉多的深海鱼为食。

日常采购的鱼肉也都是经过去骨深加工的半成品。他们食用带刺鱼的几率也非常少,被鱼刺卡喉的几率更少之又少。导致海外的急诊医生在遇到“拔鱼刺”这项急诊时都会谨慎对待,免得因为不熟悉造成误诊。

和海外医生确诊鱼刺位置全靠CT和X光等辅助手段不同,中国医生本身从小就吃鱼,而且临床遇到的病人各种情况都有,接诊经验甚至丰富到对深海鱼和淡水鱼的鱼刺分布都了然于心。有了这份生活中积攒的“大数据”打底,想“拔鱼刺”误诊都难。

中国医生一击即中的拔鱼刺手艺

《华尔街日报》就曾经因为中国医生“空手取刺”的绝技,做出过特别报道。

国人吃淡水鱼比外国人多这一点,可不是信口雌黄。

2023年除夕夜当天,国内互联网搜索引擎“拔鱼刺”直线飙升超过“下厨房”菜谱。

光是浙江省人民医院的耳鼻咽喉科急诊室,除夕夜当晚就接诊了24名鱼刺卡喉的患者。

图源:DV现场

在整个春节期间,连续拔鱼刺几小时的情况也是常态化出现。

在晚上6点半至9点半之间的高峰期,急诊室往往还需要从别的科室借调人员救场。有拔鱼刺急诊需求的病人,甚至需要排队拿号。

各地医院特设的“夜间鱼刺门诊”,更是异常火爆,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虽然“卡鱼刺”要挂急诊这种事说起来轻松,听上去搞笑,但还是要奉劝各位真遇到鱼刺卡喉的情况要及时就诊。因为鱼刺卡喉后强行吞咽食物,很容易刺破食道壁进而刺破主动脉,造成创伤性大出血。

图源:江苏卫视

遇到假期聚餐卡鱼刺的情况,不用担心问诊麻烦,白天就挂“耳鼻喉科”,晚上就挂急诊,吞咽感到疼痛难忍又灼烧感也可以求助于“消化内科”。

最后希望大家放假期间也不要掉以轻心,毕竟“吃鱼一时爽,拔刺喉咙痒”。遇到“卡鱼刺”这种事不要抱着侥幸心理,采用偏方治大病反而加重病情。

K
Ki11
1 楼
😂😂cnmb共產黨自媒體
西
西湖散人
2 楼
拿个案推整体 那如果只看个案 咱大陆应该是 人人法拉利 文有大g入故宫 医有随时待命的保健团队 天天海天盛筵
媚眼瞟瞟
3 楼
5厘米的鱼刺都能咽下去, 喉咙口应该很大的。
j
jpeagle
4 楼
中国农耕的饮食文化,有刺有骨有皮的都会吃。 西方渔猎的饮食文化,只会吃整块的肉。 [2评]
h
hailaer
5 楼
你这词不达意,逻辑混乱,农耕难道不是吃素???让你推出有刺有骨有皮都吃??? 从食物来源,东西方并没有太大区别,西方甚至也吃动物内脏和下水。非要纠结,我倒是觉得餐具决定了选取食材和烹饪的差异。
老董
6 楼
整个欧洲大陆的农牧民觉得这说法很干耶,咋就被标签成渔猎文化呢?哈哈哈
l
livedoor
7 楼
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电视频道,每晚7点,都会雷打不动地播出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这个三十分钟的新闻节目,前十分钟中国领导很忙:开会、出访;中间十分钟中国人民很幸福:满足、感激;最后十分钟其他国家人民水深火热:爆炸、灾难。
e
evision
8 楼
据说每年有十几万的人看不起病死亡
山边那朵云
9 楼
我和你们说一个事实: 会吃鱼的外国人,都死绝了。现在的外国人,他们吃鱼都是去掉鱼刺的。 话说回来,我理解喜欢吃鱼的人,但是吃鱼的人不处理鱼刺再烹饪那就是傻逼陋习活该。 我宁愿付钱去高级餐厅吃鱼也不愿自己做不去骨的鱼来吃。 [1评]
山边那朵云
10 楼
懒得要死,不论是食品商还是厨师,不给鱼去骨真是害人不专业不道德。 寿司有鱼刺吗?fish & chip有鱼刺吗?人家服务多好,所以国外拔鱼刺收费贵也是理所当然,人家普遍不吃不去骨的鱼。
钟馗捉妖
11 楼
傻逼没吃过淡水鱼吧,你把草鱼的鱼刺去了给爷看看?他妈的没见过世面的傻逼在这bibi个毛线,中国人都没你能是吧?狗der不是的玩意儿。
f
flow
12 楼
真正没有保险的穷人,一分钱都不用花。
小凡人
13 楼
看明白了,中国拔鱼刺技术遥遥领先👍……问题是美国的超市大多不售卖细骨鱼呀(华人超市除外)所以小众的服务项目收贵点很难理解吗?
吃斋念佛大灰狼
14 楼
拔个鱼刺收8万美金怎么了!拔的是民主的鱼刺,值这个价。
h
halo2
15 楼
牛逼!原来外国人是因为用刀叉吃不了动物内脏才不吃的。 [1评]
h
hailaer
16 楼
你才牛逼,小学毕业了吗?再仔细看看我说的啥???
D
DDT666
17 楼
你以为美国世界第一的GDP是怎么来的?虽然用电量一路下滑,也不影响GDP一路飙升,靠的就是一刻钟收你5千多美元,拔根鱼刺8万美元撑起来的。中国就是造辆汽车,造几十台华为手机创造的GDP也比不上。还有律师费,也是GDP创造器。这些事MAGA的重要手段,你们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