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没想到 连上海市中心的商场 都开始冷清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7月29日 22点45分 PT
  返回列表
89561 阅读
39 评论
真叫卢俊

上海市中心的繁华一直让无数人艳羡神往但繁华背后,总有缺口,比如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远离了市中心

近三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将这个缺口体现得淋漓尽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心城区的人口占比持续下降,大部分人都选择离开市区、投奔郊区

一边是市区人口不断减少

另一边,这里的商场却越开越多

之前看过一个数据,到2023年底,上海的购物中心总量预计将超过400家

这也让我忍不住好奇,人都走了,这些商场谁来买单?

于是,就有了这次的实地调研

在闭店、关停的集体阵痛中,我们用真实的镜头走入了这些商场内部

看看那些曾经繁华的市中心商场们,如今还剩了几分从前?

1

最没想到的是,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西路商圈,居然会有如此冷清的商场

提起百年商街南京西路,一直都是沪上最具派头的繁华场所之一

这里有恒隆广场、兴业太古汇等众多高端商场,无数国际顶级品牌聚在这里开旗舰店或专卖店

甚至被称为“流金淌银”的一条街

但就是在这样一条街上,当我走进这个商场,直接惊呆了

整个818广场已经肉眼可见地荒废

进入一楼大厅,最中间摆了一只大白熊

无人的大厅里,第一眼看上去略显孤独

大厅公示牌显示整个商场从B1到7楼,似乎还有十来家店铺

但我从负一楼转到7楼,每一层都看了一遍,实际仍在营业的仅剩7家

除了顶楼的一家老牌本帮菜,顺风大酒店,和6层的体检中心

公示牌上显示目前4层还有3家店铺

但等我进去后,发现只有一家美发连锁品牌潘多拉还在营业

只是店里并没有客人,Tony们都坐在门口聊天

而另一家美发品牌Mirror salon和隔壁的至仁医美,已经完全闭店,被绿幕挡了起来

至于2、3、5层,每一层空空如也

因为没什么店铺,室内照明灯基本没开

裸眼已经看不出商场的原貌,镜头里就更加昏暗了

过道两旁都用这种画布遮挡,有的还写着欢迎、敬请期待之类的标语

拍完这张照片,我转身就跑了

毕竟一个人站在黑漆漆的楼层,难免觉得有些阴森

不过更强烈的感受,还是好奇

这样的商场环境下,为什么这几家店铺还能坚持到现在?

于是,我采访了目前还在营业的三家店铺

第一家是潘多拉,店员告诉我他们现在也有生意,只是不稳定,时忙时不忙

客户基本是老会员,加上连锁品牌有一定广告效应,勉强能维持住成本

但话锋一转他又说,主要是合同还没到期,到明年期满他们就搬走了

而像6楼的体检中心,业务模式基本不受商场流量影响

主要以公司员工团购、附近老年群体定期体检为主

所以至今仍开在这里

整个商场最有人气的就是B1层的三四家餐饮店了,有中餐烧烤,也有汉堡日料

临近饭点,店里坐了一些人,但都没坐满

很多外卖小哥穿梭在B1层,熟练地取餐

所以在商场彻底失去流量后,外卖生意似乎成了餐饮店在这里生存下去的另一道屏障

而整个南京西路商圈内,走向没落的商场还不只这一家

旁边的梅龙镇广场比818的情况要好些,但也倍感冷清

此前,这个商场就曾传出要关门的消息,如今大部分店铺依然在开门营业

只是我从一楼走到六楼,店里的店员、售货员,加起来比顾客还多

偶尔有顾客,也是中老年,并未看到太多年轻人的身影

7月中旬宜家中国也发了声明,要在年底前关闭附近的静安城市店

这家店最早就是冲着静安寺的年轻人来的

但如今每层出现最多的,反而是带着孙子、孙女的老年人

而随着调研深入,我们发现,这样的商场不是偶然

2

当我们走入市中心的繁华背面,发现那些冷清的商场正越来越多

所以,除了南京西路,我又分别实地考察了徐家汇商圈、和普陀的长风商圈

最明显的是徐家汇

一街之隔,这边是前卫时尚的地标美罗城、港汇恒隆,对面是老牌的百货商场:太平洋百货、上海六百等

站在马路上,外表还看不出什么

但当我走进这些商场内部,却被一种巨大的落差狠狠砸中

第一个是下半年或将关闭的太平洋百货,也曾是上海90年代叱咤风云的百货商场之一

如今一楼主打日化饰品,还能看到一些国际品牌

二楼往上就以服装为主了

而且越往上走,越难见到什么大品牌,商品陈列也是以前的百货模式

除了丝巾、旗袍,大部分商品款式都偏向中老年的喜好

我注意到,几乎每层楼都有店铺在打折出售,但问价的顾客很少

穿过太平洋的二楼连廊,就是已经开了75年的六百

是上海现存为数不多的“号码”百货

目前全上海十二家号码百货,也就剩下第一百货、六百、和永安百货(第十)这三家

六百的内部比太平洋更有服装大卖场的感觉

店铺簇拥在过道两边,几乎没有像样的门头

在这里打折出售的店铺更多,基本5折腰斩,有的商品直接低至2折

这两个商场里都很难看到年轻人,每一层有零星顾客,也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

当我穿梭在各种店铺间,还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太平洋2楼遇到过几个阿姨,人手一杯桂桂茶说说笑笑,慢悠悠地白相

结果兜兜转转,在六百又遇见了她们

从前的百货商场光环不再,见证它辉煌的那一代人也老去了

如今年轻人的商场她们逛不来,也不感兴趣

索性约上几个老姐妹,偶尔逛逛年轻时最熟悉的商场,也算别样的情调

而在普陀长风商圈,电竞主题的ESP主场,似乎要更惨烈一些

这个商场两年前开业也曾轰动一时,是全国首家电竞主题商场

引入的职业级赛馆——主场ESP,一度成了电竞年轻人的朝圣地

但两年后的今天,整个商场已经彻底空置

自动扶梯停运,只能走楼梯,扶手和角落里堆满灰尘

大部分店铺已经关闭,有的从年初歇业到现在,也有的2022年就欠租跑路,被张贴了诉讼警告

尚在营业且有客流的是年轻人喜欢的manner

一楼二楼零星分布几家健身房、披萨店、美发店,只是生意并不怎么好

作为电竞主题商场,这里当然少不了游戏元素

比如峡谷市集、王者撸串,甚至垃圾桶都贴满了游戏梗

中心广场这个巨大的风暴龙王,足足有一层楼那么高

还有两边的游戏人物模型

这些随处可见的游戏元素,显示出这个商场曾经的趣味性和初创性

但如今,已经看不到任何热闹的痕迹

这种荒废,也让我感受到虚拟世界与现实明显的割裂感

尽管地处市中心黄金地段,这种过于悬浮的商场,也许从一开始就无法避免走向衰败的命运

3

不过,市中心也不止有寂寞的商场,还有更多新生的老商场

这几年,相信各位对这几个词已经不陌生了,城市更新、存量改造、焕新升级

我们看到更多老牌商场,正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迎来属于自己的第二春

快速调整定位、面向年轻客流积极改变的商场,也在这轮调整中焕发生机重新出发

在市中心的商圈,这种通过改造商场迎来升级的案例,很多很多

‍比如,百联ZX创趣场‍

这里原为承载着上海人对老字号记忆的华联商厦,如今经过10个月的改造后,破圈重启成为百联ZX创趣场

百联ZX创趣场尝试突破传统商业的模板,切入了年轻群体的小众爱好圈层

也是国内首座聚焦二次元文化的商业体

引进了海外首家“万代魂”Tamashii Nations旗舰店

世界著名手办品牌“MegaHouse”、人气爆棚的潮流衍生品品牌三月兽

万代南梦宫旗下的超人气VR主题体感类游艺体验“VR ZONE”体验店等等

因为聚集了众多来自二次元的头部IP,打开了上海新生代文化聚集地的传送门,成为老牌商场改造最为成功的范本之一

在上海市中心,很多商场也在用更靠近年轻人兴趣的方式,来运营空间

除了这种整体改造的商场,还有类似静安大悦城这种

通过空间运营植入年轻人喜欢的内容,让老树焕发新生

还有,TX淮海

这里原来为淮海路第一百货和华亭伊势丹,改造升级成了TX淮海,一个面向年轻人的新物种

除了各路高奢大牌、明星潮牌首店入驻

商场入口蜘蛛侠纵横宇宙的模型,也吸引着年轻人前来打卡

如今,这里已经彻底变成了魔都时尚青年的弄潮之地

而淮海中路上的老百货东方商厦,也在2015年升级为淮海755

2022年又迎合当下场景消费趋势,升级成了策展型的“年轻感”商场

这两次蝶变都及时掌握了时代风向的变化,而且升级得很成功

比如2012年,香港新世界大厦变身为一个艺术主题购物中心K11

在当时体验型消费的趋势下,首次将艺术、人文、自然等元素,融入一座商业体中

至今,K11仍是淮海路上体验超前的艺术消费中心

我们也看到,这些商场或通过整体的改造升级,或通过更加年轻化的空间运营,吸引了更多元的人群

站在这个视角上

上海这座向前的城市,其实并未放弃老一代的商业空间

而这些曾经的老商场们,也正在等待着下一次新生

E
Ewq123ewq
1 楼
都躺平了,手机上网解决一切
真话难听
2 楼
经济下滑,购物方式改变了,网购省钱都知道
g
googlebot
3 楼
都被lv洗脑了
爷来也
4 楼
加速,加速。
刁太大
5 楼
看北朝鲜看齐!
l
liuyuan59fen
6 楼
再也回不去了
T
Trex5
7 楼
这要感谢习大包子的高潮蛆智慧
b
babahao
8 楼
与西方国家关系不好,是没有好结果的。中国经济还会一落千丈。
我是键盘侠
9 楼
感谢袁二8辈祖宗
抬头看天
10 楼
从前就是那样的,现在有新的建筑。
媚眼瞟瞟
11 楼
原来装阔佬休闲散步的地方
同小桌学
12 楼
国家保护了上海人民三年, 重点保护了半年。刚放开就不知道怎么活了?
z
zrlsy
13 楼
大趋势,全球的办公楼都是空荡荡,在家办公啊,网上购物啊,世界不一样了
p
pilla
14 楼
中心城区的人口占比持续下降,大部分人都选择离开市区、投奔郊区 ======================================================== · 42%-30%-28%, 说明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追求和标准正在发生明显变化。
p
pilla
15 楼
有几年没去上海了,帖子内容有趣,电商冲击是时代潮流。 [1评]
p
pilla
16 楼
有几年没去上海了,帖子内容有趣,电商冲击是时代潮流。 ================================================= 三年封锁加速了电商冲击实体店后果的到来。
z
zhulitmac
17 楼
接着舞
翠湖6期
18 楼
大外宣,谁去南京路818逛啊。去也是大丸百货啊。你看看新天地,国金人流。youtube上到处都有弯弯逛上海,自己搜 [1评]
@
@又是我@
19 楼
人口减少,网购盛行,疫情期间的冲击导致财富减少,各个方面都有影响
随意岁月
20 楼
笑死,去上海徐家汇的那些百货商店看看标价签,会觉得多了个零,完全的智商税
d
dong8788
21 楼
伟大的包帝清零政策的结果
p
pk6034
22 楼
本地人不去南京路正常,难道外地人都不去南京路?不管再怎么说,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都是外地人必去的 [1评]
p
pk6034
23 楼
对了除了南京路,还有另外两个地标,外滩和城隍庙
乘风远行
24 楼
上海现在周边发展的已经相当不错,跟市中心一样干净整洁,而且东西明显便宜且跟市中心一样丰富,当然大家都不会再去市中心轧闹忙了。
c
caoGB
25 楼
: 傻逼反华老狗
q
qwertyuiop5656
26 楼
实体店真的是太贵了。
B
BARBECUE
27 楼
门面店除非是饭店,其他都死翘翘
柴少
28 楼
宽衣郎又请来几个巴掌大的国家的“元首”,天天开国宴蒸蒸日上,每天翻新到的高度,礼仪司扩招空前不绝后。一排排美女端茶上菜动作整齐划一,胸凸点经激光校对误差不超过1毫米。外国友人乐不思蜀,啧啧称奇。
l
liuyuanbiming2
29 楼
问题全在美方,责任全在美方。子女全在美方,财产全在美方。
悠静
30 楼
小鱼村变成第一大都市,应该感谢谁?
田丁
31 楼
上海的城市改造,把许多地方的居民住房都拆迁了,因为拆迁户大部分买不起原地住房,而且改造的地方考虑单位面积的收入量,所以居住房大量减少,城市已经缺乏居民,空心化了。四川路、淮海路、城隍庙都是这样,使上海向鬼城靠拢。这就是那些不懂得城市发展规律的,善于命令的领导进行城市改造的结果。
l
lids
32 楼
商场改成居民楼,立刻就能卖出十万一平米
未归游子1
33 楼
呵呵呵,小编审计领到啥经费了?是不是接下来就是奔溃了?这套路,商场人多,小编就会写中国人就是浪费奢侈,人少了,就是再也回不去了,要奔溃了,翻来覆去都是这些独轮运杂碎来回说。
d
daoshi5179
34 楼
三年疫情没回国,4、5月在国内待了6周,的确发现市中心人没以前多了。 其实是因为国内城市扩张很快,大量人口居住到周边区域,远离市中心,那些地方都有各自的商业中心,所以导致原来旧城区的市中心反而没什么人去了。
d
daoshi5179
35 楼
你这思维像是停留在30年前了,现在去上海北京很难吗?一千公里范围内高铁4小时搞定。你以为有多少外地人第一次跑去上海北京啊? 拿上海举例,周边浙北,苏南,苏北,去上海的高铁就和公交车一样频繁,只要有时间想去就去,一小时内就到上海了,这一圈就有一亿多人口,谁没事去南京路晃悠?
a
anywho
36 楼
又崩了
不渴而饮
37 楼
中美差不多,美国的百货公司也是遍地哀鸿,成片的死亡。
j
jyuan2111176
38 楼
崩潰論又來了,這次什麼時候,煩不煩啊
a
artprice
39 楼
被市场淘汰而已,你怎么不说美罗城人就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