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训练宝宝趴睡?恒河猴给出了回答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4月25日 9点45分 PT
  返回列表
60122 阅读
6 评论
南方都市报

这几天,

朋友圈被“趴睡”刷屏了。

网络事件是这样的:

视频来源:南都周刊

4月16日下午,新手妈妈在家训练自己3个月的女儿“趴睡”,孩子一直哭闹。

于是,她在自己交费的“付费睡眠引导群”中上传视频,并提问——

“这个哭声是不是要去帮她翻过来呢?”

“我在门口急死了,好怕闷到”。

她问了很多遍,但群里的“老师”并未回复,群友回复倒是很积极,安慰她“没事”。

两小时后,孩子身亡。

这个新手妈妈居然还有时间在群里表示:孩子嘴唇发紫。

那么问题来了,“付费睡眠引导群”是个什么鬼?

它背后居然是一个“文化传播机构”!

这个机构提出了一套宝宝睡眠理论,其中有一个观点就是,家长要训练宝宝“趴睡”来提高睡眠质量。

匪夷所思吧!

不知道为此付费的新手妈妈有多少,至少上面这个妈妈花了钱。

“趴睡”致死,问题出在哪?

痛心的网友们也在激烈讨论,

但是再多讨论都不能挽回可爱的宝宝。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汪鸿一语中的:

无论宝宝是哪种睡姿,家长都要做好安全防护。

言归正传,我们今天其实要讨论的是——睡眠是否需要训练?

对于这个疑问,心理学家们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

大约在八九十年前,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有个曾经火爆一时的育儿理念:孩子对爱的需求来自对食物的需求,母亲不能和孩子过度亲密;简而言之就是:有奶便是娘。

还有一个观念是:要把孩子当做机器,通过行为训练的方式来养育,就能Get独立自主的“乖孩子”。

这也就是所谓的哭声免疫法、延迟满足法、婴儿独立睡眠法等育儿方式的理论来源。

从这里看出,华生的这套育儿理念被现在的某些机构深深的研究并加以开发了,所谓趴睡训练就是其中之一了。

其实,华生的理念是这样的:

孩子哭了等一段时间再去抱,孩子就逐渐学会不哭不闹、独自坚强;

孩子想要吃糖,不能马上给,得先等待一段时间,孩子长大后会更有自控能力。

总之就是,母亲需要“狠心”一点。

重点来了

恒河猴母爱剥夺试验

几十年后,另一位心理学家哈洛用“恒河猴母爱剥夺试验”,Diss华生的育儿理论。他这回可是有理有据的。

哈洛找来刚出生的猴宝宝,安排了两个假猴子当妈妈。

一个是“铁丝妈妈”,冰冷坚硬,只是胸前有奶瓶和奶水;另一个是“绒布妈妈”,手感柔软,但没有奶。

结果,所有的猴宝宝都依恋“绒布妈妈”,饿了才去“铁丝妈妈”那里吃奶。受到惊吓时,猴宝宝会扑到“绒布妈妈”妈妈怀里寻求安全感;没有“绒布妈妈”的猴宝宝就会面临心理崩溃。

所以,“有奶便是娘“结论不成立,至少恒河猴不认同。

鉴于恒河猴的心理和行为与人类很相近;哈洛由此总结:“爱源于接触,而非食物。”

宝宝需要妈妈的怀抱、呵护,而不是冷漠地机械训练。

恒河猴都需要一个爱的抱抱,何况是高级物种人类呢?

在发生悲剧的那两个小时里,那个新手妈妈你做个“绒布妈妈”也是好的呀!

一能
1 楼
这样的傻逼女人应该人道毁灭。
龍哥的江湖
2 楼
網絡時代造就了一代蠢貨,什麼都依賴網絡,就不問問自己的媽媽婆婆
p
pickle
3 楼
但是某个群体都这样
走夜路
4 楼
这就是类似于传销的一个组织。还有什么培训、讲师、学员、解锁技能、拖后腿等等,传销成分浓厚。
移动硬盘
5 楼
放屁吧,你上班老板不发工资给你买吃的,每天给你抱抱。估计会当天就辞职了吧!老妈不喂奶,斋抱还叫爱?拉倒吧!世界上最深层次的爱就是食物。
热血青年2
6 楼
对你这种有奶就是娘的畜牲,为了口吃的什么缺德的事都做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