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最新纪录片《杜甫》爆火,圈粉老外无数(组图/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4月30日 3点32分 PT
  返回列表
73572 阅读
44 评论
少年商学院

也许是为了给因新冠疫情困在家中的英国人们一些轻松的调剂,4月6日,BBC推出了一部关于诗歌的纪录片,不是莎士比亚也不是但丁,而是关于遥远东方的一位诗人——杜甫。

杜甫对于我们而言,是家喻户晓的“诗圣”,但西方人对他知之甚少。而这一次,杜甫被冠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的称号,以纪录片的形式,被BBC介绍给西方民众。

虽然我很想问一句:“你这么夸杜甫,李白怎么办?”但也许如哈佛大学汉学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所认为的,也许在西方文学里,杜甫就是中国最牛的诗人。

“在诗歌届,有但丁,有莎士比亚,还有杜甫。如果想知道最伟大是个长什么样,他们的作品就是范本。这些诗人创造了诗歌应如何被平键的真正的价值。”

实际上最初看到这个纪录片名字的时候,我心存疑虑:短短一个小时的纪录片,能够讲得清杜甫、讲得清中国诗歌吗,我又何必去听一番原来就已经知道的故事呢?

本片的主持人迈克尔·伍德在纪录片开头就给出了答案:

在当代,往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离我们远去。但寻旅者仍然可以在中国当代找到古中国文化的价值。

 

这部纪录片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太多宏大的历史背景复现,也没有太多的旁白陈述,我们则会跟随伍德,一起重走当年杜甫辗转过的道路,进而了解他的一生。

 

虽然是旧路,却能够从伍德一个英国人的角度,去重新看待杜甫的一生,看待诗歌与中国人之间的关系。

“那时候我年轻、有才华、有酒更有知己”

一开篇,伍德就来到了西安,这在千年以前也曾是唐朝的首都——长安。

伍德介绍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有着超过100万人口。”而大唐不仅仅只是经济上的繁荣,在文化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同样,那也是诗歌最伟大的时代,在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文明像中国那么优雅、有文化。为了让西方观众理解,中国诗歌影响有多么悠久,伍德还举了例子:

 

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迄今仍在活跃的诗歌传统,上下延续三千年,比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更古老。

而杜甫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最好的时代”,他的一生亲历了唐朝由盛转衰,因此杜甫的诗歌记录的不仅仅是他的人生经历,更折射了当时社会的变化。

 

杜甫出生于书香世家,虽然他出生时家境已经没落,但受到家庭熏陶,杜甫一生的指导思想就是,在明君的统治下,社会和谐、稳定,人人都能尽忠职守。

因而他最大的目标,便是能够用自己的满腹诗书,侍奉天子左右。

他自小便是极聪慧的人,在《壮游》一诗中,便能窥见一二:七岁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同样,幼时见过开元盛世第一舞人公孙大娘的演出,后来在看到其弟子李十二娘的演出后,颇受震撼,写下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用词之妙也让人惊叹:

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

带着这样的才华、理想,杜甫进京赶考,却名落孙山。但或许是那时还年轻,一时的失利并没有让他变得颓废,此后的几年他开始了肆意人间的游荡之旅。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 

后来,在快30岁左右的时候,杜甫遇到了改变了他一生的知己——李白。杜甫称李白为金陵之星,他是一个有魅力、有创意、有激情的天才诗人。

他们到处游玩、把酒言欢,这段时光对于杜甫而言大概是最快乐、最肆意的时光了,以致于后来得知李白被流放、逝世,杜甫还为李白写了不少诗歌。

仕途不如意,一生漂泊

1、35岁经历仕途受挫;

 

我们可以看出杜甫在他35岁以前,曾经是一个裘马清狂的青年;在他十多岁的时候,曾经是一个活泼健壮的少年。

但从35岁起,他的仕途理想开始处处受挫,生活穷困潦倒,社会矛盾突出,相继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其中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诗中提到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更是揭示了这样的社会现实。

2、45岁经历安史之乱

 

755年12月中旬,一场巨大的叛乱爆发了,史称——安史之乱。安禄山率领的25万叛军,进军京城。

当时整个中国处于溃散状态,大规模战乱持续了8年之久,造成的破坏和生命损失是难以计量。官方估计,有三千万人死于这场战乱,人们或流离失所,或在战争中被杀,或死于饥荒。

三千万,等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命的总人口。

也就从这时起,杜甫的诗词,让人联想到了中国后来的历史画面,秩序被打破,混乱如暴风骤雨般升起,当叛军逼近京城时,杜甫和他的家人,走上了颠沛流离之路,他的朝堂之梦也被彻底打破。

 

期间杜甫被俘为囚,与家人分离,即使被俘,他仍然在写诗,其中就有著名的《月夜》:

香雾云鬟湿,

Her cloud-like hair sweet with mist

清辉玉臂寒。

Her jade arms cold in the clear moonlight.

何时倚虚幌,

When shall we lean in the empty window together in brightness

双照泪痕干。

Our tears dried up?

BBC在片中也不止一次提到,也正是因为杜甫经历无数的战乱、苦难之后,才使得他成了一名伟大的诗人,甚至没有安禄山,就没有杜甫...

这段时间,他写出了最为人熟知的一首《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The state is destroyed, but the country remains. In the city in spring, grass and weeds grow everywhere.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Grieving for the times, even the blossom sheds tears.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eacon fires have been burning for three months now. A letter from home would be worth 10,000 in gold.

最后杜甫得幸与家人团聚,并与759年冬天,举家南下,逃到成都,在浣花溪畔,他建造了著名的“草堂”,《春夜喜雨》就写于此,此处也从此成为了历代文人的朝圣之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The good rain knows its season when spring arrives.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Dawn sees this place now red and wet, the flowers in Chengdu are heavy with rain.

3、55岁重新颠沛流离

762年春,在战火未熄的情况下,新皇帝去世。又一次战乱,大军压境,杜甫又上路了,现在的他身体已经大不如前,穷困潦倒的难民生活已经让他吃尽了苦头。此时他来到了长沙。

“ 长沙对杜甫来说是一个避风港,就像二战时沦陷后的卡萨布兰卡。”

在长沙,杜甫获得了短暂的安定,尽管生活依然困苦,但他也迎来了自己“创造力最惊人”的时期。不过,因为长沙城内的一场动乱,杜甫再次被迫逃难,

战乱加持,失去依靠,疾病缠身,极度穷困,在这种种逆境的摧残折磨中,他也迎来了自己“创造力最惊人”的时期。他于安史之乱结束后的第四年,767年,在夔州作出了一首震撼古今七言律诗——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到底有多厉害?

我国明朝时期的学术巨匠胡应麟曾评价过杜甫的这首七言律诗,他这样评价道:

“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移,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此篇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至今仍无人创作的诗歌能与之比拟,被誉为“七律之冠”。

长期以来,他患有哮喘和糖尿病,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他最后一首诗是在770年的冬天写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最终,他病逝于从潭州开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享年59岁。

自从诗歌诞生以来

再没有人像他这样

杜甫死后他的儿子们本想带他回洛阳附近的宗族墓地,但由于战乱,只能就近安顿下来,为他守墓。但他们把他的诗卷留了下来,并在他去世后的十年内,出版了一本他的诗歌选集,并在出版后大获好评。

 

一位评论家写道:"自从诗歌诞生以来,再没有人像他这样的人了。"

BBC评论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称他为 ‘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反而是在轻描淡写杜甫的重要性,因为在表述里,就已经限制了他的地位,他仅仅是一个“诗人”的形象。

反观在西方文化中,恰恰没有一个可以与之可以比拟的人物。他的诗词,不仅仅只是在表达感情上的抒发,更是代表着整个文明的道德感性。

到了近代,闻一多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就叫做《杜甫》,在这篇《杜甫》的最后,闻一多这样说评价杜甫:他是我们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这是一种极高的文化上的评价。

1961年,当年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在瑞典的首都召开了一个主席团会。在会上确定次年,也就是1962年,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四位世界文化名人,其中有一位就是我们的杜甫。

由此可见,从宋代一直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人们都认可杜甫的意义,绝不是仅仅限于文学史。他确实是一个文化史上的伟大人物,他的意义是属于整个中华文化。

时至今日,我们校园里的孩子们,都还在传唱着杜甫的诗歌。

诗中表达的与老乐师的相会、残破的京城春景、舞者公孙夫人、他的妻子独自站在月光下的窗前、对国家的担忧.....依然历历在目

给孩子的启示

实际上,这部不到一个小时的纪录片,不管是剖析杜甫的一生经历,还是他的文学造诣上,都没有太过深入的理解,能够提供给我们中国观众的深度和新知非常有限。

但这也是我们第一次,从不要同文化的人的角度,去重新看这位被我们架在神坛上的诗人。

他曾在年幼时接触了儒家学说,有了报国之志;

因在年幼时因为看了一场惊艳的表演,激发了自己的创作之魂;

他遭遇坎坷,却依旧对生活怀着极大的热情去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

……

 

是他的故事,塑造了他的诗,才让他成为了一个与与但丁、莎士比亚同等重要的,对世界文学历史有重要贡献的人。

BBC的这部纪录片,算是第一次从西方文化的角度去看杜甫,因此在一些事件描述和理解与我们熟知的会有偏差,但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事物,或许也能获得一些新的启示。

参考文献:

[1]莫砺锋,《杜甫的文化意义》 

[2]Du Fu Index,https://www.chinese-poems.com/du.html

[3]BBC,D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

[4]北京日报,《BBC最新纪录片向西方推介杜甫》

[5]中国诗词网

[6]维基百科-杜甫

文学少年
1 楼
西方媒体中BBC算是略有一点良心的。
l
liuyuan59fen
2 楼
中国诗歌的伟大不需要西方人来评定,这种视频外国人应该看看,对中国人来说就没什么意思。
一尘大师
3 楼
不懂中文,还学杜甫的诗,不是个笑话吗。
填写基本资料
4 楼
bbc。草泥马。有在抹黑中国 去你妈bbc
l
lids
5 楼
英语根本翻译不了中文诗词的,让老外学中文才是正确路线
移动硬盘
6 楼
古诗没法儿译。
y
yuanfangzhi
7 楼
这个可以,多宣扬一些传统文化,古建筑,来代表中国。这才是真正的中国! 而不是动不动就把“共产主义,CCP,毛腊肉像,人人拿个小红本戴个绿帽子”来绑架“中国”。 让华人在外背负共产党骂名。
移动硬盘
8 楼
老外不懂
填写基本资料
9 楼
bbc的新闻国内14亿人口要反着看。他说杜甫诗词好 简直就是胡说八道,狗屁不通。
m
mna210
10 楼
显然西方人眼里只崇敬过去的几千年中国文化,至于现在才不到一百年,如党媒宣传的伟大的独裁的洗脑精神,全部就当一把屎尿。五毛要么就是个瞎子,要么是被跪的奴才。
翩翩中年
11 楼
翻译了之后就成大白话了……
叹息
12 楼
干豆腐演杜甫?
小P孩儿
13 楼
这个英语翻译出来味道全变了 呵呵
乱叫的猫
14 楼
我不喜欢李白。 李白就是靠脱离现实才取得文学成就的。他的诗文学价值更高,但是现实意义却无。 但是我虽然很喜欢杜甫,但是对无脑吹杜甫而取得社会名声的人没有好感。 喜欢一人喜欢到有优越感挺傻的。 就像红楼梦是小说,但是我认为研究红楼梦的人就是历史学家,而不是文学家了。 写作的才是文学家。
柴郡猫
15 楼
英语全是大白话 说的唱的写的印的 都尼玛一样
一起同过窗
16 楼
当然西方崇敬过去的几十千年,因为对方还是吃土(夸张一点,),你觉得西方会崇敬清朝,中华民国吗?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有一点点面子,最起码在亚洲是这样。
一起同过窗
17 楼
是的,多宣扬传统文化,李子染,这是真正的中国。可是当年清朝国民是过着这种生活,却被西方踩在地上打,有尊严吗?
s
summerheater
18 楼
没事就吃喝玩乐 嘿嘿 现在也很需要这样人 特别是歌功颂德方面
变革时代
19 楼
杜甫忧国忧民。
雨辰
20 楼
什么时候我们的文学让老外来研究,当然我们的东西用英文是表达不出问道的,需要他们对我们的中文有一个深度的理解后,在宣传就好,像是日本的文化,都是老外钻到里面后,对外的一个流行。
秃头披风侠
21 楼
You Shall Not Pass!
枫言飞语
22 楼
留园网终于转播了逼逼西一辑含正能量的纪录片。
1
123321
23 楼
诗仙-李白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就其诗词的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基本上无人可超越,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诗作多是醉时写的,有作品《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传世诗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诗圣-杜甫 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代表作《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传世诗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诗魔-白居易 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亦称为诗王,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传世诗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神-苏轼 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诗界大佬中,唯一的宋朝名家。代表作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诗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狂-贺知章 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自号“四明狂客”,晚年放荡不羁,人称“诗狂”。以绝句见长,代表作《咏柳》,《回乡偶书》。传世诗词: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佛-王维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参禅悟理,学庄信道,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传世诗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鬼-李贺 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称为“鬼才”,创作的诗文被称为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代表作品《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昌谷集》。传世诗词: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诗杰-王勃 为“初唐四杰”四杰之首,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其代表作滕王阁序,是古今公认的天下第一骈文 。传世诗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诗骨-陈子昂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传世诗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诗家夫子-王昌龄 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传世诗词: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诗豪-刘禹锡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代表作《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传世诗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诗奴-贾岛 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诗语言清淡朴素,多为写景、送别、怀旧之作,情调偏于荒凉凄苦,代表作品 《长江集》,另有小集3卷、《诗格》,《病蝉》。传世诗词: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诗囚-孟郊 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代表作有《游子吟》,《登科后》。传世诗词: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另外还有诗瓢隐士唐求、诗癖萧纲、诗肠张藉、诗窑王仁裕、诗囊齐己、诗虎罗邺
画眉深浅
24 楼
他是不是上过锵锵?瘦多了
热闹非凡
25 楼
看过 ”中国古诗词汉译英赏析“,有国内的也有这里出版的,作者很有水平,但是总觉得仅仅翻译出了诗词的大意,成了英语白话文,而诗中的意境和内涵很难表现,尤其古诗的韵律美根本无从表现。
a
aowu
26 楼
只要能杀光你们这些汉奸,gcd就是好的。
n
nukeman
27 楼
我喜歡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仙氣,李白是天上來到人間的唯一詩人;我也喜歡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他是真正的人民詩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更是有聖人之心的詩人。我喜歡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是表達感情最白話的詩人; 我也愛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的空靈,寂靜中的佛性。流傳下來的不同詩人的古體詩都是精品,他們只是風格,題材的不同,文學上和藝術上的成就都是無與倫比的。
朝飞暮卷
28 楼
中国诗词的美丽,不是翻译能达到的。
J
Jasta_chn
29 楼
真以为汉奸就那么好当,一句话就成了汉奸了?长这么大了光长身体脑子没发育吗?看看历史上被后人称为汉奸或者奸臣的,哪个不是在当时权倾一时举足轻重的人物。所以,能出汉奸的人只能是gcd最高层的那些人,这都不懂就别来学人家喊汉奸这个词了。因为你根本不懂什么叫汉奸!!!
J
Jasta_chn
30 楼
gcd现在能杀的都只是跟它意见相反的人而已,根本就不是什么汉奸,真正的汉奸只能让后人来评论了。你自己学过中国的历史,历史上什么丧权辱国的条约都是什么人签的?你以为gcd当权后就没有签过类似的东西吗?既然你能上留园就好好查查1998年中国跟俄罗斯签订了什么条约,把多少万平方公里有争议的领土直接划给了俄罗斯?那些让你喊着土地一寸不能丢的人就是有能力随便丢掉上百万领土的人,这些人在后人看来算不算汉奸?所以说,不要上来就喊人家汉奸,真以为随便一个人就能当汉奸的吗?
米兰必胜
31 楼
春望第一句的翻译就不行 不指望意境 关键意思都不对 想起看庆余年了YouTube有英文字幕版 真心是不行
乱叫的猫
32 楼
我的意思是我不喜欢李白这个人。但是我没有不喜欢他的诗。
中华好儿女
33 楼
中华民族光辉的文化,在一次次动乱中扭曲了,而中共把文化却灭绝了。泱泱中华大地,还留有多少真正的文明?而留下的是扭曲的价值观和扭曲的民风
乱叫的猫
34 楼
少来了,你才是不知道中国文明的。 中国文明什么时候提倡过自由?中国文明一直提倡的是责任,是感恩。 你是个负责任的人嘛?你感恩嘛?你这个才是扭曲的价值观和民风。 中国只不过是科技落后而已。
可笑书童
35 楼
西方人理解不了唐诗宋词,翻译出来的大白话看着尴尬。
苏浩
36 楼
赵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苏浩
37 楼
红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风吹云过
38 楼
看完英文翻译 能懂就怪
燕超尘
39 楼
中国的古诗和成语绝对是人类文化中可圈可点的一抹亮色,既精炼又有意境,尤其是古诗,因为有一定的规则还能成为一种游戏丰富了中国古人的生活。如果天堂里的语言是选自地球上的某种语言,只可能是中文。
t
tts
40 楼
朗诵的老头可是来头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