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菜,是北方人对冬天最大的尊重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1年10月20日 9点0分 PT
  返回列表
22211 阅读
19 评论
毛豆实验室

东北,又到了囤菜季,街头都是菜农装满白菜的大货车。

黑龙江佳木斯,一老太出手就买了300斤。雇了辆车,要运回家。

她说,家里只有她和老伴两口人,去年囤了200斤没够,今年决定多加100斤。

菜农说,这算是少的,最多有买1000斤的。



这让“没见过世面”的南方人目瞪口呆:过个冬天,需要下手这么重的吗?

他们不知道,囤菜,是北方冬季到来的开场白,是北方人对冬天最大的尊重。



曾经,北方澡堂的搓澡巾外加一个大爷就把“娇嫩”的南方人搓出了血。



囤菜这件北方小事儿,成了继搓澡巾之后,对南方人心灵的又一次暴击,让“小而美”的南方人刷新了买菜时的量词认知。

▼北方人买菜论车,南方人买菜论颗儿



▼北方人买菜过磅,南方人买菜论个儿





▼南北方奶奶叮嘱孙子逛街捎回来的冬瓜的差异



▼在北方,你去买一对儿红辣椒,小超市的大爷会心生怜悯,大手一挥:“拿走吧孩子,送你了,多吃点好的!”



懂王总结过,在买菜上,南方是一次买一顿,北方是一次买一吨。



那么,北方人为什么要在冬天囤菜?

这么说吧,打个比方,曾经有个不囤菜的南方人在北方过冬,做一次饭出去买一次菜,天天拉稀这个病,终于在来年的阳春三月看好啦!

那么,问题来了,冬天囤菜哪家强?

答案只有一个:东北那嘎达找大娘!





东北,冬季漫长而凛冽,北风萧萧,雪花飘飘,上厕所用棍敲。

东北人对囤菜有着南方人难以理解的执念。

用东北农村老人的话说,不囤菜的银,是猫不好冬的。



吃好,喝好,唠好,这是东北人的冬季信条。

猫冬,成就了东北炕头的唠嗑业务水平。

吃好喝好的重任,自然而然,就着落在厨房里、窨子里的囤菜身上。

有一个东北朋友说,在冬季,从炕上下来,看见囤菜,就看见熬过冬天的希望。

吃货的最高境界,就是当你看见这些囤菜的时候,你的心里早就拥有了盛宴。

那种打心里溢出来的满足是无法言说的。



白菜,是囤菜名单里的NO.1,是北方冬季里蔬菜界的王者。一句老话“白菜抵百菜”就概括了白菜在东北人心中的地位。

对于东北人来说,白菜,是冬天最温柔的蔬菜。

没有刺激的味道和黏人的汁水,拥有整个大地清新气质。

比起咄咄逼人的辣椒,嬗变的姜和叛逆的香菜,东北人更喜欢它的平易近人。没有白菜,算不上一次完美囤菜。

同样,对于东北的小孩子来说,如果小时候没有搬过白菜,这样的童年算不上完美。



而如果没有一个被囤菜支配食谱的冬天,那么这样的孩子也不足以谈坚强。

“妈妈我想吃大白菜,吃!吃大车的,两车够么?够啦,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这是每一个东北妈妈在冬天对孩子最贴心的爱与关怀。



所以,在每一顿由囤菜随机组合成的冬天家常饭中,掺着热泪吞咽,成了东北孩子心里,最让人心疼的记忆。

东北菜市场的“双11”,是从囤白菜开始的。

像是约好的一样,原本普普通通的菜市场里,“白菜大军”,突然满满当当地占据全场。



仿佛谁家不买点儿,这个冬天过得都不踏实。

大爷大妈们交换着,“这家四毛五、那家五毛六”的绝密军情,架起推车就往白菜摊上冲,一买,至少都是百八十斤起。



然而,成吨成吨的买菜只是东北囤菜文化的基础一环。比起买菜更考验一个东北母亲技术的,其实是如何安置它们。

对于南方人来说,在夏季,没有什么地方不能用来种菜,而对于东北人,在冬天,则没有什么地方不能用来囤菜。一到囤菜季,东北大娘的眼神就会变得深邃而锐利,几十年的囤菜人生会指引她寻找到新的囤菜方式。一万种也不在话下。

▼一个拥有菜窖的东北人家,不亚于拥有酒窖的欧洲老贵族,从里到外散发着富足的生活气息。



▼不论是街头巷尾,还是楼道窗台,排列整齐的队列显示着东北大妈的自信:

给咱一个支点,我怎么地,也能放下十棵八棵白菜!







▼在东北,作为一个窗台,冬天是压力最为巨大的,在上边需要托起大娘的速冻毛裤,在下边需要托起她堆放的半吨囤菜。



▼当大娘的白菜囤起来时,东北小伙儿的爱情也随之进入冬天模式,“我在楼下看你,你妈囤的白菜在窗台儿看我”。



▼没有任何地形障碍,可以阻挡东北大娘囤菜。随城市化而来的基础设施也并不能让一个纯正的东北大娘收手。相反的,还从之前的2D囤菜,进化出3D模式。







▼巴黎的凯旋门被开发商移植到东北后,那个被法兰西军团当做荣耀象征的门,在东北只需要一排白菜,就立马变成了大宅门儿。



▼一颗颗丰满的大白菜,在各个“欧式典范”的高档小区里躺出了东北大院的慵懒情调。



▼在东北,一辆豪车,如果在冬天不能为丈母娘囤菜而奉献出自己的身体,它的主人必将遭到丈母娘持续一年的嫌弃,“啥啥都指望不上!”



▼寒冬数九的夜里,无需路灯,只要寻着浓郁的大葱味儿,就能安全地将自行车行驶入库,一根根高调排列的大葱,比指路明灯更清楚地提示着你,这是到家了。



▼跳广场舞的东北舞王们也会暂时放下身段,被东北大娘所驱使,毕竟,在囤菜表现上没有加分,整个冬天的跳舞生涯都会面临危险。



当然,除了铺天盖地的囤放,还有一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让一颗白菜找到归属。那就是腌掉它们。

物理无法解决的体积过大问题,经过化学的发酵,300斤的白菜却可以神奇地挤在一个缸里,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这是东北大娘们对白菜的终极杀手锏。



▼而白菜上面,总是盖着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可以是道牙子,可以是河石,更多的是,代际传承。







于是,被无处不在的囤菜所环绕,在浓郁的囤菜气味中,每一个东北老爷们的冬季生活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菜谱上,白菜也开启绝对主角的时光。







▼白菜猪肉炖粉条子,白菜软烂,粉条弹牙,猪肉嫩滑,汤汁浓郁鲜香,是支撑起冬天里东北人食欲的主力。



▼辣白菜,白菜腌好挤掉水分,把苹果梨姜辣椒等调味料剁成泥,均匀地涂抹在白菜的每一片叶子上,静置发酵,腌好后香辣勾人,就着它,是个东北人都能造几碗大米饭。



▼白菜猪肉水饺,是东北人乃至整体北方人的节日圣餐。在北方大地,没有吃上饺子的节日算不上叫过节。白菜猪肉剁碎和馅儿,祖传秘法擀出面皮儿,再用独家技法捏出饺子,下锅一滚,熟透出锅。白菜,在这时,迎来了作为冬天囤菜的高光时刻。





看到这里的朋友们给点个赞,最后唱一首刘若英的《后来》,送给大家:

后来,我们终于学会了

如何去囤菜……

B
ButterflyGarden
1 楼
截然不同的文化,没必要强拉在一起。
M
MonkeyWork
2 楼
最后唱一首刘若英的《后来》,送给大家: 后来,我们终于学会了 如何去囤菜……
竞选
3 楼
拉莫残的冬季,会不会腐烂?
d
duty
4 楼
写得不错,特别是上厕所用棍敲很形象。
雾蒙蒙雨霏霏
5 楼
囤菜,与其说是北方人对冬天最大的尊重,不如说是对冬天的无奈,若有可能,谁愿意吃一冬天的大白菜?
辉哥
6 楼
写的不错,俺美西北人也对大白菜很有感情。最好吃的菜就是白菜。
凡人一个
7 楼
很好奇那些住公寓的那有那么多地方囤这么多菜?
t
theriver1
8 楼
以前北方人都喜欢挖地窖,冬天到来前家家户户都在地窖里囤个好几百斤大白菜,冬天农贸市场很少看到其它蔬菜,所以顿顿都吃大白菜,不是白菜猪肉炖粉条就是白菜猪肉包饺子。家家户户都是这么过冬的。
纷纷繁繁
9 楼
这篇文章肯定不是东北人写的,作者显然缺乏常识。东北人买那么多白菜主要是为了腌酸菜。那些摆的到处都是的白菜,是为了先晒蔫了---这是腌酸菜的第一步。然后码在一个大缸里面,上面压一块石头,因为腌制的过程会出水。基本上在从前东北的冬天大家不怎么吃没腌过的白菜,白菜冻过了以后再化冻非常非常难吃,而酸菜不怕冻。所以过年的杀猪菜是酸菜白肉血肠,火锅也是酸菜火锅,包饺子也是酸菜馅的。
p
pdong95014
10 楼
明年试试做粉条。
a
aguafresh
11 楼
90年代初到北京上大学,看见几百斤几百斤的买菜过冬。当时北京的老一辈还冬储大白菜,年轻人已经不存这么多了,农民的菜卖不掉,政府号召大家买,叫爱国菜。 需要囤积菜,是生活条件恶劣、饥荒、不发达的表现。资源充足、经济发达的地方,比如广东,比北京更早去出囤积食物的习惯。东北比北京更落后,这种习惯保持到现在。
天台坐客
12 楼
这些老习惯可以回忆,没啥好追求的,就像满城到夜香一样; )
l
lovNordstrom
13 楼
那是因为以前没有物流, 只有这种菜能储存三四个月. 太艰苦了. 连吃几个月白菜, 挨到春天地里长出新菜. 这也能写成情怀. 佩服这作者苦中作乐.
l
lovNordstrom
14 楼
是. 以前各单位的福利, 是冬天分白菜. aguafresh 发表评论于 2021-10-19 22:06:39 90年代初到北京上大学,看见几百斤几百斤的买菜过冬。当时北京的老一辈还冬储大白菜,年轻人已经不存这么多了,农民的菜卖不掉,政府号召大家买,叫爱国菜。需要囤积菜,是生活条件恶劣、饥荒、不发达的表现。资源充足、经济发达的地方,比如广东,比北京更早去出囤积食物的习惯。东北比北京更落后,这种习惯保持到现在。
g
groogle
15 楼
经济落后的表现
西
西岸-影
16 楼
不知道东北,在北京这是八十年代初期还有的事情。不至于几百斤,但几十斤一百斤还是有的,楼房可以放在室外阳台上,晾几天失去表面水分后集中堆放用棉被盖住保温,大概保存两个月吧,印象很深。记得北京晚报上专门解释过为什么要晾几天的原因,科普性质的。 印象中到了80年代中期就不需要了,至少楼房里,毕竟不方便,当时农贸市场很发达了,大白菜也不再是冬天主打蔬菜,据说是因为四季青公社的蔬菜大棚已经非常发达,因此北京冬天不缺蔬菜 。 其实我觉得就是个人储存和农民集中储存的区别。 如果如今在东北还有,确实挺惊奇的,毕竟国内与美国不同,据说几十年前就是主要依赖大棚养殖了,因为可以保证产量。而大棚养殖与季节无关,冬季应该不缺蔬菜。 东北那个猪肉炖粉条吃过两次,一次在北京,一次在伦敦,确实非常好吃,非常适合米饭。我感觉主要是因为粉条是土豆做原料,而不是绿豆,因此口感非常不同。在美国的市场上只见过一次土豆做的粉条,是大华的。
L
LAOK
17 楼
现在城市里基本不买冬储菜了!是过去的一段回忆!
l
llq中美18
18 楼
@西岸-影 总结得好!同感!
l
lostinblue
19 楼
美国也有囤菜的,有些人自愿选择住在偏远的地方,称为 OFF GRID LIVING. 油管上很多的YOUTUBER分享囤菜的经验,当然不仅囤菜,还有养家禽砍木头建囤菜的地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