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拟将推出的汽车关税政策再次挑动全球汽车产业链企业神经。
当地时间2月18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表示,拟对进口汽车征收“大约25%”的关税。
目前,美国对进口乘用车征收2.5%的关税,对轻型卡车征收25%的关税,对墨西哥、加拿大两国则实行另外的标准。
根据特朗普此前在首个任期内修订的《美墨加协定》(USMCA),符合该协定要求的汽车,即生产车辆若75%以上零部件源自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三国,则免征关税。
基于这一协定,包括欧洲以及日本、韩国在内的不少国家和地区的车企,选择在墨西哥建厂并出口汽车产品到美国市场,以扩大成本优势。实际上,墨西哥早已成为欧洲、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汽车品牌在北美地区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目前尚不清楚25%的关税是否适用于包括在墨西哥、加拿大生产的所有进口汽车。若适用,受此关税政策影响的企业将不在少数。受此政策影响,焦虑的情绪已在汽车产业界蔓延开来。
据悉,特朗普政府针对进口汽车征收的“大约25%”的关税措施最快将于4月2日开始执行。
美国对进口汽车征收25%左右关税,将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布局产生哪些直接影响?对中国车企以及零部件企业又将带来怎样的冲击?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汽车产业界资深从业人士。
“我们需要关注关税实施的细则,这里面的情况相当复杂,涉及《美加墨协定》,需要进一步观察。”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晓红告诉本报记者,美国的进口汽车主要来自日本和韩国,特朗普政府针对进口汽车征收“大约25%”关税这一举措带有威胁性,目的是达成相关有利于美国的贸易协定。后续,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国家可能会与美国政府就关税进行磋商、谈判。
孙晓红进一步分析称,特朗普对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将对全球汽车行业形成较大的冲击。“我们认为这一关税政策大概率会落地。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时,他就力主要加税,但遭到了美国国内以及全世界其他地区相关企业的一致反对,此番是故技重施。他的目的是希望把车企的生产基地迁回美国。”
华泰证券方面则指出,特朗普此次提出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汽车出口影响更大。“《美墨加协定》下墨西哥为北美重点汽车生产出口地区,墨西哥2024年乘用车生产和出口的量分别为399万辆、276万辆,其中出口美国的销量为221万辆,占比达到80%。分品牌来看,占比高的车企主要是通用、日产、大众等外资车企,头部车企在墨西哥工厂运营已久,已产生一定的制造出口依赖,美国加征关税后,上述车企在墨西哥的生产成本优势将被部分削弱,预计将会影响其在美国市场的销售。”
中国并不是特朗普政府此番关税政策锚定的重点国家。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受限于高关税和地缘政治因素,中国汽车出口美国就已受到诸多限制,目前中国车企向美国市场直接出口整车的数量较少。
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新能源汽车总量约为1.25万辆,仅占国内汽车出口总量的0.3%。2024年,美国也并不在中国整车出口总量前10位的国家名单之中。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称:“特朗普政府对进口汽车征收25%左右关税对我国整车出口的压力不大。”不过,在他看来,这一关税政策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影响不可小觑。
根据华泰证券整理的数据,中国对美国出口汽车零部件的总额在2023年达到高点——100.8亿美元,此后2023年、2024年两年的出口额以及出口占比逐年降低,2024年1—11月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美国的金额为83.3亿美元,占美国汽车零部件进口的比例约为10.6%,占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的15.7%。
在孙晓红看来,25%左右的关税虽然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会带来不利影响,但对于美国而言,一部分来自中国的汽车零部件无法在短时间内被替代,因此这一新关税政策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影响具体有多大,还有待观察。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对此关税“大棒”不必感到过分惊慌。孙晓红称,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对于关税这一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早已有预期和准备。关税上涨后,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市场价格来转移压力,也可以向其他市场进行灵活转移。
华泰证券方面指出,从现状看,虽然已有较多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厂商在墨西哥投资布局产能,但是整体规模不大,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虽然短期内关税提升后成本压力势必将提升,但后续仍可通过与下游厂商共担关税压力以及提升产能利用率等方法实现盈利。
美国拟将推出的汽车关税政策再次挑动全球汽车产业链企业神经。
当地时间2月18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表示,拟对进口汽车征收“大约25%”的关税。
目前,美国对进口乘用车征收2.5%的关税,对轻型卡车征收25%的关税,对墨西哥、加拿大两国则实行另外的标准。
根据特朗普此前在首个任期内修订的《美墨加协定》(USMCA),符合该协定要求的汽车,即生产车辆若75%以上零部件源自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三国,则免征关税。
基于这一协定,包括欧洲以及日本、韩国在内的不少国家和地区的车企,选择在墨西哥建厂并出口汽车产品到美国市场,以扩大成本优势。实际上,墨西哥早已成为欧洲、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汽车品牌在北美地区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目前尚不清楚25%的关税是否适用于包括在墨西哥、加拿大生产的所有进口汽车。若适用,受此关税政策影响的企业将不在少数。受此政策影响,焦虑的情绪已在汽车产业界蔓延开来。
据悉,特朗普政府针对进口汽车征收的“大约25%”的关税措施最快将于4月2日开始执行。
美国对进口汽车征收25%左右关税,将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布局产生哪些直接影响?对中国车企以及零部件企业又将带来怎样的冲击?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汽车产业界资深从业人士。
“我们需要关注关税实施的细则,这里面的情况相当复杂,涉及《美加墨协定》,需要进一步观察。”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晓红告诉本报记者,美国的进口汽车主要来自日本和韩国,特朗普政府针对进口汽车征收“大约25%”关税这一举措带有威胁性,目的是达成相关有利于美国的贸易协定。后续,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国家可能会与美国政府就关税进行磋商、谈判。
孙晓红进一步分析称,特朗普对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将对全球汽车行业形成较大的冲击。“我们认为这一关税政策大概率会落地。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时,他就力主要加税,但遭到了美国国内以及全世界其他地区相关企业的一致反对,此番是故技重施。他的目的是希望把车企的生产基地迁回美国。”
华泰证券方面则指出,特朗普此次提出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汽车出口影响更大。“《美墨加协定》下墨西哥为北美重点汽车生产出口地区,墨西哥2024年乘用车生产和出口的量分别为399万辆、276万辆,其中出口美国的销量为221万辆,占比达到80%。分品牌来看,占比高的车企主要是通用、日产、大众等外资车企,头部车企在墨西哥工厂运营已久,已产生一定的制造出口依赖,美国加征关税后,上述车企在墨西哥的生产成本优势将被部分削弱,预计将会影响其在美国市场的销售。”
中国并不是特朗普政府此番关税政策锚定的重点国家。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受限于高关税和地缘政治因素,中国汽车出口美国就已受到诸多限制,目前中国车企向美国市场直接出口整车的数量较少。
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新能源汽车总量约为1.25万辆,仅占国内汽车出口总量的0.3%。2024年,美国也并不在中国整车出口总量前10位的国家名单之中。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称:“特朗普政府对进口汽车征收25%左右关税对我国整车出口的压力不大。”不过,在他看来,这一关税政策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影响不可小觑。
根据华泰证券整理的数据,中国对美国出口汽车零部件的总额在2023年达到高点——100.8亿美元,此后2023年、2024年两年的出口额以及出口占比逐年降低,2024年1—11月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美国的金额为83.3亿美元,占美国汽车零部件进口的比例约为10.6%,占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的15.7%。
在孙晓红看来,25%左右的关税虽然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会带来不利影响,但对于美国而言,一部分来自中国的汽车零部件无法在短时间内被替代,因此这一新关税政策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影响具体有多大,还有待观察。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对此关税“大棒”不必感到过分惊慌。孙晓红称,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对于关税这一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早已有预期和准备。关税上涨后,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市场价格来转移压力,也可以向其他市场进行灵活转移。
华泰证券方面指出,从现状看,虽然已有较多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厂商在墨西哥投资布局产能,但是整体规模不大,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虽然短期内关税提升后成本压力势必将提升,但后续仍可通过与下游厂商共担关税压力以及提升产能利用率等方法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