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历时7年开发“超级光盘” 全球首次突破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2月22日 18点55分 PT
  返回列表
71215 阅读
31 评论
澎湃新闻

·参与研究的科研人员手握6部“武功秘籍”,7年甘坐冷板凳。最终,中国科研团队在超大容量超分辨三维光存储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球首次实现PB量级超大容量光存储,相当于把数据中心机柜缩小到一张光盘上。

中国科研团队在超大容量超分辨三维光存储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上海光机所研究员阮昊手持研究成果。存储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大脑就是一个大容量存储器。在AI时代,存储更是智慧的基础。传统商用光盘的最大容量在百GB量级,如今,中国科研团队在超大容量超分辨三维光存储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球首次实现PB量级超大容量光存储,1PB相当于1000TB,也相当于100万GB,相当于把数据中心机柜缩小到一张光盘上。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与上海理工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研究团队利用国际首创的双光束调控聚集诱导发光超分辨光存储技术,实验上首次在信息写入和读出均突破了衍射极限的限制,实现了点尺寸为54nm、道间距为70nm的超分辨数据存储,并完成了100层的多层记录,单盘等效容量达PB量级。这对于我国在信息存储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相关研究成果于2月22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

全世界最前沿的科学难题

数据就像石油一样存在地下,什么时候要用数据,什么时候就把它开采出来。

“数据的增长还在延续摩尔定律并且飞速发展,预计明年全球会产生175ZB数据,1Z就相当于100万PB。”论文通讯作者、上海光机所研究员阮昊以科研为例,不管是上海光机所的羲和激光装置,还是“中国天眼”,其产生的数据都是海量的。

科研数据、财务数据是典型的冷数据,访问频率低。“80%的数据都是冷数据,需要低成本的存储。”阮昊介绍,目前存储的方式有磁存储、光存储和半导体存储。半导体存储适合热数据存储,用于冷数据存储的成本高昂。而光存储技术具有绿色节能、安全可靠、寿命长达50-100年的独特优势,适合长期低成本存储海量数据。

然而受衍射极限的限制,信息点无法进一步缩小,导致传统商用光盘的最大容量仅在百GB量级。“在CD、DVD时代,光盘很热,这几十年沉淀了,就是衍射极限突破不了。”阮昊表示。

2021年《科学》(Science)发布的全世界最前沿的125个科学问题中,突破衍射极限限制在物理领域高居首位。在信息量日益增长的大数据时代,突破衍射极限、缩小信息点尺寸、提高单盘存储容量成为光存储的不懈追求。

1994年,德国科学家Stefan W. Hell教授提出受激辐射损耗显微技术,首次证明光学衍射极限能够被打破,2014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经过20多年发展,这一技术已在显微成像、激光纳米直写等领域实现了光学超分辨成果,信息的超分辨写入已经得到了解决。

然而,传统染料在聚集状态下极易发生荧光猝灭,造成信息丢失,在纳米尺度下还存在被背景噪声湮没的难题,导致超分辨的信息难以读出,通常依赖电镜扫描的读出方式,限制了超分辨技术在光存储领域中的应用。因此,发展可同步实现超分辨写、超分辨读、三维存储及长寿命介质是10多年来光存储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手握6部“武功秘籍”,坐了7年冷板凳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光机所干福熹院士开创了我国数字光盘存储技术的研究,研究团队一直深耕光存储领域。但要攻克超大容量超分辨三维光存储,“这个课题太难了,我们一共做了7年,很多人都认为可能做不出来。”阮昊坦言。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上海光机所博士后赵苗在上海光机所硕博连读,将这个课题从头坚持到尾,“我当时想,如果我把这件事做出来,我应该能跟别人拉开距离。”

前排从左至右:论文通讯作者阮昊,共同第一作者赵苗。

为此,阮昊为赵苗配备了一众“高手”重新给他打基础。别人只有1个导师,赵苗却有6个,“就像最顶级的武功秘籍,别人只有一部,我有6部,我一直学。”但研究了三四年仍然没有令人惊喜的结果。“后来想想算了,要不就这么做下去,不行就拉倒。”“不行就拉倒”这句话意味着,如果没有成果,赵苗连硕士文凭也拿不到。在这样的境地下,他仍然坚持科研,白天约不到张江的实验室,就晚上做实验。上海光机所位于上海嘉定,而实验室位于上海张江,赵苗数不清这条路走了多少来回。

7年甘坐冷板凳,研究团队最终基于双光束超分辨技术及聚集诱导发光存储介质,在信息写入和读出方面均突破了衍射极限的限制,实现了点尺寸为54nm、道间距为70nm的超分辨数据存储,并完成了100层的多层记录,单盘等效容量约1.6PB。经老化加速测试,光盘介质寿命大于40年,加速重复读取后荧光对比度仍高达20.5:1。

光盘实物照片。

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PB量级的超大容量光存储。“我们的材料是完全透明的,所以能发挥光的优点,可以三维存储。原来一个数据中心的容量就是1PB,现在我们相当于把一个机柜缩小到一张光盘上。”阮昊表示。

此次研究成果有助于我国在存储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将在大数据数字经济中发挥作用。论文审稿人评价称,该研究成果可能会带来数据中心档案数据存储的突破,解决大容量和节能的存储技术难题。

“虽然我们在国际上完成了双光束超分辨存储的原理验证,但真正实现产业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产业化还需要大量资金,要解决很多工程性问题。”阮昊表示,比如读出设备要做得更小,读出速度要更快,材料也有优化空间。未来研究团度将加快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推动超大容量光存储的集成化和产业化进程,并拓展其在光显微成像、光显示、光信息处理领域的交叉应用。

T
Thrash
1 楼
是真的就牛逼了。
樱桃儿熟了
2 楼
据说大量的狗粮哭了,甚至还有2个狗粮产生了幻灭而自杀了。
X
Xzent
3 楼
和刻錄盤墊底的那張一模一樣
p
pipitoo
4 楼
不错,是个大突破。下一步就看能不能商业化
吧吧吧吧
5 楼
可以放好多好多老师们的片子
X
XXyourOO
6 楼
估计大概率五到十年内,就会自己把自己卷死!
硕鼠
7 楼
问题在于,现在买的笔记本都不带光驱了,咋办? [1评]
大条度你
8 楼
对此突破性成就,陈冠希老师表示很欣慰。
l
lily2221
9 楼
没说写入速度如何,像传统光盘那么慢就没意义了。光盘现在已经淘汰了。 [1评]
t
tomtangwws
10 楼
记得以前上大学时,经常要泡图书馆,查资料、记卡片十分辛苦,现在好了,几张光盘在手,如同把整个图书馆带在身上,省时省力,事半功倍。为中国科技工作者点赞!
C
Cromwellgm
11 楼
哎,这个东西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1)中国类似这样的科研不知道浪费多少时间、费用:当一个科研项目如果投入一两年后没有结果:一定要思考一下:为什么别人没有搞?是否即使搞出来也没有价值了?2)存储性能,最大的参数是速度,PB级的容量,存储在光盘上是何等的愚蠢!有这样高速的光盘驱动器吗?即使有再高光盘读写速度,超高速的会把光盘驱动器给废了。3)PB级的存储,早已不是什么需求了:动态共享云存储才是当今现状,很难相信PB级的信息存储在一个固定地方,有什么价值?……一帮饭桶家伙,浪费了国家资源,获得荣誉而已,没有价值的科研。
d
drawde
12 楼
這種存量不是給普通人用的,企業在法律法規下資料得存很多年,例如銀行存的數據每月都得用數據車去接,因為任何網絡也接不完那個量,然後就是一倉倉的硬體。這發明讀寫速度應還不行,只能用作存儲那種不存不行又九成九不用翻出來的資料吧。
w
wcq
13 楼
这不是为个人设计的。这么大存储量只能是为公司或研究机构备份数据用的。个人的话,蓝光盘就够用了。
h
hongjun
14 楼
我去,划一道痕迹,几十个TB的片子没有了....
灯塔路
15 楼
威武雄壮
w
wjiyong
16 楼
跟硬盘有什么区别,读取速度还慢
j
jerrys94086
17 楼
这个商业化的光盘,你会用吗? 现在是存储量的问题吗?恐怕是存取速度的问题。想一想光驱是什么时候淘汰的吧!
l
lastweekend
18 楼
微软的Project Silica了解一下:https://www.microsoft.com/en-us/research/project/project-silica/。公开发布就是7年前了... [1评]
z
zilliz
19 楼
用光盘存储视频是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4k, 8k的视频需要用更多的存储空间
l
lastweekend
20 楼
飞秒激光刻在玻璃上,1万年的存储寿命,2平方毫米就可以达到T级别的密度。说突破,突破了啥呢?突破在介质不同?哪有什么意义呢?“突破”了现有技术,实现了更低的存储密度,更短的存储寿命,玩呐? [2评]
溪水边遛遛
21 楼
“不行就拉倒”,也是我们团队在攻关过程中因屡屡失败而濒于崩溃时的一句话…项目通过测试的那一刻,大家哭着抱成一团。时隔15年,还清晰记得那天太阳特别刺眼!其实,太阳还是那个太阳,是因为半个多月吃住睡在实验室。
b
bigsloth
22 楼
还要看使用成本
土共
23 楼
光盘都已经淘汰,谁不嫌那些烦,还怕脏。继续升级?看几个人感兴趣。
s
sophrosyne
24 楼
读写速度? 这东西应该是用来备份。如果写入速度太慢,还得弄个足够大的缓冲备份存储,备了份再慢慢刻光盘。 感觉目标客户太少了。
n
niki_mqs
25 楼
厉害!能存老鼻子电影了!读取速度怎么样?
s
sophrosyne
26 楼
这个不错啊。商用了没?如果已经商用了,上海这个项目可真是鸡肋
南方兔儿爷
27 楼
这是对的,网络无论如何交流只要是连接的就不是安全的,物理阻断依旧是保存数字信息最安全的方式。
南方兔儿爷
28 楼
电影就太幼稚了,如果是密码,就算量子计算也需要时间读取,这就是安全钥匙。
色香如故
29 楼
上海理工大學是否已經列入了美國制裁的名單?如果沒有,快快申請。
顽童在线
30 楼
当年别人都是DVD,你搞VCD,现在已经ssd了,你开始DVD了。这个比遥遥领先更猛一些吧?拿个透明光盘想证明什么呢?
t
tinyL
31 楼
兔子硕士文凭的水平就这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