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4年 疫情3年 这几年的大学生倒了大霉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4月29日 18点34分 PT
  返回列表
88830 阅读
31 评论
为你写一个故事

01

这几年读大学的人真是倒了大霉了。

我们可以大胆地说,大学几乎是每个城市内管控最严格的地方。

就拿上海来说,从3月底才开始实行全程静态管理,但有高校在3月初出现第一例病例时,就已经宣布封闭了。

像长沙啊广东啊,前阵子有疫情,部分区域封控,大学肯定就在被封闭的里面。

就连一些完全没病例的地方,外面都解封了,可以自由活动,大学也可能是封着的。

很多大学直接几个月不让出校门,但是又不限制老师们出入,难怪学生们忍不出有此一问,

“病毒是只传染大学生吗?”

还有更离谱的。

有个学校据说是教学楼挨着学校景区。虽然学生们都被封闭在学校里上课,但是外来的游客们凭借双码就可以自由进出,如入无人之境。

而且游客们还可以选择去学生食堂进行就餐,和“被封闭”的学生之间根本没有区别开来。

虽然校方试图解释,说所有游客团体都是提前预约过的,学校封闭也是跟着政策来的。

但是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就是这种单方面的封闭政策没有意义,只是形式主义,起不到规避风险的作用,还凭空给学生增加了心理障碍。

毕竟一座大学才多大呢?能去的地方太有限了。

有些学校说是为了避免聚集,还关闭了图书馆、自习室这类场所的开放,那更加让学生们无处可去了,除了上课就只能缩回宿舍。

大学的宿舍基本称不上什么舒适,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要求罢了。

学生们被封闭,短则一两个月,长则一个学期,想出门看病都得提前打报告,层层批复后才能得到允许,连出门散心都无处可去,不抑郁就怪了。

看看各种平台上学生们的呼声,歇斯底里。

出校门难,出城更难。

有学校干脆白底黑字摆出了一堆出城标准,婚丧嫁娶可以出去,但也要留下证明。

还有,学校要封闭管理,至少应该把这么多学生的日常生活都保障好吧,但实际上很成问题。

因为出不了校门,学生们的一日三餐、基础物资都要依靠校园内部的平台进行解决,难免有人投机取巧、借此盈利。毕竟这可是垄断的生意。

贵是一方面,难吃是另一方面。

大家都知道,很多高校食堂在美食创作上充满了奇思妙想,生怕学生们没机会尝遍酸甜苦辣,要在食堂尝个痛快。

有学生实在忍不了,去学校河里钓龙虾。

幸亏她是博士生,公寓还能有个小厨房用用。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这办法也不现实,宿舍用不了小电器,靠自己做是不可能的。

但想要吃口外卖改善口味,难就一个字。

因为学校也不光是对内管控,外部入内的很多快递啊外卖啊小摊贩都在管控范围内。

同学们想要尝一口吃的,都得费尽心思,想方设法进行“偷渡”。

有小摊贩隔着铁板,用竹竿钓进来的。

有外卖找准地方用绳子吊下来的。

还有商家自制滑梯的,很有些智慧。

其实受学校政策影响的也不止有学生,还有周边的商铺。学校周边很多都是靠做大学生生意过日子的,现在生意没得做了,也会有情绪、起冲突。

反正最后没有一个赢家。

02

这还是没什么病例的情况,已经闻者伤心听者流泪了。疫情严重的时候,被封闭在大学内更惨。

全方位的凄凄惨惨戚戚。

本来学校宿舍就是非常典型的群体生活环境,是很难保障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隔离的,现在这么多人长期聚集在一起,困难真的比办法要多。

三五号人,大部分时间都关在宿舍的一亩三分地里,舍友们低头不见抬头见,相看两相厌,但也没办法,只能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以前去食堂吃饭算是放风,去偷渡外卖算是改善伙食,现在通通没机会了。

全部饭菜都由食堂统一做好,再交给志愿者统一配送,有啥吃啥,没有选择。

饭菜供应的时间点也是相当随缘。

所以我们会看到,有添加了寄生虫的猪肉刺身,大大咧咧、毫无掩饰地放进了饭盒里。

为了多补充点蛋白质,还赠送了昆虫套餐。

实在是煞费苦心了。

还有洗澡,我不止听过一个人抱怨过。

尤其在北方城市里,大部分宿舍是没有独立洗浴间的,需要统一去大澡堂洗澡。很多南方人去北方读书的时候,都会猝不及防地遭遇这种坦诚相见的尴尬。现在疫情一来,尴尬的机会都没了。

澡堂是个大环境,为了防止聚集,也不能谁想去就去,所以只能轮着来。

吉林那波疫情很多学校封了一个多月,学生们也就耗了一个多月没有洗澡。

女孩子碰到这种情况更加抓狂,之前有人给我留言说已经来过两轮月经了,但一次澡都没有洗过。

这根本不是靠忍耐就可以解决的事情,还涉及到个人的健康卫生问题,怎么可能不让人崩溃。

还有学生说,寝室里是没有热水的,要用热水只能去寝室楼外的水房打水,但打水的时间和次数也都有限制,很难保障一整天都有热水用。

现在的天气还是开春,温度远远没有到可以全靠凉水硬撑的程度,对学生的身体也挺不负责的。

不止这样。

洗澡要随缘排队,打热水要遵守规定,某所学校就连上厕所都要提前预订。

这真让我觉得长见识了。

你能提前和自己的膀胱商量好让它只能在这个时间工作吗?或者在夜里给括约肌托梦,请它保持稳定的运作时间,不要随意加班?

俗话说,活人不能让尿憋死。

现在真的不好说。

另外一所大学更是出奇制胜。

搞什么预约上厕所,也太麻烦了,直接一人发一个桶,关在宿舍里解决吧。

除了生活上的不便,学习上当然也充满了问题。

疫情下的学校,想去教学楼上课是不可能的,大家一起排排坐,在宿舍上网课吧。

有些宿舍住的人可能根本不是一个专业的,大家的课程不一样,时间安排也不一样,只能相互打扰,最后谁也学不好,苦哈哈地补考见。

还有一些需要外出、需要考察、需要设备的实验项目也都很难继续了,只能等等等等等。

03

就算是学生本人没有被封闭在学校内,他们依旧可能被一些政策波及到。

比如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就会被通知,“你的宿舍已被征用”。

你的个人物品可能被简单粗暴地打包扔去了别的地方,能不能找回来就随缘了。

有时候,连通知的环节都省略了。

于是有外来人员大大咧咧地住进了宿舍,随意翻看主人的隐私和物品,甚至还会录视频取乐。

主人的个人信息就这样毫无保障地被暴露出来,成为很多人不怀好意的幻想对象。

不但物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隐私也无法得到保障,还根本找不到地方说理。

04

 

不止国内大学生难,留学生也难。

很多人一直待在国内,交着天价学费、颠倒时差上网课,觉得自己像个冤大头。

去留学不就是为了体验感吗?关在家里上网课,到底能体验哪门子的留学啊。

后来疫情好点,好不容易可以出去上课了,但出去就很难回来了。

一方面是机票太贵了,还时常会有熔断风险,不到起飞时间根本不确定自己走不走得成。

另外回来一趟还要经历长时间的隔离,14+7是最基础的,很可能隔离结束了,假期也结束一半了。

而且还得碰碰运气,要赌回来的时间段碰不到疫情,要不然一旦被管控,全部计划又要作废。

有时候碰到学校的政策一变再变,还不得不花高额机票钱赶路,感觉随时都面临着失学的风险。

就算一直在国外待着,也规避不了疫情的影响,毕竟病毒它不分地域无差别攻击,所以项目暂停、课业暂停,也都是会发生的事情。

反正不分国内外,大学生们各有各的惨痛。

05

前阵子有几句话说,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移植到大学生身上更加心酸:

大学才四年,疫情占三年。

有人可能刚读大学就赶上疫情了,老师都没认清几个,全摊上网课了。

前几天看到个段子说,看了学姐学长们的朋友圈才知道,原来以前外卖是可以送到楼下的,学生是可以随时洗澡的,图书馆和自习室是不限制开放的,毕业照片是亲自去拍的。

好笑中透露着心酸。

我知道,现在不少网友会觉得当下大学生的抱怨特别“矫情”,在网上崩溃大哭也是在说他们心理承受力不够。还有人觉得他们现在叫苦连天的事情其实多半是忍一忍就能过去的了。

就连在很多大学生分享自己破防瞬间的文章下面,也能看到有人给大家灌鸡汤:

我觉得没有亲历过这段生活的人,是没有资格劝别人大度的。

疫情影响的不只是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它真的让很多人失去了人生最宝贵的一段经历。

看到网上有一段话这么说:

“可能几年后或者很多年后疫情可以平息,但是这几年我错过的这么多都再也弥补不回来了,而且任何一个不是这个时期的大学生都永远无法共情我的痛苦,谁都不能。”

我一直觉得上大学本身就是件很快乐、很有意思的事情,现在全没了。

完整的大学生活被折叠成简单的点、线、面。

我以前读书的时候,学校里有各种社团活动、院系活动,定期有各种比赛、汇演、展览,每周都有大型的交流讲座。

尤其是到了学期末的时候,很多专业还会有期末汇演或设计展,会演自己编排的话剧之类的,我们就会挑自己感兴趣的去看。

周末也经常会安排周末两日游,去骑车、去野营、去音乐节、去各种有意思的地方玩。

回想起来,虽然也经常会为了小事感到沮丧和悲伤,但大部分日常都洋溢着纯粹的快乐。

那是一种没有目的性的情绪满足。

复旦大学有一句话,叫做“做一个自由而无用的人”,其实这适用于很多大学。你能在这里找到很多很有意思但几乎没有任何用处的活动:

模联,辩论赛,支教队,话剧社,合唱团,念诗社...

我可以很负责的说,这一切等你离开了大学,很大可能就和你拜拜了。

很多人觉得,永远最重要的是成功,永远占据最高位置的是赚钱。大学生看剧、玩耍不算梦想,出去工作赚钱才算梦想,这我并不认同。

我们有很多“现实”的人,千辛万苦想把自己活成一个有用的人,毕业以后的生活除了赚钱就只有赚钱。

但有用是给谁用呢?谁有权力使用我们呢?

答案当然是没有人。没有人能使用我们,所以没有人能评判我们是否有用。我们的人生也没有任何目的,生下来就是为了体验更多的东西。

而大学的多姿多彩,错过了真的就再也没有了。

包括这里的活动,这里漫无目的的生活,还有这里的不和你谈钱,不和你谈性,不给你压力的人。

很多功成名就的人,会选择出国念一个研究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术环境可以给你一个相对方便固定的社交圈子,而且这个圈子还不会给你太大压力,就是这个道理。

以前我觉得上大学是像工作一样苦逼的事情,但现在想想,上大学其实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娱乐吧。

可是,最近几年的大学生体会不到。

他们没有社团、没有汇演、没有比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没有社交。

日常只剩下吃饭睡觉上网课。

也可能因为生活被折叠得太过单薄了,最近几年的大学生好似越来越茫然了。

新闻说现在学生延毕的比例提高了,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毕业了要去做什么。

想出国的因为疫情很难出去,又会考虑出去了又不方便回来。

想工作的因为大环境不好,拿不到满意的offer,又不想将就。

想继续读书的也在想,如果读下去过的还是这样的日子,还要不要读。

大家索性延毕,给自己多一些逃避和抉择的时间。

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或许再过一年,他们能够发现新的转机呢。毕竟人活着还是得有点盼头啊。

t
today8
1 楼
毕业就好了 灵活就业 满满的幸福
j
junkerus
2 楼
得了吧 等毕业了之后还有更带劲的等着你们呢 现在总书记这一顿操作 裁员一大堆 你们毕业就失业 房子买不起 不光你要被个韭菜 你孩子 孩子的孩子 都要被割
诚聘板主
3 楼
》》》大学4年 疫情3年 这几年的大学生倒了大霉了!(组图) 应该出国留学,吃香喝辣成为名副其实的境外势力。
江南来者
4 楼
萨斯病毒,武汉病毒,都是中国制造,别埋怨,都是福报
阳光俊男
5 楼
这一届的大学生非常幸福,有很多时间看学习app。 说倒霉的都是反党分子。
c
congconggk
6 楼
我们邻居90后,说生的晚了,历史上的大事都没赶上,这次碰上了
江南来者
7 楼
习包子一刀切,让两千万教培人员事业,又一刀,让上百万互联网人员失业,再来一刀,让游戏网娱人员失业,最后一刀,让国民家里蹲,卡车司机堵在高速上。 毕业即失业 你他妈连小区都出不去 好好享受福报吧 哈哈哈哈
大师兄的金箍棒
8 楼
毕业后可以从点外卖的直接变成送外卖的
m
mastGD
9 楼
什么叫“大学4年 疫情3年”,这还没结束呢。最倒霉的是大学4年 疫情4年,毕业之后再封闭4年,这美好的青春就毁了。
n
nikon
10 楼
2019, 要出国看看, 2020, 在国内看看, 2021, 在市里看看, 2022, 在小区看看, 上个月,下楼看看, 今天, 在家里看看.
y
yuba
11 楼
封城清零居家隔离严防死守停飞停航伟大
轮回
12 楼
中国的逻辑是:只要领导好就是真的好,屁民的民生不重要。
a
abc868
13 楼
习近平新时代这几年读大学的人真是倒了大霉了。
c
cotoncai
14 楼
我大学的时光就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如果错过了这四年,那我生命的意义就消减了二分之一。
r
radae
15 楼
不偷着乐的都是不爱国,汉奸! 乐,都给爷乐起来!
Y
YL0115
16 楼
现在连小学生都要学习思想,那要损失多少年?脑子都学傻了
慈父斯大林
17 楼
: 有极大的可能,伟大的庆丰帝会把他们带入战争岁月。 疫情才几年,遇上战争一辈子就搭进去了! 好好的享受目前的疫情生活吧,这样的日子也不多了!
金水木火土
18 楼
遇到疫情谁都倒霉,国内上学基本正常好多了,留学的这批才算倒大霉了。
l
lyy
19 楼
在国内起码可以正常完成学业。而且国内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就业无忧。国外人都死光了,到处都是破产裁员。
t
tasgary
20 楼
你这洗地水平不行啊,只值一毛
不敢打嘴炮无用
21 楼
这地洗的
w
windmaomao
22 楼
现在知道枪的用途了吧?没有?刀呢?没有你好像有床吧。
l
liuyuanbiming2
23 楼
学生们偷着乐。
24 楼
三年?清零不止封门不止。
g
gdby
25 楼
上了个寂寞。
c
chentuoo123456
26 楼
: 你积点德吧 会有报应的
青蛙
27 楼
这都是福报 怎么能说是倒霉
l
lyy
28 楼
: 你们丑国一季度GDP负增长你还不知道吗?
n
newerer
29 楼
“这几年读大学的人真是倒了大霉了” 被疫情影响的是整个世界,更不说死去的上百万的人。 其实正常人都会被影响,只有狗粮很开心。因为狗粮靠喷人生活。 1450们, 你说对吗?
l
liebsh
30 楼
中国就业市场有个明显特征!年龄优势远大于业务能力!而且中国大学本来就是以混为主,学不学根本就无所谓!所以也没什么倒霉之说 要是家里有背景,分分钟就给你个博士头衔!
土共
31 楼
就那个,享受吧。反正还是继续当韭菜支持裆。
无名甲
32 楼
可怕的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