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信评机构惠誉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数字估计,截至今年3月底香港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已达250亿美元,创20年新高。 《彭博》指出,随着不良贷款高筑,业内人士正在讨论成立一家“坏账银行”,吸收不良债务。
报道称,惠誉根据香港金管局的数字估计,截至今年3月底香港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已达250亿美元,占总贷款的2%,创20年以来新高,而且到今年底此比例可能攀升至2.3%,为亚太地区最大增幅,到2026年贷款质量恐还会进一步恶化。
报道说,香港的银行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它们出售以房地产资产为抵押的贷款。 此前,这些贷款曾被展期或修改原始条款,以避免减损。 一些银行推迟确认减值,这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标的资产质量。
瑞银集团前分析师Jason Bedford表示,原本应该看到更多不良资产出售,却没有发生,有点令人担忧。
随着香港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高筑,促使银行业开始讨论成立一家坏账银行来进行消化的事宜。 知情人士透露,恒生银行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近期已与顾问公司接洽,并就设立一个专门实体来吸收坏账,展开初步讨论。
知情人士指出,其中一个做法可能是效法中国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允许银行收回至少部分贷款。 由于香港一些大型银行之间的谈判尚处初步阶段,而且将这个想法付诸行动也会面临重大障碍。
对此,香港金管局回应称,无意设立传闻中的“坏帐银行”,相关银行也没有此计划,并强调香港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健康,信贷风险可控,拨备充足。
香港银行业不良贷款飙升,分析师忧心忡忡。 示意图。 (欧新社资料照)
国际信评机构惠誉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数字估计,截至今年3月底香港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已达250亿美元,创20年新高。 《彭博》指出,随着不良贷款高筑,业内人士正在讨论成立一家“坏账银行”,吸收不良债务。
报道称,惠誉根据香港金管局的数字估计,截至今年3月底香港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已达250亿美元,占总贷款的2%,创20年以来新高,而且到今年底此比例可能攀升至2.3%,为亚太地区最大增幅,到2026年贷款质量恐还会进一步恶化。
报道说,香港的银行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它们出售以房地产资产为抵押的贷款。 此前,这些贷款曾被展期或修改原始条款,以避免减损。 一些银行推迟确认减值,这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标的资产质量。
瑞银集团前分析师Jason Bedford表示,原本应该看到更多不良资产出售,却没有发生,有点令人担忧。
随着香港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高筑,促使银行业开始讨论成立一家坏账银行来进行消化的事宜。 知情人士透露,恒生银行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近期已与顾问公司接洽,并就设立一个专门实体来吸收坏账,展开初步讨论。
知情人士指出,其中一个做法可能是效法中国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允许银行收回至少部分贷款。 由于香港一些大型银行之间的谈判尚处初步阶段,而且将这个想法付诸行动也会面临重大障碍。
对此,香港金管局回应称,无意设立传闻中的“坏帐银行”,相关银行也没有此计划,并强调香港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健康,信贷风险可控,拨备充足。
香港银行业不良贷款飙升,分析师忧心忡忡。 示意图。 (欧新社资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