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法国警方逮捕一名“杀猪盘”诈骗犯,并试图寻找更多的受害者。
一直以来,这名诈骗犯设法通过“操纵”单身母亲,以便获得“经济上的支持”。截至目前,已有两名受害女子勇敢讲出自己的经历。
01 越是看似完美的事物,越要小心!
据《巴黎人报》报道,迷人的笑容、时尚的发型、精心修剪过的胡须……在外人眼中,32岁的诺尔丁(Nordine S.)集结世间一切美好于一身。最重要的是,他还能说会道、能言善变。
但越是看似完美的事物,越要小心!
事实上,诺尔丁是个“杀猪盘操控手”;27岁的单身母亲阿什利(Ashley)就是“连环诈骗案”受害者中的一员。
“他针对女性下手,尤其是单身母亲,因为这些女性通常处在情感或生活困境中。他的策略是让受害者相信自己真的恋爱了,然后从她们身上尽可能多地榨取钱财”,“交易警告”网站的加亚多(Nicolas Gaiardo)在接触多名受害者后总结说。
曾与诺尔丁居住在同一街区、认识他十余年之久的年轻女子福凯恩(Phocaean)表示,“他因支票诈骗而臭名昭著,我知道他曾进过监狱”。
▲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网站4月3日发表题为《为何电信诈骗分子屡屡得逞?》的文章,呼吁在法中国公民谨防电信诈骗。
经梳理,被骗同胞轻信诈骗分子的主要原因如下:一、轻信对方公职人员身份;二、轻信对方提供的文件;三、轻信对方诱导和恐吓;四、轻信理财陷阱: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平台与当事人交友、网恋,取得信任后,诱骗其在虚假投资平台投资、下注。此类平台往往使用蝇头小利诱骗用户不断追加投资,最后无法取现,血本无归。不法分子还可能包装成为“理财大师”,把当事人拉进全是“托儿”的“理财群”实施诈骗。(法新社图)
但很遗憾,阿什利没能在第一时间识破骗局。起初,诺尔丁通过社交媒体与她联系,随后开始疯狂求爱。“当人们看到他时,都会认为他是个好人,可以和他一起度过美好时光、一起大笑”。诺尔丁还向她保证说,他变了,他要是“规规矩矩地生活”,“不再四处沾花惹草”。年轻女子表示,“他赢得了我的信任”。
很快,阿什利与诺尔丁正式成为情侣,第一笔账单也迅速出现在阿什利的银行账户上。起初是一些小额付款、外卖账单、网约车账单、音乐平台订阅会员账单……阿什利的银行卡好像被别人绑定在各类应用程序上,但阿什利并没有怀疑过男友,她选择报警求助。
在两人交往的第二个月,诺尔丁要求阿什利帮他租车,“我的车被送去修理,大约需要租车2至3天”。在阿什利同意这个请求后,诺尔丁租用了一辆大排量的汽车,并借口说“这是我的风格”。
汽车租赁公司和阿什利都向她保证说,她只需要同意“预支付”协议,但不会在她的银行账户里扣钱。可事实是,阿什利的银行卡账户被扣走了300欧元。最终,诺尔丁承认了错误,并将现金存入阿什利的银行账户内。
▲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再次郑重提醒在法中国公民:只要陌生人让汇钱,就要绷紧安全弦!
树立正确理财观、恋爱观,警惕各类“一夜暴富”的理财陷阱,切勿仅因为“网上聊得来”就盲目向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转账汇款。(法新社图)
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阿什利的银行账户仍不停地被扣款。她终于忍不住质问男友说,“如果有机会的话,会不会偷走我的银行卡?”面对阿什利的质问,诺尔丁表现得非常生气,最终这场对峙以阿什利的道歉结束。
但莫名其妙的扣款仍在继续,租赁汽车的账单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账单多到我根本统计不过来”。而此时,诺尔丁依旧装出“人畜无害”的样子,给阿什利的女儿支付幼儿园学费和餐费,“但他只会给我一点点钱”。
后来,阿什利被迫申请了两笔贷款,共计10000欧元。诺尔丁曾承诺她帮助她还款,并且遵守银行还款的最后期限,但事实上,他什么都没有做。“我和妈妈住在一起,我没有地方住,只有永远还不完的欠款”。
据阿什利表示,诺尔丁可能拥有“超能力”,他能在几秒钟的时间里记住银行卡上的数字。在两人交往八个月的时间里,阿什利损失38500欧元;目前负债累累的她正试图通过法律手段追回钱财。
02 受害者设陷阱 帮助警方抓捕诈骗犯
之后,诺尔丁离开马赛,前往巴黎继续行骗。这一次,他通过社交软件Snapchat认识了带着5岁儿子生活的27岁女子莎拉(Sarah)。
▲ 《Tinder大骗徒》
(The Tinder Swindler)是一部由菲丽希缇·莫里斯执导的英国真实犯罪纪录片,于2022年2月2日在Netflix上发布。电影原型为以色列骗子西蒙·列维耶夫。电影讲述他使用约会软件Tinder锁定目标,然后在情感上操纵这些人给钱支持他的奢侈生活。
诺尔丁声称,他叫塔瓦雷斯(Nelson Tavares),是一名来自佛得角的救护车司机,刚搬到巴黎不久。随后,诺尔丁开始了“老套路”。“从第一条短讯就开始调情,同时布下陷阱:前妻冻结了他们的联名账户,他一分钱也拿不到”。然后开始“心理操纵”,“我相信他,我非常同情他”,受害者在一个月后回忆说。“他告诉我,他想和我在一起,他想照顾我的儿子”。
两人在佩里格(Périgueux)共度周末后,便开始了金钱上的“纠缠”。“莎拉,你可以把你的银行账户信息借给我吗?我想通过你的账户领取薪水”。莎拉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因为她认为这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但事实是,诺尔丁将两张偷来的支票存进莎拉银行账户内,然后莎拉通过银行转账将钱还给诺尔丁。在莎拉识破诺尔丁的骗局前,她一共给诺尔丁转账4000欧元。
“当银行打电话告诉我,其中一张支票有问题时,我立刻就明白过来,我真想敲打我自己的头”。这名年轻女子表示,她立即冲向警局报案。但她仍然与帅气的诺尔丁保持联系,没有让他发觉任何异常。
▲ 《巴黎人报》1月10日报道,巴黎南郊塞纳河畔维特里市(Vitry-sur-Seine)一名22岁的中国女子遭遇“虚拟绑架”。
警方调查发现,当事人的账户已空空如也,所有的钱全被转走。而中国那边也传来消息,受害人的父亲已将20万欧元“赎金”悉数转给诈骗分子。据悉,当事人在法国工作,在电信诈骗的威逼下,她自行录制被“绑架”的视频。其在中国的家人支付20万欧元“赎金”后,10日上午,受害人已回到其在维特里的家中。(报道截图)
因为她有自己的目的,她给诺尔丁发送“挑逗性质的照片”并附上一张火车票,设法哄骗他前往佩里格。当他搭乘火车抵达当地时,等待多时的警察立马将他逮捕。
3月18日,诺尔丁被拘留,48小时后获释。目前,佩里格检察官办公室已经展开调查,寻找更多的受害者。
目前,莎拉因身体状况不佳在家休养,她执着地想知道自己为何如此轻易地被愚弄。她自称自己好像偏执狂,不再敢在家睡觉,害怕出门遇见诺尔丁。
更糟糕的是,她无奈取消原本的买房计划,因为她无法申请贷款,同时她还必须归还银行4000欧元。她痛苦地表示,“我被迫通过贷款还钱,为骗子的谎言买单”。
03 三成法国人曾受骗
综合法国《20分钟报》、网站Clubic报道,Visa信用卡与市场调研公司Wakefield Research近日合作进行了一项关于诈骗的研究,其结果令人震惊。
33%的法国受访者表示他们曾经是电信诈骗、信用卡诈骗等网络诈骗的受害者,比例高于西班牙人(32%)、德国人(28%)、英国人(26%)和意大利人(19%),在欧洲范围内居首。
不过,在全球范围内,法国人的受骗比例仍然低于美国人(41%)和印度人(52%)。
▲ 调查显示,在法国,4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总是被“天上掉馅饼”类的退款提议所诱惑。
鉴于现在越来越多银行拒绝替受骗者的“疏忽”买单,提高自身警惕也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法国政府强烈建议检查链接网站的真实性。此外,还要检查发件人电子邮件地址的来源,以及信息拼写是否,以验证真伪。(法新社图)
在所有骗术中,通过邮件或短信发送紧急信息是最常得手的,其中包括“我们被‘送你免费礼物’的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轰炸,要求你‘现在就决定’,或‘立即提供某些重要信息,否则就终止某些重要服务’。
研究指出,要想不受骗,最重要的是保持谨慎。最基本规则是,如果收到紧急信息,要始终保持警惕。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信息都是假的,其目的是在收件人身上制造压力,降低其警惕性。
三月中旬,法国警方逮捕一名“杀猪盘”诈骗犯,并试图寻找更多的受害者。
一直以来,这名诈骗犯设法通过“操纵”单身母亲,以便获得“经济上的支持”。截至目前,已有两名受害女子勇敢讲出自己的经历。
01 越是看似完美的事物,越要小心!
据《巴黎人报》报道,迷人的笑容、时尚的发型、精心修剪过的胡须……在外人眼中,32岁的诺尔丁(Nordine S.)集结世间一切美好于一身。最重要的是,他还能说会道、能言善变。
但越是看似完美的事物,越要小心!
事实上,诺尔丁是个“杀猪盘操控手”;27岁的单身母亲阿什利(Ashley)就是“连环诈骗案”受害者中的一员。
“他针对女性下手,尤其是单身母亲,因为这些女性通常处在情感或生活困境中。他的策略是让受害者相信自己真的恋爱了,然后从她们身上尽可能多地榨取钱财”,“交易警告”网站的加亚多(Nicolas Gaiardo)在接触多名受害者后总结说。
曾与诺尔丁居住在同一街区、认识他十余年之久的年轻女子福凯恩(Phocaean)表示,“他因支票诈骗而臭名昭著,我知道他曾进过监狱”。
▲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网站4月3日发表题为《为何电信诈骗分子屡屡得逞?》的文章,呼吁在法中国公民谨防电信诈骗。
经梳理,被骗同胞轻信诈骗分子的主要原因如下:一、轻信对方公职人员身份;二、轻信对方提供的文件;三、轻信对方诱导和恐吓;四、轻信理财陷阱: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平台与当事人交友、网恋,取得信任后,诱骗其在虚假投资平台投资、下注。此类平台往往使用蝇头小利诱骗用户不断追加投资,最后无法取现,血本无归。不法分子还可能包装成为“理财大师”,把当事人拉进全是“托儿”的“理财群”实施诈骗。(法新社图)
但很遗憾,阿什利没能在第一时间识破骗局。起初,诺尔丁通过社交媒体与她联系,随后开始疯狂求爱。“当人们看到他时,都会认为他是个好人,可以和他一起度过美好时光、一起大笑”。诺尔丁还向她保证说,他变了,他要是“规规矩矩地生活”,“不再四处沾花惹草”。年轻女子表示,“他赢得了我的信任”。
很快,阿什利与诺尔丁正式成为情侣,第一笔账单也迅速出现在阿什利的银行账户上。起初是一些小额付款、外卖账单、网约车账单、音乐平台订阅会员账单……阿什利的银行卡好像被别人绑定在各类应用程序上,但阿什利并没有怀疑过男友,她选择报警求助。
在两人交往的第二个月,诺尔丁要求阿什利帮他租车,“我的车被送去修理,大约需要租车2至3天”。在阿什利同意这个请求后,诺尔丁租用了一辆大排量的汽车,并借口说“这是我的风格”。
汽车租赁公司和阿什利都向她保证说,她只需要同意“预支付”协议,但不会在她的银行账户里扣钱。可事实是,阿什利的银行卡账户被扣走了300欧元。最终,诺尔丁承认了错误,并将现金存入阿什利的银行账户内。
▲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再次郑重提醒在法中国公民:只要陌生人让汇钱,就要绷紧安全弦!
树立正确理财观、恋爱观,警惕各类“一夜暴富”的理财陷阱,切勿仅因为“网上聊得来”就盲目向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转账汇款。(法新社图)
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阿什利的银行账户仍不停地被扣款。她终于忍不住质问男友说,“如果有机会的话,会不会偷走我的银行卡?”面对阿什利的质问,诺尔丁表现得非常生气,最终这场对峙以阿什利的道歉结束。
但莫名其妙的扣款仍在继续,租赁汽车的账单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账单多到我根本统计不过来”。而此时,诺尔丁依旧装出“人畜无害”的样子,给阿什利的女儿支付幼儿园学费和餐费,“但他只会给我一点点钱”。
后来,阿什利被迫申请了两笔贷款,共计10000欧元。诺尔丁曾承诺她帮助她还款,并且遵守银行还款的最后期限,但事实上,他什么都没有做。“我和妈妈住在一起,我没有地方住,只有永远还不完的欠款”。
据阿什利表示,诺尔丁可能拥有“超能力”,他能在几秒钟的时间里记住银行卡上的数字。在两人交往八个月的时间里,阿什利损失38500欧元;目前负债累累的她正试图通过法律手段追回钱财。
02 受害者设陷阱 帮助警方抓捕诈骗犯
之后,诺尔丁离开马赛,前往巴黎继续行骗。这一次,他通过社交软件Snapchat认识了带着5岁儿子生活的27岁女子莎拉(Sarah)。
▲ 《Tinder大骗徒》
(The Tinder Swindler)是一部由菲丽希缇·莫里斯执导的英国真实犯罪纪录片,于2022年2月2日在Netflix上发布。电影原型为以色列骗子西蒙·列维耶夫。电影讲述他使用约会软件Tinder锁定目标,然后在情感上操纵这些人给钱支持他的奢侈生活。
诺尔丁声称,他叫塔瓦雷斯(Nelson Tavares),是一名来自佛得角的救护车司机,刚搬到巴黎不久。随后,诺尔丁开始了“老套路”。“从第一条短讯就开始调情,同时布下陷阱:前妻冻结了他们的联名账户,他一分钱也拿不到”。然后开始“心理操纵”,“我相信他,我非常同情他”,受害者在一个月后回忆说。“他告诉我,他想和我在一起,他想照顾我的儿子”。
两人在佩里格(Périgueux)共度周末后,便开始了金钱上的“纠缠”。“莎拉,你可以把你的银行账户信息借给我吗?我想通过你的账户领取薪水”。莎拉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因为她认为这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但事实是,诺尔丁将两张偷来的支票存进莎拉银行账户内,然后莎拉通过银行转账将钱还给诺尔丁。在莎拉识破诺尔丁的骗局前,她一共给诺尔丁转账4000欧元。
“当银行打电话告诉我,其中一张支票有问题时,我立刻就明白过来,我真想敲打我自己的头”。这名年轻女子表示,她立即冲向警局报案。但她仍然与帅气的诺尔丁保持联系,没有让他发觉任何异常。
▲ 《巴黎人报》1月10日报道,巴黎南郊塞纳河畔维特里市(Vitry-sur-Seine)一名22岁的中国女子遭遇“虚拟绑架”。
警方调查发现,当事人的账户已空空如也,所有的钱全被转走。而中国那边也传来消息,受害人的父亲已将20万欧元“赎金”悉数转给诈骗分子。据悉,当事人在法国工作,在电信诈骗的威逼下,她自行录制被“绑架”的视频。其在中国的家人支付20万欧元“赎金”后,10日上午,受害人已回到其在维特里的家中。(报道截图)
因为她有自己的目的,她给诺尔丁发送“挑逗性质的照片”并附上一张火车票,设法哄骗他前往佩里格。当他搭乘火车抵达当地时,等待多时的警察立马将他逮捕。
3月18日,诺尔丁被拘留,48小时后获释。目前,佩里格检察官办公室已经展开调查,寻找更多的受害者。
目前,莎拉因身体状况不佳在家休养,她执着地想知道自己为何如此轻易地被愚弄。她自称自己好像偏执狂,不再敢在家睡觉,害怕出门遇见诺尔丁。
更糟糕的是,她无奈取消原本的买房计划,因为她无法申请贷款,同时她还必须归还银行4000欧元。她痛苦地表示,“我被迫通过贷款还钱,为骗子的谎言买单”。
03 三成法国人曾受骗
综合法国《20分钟报》、网站Clubic报道,Visa信用卡与市场调研公司Wakefield Research近日合作进行了一项关于诈骗的研究,其结果令人震惊。
33%的法国受访者表示他们曾经是电信诈骗、信用卡诈骗等网络诈骗的受害者,比例高于西班牙人(32%)、德国人(28%)、英国人(26%)和意大利人(19%),在欧洲范围内居首。
不过,在全球范围内,法国人的受骗比例仍然低于美国人(41%)和印度人(52%)。
▲ 调查显示,在法国,4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总是被“天上掉馅饼”类的退款提议所诱惑。
鉴于现在越来越多银行拒绝替受骗者的“疏忽”买单,提高自身警惕也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法国政府强烈建议检查链接网站的真实性。此外,还要检查发件人电子邮件地址的来源,以及信息拼写是否,以验证真伪。(法新社图)
在所有骗术中,通过邮件或短信发送紧急信息是最常得手的,其中包括“我们被‘送你免费礼物’的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轰炸,要求你‘现在就决定’,或‘立即提供某些重要信息,否则就终止某些重要服务’。
研究指出,要想不受骗,最重要的是保持谨慎。最基本规则是,如果收到紧急信息,要始终保持警惕。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信息都是假的,其目的是在收件人身上制造压力,降低其警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