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也出现“ 996 ”?“ 996 ”会成为未来新趋势?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1年4月9日 11点29分 PT
  返回列表
17604 阅读
17 评论
新京报

曾几何时,网上传出德国公司催员工下班,年休 150 天,令人羡慕。

然而,近日,一篇德国也出现 "996" 的文章,让不少人感到颇为意外。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全球工作图景

4 月初,网上流传一篇文章,名为《"996" 的幽灵,已经游荡回德国》。其主要的论述,是称在德国的一些互联网公司,乃至汽车制造公司中,已经重新有了 "996" 的现象,并且德国可谓严苛的劳动法根本无能为力。

仔细阅读这篇文章会发现,其实其中的例子甚为苍白,并且有许多的案例提到,不过是德国人把工作压力转嫁给了外籍工作人员而已。

但是这并不能否认德国和整个欧洲工作状态转变的事实。

虽然整个欧洲并不存在普遍的 "996" 或者 "007" 状况,但是互联网与全球化的状况正在改变整个发达国家的工作图景。

事情就是从移动互联网开始发生变化的。

即便在传统互联网时代,严格的劳动法与稳定的工作空间是世界范围内工作的基本形态。因为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是实体存在,这种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的工作空间,使员工的管理与记录都有案可查,而中国跨国公司职员苦不堪言的邮件记录,却成为了保护职员权利的重要工具。

但是移动互联网与即时通讯软件的出现,一方面使人们不再被固定办公束缚,另一方面,却也使工作时间的界限被不断模糊。原本下班之后完全属于个人的时间,如今却可以被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随时召唤。

旧有的劳动法规根本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2020 年的疫情迫使许多公司采用了在家办公的方式。原本几乎难以想象的全员在家办公现象突然间因为疫情得到了加速,而变得普遍。

这种看起来更加人性化的办公形态,却加速模糊了旧有劳动法的管辖廓阈。网络会议、远程办公与网络人力资源管理,使过时的、基于固定办公的劳动监察几乎难以实现。

而更加重要的,是旧职业机构的崩塌和瓦解。在传统时代里,人们习惯于依附一个商业机构,而商业机构基于较小的移动性和活动范围,习惯于采用固定的地点、人员和层级制的管理方式。

▲ 图片来源:pixabay 网

移动互联网彻底打破了这一固定模式。原本习惯依附和寻找归属感的职员,现在可以更加自由和随心地选择自己与一个公司的合作模式,也可以选择自我雇佣,或者在互联网上打零工,采用较为自由的项目制。

自由职业或项目雇佣者的谈判能力下降

职业的解放的确在很大程度上给了更多人自由的选择空间。然而无论采用怎样的职业工作模式,都必然意味着更大的控制权从个体手中向雇佣者手中的转移与让渡。

多数情况下,从劳动保护的角度上看,自由雇佣的方式对于员工都相对不友好,而劳动监督的难度加大,使自由职业或者项目雇佣者的谈判能力下降。

移动互联网与全球化的工业协作系统,已经使旧的工作形态大规模地发生了异变,疫情所催生的在家办公加剧了这一状况的普遍性。

这些年来,互联网公司或者创新型公司在许多国家出现了 "996" 常态化。"996" 对于互联网一代而言,可能会变成世界级的工作常态。

欧美 "996" 趋势越来越明显

以上所说,看起来像是一件好事,不是吗?选择更多,自由更多,并且尽管劳动监察难以实现,但更多的人获得了自由。

可惜并不是。

在好莱坞、欧洲电影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个场面是一个人身兼几份工作,日以继夜地工作,"996" 也不足于形容他们的工作强度。

这不是好莱坞式的夸张,而是真实的。

互联网时代的工作自由实际上被两个 " 污染输出 " 所替代:

▲ 印度,图片来源:unsplash 网

其一,外包工作让发达国家的工作时长输出给了发展中国家。也就是说,要保障欧洲和美国没有 "996",印度、越南、墨西哥和中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就会普遍 "996"。

其二,互联网产业的兴盛,导致欧美传统工业的衰弱,于是传统工作能够提供的保障越来越少,底层劳工为了保障收入,就得不断增加兼职的数量,并且延长工作时间。

这也不是什么刚刚发生的事,而是随着产业形态的变化,欧美的工作机制也早就变化了。

工会在美国,在欧洲,早就已经衰落了。

在欧美,"996",乃至更长工作时长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当然,这对普通劳动者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欧美社会面临更广泛的竞争

全球化不仅仅使这些不发达国家的劳工关系发生巨变,也使欧美的劳工关系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二战之后,除了英美之外,基本上所有的发达国家出现了福利主义的加强、政府对资本更多干预和公共事业的普遍投入。这其中非常重要的,当然就是劳动者保护。

但是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的全球化和互联网运动,使得这种保护在欧美国家都发生了大规模的衰退。欧美国家不愿意在全球化所出现的全球性竞争中落后,因此各个国家都大规模地放宽政策限制,以加强公司的自由度,从而使其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取得优势。

全球化的崛起以及衰落,都在改变整个欧美的经济结构。旧有的经济结构里,欧美站在制造业的顶端,而全球其他国家,要么是市场,要么是原材料,全球的利润源源不断向欧美输送,其中产阶层稳定而富庶;但今日情形已经完全转变,依靠低端制造起家的发展中国家,包括印度、中美和拉美,都在不断向欧美发动冲击。

同时,欧洲国家 " 过度福利 " 的福利政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缓解了贫富矛盾,但同时弱化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发展的动力。

如今,欧美社会面临更加广泛的竞争,这同时意味着压力。从这个角度上说,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已经把欧美的中产阶层拉下马,重新回到竞争的角斗场里。

这是一个结构化的问题,是全球利益分配,新旧产业更替和职业形态大变革的一个副产品。

w
wever
1 楼
这什么垃圾玩意!
尼伯龙根的指环
2 楼
现在大多数德国人没有老一代人勤劳简朴认真的精神,通常在困难面前双手一摊,等着国家发福利救济,政府给安排工作。只有波兰人土耳其人科索沃人在工地上,在清洁工那些脏乱差工作岗位上拼命“996”,但是外籍劳工在工作效率和质量把关上往往马马虎虎,所以“made in Germany”的质量大不如以前。
菲斯普的里尔克
3 楼
接着编。
学习组
4 楼
德国从来就没有过996现象。怎么重新有了 "996" 的现象法? 欧洲工会怎么就衰落了,跟谁相比衰弱了?是跟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中国吗? 欧美日台工作效率再下降,总比有些国家强些吧。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9 ranking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lobal_Competitiveness_Report#2019_rankings
t
tianrui16
5 楼
造谣式误导也是洗脑的一个方式。
M
Muenchennerd
6 楼
我在德国十年了,这边应该没有996,加班也是自愿的,因为有时候自己计划要做的活儿没做完。一般下午5点可能人就都走光了。
H
Huilianghu5
7 楼
企业创业期的普遍现象,员工不被剥削就好。
s
springgarden
8 楼
I had been working for both French and German companies.4 weeks vacation in France and 6 weeks vacation plus numerous holidays in Germany. In addition, only 4 and half days work days in Germany. If you have anything important or urgent in Friday, better get someone to help in the morning because no one works in Friday afternoon. I was thinking of moving to Germany because of the working system is so perfect for me there.
s
size0
9 楼
不工作,难道在厨房吃一天?或者跑跳一天?这个病毒时代,不能旅游,不能购物,不能聚会,不能去酒吧,餐馆,看比赛也不行,马拉松也取消了。。。就剩下工作可做啦!
嘉人2020
10 楼
这怎么可能,敢996公司会被告吧,然后就是巨额赔款,哪家公司赔得起?这文章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内宣文吧,用来安抚国内996,好让他们能接受715。
清漪园
11 楼
德国996?我怎么就不信呢。没有比德国人过得更轻松惬意舒适生活的人民了,美国人民的日子差得太远了。
w
wd01702
12 楼
这是胡扯。欧洲星期天商店都关门,员工要休假。轮休人家都不干, 还996?
实话100
13 楼
劣币驱逐良币吗?
w
westshore
14 楼
不久前有一个全年工作时间对比的新闻,德国人平均每年工作1500小时,日本人1750小时,所以日本有过劳死。 但如果只按照高科技产业计算的话,美国人是2200小时,时间是超过996的。这是指实际工作时间,抛去平均四周休假,一周病假,和每年十天左右的公假。
l
lemontree
15 楼
给996中企洗地的造谣文章,但凡了解欧洲情况的人都知道不是真的 你给钱德国人都不愿意加班,文化和中国差别太大
s
size0
16 楼
都在家上班。邮箱里的邮件是晚上9点读还是第二天上午9点读,有硬性规定吗?如果晚上9点没事干也不困,不如把邮件读了,整理了,第二天可以少读点。未来,工作时间更弹性,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定自己的工作时间!
读者A
17 楼
党媒“新京报”,为天朝剥削工人洗地。 西欧和日本,都有独立工会,工人权益保护得很好,是天朝的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