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俄罗斯的斡旋下,普里戈津停止向莫斯科挺进,避免了一场血战,却削弱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地位。这场危机暴露了正规军的大致忠诚度,也迫使普京与他口中的“叛徒”达成协议,可谓名誉扫地。
步出危机的协议显现了其脆弱性,无论如何,此一事件都将在政权内部留下印记。同时可能削弱俄罗斯军队在前线的作战能力,也打破了俄罗斯武装部队内部的平静:周日,关于国防部长邵伊古及武装部队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被解职的传言在莫斯科不胫而走,代际之间的冲突再度爆发。
暂时的危机虽已度过,参与此一事件的各方对谈判结果均十分谨慎。尽管克里姆林宫表示不会追究武装人员的责任,但瓦格纳未来是否会遭解散的话题却引发了各种猜测。普里戈津本人的命运也充满诸多不确定性。各报纷纷发表社评,对俄罗斯目前局势进行了分析。
《费加罗报》社评指出:普里戈津违抗普京、驾驶坦克驶向莫斯科。距克里姆林宫近200公里处,却决定停止继续推进,让雇佣军返回基地,而克里姆林宫方面则作出表态:不会对进入俄罗斯领土的瓦格纳武装分子采取惩治措施,这样的宽大处理方式在莫斯科实属罕见。
与此事相关的还有其他一些异常状态令周末事件愈发显得神秘。
首先,普里戈津打算剥夺俄罗斯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乌纱帽的意愿是经过精心策划的。美国情报部门早在两周前就已告知白宫。华盛顿确信:普京已在24小时前就已知晓此事,却听之任之,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普京(在周末的)电视讲话中暴露出的紧张情绪以及在莫斯科郊区仓促部署防御系统的表现凸显了其权利的脆弱。
另外,普里戈津本人的表现也很蹊跷:瓦格纳在控制了罗斯托夫军事基地后,却不见联盟的踪影。
不战而退的做法更加令人感到费解。所有这些似乎都呈现了俄罗斯更深层次的邪恶。
该报指出:通过二十年来对制度的践踏,普京亲自启动了俄罗斯国家的崩溃进程,对乌克兰发起的战争只会加速俄罗斯的衰败。
《解放报》指出:这个疯狂、持续了一天的叛乱给人们留下的疑问多于答案。在等待真相大白之际,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普京的担忧上:面对此一事件的发生,不仅俄罗斯情报机构预警系统未能运转,其部队也没有做出大的抵抗行动。感到羞辱之际,普京完全有理由成为偏执狂。实际上,自普里戈津叛乱以来,全世界都明白了一件事:普京已不再掌控一切。6月24日发生的事件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十字架报》也发表社评认为:普京执政23年以来,该政权面临最严重的危机。尽管周末发生的事件存有诸多未知因素,难以对事情的原委作出判断,但是这次事件肯定会在俄罗斯安全机构引发余震。
首先,关涉瓦格纳的地位问题。这一准军事组织在普京的授权下创立于2014年,随着乌克兰战争的爆发而发展壮大,目前拥有数万名武装人员。瓦格纳的存在实际上是对官方机构的一种不信任。
克格勃出身的俄罗斯总统原本打算通过掌控多个机构和部门来确保自己的权利,他的权威却刚刚经受了他由亲手培育的雇佣组织的一次颇具戏剧性的挑战。而这可能仅仅是第一次警告。
此一事件也可被视为乌克兰战争的回旋镖效应。普京将为自己发动的战争付出代价。
中国面对一个变弱的普京
法新社今天6月26日引述分析人士说,瓦格纳集团周末引人注目的流产叛乱使中国更加感到,其对抗西方影响的战略伙伴俄罗斯,并不像人们希望的那样稳定。
自2022年2月以来,莫斯科受到西方经济制裁的打击,在国际舞台上被孤立。北京一直因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而感到尴尬,但仍在维持对莫斯科的外交和经济支持。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3月访问了莫斯科,他告诉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双边关系正在 "进入一个新时代"。
在这种情况下,在俄罗斯私人集团瓦格纳的雇佣兵起义之后,北京在周日作出反应,承诺支持俄罗斯在面对一场兵变时"保护国家稳定"的努力,在中国政府看来,这是一场俄罗斯"内部事务"。
该文说,瓦格纳集团领导人叶夫根尼-普里戈津率部下到了离莫斯科400公里以内的地方,然后来了个大反转,撤回了他的战士,并同意流亡到邻国白俄罗斯。
据分析人士称,北京对这些事件选择了"观望"态度,因为它知道瓦格纳的叛乱突出了普京先生权力的裂痕。
特朗普时期的美国前东亚和太平洋助理国务卿苏珊-桑顿(Susan Thornton)向法新社表示,之前"中国已经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糟糕军事表现感到惊讶"。
她补充说:"这一事件可能会被看作是一个新的软弱指标"。
普京的形象
法新社说,中国领导人长期以来一直将俄罗斯视为在国际舞台上制衡西方影响力的有用和可靠的伙伴。
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的中国政治专家维克多-施(Victor Shih)告诉法新社,在瓦格纳反叛之前,中国"很可能毫不怀疑普京是俄罗斯无可争议的领导人"。但在瓦格纳如此"公然"挑战克里姆林宫的权威之后,北京"现在要认真审视俄罗斯的权力动态"。
中国是俄罗斯的主要经济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去年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900亿美元(1740亿欧元)。
据同一消息来源称,与2022年2月相比,中国今年5月进口俄罗斯的石油量几乎翻了一番。
法新社说,面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北京表现得很中立。它呼吁尊重包括乌克兰在内的所有国家的主权,但从未公开谴责普京先生发起的军事行动,引起了基辅的西方盟友的批评。
震惊
中国吉林大学的中俄关系专家比约恩-亚历山大-杜本(Björn Alexander Duben)告诉法新社,"看到俄罗斯的内部防御机制失败,这对北京,特别是对习近平来说,很可能是一种震惊"。
他强调说,中国政府"肯定会想从中吸取教训"。北京经常关切地观察其邻国发生的不稳定事件。
苏联的解体和随之而来的不稳定常常被中国领导人引为要避免的例子,并作为强势政府的理由。
德国维滕贝格(Wittenberg)大学教授于斌(Yu Bin)指出:"中国已经习惯了俄罗斯的这些惊人变化,即使它不一定欣赏这些变化。
某些人认为,瓦格纳的叛变可能会促使北京加紧调解,以结束乌克兰的战争,以免有进一步削弱俄罗斯的风险。
但最重要的是,圣地亚哥大学的维克多-施先生指出,"最近的事件可能会导致中国对俄罗斯国家的稳固性和政治稳定性有一个更低的认知"。
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明显的迹象,入侵乌克兰正在破坏俄罗斯的基本稳定"。
在白俄罗斯的斡旋下,普里戈津停止向莫斯科挺进,避免了一场血战,却削弱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地位。这场危机暴露了正规军的大致忠诚度,也迫使普京与他口中的“叛徒”达成协议,可谓名誉扫地。
步出危机的协议显现了其脆弱性,无论如何,此一事件都将在政权内部留下印记。同时可能削弱俄罗斯军队在前线的作战能力,也打破了俄罗斯武装部队内部的平静:周日,关于国防部长邵伊古及武装部队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被解职的传言在莫斯科不胫而走,代际之间的冲突再度爆发。
暂时的危机虽已度过,参与此一事件的各方对谈判结果均十分谨慎。尽管克里姆林宫表示不会追究武装人员的责任,但瓦格纳未来是否会遭解散的话题却引发了各种猜测。普里戈津本人的命运也充满诸多不确定性。各报纷纷发表社评,对俄罗斯目前局势进行了分析。
《费加罗报》社评指出:普里戈津违抗普京、驾驶坦克驶向莫斯科。距克里姆林宫近200公里处,却决定停止继续推进,让雇佣军返回基地,而克里姆林宫方面则作出表态:不会对进入俄罗斯领土的瓦格纳武装分子采取惩治措施,这样的宽大处理方式在莫斯科实属罕见。
与此事相关的还有其他一些异常状态令周末事件愈发显得神秘。
首先,普里戈津打算剥夺俄罗斯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乌纱帽的意愿是经过精心策划的。美国情报部门早在两周前就已告知白宫。华盛顿确信:普京已在24小时前就已知晓此事,却听之任之,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普京(在周末的)电视讲话中暴露出的紧张情绪以及在莫斯科郊区仓促部署防御系统的表现凸显了其权利的脆弱。
另外,普里戈津本人的表现也很蹊跷:瓦格纳在控制了罗斯托夫军事基地后,却不见联盟的踪影。
不战而退的做法更加令人感到费解。所有这些似乎都呈现了俄罗斯更深层次的邪恶。
该报指出:通过二十年来对制度的践踏,普京亲自启动了俄罗斯国家的崩溃进程,对乌克兰发起的战争只会加速俄罗斯的衰败。
《解放报》指出:这个疯狂、持续了一天的叛乱给人们留下的疑问多于答案。在等待真相大白之际,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普京的担忧上:面对此一事件的发生,不仅俄罗斯情报机构预警系统未能运转,其部队也没有做出大的抵抗行动。感到羞辱之际,普京完全有理由成为偏执狂。实际上,自普里戈津叛乱以来,全世界都明白了一件事:普京已不再掌控一切。6月24日发生的事件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十字架报》也发表社评认为:普京执政23年以来,该政权面临最严重的危机。尽管周末发生的事件存有诸多未知因素,难以对事情的原委作出判断,但是这次事件肯定会在俄罗斯安全机构引发余震。
首先,关涉瓦格纳的地位问题。这一准军事组织在普京的授权下创立于2014年,随着乌克兰战争的爆发而发展壮大,目前拥有数万名武装人员。瓦格纳的存在实际上是对官方机构的一种不信任。
克格勃出身的俄罗斯总统原本打算通过掌控多个机构和部门来确保自己的权利,他的权威却刚刚经受了他由亲手培育的雇佣组织的一次颇具戏剧性的挑战。而这可能仅仅是第一次警告。
此一事件也可被视为乌克兰战争的回旋镖效应。普京将为自己发动的战争付出代价。
中国面对一个变弱的普京
法新社今天6月26日引述分析人士说,瓦格纳集团周末引人注目的流产叛乱使中国更加感到,其对抗西方影响的战略伙伴俄罗斯,并不像人们希望的那样稳定。
自2022年2月以来,莫斯科受到西方经济制裁的打击,在国际舞台上被孤立。北京一直因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而感到尴尬,但仍在维持对莫斯科的外交和经济支持。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3月访问了莫斯科,他告诉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双边关系正在 "进入一个新时代"。
在这种情况下,在俄罗斯私人集团瓦格纳的雇佣兵起义之后,北京在周日作出反应,承诺支持俄罗斯在面对一场兵变时"保护国家稳定"的努力,在中国政府看来,这是一场俄罗斯"内部事务"。
该文说,瓦格纳集团领导人叶夫根尼-普里戈津率部下到了离莫斯科400公里以内的地方,然后来了个大反转,撤回了他的战士,并同意流亡到邻国白俄罗斯。
据分析人士称,北京对这些事件选择了"观望"态度,因为它知道瓦格纳的叛乱突出了普京先生权力的裂痕。
特朗普时期的美国前东亚和太平洋助理国务卿苏珊-桑顿(Susan Thornton)向法新社表示,之前"中国已经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糟糕军事表现感到惊讶"。
她补充说:"这一事件可能会被看作是一个新的软弱指标"。
普京的形象
法新社说,中国领导人长期以来一直将俄罗斯视为在国际舞台上制衡西方影响力的有用和可靠的伙伴。
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的中国政治专家维克多-施(Victor Shih)告诉法新社,在瓦格纳反叛之前,中国"很可能毫不怀疑普京是俄罗斯无可争议的领导人"。但在瓦格纳如此"公然"挑战克里姆林宫的权威之后,北京"现在要认真审视俄罗斯的权力动态"。
中国是俄罗斯的主要经济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去年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900亿美元(1740亿欧元)。
据同一消息来源称,与2022年2月相比,中国今年5月进口俄罗斯的石油量几乎翻了一番。
法新社说,面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北京表现得很中立。它呼吁尊重包括乌克兰在内的所有国家的主权,但从未公开谴责普京先生发起的军事行动,引起了基辅的西方盟友的批评。
震惊
中国吉林大学的中俄关系专家比约恩-亚历山大-杜本(Björn Alexander Duben)告诉法新社,"看到俄罗斯的内部防御机制失败,这对北京,特别是对习近平来说,很可能是一种震惊"。
他强调说,中国政府"肯定会想从中吸取教训"。北京经常关切地观察其邻国发生的不稳定事件。
苏联的解体和随之而来的不稳定常常被中国领导人引为要避免的例子,并作为强势政府的理由。
德国维滕贝格(Wittenberg)大学教授于斌(Yu Bin)指出:"中国已经习惯了俄罗斯的这些惊人变化,即使它不一定欣赏这些变化。
某些人认为,瓦格纳的叛变可能会促使北京加紧调解,以结束乌克兰的战争,以免有进一步削弱俄罗斯的风险。
但最重要的是,圣地亚哥大学的维克多-施先生指出,"最近的事件可能会导致中国对俄罗斯国家的稳固性和政治稳定性有一个更低的认知"。
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明显的迹象,入侵乌克兰正在破坏俄罗斯的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