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的GDP增长数据都是错的
中国第二季度GDP增长是6.3%,美国第二季度GDP环比年化率是2.4%,和中国统计相同口径的同比增长是2.6%
美国对于GDP的算法与我们有些出入,他们采用的计算方式是环比折年法,Seasonally adjusted at annual rates,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环比数据
而中国GDP是同比,也就是今年第一季度和去年第一季度相比
所以美国和中国公布的GDP增长率并不是一样的统计
美国第二季度如果和中国统计口径一样,用同比,是2.6%
https://www.bea.gov/sites/default/files/2023-07/gdp2q23_adv.pd美国统计局官网PDF,第二季度GDP统计,第13页Table 6. Re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 Percent Change from Quarter One Year Ago
http://www.popo8.com/host/index.php?ctl=upload&act=dopicupload [1评]
7 月份,中国新增银行贷款大幅下降,其他主要信贷指标也出现疲软。尽管此前央行降低了利率,政府也承诺为复苏乏力的经济提供更多支持,分析人士认为,政策小步走已难以扭转经济颓势。
需求不振,导致银行贷款下滑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人民银行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七月份中国银行新增贷款数量为3459亿元人民币。这比六月份骤减了89%,远远低于分析师们的预期,也明显低于2022年7月的6790亿元。这是2009年11月来的最低的新增贷款量。
由于季节性原因,中国的贷款通常会在7月份回落。但在最新信贷数据出炉前数天发布的其他不利经济数据也显示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上个月陷入了通货紧缩。其中进出口大幅下跌,增加了北京政府推出更有力刺激措施的压力。
据中国央行的数据,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45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282亿元,月底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9%,同时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0.7%。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指出,以上四大数据全线回落,尤其是新增贷款和社融增量,更是断崖式下滑,这和6月份这两项数据超预期回暖有关,但也进一步印证二、三季度经济复苏乏力。
央行降息,以期拉动消费投资
必须“提振需求”分析机构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发给客户的一份报告指出,7 月份中国银行人民币贷款增幅降至 7 个月来最低点,广义信贷增长也降至历史最低点。
报告称:“我们预计,中国央行的政策利率将会继续下降,此外,中国政府在今后几个月里发行的政府债券也会大幅增加。不过,除非企业和家庭的情绪得到更全面的改善,否则信贷增长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提升。”
中国央行在 6 月份将基准贷款利率小幅下调了 10 个基点,这是 10 个月来的首次下调。一些分析师预测,今年还会有小幅降息,但他们认为,只要消费者和企业对借贷仍持谨慎态度,这对迅速扭转经济萎靡不振的局面可能作用不大。
今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发放的贷款数量虽然大幅度增加,但并没有改变经济下滑的势头。七月份的家庭贷款(主要是房贷)从六月份的9639亿骤减2007亿元。当月的企业贷款从六月份的2.28万亿元猛跌至2378亿元。
凯投宏观的分析指,过去,政策制定者只需放松对银行贷款的数量控制,就能达到增加信贷的效果。而现在的制约因素是信贷需求疲软。因此,“要重振需求,就必须进行比以往幅度大得多的降息,或从监管措施层面来恢复人们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
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聚焦了经济议题。会议提出,下半年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但之后并没有推出多少有力的具体措施,令投资人感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