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在北约峰会上入约遇挫,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没少发牢骚。但这些话,显然让有些人不爱听了。
英国防卫大臣华莱士回怼:英国不是购物网站“亚马逊”,要求乌克兰对西方怀有感恩之心;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则直接揶揄道,“美国人民确实应该得到一定程度的感激”。一时间,泽连斯基成为了西方眼中“被宠坏的孩子”。
如是“差评”与过去形成鲜明对比。因在乌克兰危机中表现出“英雄主义”,泽连斯基一度受到美西方吹捧,甚至获得了“西方道德良知”的美誉。
口碑突然逆转,公开化的矛盾反映出美西方世界的哪些动向?
(一)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来自前英国首相帕默斯顿的名言,用在乌克兰与美西方的关系上颇为贴切。
利益一致时,双方便共同高举“捍卫欧洲”“捍卫自由世界”的团结大旗;出现分歧时,泽连斯基便首当其冲,成了“忘恩负义”的“坏孩子”。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双方的根本利益并不完全一致,貌合神离下出现今天的局面是一种必然。
对美国来说,通过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实现“孤立俄罗斯、削弱欧洲”的战略目标是其利益所在——
一方面,一个陷入战争泥潭、遭受世界孤立的俄罗斯,可以减轻美国在欧洲的战略压力,使其能够腾手干涉亚太事务,遏制中国。另一方面,一个经济增速放缓、内部矛盾涌动的欧洲也符合美国期待。
当前,欧洲的战略重心已因乌克兰危机而被锁定,其战略自主愿景亦无从谈起,同时欧洲大量资本、产业、人才因战事外流,美国还借机向欧洲出口武器装备以自肥。
美国军工企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近日公布的季度财报显示,其今年第二季度的净销售额为167亿美元,同比增长8%;第二季度的净收益为17亿美元,远超去年同期的3.09亿美元。此外,公司的股价自俄乌冲突全面升级以来也大幅上涨了10.3%,赚得盆满钵满。
一言以蔽之,当前僵持不下的局面恰恰切中了美国利益。
(二)
再看乌克兰,借助北约援助,尽快取得战场胜利,进而获得战略优势,是其利益诉求。
当俄乌冲突陷入僵持、乌克兰反攻成效不彰之时,泽连斯基自然期盼美西方国家给予其更多有效支持。
然而,西方援助口惠而实不至。如此一来,乌克兰不得不放弃国家尊严,看美西方的脸色祈求援助。
乌克兰的几位领导人说,每次涉及到高级别的军事援助,先要他们像要饭一样地去求,先遭到拒绝,然后要过一段时间对方才会答应,并且有一半的要求都不会被接受。泽连斯基甚至在网上隔空向美西方道,“乌克兰有权利受到尊重”。
进一步看,乌克兰即便是得到了美西方的军援,到头来也可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比如,美国已先后向乌克兰提供40多批、总额超过4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从最初的防御性武器到各式主战坦克和战车,再到海马斯火箭等进攻性武器,如今更是向乌克兰提供了受国际社会一致谴责的集束弹药。
根据斯洛伐克智库GLOBSEC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乌克兰超17.3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经历了严重冲突,受到未爆炸弹药造成的影响,需要开展耗时长、成本高且危险的弹药清理行动。而西方国家最近向乌克兰提供的集束弹药可能使情况变得更糟。
如今看来,乌克兰的反击攻势似乎变成了美国摸索欧洲权力平衡格局的试验田,以及各类武器装备的测试场和回收站。
(五)
当泽连斯基试图站在乌克兰的立场上发声时,美国便迅速“敲打”,威胁“美国已经对他的行为感到厌烦,他在欧洲也是自断后路”。
正如乌克兰一位政府官员所言,泽连斯基已经成了负责握手的人,他是所有人的朋友,可是一碰到要作一些决定的时候,乌克兰又成了不该在房间里出现的那一位。
战场上的僵持仍在持续,乌克兰仍然期待着北约的支持与援助。
既然乌克兰与西方国家的矛盾已经公开,面对英、美等国的公开羞辱,泽连斯基该如何收场?乌克兰又该如何“感恩”?
因在北约峰会上入约遇挫,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没少发牢骚。但这些话,显然让有些人不爱听了。
英国防卫大臣华莱士回怼:英国不是购物网站“亚马逊”,要求乌克兰对西方怀有感恩之心;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则直接揶揄道,“美国人民确实应该得到一定程度的感激”。一时间,泽连斯基成为了西方眼中“被宠坏的孩子”。
如是“差评”与过去形成鲜明对比。因在乌克兰危机中表现出“英雄主义”,泽连斯基一度受到美西方吹捧,甚至获得了“西方道德良知”的美誉。
口碑突然逆转,公开化的矛盾反映出美西方世界的哪些动向?
(一)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来自前英国首相帕默斯顿的名言,用在乌克兰与美西方的关系上颇为贴切。
利益一致时,双方便共同高举“捍卫欧洲”“捍卫自由世界”的团结大旗;出现分歧时,泽连斯基便首当其冲,成了“忘恩负义”的“坏孩子”。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双方的根本利益并不完全一致,貌合神离下出现今天的局面是一种必然。
对美国来说,通过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实现“孤立俄罗斯、削弱欧洲”的战略目标是其利益所在——
一方面,一个陷入战争泥潭、遭受世界孤立的俄罗斯,可以减轻美国在欧洲的战略压力,使其能够腾手干涉亚太事务,遏制中国。另一方面,一个经济增速放缓、内部矛盾涌动的欧洲也符合美国期待。
当前,欧洲的战略重心已因乌克兰危机而被锁定,其战略自主愿景亦无从谈起,同时欧洲大量资本、产业、人才因战事外流,美国还借机向欧洲出口武器装备以自肥。
美国军工企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近日公布的季度财报显示,其今年第二季度的净销售额为167亿美元,同比增长8%;第二季度的净收益为17亿美元,远超去年同期的3.09亿美元。此外,公司的股价自俄乌冲突全面升级以来也大幅上涨了10.3%,赚得盆满钵满。
一言以蔽之,当前僵持不下的局面恰恰切中了美国利益。
(二)
再看乌克兰,借助北约援助,尽快取得战场胜利,进而获得战略优势,是其利益诉求。
当俄乌冲突陷入僵持、乌克兰反攻成效不彰之时,泽连斯基自然期盼美西方国家给予其更多有效支持。
然而,西方援助口惠而实不至。如此一来,乌克兰不得不放弃国家尊严,看美西方的脸色祈求援助。
乌克兰的几位领导人说,每次涉及到高级别的军事援助,先要他们像要饭一样地去求,先遭到拒绝,然后要过一段时间对方才会答应,并且有一半的要求都不会被接受。泽连斯基甚至在网上隔空向美西方道,“乌克兰有权利受到尊重”。
进一步看,乌克兰即便是得到了美西方的军援,到头来也可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比如,美国已先后向乌克兰提供40多批、总额超过4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从最初的防御性武器到各式主战坦克和战车,再到海马斯火箭等进攻性武器,如今更是向乌克兰提供了受国际社会一致谴责的集束弹药。
根据斯洛伐克智库GLOBSEC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乌克兰超17.3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经历了严重冲突,受到未爆炸弹药造成的影响,需要开展耗时长、成本高且危险的弹药清理行动。而西方国家最近向乌克兰提供的集束弹药可能使情况变得更糟。
如今看来,乌克兰的反击攻势似乎变成了美国摸索欧洲权力平衡格局的试验田,以及各类武器装备的测试场和回收站。
[img]https://web.popo8.com/202307/26/3/cafc06264ctype_jpeg_size_600_150_end.jp(五)
当泽连斯基试图站在乌克兰的立场上发声时,美国便迅速“敲打”,威胁“美国已经对他的行为感到厌烦,他在欧洲也是自断后路”。
正如乌克兰一位政府官员所言,泽连斯基已经成了负责握手的人,他是所有人的朋友,可是一碰到要作一些决定的时候,乌克兰又成了不该在房间里出现的那一位。
战场上的僵持仍在持续,乌克兰仍然期待着北约的支持与援助。
既然乌克兰与西方国家的矛盾已经公开,面对英、美等国的公开羞辱,泽连斯基该如何收场?乌克兰又该如何“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