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人的冬天来了 招商银行向员工逆向讨薪 有何深意?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2月29日 17点59分 PT
  返回列表
75903 阅读
6 评论
金融界/南方都市报

金融界12月29日消息 银行人的冬天来了,招商银行向员工“讨薪”了12月28日晚间,招商银行发布监事会决议公告,审议通过了《关于招商银行2022年度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的议案》。此前12月1日,招商银行董事会已审议通过了该议案。

据招行在今年3月公布的2022年年报中披露显示,为缓释各类经营和管理风险,根据监管要求及经营管理需要,建立了薪酬延期支付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相关机制。2022年,执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员工2876人,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金额5824万元。

2876人需要上交5824万元绩效薪酬,相当于人均退薪2万元!

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有8种情况

至于为何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招商银行并未公布具体原因,但是在原银保监会和财政部的规定中能窥探一二。

2021年2月,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建立完善银行保险机构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在8种情况下,银行保险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绩效薪酬和其他激励性报酬要被追回。绩效薪酬追索扣回,包括追回已支付的绩效薪酬和止付未支付的绩效薪酬。

《指导意见》规定,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银行保险机构可以追回向高管和关键岗位人员超额发放的所有绩效薪酬和其他激励性报酬:

一是银行保险机构发生财务报表重述等情形,导致绩效薪酬所依据的财务信息发生较大调整的;

二是绩效考核结果存在弄虚作假的;

三是违反薪酬管理程序擅自发放绩效薪酬或擅自增加薪酬激励项目的;

四是其他违规或基于错误信息发放薪酬的。

《指导意见》规定,银行保险机构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索扣回负有主要责任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相应期限内的全部绩效薪酬,追索扣回其他责任人员相应期限内的部分绩效薪酬:

一是重要监管指标严重不达标或偏离合理区间的;

二是被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或其他金融监管部门采取接管等风险处置措施的;

三是发生重大风险事件,对金融市场秩序造成恶劣影响的;

四是其他对银行保险机构的财产、声誉等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形。

此外,2022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要求金融企业要建立健全薪酬分配递延支付和追责追薪机制,绩效薪酬追索扣回规定适用于已离职或退休人员。其中,对于金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对风险有直接或重要影响岗位的员工,基本薪酬一般不高于薪酬总额的35%,根据其所负责业务收益和风险分期考核情况进行绩效薪酬延期支付,绩效薪酬的40%以上应当采取延期支付方式,延期支付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

在今年3月24日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健全公司治理三年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文章中,原银保监会透露截至当时,95%以上机构已制定并实施了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特别是在一些高风险机构,相关制度为追究违规高管责任、挽回资产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家银行追回年度薪酬绩效

值得注意的已有多家银行追回年度薪酬绩效。

渤海银行在年报中显示,2022年该行追索扣回370人的绩效薪酬1760万元。九江银行年报披露,该行去年追回薪酬163万元。

而江西银行在年报中透露了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具体事由,不过并没披露金额。报告显示,2022年该行主要对不良资产形成负有责任的人员,按不良责任本金大小进行认定,并追索扣回相应绩效薪酬。

另外,监管机构在今年3月披露山西5家城商行在合并重组期间,对61名高管和关键岗位人员追索扣回绩效薪酬3359万元。

各大银行净息差持续下行

在各大银行疯狂追回绩效薪酬的同时,各大银行净息差持续下行,在“筑底”的边缘苦苦徘徊。

在2023年三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中一共有25家银行披露了净息差数据。其中,有16家银行披露的是前三季度净息差,8家银行披露的是三季度末净息差,1家银行披露的是三季度净息差,相比去年同期,均有一定幅度下滑。在上述三个数据维度中,一共有8家银行(1家国有行、3家全国股份行、1家城商行、3家农商行)净息差超过2%。在披露前三季度数据的银行中,平安银行以2.47%净息差居首,交通银行以1.30%净息差“垫底”。

不过,对于净息差何时“筑底”,业内观点不一。国信证券王剑团队认为,受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信贷需求低迷、对公存款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银行净息差持续回落,拖累营收以及净利润增速,这是今年以来一直持续的趋势。该团队预测,明年净息差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一是LPR下降后的重定价影响或将持续到明年;二是存量按揭利率调整的翘尾因素将主要影响明年净息差;三是化债可能对净息差带来影响。

银行“追薪”的背后,到底传递什么风向?招行此举,是否特立独行,又有无政策依据?

“退薪”是否有先例?

据了解,监管机构在今年3月披露,山西5家城商行合并重组期间,对61名高管和关键岗位人员追索扣回绩效薪酬3359万元。渤海银行今年也追索扣回2022年370人绩效薪酬1760万元,相当于人均被追回4.76万元。

从国内上市银行的2022年年报来看,多家银行年报中也提到了“追索扣回机制”。工商银行在2022年的年报中强调,“高级管理人员和对风险有重要影响岗位的员工绩效薪酬实行延期支付及追索扣回机制,促进风险与激励相平衡”。中信银行也声称,“对出现违规违纪、履职不力等情形的员工,根据问责处理决定,扣减其相应的绩效薪酬”。

不过,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本次关注的焦点在于“绩效薪酬”。按照业界共识,绩效薪酬是商业银行支付给员工的业绩报酬和增收节支报酬,主要根据当年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来确定,绩效薪酬应体现充足的各类风险与各项成本抵扣和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激励约束要求。

有银行人士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绩效薪酬并非基本工资收入,后者一般不受追索扣回制度的影响。

追索扣回机制有何政策依据?

实际上,薪酬延期支付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相关机制的背后,是金融行业科学稳健发展的探索之路。

早在2010年,原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明确商业银行应制定绩效薪酬延期追索、扣回规定,如在规定期限内其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员工职责内的风险损失超常暴露,商业银行有权将相应期限内已发放的绩效薪酬全部追回,并止付所有未支付部分。

2021年2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完善银行保险机构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在8种情况下,银行保险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绩效薪酬和其他激励性报酬要被追回,其中包括追回已支付的绩效薪酬和止付未支付的绩效薪酬。

今年3月24日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健全公司治理三年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文章中,原银保监会表示,截至当时,95%以上机构已制定并实施了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特别是在一些高风险机构,相关制度为追究违规高管责任、挽回资产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总体看,防止激励不当或激励过度与风险挂钩不足而导致银行业员工不审慎行为的出现,成为主要目标。

什么条件可以触发“逆向讨薪”?

在一定情形下,银行保险机构高管及关键岗位人员薪酬可被追回。据业内介绍,发生下列情形的,银行保险机构可以追回向高管和关键岗位人员超额发放的所有绩效薪酬和其他激励性报酬。

比如银行保险机构发生财务报表重述等情形,导致绩效薪酬所依据的财务信息发生较大调整的;绩效考核结果存在弄虚作假;违反薪酬管理程序擅自发放绩效薪酬或擅自增加薪酬激励项目的;其他违规或基于错误信息发放薪酬等。

有一些深圳金融业内分析认为,像此次招行向相关人员追索扣回绩效薪酬的背后,可能存在两个主要因素:管理人员业绩不达标或有渎职行为。

高管绩效薪酬延期支付有无期限?

去年8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指出,金融企业应当综合考虑市场条件、业绩情况、承担风险、薪酬战略等因素,科学设定不同岗位薪酬标准,并合理确定一定比例的绩效薪酬。

记者梳理看到,《通知》对于金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对风险有直接或重要影响岗位的员工,基本薪酬一般不高于薪酬总额的35%,根据其所负责业务收益和风险分期考核情况进行绩效薪酬延期支付,绩效薪酬的40%以上应当采取延期支付方式,延期支付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确保绩效薪酬支付期限与相应业务的风险持续期限相匹配。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

y
yorkgrass
1 楼
丫洗钱呢吧?钱发给每个人存银行再转回来。说逆向讨薪,只不过过水罢了
黑天使飞啊飞
2 楼
真尼玛墙国特色,反向讨薪
m
markhammer
3 楼
一般都是违规发放的后期收回。这种做法由来已久。
j
jrxzhbzt
4 楼
中银国际证券前董事长 钱卫 行贿受贿,跑官要官,一路弄虚作假伪造业绩,权色交易钱色交易,组织老鼠会,内幕交易,在职炒股,为亲属承揽项目提供帮助,不信马列信鬼神,到处烧香拜佛,用钱买假文凭冒充金融精英,搞关系背靠大佬搞团团伙伙,对抗组织逃逸式辞职,生活极度奢华,拥有巨额财富,在多家企业任职索取巨额报酬。
吃斋念佛大灰狠
5 楼
肥大中共领导人昭告世人:“我们偷窃,我们造谣,我们撒谎。。。” =》 我们无恶不作啊!
雁过留言机
6 楼
苦苦支撑节节败退,连连昏招步步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