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 被俄军导弹命中的“爱国者”防空系统所使用的是美军自用版的CRI反导拦截弹。尽管这不是美军的最新版MSE型,但它依然是美军正儿八经的反导拦截弹。这是俄乌战争以来,乌军获得的技术含量最高、价格最贵的武器。
2. 综合早前的各方信息,俄军为了应对“爱国者”防空系统,其实从早期情报侦察到组织进攻都进行了周密部署。乌克兰缺乏远程空情态势感知能力,降低了“爱国者”的作战效能。
3. 我们必须指出的是,美军自用版“爱国者”系统已嵌入整个反导防御网络,它由各种卫星、预警机和大型地面雷达提供态势感知,并与宙斯盾、萨德等系统等进行协同,可选择多种交战模式发挥更大的作用。不是乌克兰这套“爱国者-3”可以相提并论的。
2023年5月16日夜间,俄罗斯空天军、海军黑海舰队等,向乌克兰首都基辅发起了新一轮导弹进攻,乌军发射防空导弹展开抗击。现场拍摄的视频画面显示,此次乌防空导弹发射密度高、速度快、轨迹也不同于乌军原有的苏制S-300PS/PT系统,似乎是北约支援的“爱国者”防空系统。而在视频最后,导弹阵地上发生的剧烈爆炸,更令人关注。
CNN、路透社等国外媒体证实,乌军在5月16日夜间的防空作战中,确实动用了北约支援的“爱国者”地导系统,且该系统在交战中被俄军发射的空面武器击中,造成了一定的损伤,北约正在评估如何修复这一系统。但无论如何,作为北约刚交付的先进防空系统,“爱国者”出师未捷身先死,反而创造了北约支援乌克兰“灭俄神器”的最短命纪录。
美军援乌的“爱国者”系统用的是哪种导弹?
自去年年底,美国总统拜登就宣布向乌克兰支援一个连(营)的“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后,美国将提供具体哪个型号的“爱国者”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大多数观点都认为,按美军先前供应乌军的多为老旧、到寿装备的“惯例”,此次供应给乌军的“爱国者”导弹,有可能是具备较强区域防空能力的MIM-104D“爱国者-2 GEM(制导增强型)”。该型防空导弹换用了高信噪比的新型导引头,可用于拦截小雷达截面目标,同时还具备有限的反短程弹道导弹能力,比较适合乌军以打击战术飞机为主、打击短程战术导弹为辅的防空作战要求,同时不会损害美军自身的防空作战能力。
而5月16日夜间,乌军防空系统作战画面出现后,有人首先质疑乌军得到的并非是较老的“爱国者-2 GEM”,理由是视频中“爱国者”系统的发射频率、飞行速度太快,以“爱国者-2”系统的四联装发射架、MIM-104D型防空导弹的性能来讲,难以达成这个发射频率。且根据乌军公布的交战情况,乌军自称他们的防空交战目标,包括了俄军的X-47M2“匕首”高超音速飞行器,以“爱国者-2”型防空导弹的反导拦截性能,要应对“匕首”高超音速飞行器,拦截窗口狭窄,难度较高,几乎不具备实战意义。因此,有部分军事爱好者认为,乌军得到的“爱国者”防空导弹,其实是更加先进的MIM-104F“爱国者-3”型防空导弹,也就是美军导弹防御系统中负责末段低空反导拦截的防空反导系统。
这一争论到16日下午终于水落石出。当天下午(基辅早晨),有基辅市民上传了16日夜间防空作战中,一些坠地的防空导弹残骸。从一个比较完整的防空导弹的残骸看,位于弹体后部的矩形固定翼和四片小型尾舵舵面引人注目,而在另外几张防空导弹残骸照片上,位于残骸弹体头部的ACM段、也就是直接力控制发动机更令人瞩目。这两大特征确凿无疑地证明,乌克兰军队得到的“爱国者”防空导弹,并非“爱国者-2 GEM”,而是实实在在的MIM-104F“爱国者-3”。尽管并不是美军刚刚装备的最新版MSE型、而是早期的CRI型,但它依然是美军的现役装备、正儿八经的美军反导拦截弹,平心而论,这可能是俄乌军事冲突爆发来,乌军收到的最为昂贵、含金量最高的装备了。
从技术性能上来说,相比“爱国者-2 GEM”,“爱国者-3”型反导系统实施了多项改进:比如在制导雷达的配置上,“爱国者-3”在“配置-3”技术状态把原有的AN/MPQ-53型雷达升级为AN/MPQ-65型相控阵雷达,增加一个行波管,扩大了雷达的搜索扇区,提高了雷达对战术导弹目标的截获距离;又比如在指挥方舱的配置上,“爱国者-3”系统配套的AN/MSQ-104指挥控制平台对系统操作界面进行了升级,增设数字电台,可以兼容远程发射(RL)和远程交战(EOR)等新的交战模式,提高了全系统的反导接战能力。
当然,最大的改进点还是在于拦截弹系统,相比“爱国者-2”,“爱国者-3”型拦截弹重新设计了战斗部:将原有的破片杀爆战斗部改为矢量控制动能杀伤战斗部(KKV)。为了确保导弹的末段轨控/姿控和脱靶量满足动能杀伤的要求,“爱国者-3”首次引入了直接力控制发动机(ACM),在弹体中部增设多个小型控制火箭以精密控制飞行轨迹。而为了提高“爱国者-3”的多目标交战能力,“爱国者-3”的末段制导体制相比“爱国者-2”也有变化,将原有的TVM制导体制更改为中段无线电指令、末段毫米波雷达制导体制,采用比例引导率,导弹在末段使用直接力控制发动机进行末段机动。
根据北约方面披露的技术数据,“爱国者-3”反导拦截系统在拦截战术导弹时,火力杀伤区远界可达30余千米、高界可达20余千米,而在打击战术飞机类目标时,导弹动力射程段据称可达160余千米,在如此优越的技术性能下,全弹质量甚至仅有328千克,不到“爱国者-2 GEM”的三分之一,一个“爱国者-3”发射连(营)可同时应对9个战术导弹类目标的攻击,具备拦截射程在1000千米左右的中短程弹道导弹的技战术性能。
也正因性能先进,俄罗斯空天军5月16日晚间对这个“爱国者-3”发射连实施的攻击,才显得技术含量尤其高。毫不客气地说,俄罗斯空天军在整个俄乌军事冲突中,整出一堆充满争议的活之后,随着16日晚成功把“爱国者-3”阵地炸飞,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俄军如何突破“爱国者-3”的拦截网?
有两方面的因素。首先是俄罗斯空天军自己组织作战得力,或者说俄军在5月16日晚上,终于初步实践了一下什么叫多军兵种联合进攻。现在回想起来,俄军试图打掉这个“爱国者-3”系统的准备工作,在两周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最近一段时期,乌克兰防空部队已经在基辅周边发现了一些坠地的X-555型巡航导弹。尤为特别的是这些巡航导弹都没有战斗部,却似乎安装有无线电测向和侦察设备。乌军认为,这些巡航导弹是俄军发射出来的“侦察弹”或“诱饵弹”。
5月6日,乌军宣布,他们在基辅附近击落了一枚俄军的“匕首”高超音速飞行器,尽管这桩公案到现在还是议论纷纷,但毫无疑问,俄军最近一个时期,正在通过各种手段,寻找乌军“爱国者”系统的防御漏洞和部署地点。平心而论这种侦察情报并不困难,由于“爱国者”系统一般采取的是既设阵地固定/半固定部署模式,机动能力较差,俄军只要使用电子侦察系统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接下来甚至可以使用人力情报在基辅市内转转,基本上就能明确“爱国者”系统的部署地点了。
在侦察明确“爱国者-3”部署阵地后,俄军在5月16日晚,应当是组织了一次多军兵种、多方向的打击行动。参与打击的兵力,除了“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估计还有由黑海舰队的导弹舰发射的3M14“口径”巡航导弹,远程航空兵战略轰炸机上携带的X-101空射巡航导弹。以乌克兰空军通报的信息,可能还有“天竺葵”系列远程巡飞弹(自杀式无人机)等。尽管目前交战细节没有披露,但根据乌克兰空军自报的战果,我们可以推测,俄军采用的打击模式,应当是单一进攻方向的饱和式攻击、或多方向的突袭,首先使用一些价格较为便宜的航空武器、比如自杀式无人机和巡航导弹诱饵弹等,诱使“爱国者-3”系统开火。以“爱国者-3”的多目标交战能力,在一个连的防御地幅上同时使用9个左右的空中目标,就可以有效阻塞“爱国者-3”,待“爱国者-3”备弹耗尽或交战能力溢出之后,再使用速度快、突防能力强的“匕首”高超音速飞行器完成最后一击。综合视频画面和俄罗斯国防部披露的情报看,“爱国者-3”阵地最后发生爆炸时,似乎已经打完了所有备弹,只有配属的自行高炮进行了徒劳的末段抗击,俄军仅用了两枚高价值的“匕首”,就成功击中了“爱国者-3”防空系统。
其实此次“爱国者-3”被击中,除了俄军作战组织得力外,也有乌克兰空军自己“配合得好”的因素。乌军在这一轮防空作战中起码暴露了两个问题:一是缺乏远方空情态势感知信息。从“爱国者-3”全系统配置看,该系统仅配置有一部AN/MPQ-53/65型火控雷达,这是一种制导雷达,无法同时兼顾全向搜索和导弹引导,按照美军使用“爱国者-3”系统的正常防空配系,一般是由其它远程警戒雷达为其提供早期预警、AN/MPQ-65雷达只负责导弹引导,在乌军缺乏相应的美制远程警戒雷达、自产的苏制警戒雷达过于老旧的情况下,面对俄军的多方向饱和攻击,必然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作战体系残缺不全,是乌军使用“爱国者-3”时的根本问题。
二是在地导火力控制上过于粗枝大叶。视频显示,乌军在面对俄军大量目标时,短短2分钟时间内使用“爱国者-3”实施了起码30次发射。“爱国者-3”的作战使用一般包括三种发射模式:单弹发射的SLS模式,双弹间隔发射的Ripple模式,还有短Ripple(齐射)模式。以乌军使用“爱国者-3”的情况,似乎并未发现有火力控制的概念,而是面对俄军目标、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拼命把所有导弹打出去再说。结果等到俄军真正一锤定音的杀招“匕首”高超音速飞行器拍马赶到时,乌军所有的备弹都已经打完,已经回天乏术、望弹兴叹了,这意味着乌军对“爱国者-3”地导的掌握并不熟练,作战单位似乎也缺乏经验,面对俄军猛烈的导弹进攻,被一波捅穿,纯属正常。
总而言之,此次俄军成功击中“爱国者-3”系统,既有俄军战术安排得当的正面因素,也有乌军地导部队素质较差、体系不全的反面因素,这两个因素结合,造就了俄罗斯空天军的这一巨大的战果。
“爱国者-3”在美军手里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尽管此次俄罗斯空天军成功击中了“爱国者-3”,但我们必须指出,美军部署在亚太地区、或其它国家/地区装备的“爱国者-3”,无论是体系的完整性,还是作战系统的整体性能,都不是乌克兰这套“爱国者-3”可以相提并论的。
比如从系统的技术状态上来讲,目前美军正在大量改装最先进的“爱国者-3 MSE”,也就是所谓的“先进能力改进型”,相比交付给乌克兰的CRI(降低成本型),MSE型的性能更加强大,导弹发射斜距、拦截速度和拦截窗口等均有所提高。同时,美军还打算给“爱国者-3”配套新型LTAMDS雷达,这是一种使用了GaN材料T/R组件的先进相控阵雷达。其探测距离、多目标交战能力据称比老款的AN/MPQ-65雷达提高了一倍以上,要打击这种“增强型”的“爱国者-3”,毫无疑问比乌克兰手头的这套堪称“猴版”的“爱国者-3”更为困难。
重要的是,按照美军目前的反导任务体系规划,“爱国者-3”已经嵌入美军导弹防御系统(BMD)、成为其重要一环,并有强大的作战体系提供支撑。比如在前沿地带承担美军“爱国者-3”空情态势感知任务的,是各种大型预警雷达。比如作为“萨德”系统搜索/火控雷达的AN/TPY-2型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而美军的预警机甚至红外侦察预警卫星星座等,也可以作为“爱国者-3”的空情态势感知端。在这些态势感知系统的协助下,“爱国者-3”系统能够实现对数千千米范围、全方向空情的有效感知,远远好于接近于“耳聋眼瞎”的乌克兰空军。
而在接战程序上,得到了其它远方预警雷达协同的“爱国者-3”,完全可以从容使用远程交战(EOR)模式等高性能作战模式,与海基的“标准-3”、“标准-6”,陆基的“萨德”协同动作,进行复杂的火力控制,从而达成最佳的反导拦截效果,而这也是作战效能比较低下的乌克兰空军不能相提并论的,所以,乌军手里的“爱国者-3”此次被俄罗斯空天军击中,并非意味着“爱国者-3”反导系统就是草包,这充其量进一步证明了防空作战是一种极其依赖体系的作战形式,缺乏体系支撑的单件防空装备,即使纸面技战术性能再好,在实战中也大概率不堪一击这个道理。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防空作战越是一种强调体系作用的作战形式,那么在防空压制中,如何“击破体系”就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了,在这一问题上,毫无疑问,高超音速飞行器可以起到相当重要的战术作用,作为新质作战装备,高超音速飞行器具备的突防速度快、飞行中段具备机动变轨能力的特点,可以有效规避对手的地导火力杀伤区、雷达态势感知区等,从意想不到的方向发起攻击,从而具备极高的攻击突然性。
从此次俄军打击“爱国者-3”的战例来看,即使是“匕首”这种准高超音速飞行器,对于“爱国者-3”系统也是巨大的威胁,在最理想的条件下,也只有一到两次拦截的机会,这意味着俄军如果单单使用多发“匕首”齐射、不进行战术配合,也完全可以以蛮力击破“爱国者-3”的火力杀伤区,因此总的来说,此次俄军击中“爱国者-3”的战例,一方面要注意到乌军的“爱国者-3”依然有较大限制,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高超音速飞行器“一根针破一张网”、在击破体系中的巨大作用,而这可能蕴含着未来击破美军亚太体系的钥匙。
归根结底,此次俄罗斯空天军击中“爱国者-3”,最关键的是打破了美制武器、美制反导拦截系统“不可战胜”、“不可摧毁”的神话,只要战术得当,认真组织,北约的先进装备也并非无懈可击。
核心提要:
1. 被俄军导弹命中的“爱国者”防空系统所使用的是美军自用版的CRI反导拦截弹。尽管这不是美军的最新版MSE型,但它依然是美军正儿八经的反导拦截弹。这是俄乌战争以来,乌军获得的技术含量最高、价格最贵的武器。
2. 综合早前的各方信息,俄军为了应对“爱国者”防空系统,其实从早期情报侦察到组织进攻都进行了周密部署。乌克兰缺乏远程空情态势感知能力,降低了“爱国者”的作战效能。
3. 我们必须指出的是,美军自用版“爱国者”系统已嵌入整个反导防御网络,它由各种卫星、预警机和大型地面雷达提供态势感知,并与宙斯盾、萨德等系统等进行协同,可选择多种交战模式发挥更大的作用。不是乌克兰这套“爱国者-3”可以相提并论的。
2023年5月16日夜间,俄罗斯空天军、海军黑海舰队等,向乌克兰首都基辅发起了新一轮导弹进攻,乌军发射防空导弹展开抗击。现场拍摄的视频画面显示,此次乌防空导弹发射密度高、速度快、轨迹也不同于乌军原有的苏制S-300PS/PT系统,似乎是北约支援的“爱国者”防空系统。而在视频最后,导弹阵地上发生的剧烈爆炸,更令人关注。
CNN、路透社等国外媒体证实,乌军在5月16日夜间的防空作战中,确实动用了北约支援的“爱国者”地导系统,且该系统在交战中被俄军发射的空面武器击中,造成了一定的损伤,北约正在评估如何修复这一系统。但无论如何,作为北约刚交付的先进防空系统,“爱国者”出师未捷身先死,反而创造了北约支援乌克兰“灭俄神器”的最短命纪录。
美军援乌的“爱国者”系统用的是哪种导弹?
自去年年底,美国总统拜登就宣布向乌克兰支援一个连(营)的“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后,美国将提供具体哪个型号的“爱国者”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大多数观点都认为,按美军先前供应乌军的多为老旧、到寿装备的“惯例”,此次供应给乌军的“爱国者”导弹,有可能是具备较强区域防空能力的MIM-104D“爱国者-2 GEM(制导增强型)”。该型防空导弹换用了高信噪比的新型导引头,可用于拦截小雷达截面目标,同时还具备有限的反短程弹道导弹能力,比较适合乌军以打击战术飞机为主、打击短程战术导弹为辅的防空作战要求,同时不会损害美军自身的防空作战能力。
而5月16日夜间,乌军防空系统作战画面出现后,有人首先质疑乌军得到的并非是较老的“爱国者-2 GEM”,理由是视频中“爱国者”系统的发射频率、飞行速度太快,以“爱国者-2”系统的四联装发射架、MIM-104D型防空导弹的性能来讲,难以达成这个发射频率。且根据乌军公布的交战情况,乌军自称他们的防空交战目标,包括了俄军的X-47M2“匕首”高超音速飞行器,以“爱国者-2”型防空导弹的反导拦截性能,要应对“匕首”高超音速飞行器,拦截窗口狭窄,难度较高,几乎不具备实战意义。因此,有部分军事爱好者认为,乌军得到的“爱国者”防空导弹,其实是更加先进的MIM-104F“爱国者-3”型防空导弹,也就是美军导弹防御系统中负责末段低空反导拦截的防空反导系统。
这一争论到16日下午终于水落石出。当天下午(基辅早晨),有基辅市民上传了16日夜间防空作战中,一些坠地的防空导弹残骸。从一个比较完整的防空导弹的残骸看,位于弹体后部的矩形固定翼和四片小型尾舵舵面引人注目,而在另外几张防空导弹残骸照片上,位于残骸弹体头部的ACM段、也就是直接力控制发动机更令人瞩目。这两大特征确凿无疑地证明,乌克兰军队得到的“爱国者”防空导弹,并非“爱国者-2 GEM”,而是实实在在的MIM-104F“爱国者-3”。尽管并不是美军刚刚装备的最新版MSE型、而是早期的CRI型,但它依然是美军的现役装备、正儿八经的美军反导拦截弹,平心而论,这可能是俄乌军事冲突爆发来,乌军收到的最为昂贵、含金量最高的装备了。
从技术性能上来说,相比“爱国者-2 GEM”,“爱国者-3”型反导系统实施了多项改进:比如在制导雷达的配置上,“爱国者-3”在“配置-3”技术状态把原有的AN/MPQ-53型雷达升级为AN/MPQ-65型相控阵雷达,增加一个行波管,扩大了雷达的搜索扇区,提高了雷达对战术导弹目标的截获距离;又比如在指挥方舱的配置上,“爱国者-3”系统配套的AN/MSQ-104指挥控制平台对系统操作界面进行了升级,增设数字电台,可以兼容远程发射(RL)和远程交战(EOR)等新的交战模式,提高了全系统的反导接战能力。
当然,最大的改进点还是在于拦截弹系统,相比“爱国者-2”,“爱国者-3”型拦截弹重新设计了战斗部:将原有的破片杀爆战斗部改为矢量控制动能杀伤战斗部(KKV)。为了确保导弹的末段轨控/姿控和脱靶量满足动能杀伤的要求,“爱国者-3”首次引入了直接力控制发动机(ACM),在弹体中部增设多个小型控制火箭以精密控制飞行轨迹。而为了提高“爱国者-3”的多目标交战能力,“爱国者-3”的末段制导体制相比“爱国者-2”也有变化,将原有的TVM制导体制更改为中段无线电指令、末段毫米波雷达制导体制,采用比例引导率,导弹在末段使用直接力控制发动机进行末段机动。
根据北约方面披露的技术数据,“爱国者-3”反导拦截系统在拦截战术导弹时,火力杀伤区远界可达30余千米、高界可达20余千米,而在打击战术飞机类目标时,导弹动力射程段据称可达160余千米,在如此优越的技术性能下,全弹质量甚至仅有328千克,不到“爱国者-2 GEM”的三分之一,一个“爱国者-3”发射连(营)可同时应对9个战术导弹类目标的攻击,具备拦截射程在1000千米左右的中短程弹道导弹的技战术性能。
也正因性能先进,俄罗斯空天军5月16日晚间对这个“爱国者-3”发射连实施的攻击,才显得技术含量尤其高。毫不客气地说,俄罗斯空天军在整个俄乌军事冲突中,整出一堆充满争议的活之后,随着16日晚成功把“爱国者-3”阵地炸飞,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俄军如何突破“爱国者-3”的拦截网?
有两方面的因素。首先是俄罗斯空天军自己组织作战得力,或者说俄军在5月16日晚上,终于初步实践了一下什么叫多军兵种联合进攻。现在回想起来,俄军试图打掉这个“爱国者-3”系统的准备工作,在两周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最近一段时期,乌克兰防空部队已经在基辅周边发现了一些坠地的X-555型巡航导弹。尤为特别的是这些巡航导弹都没有战斗部,却似乎安装有无线电测向和侦察设备。乌军认为,这些巡航导弹是俄军发射出来的“侦察弹”或“诱饵弹”。
5月6日,乌军宣布,他们在基辅附近击落了一枚俄军的“匕首”高超音速飞行器,尽管这桩公案到现在还是议论纷纷,但毫无疑问,俄军最近一个时期,正在通过各种手段,寻找乌军“爱国者”系统的防御漏洞和部署地点。平心而论这种侦察情报并不困难,由于“爱国者”系统一般采取的是既设阵地固定/半固定部署模式,机动能力较差,俄军只要使用电子侦察系统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接下来甚至可以使用人力情报在基辅市内转转,基本上就能明确“爱国者”系统的部署地点了。
在侦察明确“爱国者-3”部署阵地后,俄军在5月16日晚,应当是组织了一次多军兵种、多方向的打击行动。参与打击的兵力,除了“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估计还有由黑海舰队的导弹舰发射的3M14“口径”巡航导弹,远程航空兵战略轰炸机上携带的X-101空射巡航导弹。以乌克兰空军通报的信息,可能还有“天竺葵”系列远程巡飞弹(自杀式无人机)等。尽管目前交战细节没有披露,但根据乌克兰空军自报的战果,我们可以推测,俄军采用的打击模式,应当是单一进攻方向的饱和式攻击、或多方向的突袭,首先使用一些价格较为便宜的航空武器、比如自杀式无人机和巡航导弹诱饵弹等,诱使“爱国者-3”系统开火。以“爱国者-3”的多目标交战能力,在一个连的防御地幅上同时使用9个左右的空中目标,就可以有效阻塞“爱国者-3”,待“爱国者-3”备弹耗尽或交战能力溢出之后,再使用速度快、突防能力强的“匕首”高超音速飞行器完成最后一击。综合视频画面和俄罗斯国防部披露的情报看,“爱国者-3”阵地最后发生爆炸时,似乎已经打完了所有备弹,只有配属的自行高炮进行了徒劳的末段抗击,俄军仅用了两枚高价值的“匕首”,就成功击中了“爱国者-3”防空系统。
其实此次“爱国者-3”被击中,除了俄军作战组织得力外,也有乌克兰空军自己“配合得好”的因素。乌军在这一轮防空作战中起码暴露了两个问题:一是缺乏远方空情态势感知信息。从“爱国者-3”全系统配置看,该系统仅配置有一部AN/MPQ-53/65型火控雷达,这是一种制导雷达,无法同时兼顾全向搜索和导弹引导,按照美军使用“爱国者-3”系统的正常防空配系,一般是由其它远程警戒雷达为其提供早期预警、AN/MPQ-65雷达只负责导弹引导,在乌军缺乏相应的美制远程警戒雷达、自产的苏制警戒雷达过于老旧的情况下,面对俄军的多方向饱和攻击,必然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作战体系残缺不全,是乌军使用“爱国者-3”时的根本问题。
二是在地导火力控制上过于粗枝大叶。视频显示,乌军在面对俄军大量目标时,短短2分钟时间内使用“爱国者-3”实施了起码30次发射。“爱国者-3”的作战使用一般包括三种发射模式:单弹发射的SLS模式,双弹间隔发射的Ripple模式,还有短Ripple(齐射)模式。以乌军使用“爱国者-3”的情况,似乎并未发现有火力控制的概念,而是面对俄军目标、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拼命把所有导弹打出去再说。结果等到俄军真正一锤定音的杀招“匕首”高超音速飞行器拍马赶到时,乌军所有的备弹都已经打完,已经回天乏术、望弹兴叹了,这意味着乌军对“爱国者-3”地导的掌握并不熟练,作战单位似乎也缺乏经验,面对俄军猛烈的导弹进攻,被一波捅穿,纯属正常。
总而言之,此次俄军成功击中“爱国者-3”系统,既有俄军战术安排得当的正面因素,也有乌军地导部队素质较差、体系不全的反面因素,这两个因素结合,造就了俄罗斯空天军的这一巨大的战果。
“爱国者-3”在美军手里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尽管此次俄罗斯空天军成功击中了“爱国者-3”,但我们必须指出,美军部署在亚太地区、或其它国家/地区装备的“爱国者-3”,无论是体系的完整性,还是作战系统的整体性能,都不是乌克兰这套“爱国者-3”可以相提并论的。
比如从系统的技术状态上来讲,目前美军正在大量改装最先进的“爱国者-3 MSE”,也就是所谓的“先进能力改进型”,相比交付给乌克兰的CRI(降低成本型),MSE型的性能更加强大,导弹发射斜距、拦截速度和拦截窗口等均有所提高。同时,美军还打算给“爱国者-3”配套新型LTAMDS雷达,这是一种使用了GaN材料T/R组件的先进相控阵雷达。其探测距离、多目标交战能力据称比老款的AN/MPQ-65雷达提高了一倍以上,要打击这种“增强型”的“爱国者-3”,毫无疑问比乌克兰手头的这套堪称“猴版”的“爱国者-3”更为困难。
重要的是,按照美军目前的反导任务体系规划,“爱国者-3”已经嵌入美军导弹防御系统(BMD)、成为其重要一环,并有强大的作战体系提供支撑。比如在前沿地带承担美军“爱国者-3”空情态势感知任务的,是各种大型预警雷达。比如作为“萨德”系统搜索/火控雷达的AN/TPY-2型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而美军的预警机甚至红外侦察预警卫星星座等,也可以作为“爱国者-3”的空情态势感知端。在这些态势感知系统的协助下,“爱国者-3”系统能够实现对数千千米范围、全方向空情的有效感知,远远好于接近于“耳聋眼瞎”的乌克兰空军。
而在接战程序上,得到了其它远方预警雷达协同的“爱国者-3”,完全可以从容使用远程交战(EOR)模式等高性能作战模式,与海基的“标准-3”、“标准-6”,陆基的“萨德”协同动作,进行复杂的火力控制,从而达成最佳的反导拦截效果,而这也是作战效能比较低下的乌克兰空军不能相提并论的,所以,乌军手里的“爱国者-3”此次被俄罗斯空天军击中,并非意味着“爱国者-3”反导系统就是草包,这充其量进一步证明了防空作战是一种极其依赖体系的作战形式,缺乏体系支撑的单件防空装备,即使纸面技战术性能再好,在实战中也大概率不堪一击这个道理。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防空作战越是一种强调体系作用的作战形式,那么在防空压制中,如何“击破体系”就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了,在这一问题上,毫无疑问,高超音速飞行器可以起到相当重要的战术作用,作为新质作战装备,高超音速飞行器具备的突防速度快、飞行中段具备机动变轨能力的特点,可以有效规避对手的地导火力杀伤区、雷达态势感知区等,从意想不到的方向发起攻击,从而具备极高的攻击突然性。
从此次俄军打击“爱国者-3”的战例来看,即使是“匕首”这种准高超音速飞行器,对于“爱国者-3”系统也是巨大的威胁,在最理想的条件下,也只有一到两次拦截的机会,这意味着俄军如果单单使用多发“匕首”齐射、不进行战术配合,也完全可以以蛮力击破“爱国者-3”的火力杀伤区,因此总的来说,此次俄军击中“爱国者-3”的战例,一方面要注意到乌军的“爱国者-3”依然有较大限制,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高超音速飞行器“一根针破一张网”、在击破体系中的巨大作用,而这可能蕴含着未来击破美军亚太体系的钥匙。
归根结底,此次俄罗斯空天军击中“爱国者-3”,最关键的是打破了美制武器、美制反导拦截系统“不可战胜”、“不可摧毁”的神话,只要战术得当,认真组织,北约的先进装备也并非无懈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