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仅存墨迹全卷呈现 台北故宫推人气特展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3月10日 18点5分 PT
  返回列表
71986 阅读
29 评论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正在举办“人气国宝展”,聚焦于台北故宫典藏的艺术史上的名品,所展文物皆为备受喜爱的人气国宝,如台北故宫的镇院之宝清翠玉白菜,被认为是唐玄宗传世唯一墨迹的《鹡鸰颂》、西周晚期的青铜器鄂侯簋、宋《苏氏一门书法册》等。

该展横跨整个年度,从2022年1月25至2023年1月29日,分为四档,定期更换展件。其中唐玄宗以鹡鸰鸟作比以纪念兄弟情谊的传世名作《鹡鸰颂》当前也正全卷展出(1月25日—4月24日), 难得一见。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史称唐明皇,擅长隶书、行书。鹡鸰鸟因有“飞则鸣”、“行且摇”的特性,成群飞行走动时会互相联系,故在《诗经》〈小雅·常棣〉引申为兄弟友爱的象征。

对于这件稀世名品,既可从文章内容,也可从书法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开元九年(721)秋天,因臣子魏光乘献颂赞扬鹡鸰鸟聚集宫殿一事,故玄宗俯同作颂唱和并亲书此卷,以纪念兄弟情谊。唐玄宗借鹡鸰飞鸣时求其同类的本性,愿与自己的兄弟如同麟德殿翔集千数的鹡鸰鸟一样共患难。

《鹡鸰颂》卷,纸本,纵24.5cm,横184.9cm,由四纸接成,共四十四行,三百三十一字,每行字数不等,幅末有草书“勒”字及玄宗御押。前隔水绫绢各一段,纵24.8cm,横22cm,后隔水为绢本,纵24.3cm,横11cm。拖尾为纸本,纵24.8cm,横300.9cm,有蔡京、蔡卞及王文治三跋。

《鹡鸰颂》为唐玄宗(685-762)仅存的书迹,于北宋末宣和时期(1119-1125)装池成内府收藏的横卷样式,名为“宣和装”。此种形制的显著特征,是按照一定规格,在画心四周钤盖“御书”(葫芦印)、“双龙”(方印)、“双龙”(圆印)、“宣龢”(连珠印)、“政和”、“宣和”、“政龢”(连珠印),合称为“宣和七玺”。拖尾部分,并另钤“内府图书之印”。在画心前方,还会附上宋徽宗赵佶(1082-1135)以“瘦金书”亲写的签题。本件中,未见徽宗签题及双龙圆印,宣龢、御书印亦仅存半,应是后代重装时遭到裁切,但亦有学者因此质疑本件是否为唐玄宗的真迹。

唐玄宗在文章前半段的序文中介绍作颂原委,后半段是颂诗:

鹡鸰颂。俯同魏光乘作。朕之兄弟唯有五人。比为方伯。岁一朝见。虽载崇藩屏而有睽谈笑。是以辍牧人而各守京职。每听政之后。延入宫掖。申友于之志。咏常棣之诗。邕邕如。怡怡如。展天伦之爱也。秋九月辛酉。有鹡鸰千数。栖集于麟德之庭树。竟旬焉。飞鸣行摇。得在原之趣。昆季相乐。纵目而观者久之。逼之不惧。翔集自若。朕以为常鸟无所志怀。左清道率府长史魏光乘。才雄白凤。辩壮碧鸡。以其宏达博识。名至轩槛。预观其事。以献其颂。夫颂者所以揄扬德业。褒赞成功。顾循虚昧。诚有负矣。美其彬蔚。俯同颂云。伊我轩宫。奇树青葱。蔼周庐兮。冒霜停雪。以茂以悦。恣卷舒兮。连枝同荣。吐绿含英。曜春初兮。蓐收御节。寒露微结。气清虚兮。桂宫兰殿。唯所息宴。栖雍渠兮。行摇飞鸣。急难有情。情有余兮。顾惟德凉。夙夜兢惶。慙化踈兮。上之所教。下之所效。实在予兮。天伦之性。鲁卫分政。亲贤居兮。爰游爰处。爰笑爰语。巡庭除兮。观此翔禽以悦我心。良史书兮。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玄宗是唐朝第七位皇帝,在位四十四年。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何传馨提到,唐玄宗即皇位之初,在家族中很有纠纷,必须笼络自己的兄弟,而又不愿他们实际干预政治,于是将五位兄弟派驻到远离中央的地区,每年一朝见,因此藉着这篇颂文表达思念兄弟之情,也寄望兄弟间互相照应,不会发生夺权之政争。

就其书法而言,唐玄宗的书法承袭晋代王羲之(303-361)风格,起收笔较少藏锋,线条丰厚腴美,遒劲有力,字迹更显沉著雄健,展现盛唐对于丰腴之美的喜好。“这卷书法自首至尾,运笔精力专注,清楚的交代每一笔画的开始、转折、停顿与收尾。在字形上,明显与王羲之《兰亭序》相似,只是笔画更为粗壮,可以看出从初唐以来,唐太宗倡导王羲之书法对于皇室后代的影响,也反映盛唐时期,对于丰腴之美的好尚。”

唐玄宗的书法真迹,据《宣和书谱》载,当时御府所藏玄宗真迹共二十五件,其中隶书四件,行书二十一件。唐玄宗现存世的书法作品,只有本件是墨迹,而其它存世的只有碑刻,像:《裴光庭碑》《金仙长公主神道碑》《青城山长道观敕》《内侍省功德碑》等。

对于此件是否确为玄宗真迹,学界尚有争议。曾有学者质疑《鹡鸰颂》为钩摹本,最早的质疑出现在《东图玄览》,徐邦达也认同这种观点。但是对这个问题更多的人则保持存疑的态度,像江兆申、何传馨等。但是台北故宫的侯怡利在经过目鉴和高清数字的观看之后,认为此卷当为墨迹写本无疑。

无论是坚持认为《鶺鴒颂》是真迹,还是认为是双钩摹写或伪作,大家都认为该卷书作承袭了王羲之的书风,同时又有盛唐的丰腴之美,具有唐玄宗时期的书风特点。

对于这墨迹本的年代,徐邦达认为《鹡鸰颂》完成时间不会晚于开元二十年,是玄宗四十二岁之前的作品。江兆申在《唐玄宗书鹡鸰颂完成年岁考》一文则提出完成时间应为“开元七年”,这个说法有相当广泛且持续的影响,台北故宫的林柏亭、黄伟中、谭怡令等人也沿用“开元七年”之说。

台北故宫的何传馨和方展里等人提出“开元五年”之说。台北故宫的侯怡利提出“开元九年”一说,并对拖尾上的跋文本身的真伪提出疑问,认为蔡京、蔡卞二人跋文书写质量稍差,并且有较多笔误,因此并非真迹而是有根据的临写本,本卷是在宣和年间由册页改成手卷的。

西周晚期鄂侯簋

北宋定窑白瓷划花牡丹纹碟

宋、辽 玉龙纹盘

清 雍正 珐琅彩五伦图碗

除了《鹡鸰颂》,“人气国宝展”第一档还将呈现西周晚期鄂侯簋、北宋定窑白瓷划花牡丹纹碟、宋、辽 玉龙纹盘、清乾隆金胎画珐琅西洋人物杯、盘等。宋《苏氏一门书法册》将在4月26日开启的第二档中亮相。

《宋苏氏一门法书》册 宋苏轼书尺牍

《宋苏氏一门法书》册 宋苏轼书尺牍

(本文综合整理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以及此前相关报道)

萊茵舞
1 楼
搶了中國的東西,真是不錯
夜半寒山
2 楼
都在不认为是中国人的台湾人手里,中共不拿下台湾真是造孽。 一一 有人会说不是台湾保着中国国宝,这些都会被文革砸掉。 祖上有赌徒,把东西赌了败了,后代没说就得这样了。
难为心动
3 楼
这些绿蛆台巴子真该死!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还任唐玄宗?!
r
roadshark
4 楼
当时国民党还自认中国人,是中华文化传承者, 将黄金、故宫文物从大陆带到台湾, 现在台独分子不承认是中国人, 台独分子怎还有脸持有中国人的文物? . 大陆应向“台独政府”追讨故宫文物与被带走黄金等“国产”。
c
chtoto
5 楼
迟早收回被盗国宝
燃烧的腿毛
6 楼
还好,老蒋当年带到台湾,要是留在大陆,腊肉破四旧就得烧了
1
123321
7 楼
在别人手里的国宝,到现在都保存的很好,也就是某些人,总是糟蹋自己老祖宗的东西,破四旧毁掉了多少文明古宝?这不是你家院子里的花草随便你折腾,这是全人类的宝贝,还有脸在这里比比,真是太不要脸了
c
csccpmz
8 楼
黄俄马列鞑虏中共外来政权,还不要脸好意思说自己代表中国,呸!
夜半寒山
9 楼
我们代不代表中国,不是你说了算。
夜半寒山
10 楼
所以呢?你祖上有赌徒,后辈就放之任之?
w
whatever2
11 楼
这些一等一的文物即使在文革也不会被破坏,因为这些都会在故宫保存,文革期间被砸的都是散落到民间的,顶级也就是官窑之类的,现在想想居然在湾子们的手里真气啊
m
marcmyc
12 楼
会不会往上面泼红漆啊?!
y
yuba
13 楼
感谢蒋公护好国宝
错错错错错
14 楼
蒋公棺材都要被拆了。
y
ypt
15 楼
民进党还有脸讲这种话
吃斋念佛大灰狼
16 楼
这些国宝回归中国早晚的事。
K
Ki11
17 楼
难道是尼玛b说了算???sb
s
samtheman
18 楼
门外汉觉得这书法非常好,比蔡京的更好,有书圣之风。 看了下面的说明果然是王羲之的风格。
打桩
19 楼
你的意思是,大陆政府应该认可台湾的不承认?
大神棍
20 楼
台巴子不承认中国人就赶紧把国宝是交过来
夜半寒山
21 楼
中国人说了算。 SB
怪叔叔的大发现
22 楼
这些东西不拿回来就是千古罪人
I
Insectcide
23 楼
你都要去中国化了还留着干嘛?还回来。😂😂😂
d
dannyconan
24 楼
承认的呀 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的中国人
g
greatfool
25 楼
台湾是否还自认中国人?如果认就先把绿营清洗一下。。省的丢中国的脸
b
babyjohn1986
26 楼
回复[[13] 蒋光头误国误民,感谢个你妈逼!!!!
彪呼呼的B格
27 楼
从大陆偷走东西,傻逼日杂台巴子
板砖破奇功
28 楼
还好保存完好 不错不错
f
firetoucher
29 楼
既然大部分民众都不承认是中国人了,那就换给真正原因做中国人的吧!
移动硬盘
30 楼
说明漂亮的东西一千年后都是美的。
T
Tulanian
31 楼
嘿嘿,这都是偷去的中国国宝! 武统应该以限期归还当年偷去台湾的中国故宫国宝还有600万吨黄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