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智驾”不是自动驾驶!司机、车企不能含糊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4月3日 7点6分 PT
  返回列表
67981 阅读
13 评论
澎湃新闻

把“辅助驾驶”当成自动驾驶的问题,已经相当突出,各方应该做出及时澄清和干预。

视频截图

4月2日,一段视频在网上爆火:一辆新能源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但是司机已双手离开方向盘,呼呼大睡。此视频一经传播,迅速攀升至热搜榜首,引发网友对智能驾驶相关话题的讨论。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依然没有达到科幻电影中无所不能的水平。依据我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标,自动驾驶从低到高分为L1到L5,通常将L1-L2级别的自动驾驶称为辅助驾驶,能够帮助驾驶员实现车道保持、自动变道、自适应巡航等功能,通常建议在高速公路上使用;而真正具备自动驾驶性能的L3级、L4级技术则处在试点阶段,只能在限定区域内上路通行。

当前,上市的新能源汽车所拥有的自动驾驶技术最高仅为L2级。这意味着,驾驶员仍然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辅助驾驶可以使用,但驾驶员不能放弃对方向盘的接管。

尽管L2级车只是辅助驾驶,并不是自动驾驶,但是,惊心动魄的“无人驾驶”场面却一再上演。除了这次的“无人驾驶”,去年10月,一段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驶,车内驾驶人员座椅放平、“盖被睡觉”的视频也曾火爆一时。

把“辅助驾驶”当成自动驾驶的问题,已经相当突出,各方应该做出及时澄清和干预。

首先,要强调驾驶者的安全责任,驾驶员仍然要牢牢抓住手中的方向盘,不能误解、盲信尚不成熟的技术。这两年,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社会方方面面,这容易让普通民众形成一种错觉,认为新能源车也已经很智能,甚至可以完全解放双手不管方向盘了,但其实,目前自动驾驶技术依然没有完全迈过L3的坎。

其次,车企在宣传时应该实事求是,别打擦边球、别玩文字游戏。目前部分车企在营销时,将辅助驾驶改称为“智能驾驶”,会让消费者产生一定误解。还有一些车企在营销时宣传“自己的产品是L2.9999999”,其实小数点后面的9再多还是达不到L3,依然不是自动驾驶,这绝对不能误导消费者。但是在大面积广告宣传中,许多消费者潜移默化接受了辅助驾驶就是自动驾驶的设定,就容易忽视了辅助驾驶、智能驾驶存在的诸多技术瓶颈。

我们当然可以适度使用辅助驾驶来减缓驾驶员长途行驶的劳累,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新技术新事物被广泛运用时,所有参与者都必须以审慎态度去对待。人工智能技术需要进行海量机器学习才能不断迭代更新。汽车行车过程中遭遇的各种突发情况多种多样且不一定具有规律性,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机器学习需要足够的样本和足够的时间,而新能源车的辅助驾驶投用时间尚短,想要让相关技术进一步成熟,必须要经过时间的历练。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自动驾驶的前景很广阔,但在相关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之前,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驾驶员必须牢牢抓住手中的方向盘,企业在宣传的时候也应该避免误导,司机、车企都不能含糊。

q
qwertyuiop5656
1 楼
起码车里有两把击窗户的小锤啊。
灯塔路
2 楼
1)使用“智驾”模式 应该在“安全”条件下使用 2)“智驾”汽车还需要更完善更安全设置
g
ghana001
3 楼
現在能達到l4自駕就只有蘿蔔快跑小馬智行等公司,其他全是l2輔助駕駛
金水木火土
4 楼
智不智现阶段都是扯蛋,傻子才把自己的命交给个机器去赌博。
y
yuanfangzhi
5 楼
看着那些傻逼开着“智能驾驶”睡觉?你不死谁死!还好死的不是无辜的行人。 就算“飞机自动驾驶”那也是在高空“安全区”起飞降落还得是人为操纵。
b
babahao
6 楼
新车发布时啥都遥遥领先,吹得比外星人都领先,出事了就推得一干二净。
媚眼瞟瞟
7 楼
充分利用了中文的特点对客户进行诱导。
d
donhai
8 楼
要查查车企有没有夸大广告,不告知说明等 也要查政府有没有起监督作用
z
zjfeng78
9 楼
这些是短视频,找个偏僻点的地方不握紧方向盘开车完全没问题,问题是很多智能车主智商有问题,高速路闹市区也这样操作,完美地让车厂和保险公司有了免责的借口,请不要小看 特定的条件下 这几个中文字。
z
zjfeng78
10 楼
这些公司只是在指定的地方才能实现所谓的L4,萝卜快跑是百度出的,看看谁中奖成为智驾版的魏则西
c
ccdb99
11 楼
不是车企不能含糊!而是法律不可以含糊!
c
ccdb99
12 楼
不是车企不能含糊!而是法律不可以含糊!
千奇百怪党
13 楼
智驾名称就不对,应改称智能辅驾。辅驾与智驾,天渊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