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参议员:每次到中国都发现不一样的中国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8年10月14日 20点22分 PT
  返回列表
51317 阅读
8 评论
新华网

资料图

新华社芝加哥10月13日电通讯:每次到中国都会发现不一样的中国——美国前联邦参议员斯蒂文森三世眼中的中国

1975年8月,作为美国国会议员访华代表团成员,阿德莱·斯蒂文森三世访问了中国。

那是斯蒂文森第一次中国之旅。代表团在上海入境,乘火车前往北京。在北京,时任中国副总理邓小平接见了代表团成员。

十天的旅程中,美国国会议员代表团参观了中国的一些主要城市和农业区。那次旅行给斯蒂文森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记得到处都是自行车。街上除了我们的汽车就没有其他汽车了。”这是斯蒂文森对中国的第一印象。

1979年初,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一个多月,时任中国副总理邓小平访问美国,斯蒂文森有幸陪同。“我陪同他参观了华盛顿特区,还带他参观了美国国会大厦。”斯蒂文森告诉新华社记者:“邓小平言语不多。但是他开启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从而改变了世界。”

斯蒂文森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一个政治世家,他本人1970年至1981年担任美国联邦参议员。在退出政界后,斯蒂文森开始以不同身份频繁访华。

20世纪90年代,斯蒂文森在中国创办了一家合资企业,将先进的通信技术引入中国。21世纪初,他担任华美资本有限公司联合董事长,为中资企业赴美投资提供投资分析和融资服务。从2004年起,他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河南省政府等多次联合主办“中美中西部经济合作论坛”,为两国中西部地区间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

“我在中美之间频繁往返。每次到中国,都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每个方面都有变化。”斯蒂文森回忆说:“中国变得越来越发达,到处都是高楼,街道上到处都是汽车。”“起初我们乘火车旅行,这样可以在陆地上看中国的变化。之后就开始乘飞机旅行了,这样可以游览中国更多的地方。”

“我们参与了中国早期的互联网建设,而现在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了美国。”斯蒂文森说,中国对外来投资更加开放,还推动合作加强国家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斯蒂文森说中国的变化太大、太多,无法一一列举。他赞叹道,如此众多人口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摆脱贫困,“而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才仅仅40年时间”。

在斯蒂文森的书房,挂在墙上、放在桌上的,除了家族照片,最多的就是他在中国各地的留影,以及他和中国各阶层人士的合影。斯蒂文森笑着说:“现在我在中国自由旅行,同中国人用英语交谈。我在中国的好朋友可能比在美国的还多。”

已经88岁高龄的斯蒂文森对记者说:“我很想再去中国。”

t
taxreturn
1 楼
湾湾们又要来替中国人说吃不起茶叶蛋了.
C
Caobugou
2 楼
没想想,钱是哪来的?
y
yudcn
3 楼
★★★★ 专办毕业证,成绩单,offer,回国证明,教育部学历认证,在读证明,留信认证等 ★联系方式: 【Q/微信 122 033 486 】 可制作国外“所有顶尖大学的资格证书”
j
jjjohnson
4 楼
我每次回国,大保健的技师也都不一样
c
chtoto
5 楼
美国政客个个如此。在职就与中国为敌,退下想来中国捞钱就好话说尽。
诚聘板主
6 楼
这是美国钦差大臣巡查援助中国州的进展,每年感悟有所不同。 看到美国的援助年年在大陆见成效,老怀宽慰。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此前,中国在极左时期一直称新加坡为“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当邓小平吃惊地看到新加坡的成就时,他承认对方实行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方针是对的。   当谈到中国的对外方针时,李光耀说,中国必须停止革命输出。邓小平停顿片刻后突然问:“你要我怎么做?”这倒让李光耀吃了一惊,他就大胆地说:“停止马共和印尼共在华南的电台广播,停止对游击队的支持。”   李光耀后来回忆:“我从未见过一位共产党领袖,在现实面前会愿意放弃一己之见,甚至还问我要他怎么做。尽管邓小平当时已经74岁,但当他面对不愉快的现实时,他还是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想法。”   这次新加坡之行,邓小平以他惊人的谦虚代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承认并改正了两个错误。一是改变保守自闭,主张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二是接受建议,不再搞革命输出,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对外关系。
J
Jifaye
7 楼
中国脱贫的速度的确是惊人的,在大城市的里的民众可比法国城市居民的富裕度高多了。
馬叔叔
8 楼
中國的發展速度非常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