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国防安全研究院董事长霍守业示警,中国攻台只是“何时动手”的问题。
中国会不会武力犯台?在台湾、乃至国际间成了热门话题。台湾的国防安全研究院董事长霍守业2日表示,中国攻台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何时动手。他强调,台湾的备战是要避战,而不是挑起战争。
台湾的国防安全研究院2日举办“2022台北安全对话”实体会议,国防安全研究院董事长霍守业,曾担任台湾的参谋总长和国防部副部长,他致词指出,俄乌战争打得出乎意料,乌克兰一开始不被看好,但凭着抗敌意志,以及周边诸国与其他民主国家提供物资、武器与装备,同时对俄国祭出各种经济制裁,延长战拖垮俄军后勤与士气。他说,“这场战争让世人体会到区域安全重要性,‘忘战必危’!”
台湾的国防安全研究院董事长霍守业示警,中国攻台只是“何时动手”的问题。(国防院提供)
关切俄乌战同时,大家也关注两岸是否会发生战争?“习近平延任第三任期,打压会更强势,两岸战争的讨论不再是中共会不会打,而是何时动手的问题。”霍守业提出他的看法。
霍守业指出,习近平主政后,挟着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以建立中国现代化军队为目标强化军备。此外,中国还以崛起的新兴大国姿态,加强对台湾打压力度,不断展示肌肉威胁利诱,以军力围台、穿越海峡中线企图打破两岸现状,展露对外扩张的野心。另一方面,中国还祭出经济胁迫、战狼外交等,这一切都对全球和平稳定带来威胁。
霍守业强调,“台湾70年来随时警戒着战争持续备战,备战的目的是要挫败中共的进犯,并确保台海安全。台湾的备战是要避战,而不是挑起战争。”台湾希望两岸能够在制度竞争下,和平解决问题,避免给台海以及同球一命的人类,带来另一场浩劫。
台陆委会指责对岸改变现状
台湾的陆委会副主委邱垂正提出,过去这一年现状并不稳定,到底是哪一方在试图改变现状、升级军事恫吓、破坏两岸和平稳定,大家心知肚明是北京政府。
台湾的陆委会副主委邱垂正向对岸抛出,疫后逐步恢复人员交流。(记者 黄春梅摄)
习近平在20大报告中,提到对台表示,“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坚持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邱垂正强调,台湾绝不接受中共的政治前提,台湾有信心捍卫主权。
邱垂正重申,受到疫情影响,两岸互动和交流冷却下来,但台湾还是希望两岸能坐下来谈一谈,在互相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没有任何前提的展开对话。邱垂正引用蔡英文总统说法表示,“疫情后松绑,希望恢复两岸人员交流提升相互理解,减少误解产生。”
美学者未见两年内的攻台时间表
在研讨会中,台湾前参谋总长李喜明对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实力项目(China Power Project)主任林洋(Bonny Lin)提问指出,美国印太司令部前司令戴维森(Philip Davidson)去年在国会作证曾表示,解放军可能在2027年之前对台湾采取行动;上个月,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吉尔德伊(Michael Gilday)则表示,“不能排除一个潜在的2022年或2023年窗口。”李喜明想了解林洋和她的团队对所谓攻台“时间表”的判断。
“我个人没有看到2023年、2024年入侵的任何明确指标,但可能更多的是使用胁迫或近似于战争的手段。”林洋回应说。
关于中国攻台时间表问题,林洋特别举出日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示警,“北京政府决定不再接受现状,他们希望加快实现统一的进程。”林洋解释,布林肯的话被误解,他没有附上任何时间表。也没有提到中国很快就会入侵台湾。他们更关心的是,习近平在20大后组成一个绝对忠诚的领导班子,可能升级使用武力的意愿。
台湾防长:敌人没在台湾中央部会插旗就不算赢
中国是否会动台使用武力,已经成为台湾的国防部长邱国正必被询问的热门议题。
国民党立委郑丽文1日在质询中问到,国防部是否有评估,台海何时最危险、最有可能发生战端?
邱国正说明,若共军真要吃了秤砣铁了心,20、30年前就有能力攻打离岛,为什么没有打?他强调,建军备战是长期准备,台湾为了下一分钟、下一天在准备。
郑丽文再追问,如何定义台湾打赢战争?邱国正则回应,“敌人只要没有登陆,没把旗子插在各中央部会所属部会头上,它就没有赢。(所以台湾胜算很高?)台湾有胜算,但绝不会挑衅,自己作为国防部长绝对不会说‘放马过来’,但是我们在做准备,让他自己评估牺牲能不能承担。”
隔一天,邱国正仍被问到中国发动第一击之后,台湾能动员多少兵力,他指出,“台湾绝对有能力在24小时内,动员20万人。”
邱国正表示,随着两岸情势严峻,国防部在军备及国防意识上持续准备,要用自己的力量保护家园。
多国学者为台湾备战出招
本周二开始,台湾国防部长邱国正已两次前往立法院参加施政总质询,就“两岸一旦开战台湾如何应对”等问题,进行政策表述,以回答台湾社会各界的担忧。与此同时,参加 “2022台北安全对话”的美国等多国学者纷纷为台湾的备战而出招。
众所周知,如愿获取第三个中共总书记五年任期的习近平在二十大政治报告中特别强调 :对台“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而中共新版党章更是破天荒地把“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写入其中。这一切都加大了国际间对是否爆发台海战争?何时爆发?台湾如何应对?等问题的关注。
台湾国防部长邱国正周三(11月2日)表示,一旦北京当局对台湾发动军事进攻,台湾“绝对是战到最后”,“奉陪到底”。他认为:两岸一旦开战,“台湾有绝对胜算”。
邱国正说:“只要敌军没有登陆、把旗子插在中央政府所属部会的头上,他就没有赢。” 他认为:“国军除制空制海以外,还有地面防卫正在加强,毕竟防卫作战是全面性的,绝对是战到最后,”针对媒体有关台湾不让敌人登陆可以撑多久的提问,邱国正回答说,“我奉陪到底。”
邱国正被媒体问及对美国在澳大利亚部署B-52战略轰炸机一事的看法时表示,其他国家的兵力部署“总有它的含义”。但“我们没有去过问这个。我们把自我防卫工作做好,战力本务就是我们要做的工作。其他国家的任何举措我们会去注意,但不会去参与。”
正如台湾防长所说:由于很可能受到攻击,台湾要备战,所以是被迫,甚至是被动的。但乌克兰战争彰显被侵略的小国人民可充分利用国际道义人心和地理等客观优势,变被动为主动。参加 “2022台北安全对话”的各国学者,就此给台湾各界提出很多积极备战的建议。
据中央社报道,台湾国防部智库、国防安全研究院11月2日周三以“危机下的中国与世界”为题,举办“2022台北安全对话”,美国、乌克兰、德国、日本、立陶宛、土耳其、澳洲等多国学者与会。来自中东欧的学者特别认为:从乌克兰经验可学习的就是提早为战争做好准备,除了弹药外也需要抗敌意志;针对网路攻击,学者呼吁应与其他理念相近国合作,共同强化网路韧性。
欧洲安全政策观点中心主任杨雅喾(Jakub Janda)在论坛中提到,乌克兰自2014年遭俄罗斯入侵后,紧急成立数个国土防御单位,直到2018年,乌克兰在除了克里米亚外的每一区均部署国土防卫部队,隶属参谋总部;指挥官和参谋长是正规军官,其他人员则属于后备状态,每月接受数次训练。
该学者特别表示 : 如果乌克兰能更提早做好准备,就可挽救更多生命,“因为这真的与准备有关,台湾也是一样”,也因此,一些中东欧民主国已改革后备军人政策,以应对俄罗斯军事威胁;由于台湾正进行后备改革,杨雅喾强调,抵御入侵需要弹药、也需要意志。若没有意志,尽管弹药足够,社会也会崩溃。
参加论坛的还有乌克兰军队、转换和裁军研究中心主任波伊塔(Yurii Poita),他近日来台担任国防院访问学者,他认为,国土防卫部队确实成为乌克兰武装部队新分支,且非常有效阻止俄军推进,但国土防卫部队也有教训,包括缺乏部分领导力和缺乏准备充足后勤,主要是没有预料到真的会发生战争,即便战争爆发前有基本训练,但效果有限,他强调:“提前准备好后备动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在战争爆发后才开始”。
美国防分析研究所研究员、前美国防部首名中国事务副助理部长施灿得(Chad Sbragia)专题演讲时指出,解放军改革以来,能力与战略、策略等已是世界瞩目议题,且能力已影响美中竞争关係、安全利益,也压迫台湾安全,长久以来的典范(paradigm)认识已不再适用,需要新的概念框架,这对台湾、美中关系等都造成冲击,值得外界持续关注
前白宫国安会台湾、中国事务主任简以荣(Ivan Kanapathy)认为,解放军近年来进行非常惊人的现代化,例如2000年只有1艘水面作战舰,但2020年有99艘;2000年只有105架第四代战机,但2020年已增加10倍,仅就力量投射角度观察,是大幅度的进展。长远看来,中共军事活动频次、强度将增加,且离台湾的距离会越来越近。
针对网路安全防护,印度观察者研究基金会资深研究员萨米尔‧巴蒂尔(Sameer Patil)指出,解放军成立的战略支援部队制造灰色地带威胁,使网路空间成为地缘政治竞争的场域,且从俄乌战争可看到,这些竞争关係与网路作战紧密相连,目的在于制造恐慌、混淆视听及阻碍沟通,因此对台湾来说,未来必须加强包含网路攻击、不实资讯攻击的资讯战,甚至网路红人也可能被攻击者所利用。面对复杂网路环境,台湾有必要与其他理念相同的国家强化网路韧性。
台湾的国防安全研究院董事长霍守业示警,中国攻台只是“何时动手”的问题。
中国会不会武力犯台?在台湾、乃至国际间成了热门话题。台湾的国防安全研究院董事长霍守业2日表示,中国攻台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何时动手。他强调,台湾的备战是要避战,而不是挑起战争。
台湾的国防安全研究院2日举办“2022台北安全对话”实体会议,国防安全研究院董事长霍守业,曾担任台湾的参谋总长和国防部副部长,他致词指出,俄乌战争打得出乎意料,乌克兰一开始不被看好,但凭着抗敌意志,以及周边诸国与其他民主国家提供物资、武器与装备,同时对俄国祭出各种经济制裁,延长战拖垮俄军后勤与士气。他说,“这场战争让世人体会到区域安全重要性,‘忘战必危’!”
台湾的国防安全研究院董事长霍守业示警,中国攻台只是“何时动手”的问题。(国防院提供)
关切俄乌战同时,大家也关注两岸是否会发生战争?“习近平延任第三任期,打压会更强势,两岸战争的讨论不再是中共会不会打,而是何时动手的问题。”霍守业提出他的看法。
霍守业指出,习近平主政后,挟着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以建立中国现代化军队为目标强化军备。此外,中国还以崛起的新兴大国姿态,加强对台湾打压力度,不断展示肌肉威胁利诱,以军力围台、穿越海峡中线企图打破两岸现状,展露对外扩张的野心。另一方面,中国还祭出经济胁迫、战狼外交等,这一切都对全球和平稳定带来威胁。
霍守业强调,“台湾70年来随时警戒着战争持续备战,备战的目的是要挫败中共的进犯,并确保台海安全。台湾的备战是要避战,而不是挑起战争。”台湾希望两岸能够在制度竞争下,和平解决问题,避免给台海以及同球一命的人类,带来另一场浩劫。
台陆委会指责对岸改变现状
台湾的陆委会副主委邱垂正提出,过去这一年现状并不稳定,到底是哪一方在试图改变现状、升级军事恫吓、破坏两岸和平稳定,大家心知肚明是北京政府。
台湾的陆委会副主委邱垂正向对岸抛出,疫后逐步恢复人员交流。(记者 黄春梅摄)
习近平在20大报告中,提到对台表示,“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坚持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邱垂正强调,台湾绝不接受中共的政治前提,台湾有信心捍卫主权。
邱垂正重申,受到疫情影响,两岸互动和交流冷却下来,但台湾还是希望两岸能坐下来谈一谈,在互相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没有任何前提的展开对话。邱垂正引用蔡英文总统说法表示,“疫情后松绑,希望恢复两岸人员交流提升相互理解,减少误解产生。”
美学者未见两年内的攻台时间表
在研讨会中,台湾前参谋总长李喜明对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实力项目(China Power Project)主任林洋(Bonny Lin)提问指出,美国印太司令部前司令戴维森(Philip Davidson)去年在国会作证曾表示,解放军可能在2027年之前对台湾采取行动;上个月,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吉尔德伊(Michael Gilday)则表示,“不能排除一个潜在的2022年或2023年窗口。”李喜明想了解林洋和她的团队对所谓攻台“时间表”的判断。
“我个人没有看到2023年、2024年入侵的任何明确指标,但可能更多的是使用胁迫或近似于战争的手段。”林洋回应说。
关于中国攻台时间表问题,林洋特别举出日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示警,“北京政府决定不再接受现状,他们希望加快实现统一的进程。”林洋解释,布林肯的话被误解,他没有附上任何时间表。也没有提到中国很快就会入侵台湾。他们更关心的是,习近平在20大后组成一个绝对忠诚的领导班子,可能升级使用武力的意愿。
台湾防长:敌人没在台湾中央部会插旗就不算赢
中国是否会动台使用武力,已经成为台湾的国防部长邱国正必被询问的热门议题。
国民党立委郑丽文1日在质询中问到,国防部是否有评估,台海何时最危险、最有可能发生战端?
邱国正说明,若共军真要吃了秤砣铁了心,20、30年前就有能力攻打离岛,为什么没有打?他强调,建军备战是长期准备,台湾为了下一分钟、下一天在准备。
郑丽文再追问,如何定义台湾打赢战争?邱国正则回应,“敌人只要没有登陆,没把旗子插在各中央部会所属部会头上,它就没有赢。(所以台湾胜算很高?)台湾有胜算,但绝不会挑衅,自己作为国防部长绝对不会说‘放马过来’,但是我们在做准备,让他自己评估牺牲能不能承担。”
隔一天,邱国正仍被问到中国发动第一击之后,台湾能动员多少兵力,他指出,“台湾绝对有能力在24小时内,动员20万人。”
邱国正表示,随着两岸情势严峻,国防部在军备及国防意识上持续准备,要用自己的力量保护家园。
多国学者为台湾备战出招
本周二开始,台湾国防部长邱国正已两次前往立法院参加施政总质询,就“两岸一旦开战台湾如何应对”等问题,进行政策表述,以回答台湾社会各界的担忧。与此同时,参加 “2022台北安全对话”的美国等多国学者纷纷为台湾的备战而出招。
众所周知,如愿获取第三个中共总书记五年任期的习近平在二十大政治报告中特别强调 :对台“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而中共新版党章更是破天荒地把“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写入其中。这一切都加大了国际间对是否爆发台海战争?何时爆发?台湾如何应对?等问题的关注。
台湾国防部长邱国正周三(11月2日)表示,一旦北京当局对台湾发动军事进攻,台湾“绝对是战到最后”,“奉陪到底”。他认为:两岸一旦开战,“台湾有绝对胜算”。
邱国正说:“只要敌军没有登陆、把旗子插在中央政府所属部会的头上,他就没有赢。” 他认为:“国军除制空制海以外,还有地面防卫正在加强,毕竟防卫作战是全面性的,绝对是战到最后,”针对媒体有关台湾不让敌人登陆可以撑多久的提问,邱国正回答说,“我奉陪到底。”
邱国正被媒体问及对美国在澳大利亚部署B-52战略轰炸机一事的看法时表示,其他国家的兵力部署“总有它的含义”。但“我们没有去过问这个。我们把自我防卫工作做好,战力本务就是我们要做的工作。其他国家的任何举措我们会去注意,但不会去参与。”
正如台湾防长所说:由于很可能受到攻击,台湾要备战,所以是被迫,甚至是被动的。但乌克兰战争彰显被侵略的小国人民可充分利用国际道义人心和地理等客观优势,变被动为主动。参加 “2022台北安全对话”的各国学者,就此给台湾各界提出很多积极备战的建议。
据中央社报道,台湾国防部智库、国防安全研究院11月2日周三以“危机下的中国与世界”为题,举办“2022台北安全对话”,美国、乌克兰、德国、日本、立陶宛、土耳其、澳洲等多国学者与会。来自中东欧的学者特别认为:从乌克兰经验可学习的就是提早为战争做好准备,除了弹药外也需要抗敌意志;针对网路攻击,学者呼吁应与其他理念相近国合作,共同强化网路韧性。
欧洲安全政策观点中心主任杨雅喾(Jakub Janda)在论坛中提到,乌克兰自2014年遭俄罗斯入侵后,紧急成立数个国土防御单位,直到2018年,乌克兰在除了克里米亚外的每一区均部署国土防卫部队,隶属参谋总部;指挥官和参谋长是正规军官,其他人员则属于后备状态,每月接受数次训练。
该学者特别表示 : 如果乌克兰能更提早做好准备,就可挽救更多生命,“因为这真的与准备有关,台湾也是一样”,也因此,一些中东欧民主国已改革后备军人政策,以应对俄罗斯军事威胁;由于台湾正进行后备改革,杨雅喾强调,抵御入侵需要弹药、也需要意志。若没有意志,尽管弹药足够,社会也会崩溃。
参加论坛的还有乌克兰军队、转换和裁军研究中心主任波伊塔(Yurii Poita),他近日来台担任国防院访问学者,他认为,国土防卫部队确实成为乌克兰武装部队新分支,且非常有效阻止俄军推进,但国土防卫部队也有教训,包括缺乏部分领导力和缺乏准备充足后勤,主要是没有预料到真的会发生战争,即便战争爆发前有基本训练,但效果有限,他强调:“提前准备好后备动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在战争爆发后才开始”。
美国防分析研究所研究员、前美国防部首名中国事务副助理部长施灿得(Chad Sbragia)专题演讲时指出,解放军改革以来,能力与战略、策略等已是世界瞩目议题,且能力已影响美中竞争关係、安全利益,也压迫台湾安全,长久以来的典范(paradigm)认识已不再适用,需要新的概念框架,这对台湾、美中关系等都造成冲击,值得外界持续关注
前白宫国安会台湾、中国事务主任简以荣(Ivan Kanapathy)认为,解放军近年来进行非常惊人的现代化,例如2000年只有1艘水面作战舰,但2020年有99艘;2000年只有105架第四代战机,但2020年已增加10倍,仅就力量投射角度观察,是大幅度的进展。长远看来,中共军事活动频次、强度将增加,且离台湾的距离会越来越近。
针对网路安全防护,印度观察者研究基金会资深研究员萨米尔‧巴蒂尔(Sameer Patil)指出,解放军成立的战略支援部队制造灰色地带威胁,使网路空间成为地缘政治竞争的场域,且从俄乌战争可看到,这些竞争关係与网路作战紧密相连,目的在于制造恐慌、混淆视听及阻碍沟通,因此对台湾来说,未来必须加强包含网路攻击、不实资讯攻击的资讯战,甚至网路红人也可能被攻击者所利用。面对复杂网路环境,台湾有必要与其他理念相同的国家强化网路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