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念哥大“三本”学院 章泽天也读过书?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5月1日 13点22分 PT
  返回列表
84136 阅读
25 评论
北美留学生观察

巴纳德学院: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这两天,舆论风暴席卷了协和医院、4+4医学博士项目、职场伦理与教育资源分配等多个战场,而最无辜的一位“出镜者”,可能就是位于纽约的巴纳德学院(Barnard College)。

事件当事人董袭莹的学历背景被扒出,她本科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系统内的巴纳德学院,专业为经济学。结果网上评论瞬间跑偏:“哥大附属三本?”“混文凭女子学院?”“是不是交钱就能进?”

这波对巴纳德的“误伤”,可以说是——人在宿舍躺,锅从热搜飞。上一次巴纳德学院这么上热搜,还是章泽天以交换生身份去美国留学的时候。

首先,它不是所谓“挂名”学院,也绝非野鸡学校。简单三句话说明白:

巴纳德是哥伦比亚大学官方四大本科学院之一,与哥大本部(Columbia College)在学术地位上并列;(注:“犹太神学院”是特殊合作项目)

图源:哥伦比亚大学官网

图源:巴纳德学院官网

它是美国“七姐妹学院”之一,与藤校齐名的女子文理教育联盟;

毕业证书由哥伦比亚大学统一颁发,教学资源、师资、图书馆、课程全部打通。

巴纳德学院距离哥大主校区就一街之隔

❶ 别被“College”这个词骗了

在中文语境中,“College”一词常被直译为“学院”或“大学下属机构”,容易让人误以为其地位低于“University”;但在美国,“College”与“University”在教育层级上并无高下之分,很多顶尖本科教育机构都以“College”命名。

Harvard College(哈佛学院)是哈佛大学本科部;

Yale College 是耶鲁大学本科部;

Amherst、Williams、Swarthmore 这些顶级文理学院都叫 College,但年年霸榜全美本科排名前列。

Barnard College 也是如此,只不过它是一所女子文理学院,同时又是哥大的正式组成部分。它不是“借名上位”,而是制度内设,历史可以追溯到1900年并入哥大本科体系。

巴纳德学院的新校区

❷ 录取数据打脸“水校”说法

2024Fall申请人数近1.2万人,录取约1,000人,录取率9%;

SAT中位数1470–1540,ACT 32–35;

被录学生91%位于所在高中的前10%;

中国大陆录取人数每年个位数,多数出身美高或国际教育体系,竞争激烈。

简单说,这不是一个“交钱就能进”的地方,而是很多人拼尽全力都进不去的学校。

❸ 它和哥大的关系,不是挂靠,是共生

教学资源互通:课程、图书馆、实验室、教授、项目一体化;

社群完全融合:学生社团、食堂、宿舍、社交活动共享;

学位由哥伦比亚大学授予,毕业证书正面抬头为 “Columbia University”,不会以“Barnard College”作为授予单位单独标注。不过,在正文内容、签署人信息或盖章中,通常会提及“Barnard College of Columbia University”,以反映其制度内设的本科学院身份。

教职互聘,地理上仅一街之隔,实质早已无明显界限。

这不是“借名大学”,而是制度内深度协同。如果非要类比,它更像是清华大学与协和医学院”的合作模式。

那为啥会被误会成“三本”?

因为大家太容易被名字和形式误导:看到“College”以为是大专;看到“只招女生”以为是“名媛学校”;不熟悉美国文理学院体系,不知道这其实代表了美国本科教育最理想主义的一面。

更何况,一些自媒体为了制造焦虑、吸流量,直接贴上“哥大附属三本”标签,一边“高举学历鄙视链”,一边反向贩卖信息差。

真相是:这不是信息壁垒的问题,而是被舆论带偏了重点。

说了这么多,巴纳德根本不是网传的什么“野鸡三本”,她确实属于哥大体系、拿的是哥大文凭;但如果你直接说“她是哥大本科”,普通人第一反应多半会以为她进的是Columbia College 本部——这是现实的认知偏差,巴纳德不丢人,但在某些时候也别装糊涂直接说哥大本科。

如果不是肖医生被举报,如果不是这封实名信意外曝光,董袭莹的这条“精英快车道”或许不会引起任何波澜——她会顺利留在三甲医院,履历一页页展开,无懈可击。

但问题就在于,这条路看起来毫无破绽,却又让无数人觉得不对劲。

她本科读的是经济学,不是医学生;规培还没完成,就传出“留科特批”;而她和主治医生的亲密关系,又恰好与制度资源重叠。

所有的细节,单拎出来也许都能解释;但放在一起,就像一把钥匙插进了每个努力读医人的伤口里。

这不是谁在嫉妒谁的学历,而是所有靠刷题、熬夜、轮转一点点熬出来的人,突然发现:原来还有一条根本没告诉大家的捷径。

她的履历越漂亮,越证明那条路从一开始就不是对所有人开放的。

所以,是她个人的问题吗?不全是。

她之所以成为众矢之的,是因为她精准踩中了整个系统最松动、最软肋、也最不公的地方——

而她所走的这条“高阶路径”,恰恰就是协和4+4项目中最受质疑的部分:用看似合规的方式,完成了本应高门槛、强伦理的职业跃迁。

协和的4+4医学博士项目,表面看是一项制度创新。它借鉴美国医学院的“本科+医学博士”模式,试图打破“高考决定命运”的僵局,为非医学背景的优秀学生打开一条医学之路。

在设计上,它也确实承载了一些理想主义色彩:多元背景、复合人才、跨学科融合。

但问题是——我们只学了结构,没带机制;照搬了路径,却没有搭上护栏。

在美国,这种路径成功的基础是:

有全国统一的MCAT医学院入学考试,门槛极高;

本科阶段需要完成系统性的Pre-med预科课程(生物、化学、解剖学等);

医学院选拔与训练标准透明公开;

住院医培训体系成熟严格,轮转制度刚性执行,伦理审核从不含糊,完整的走完这个流程,从本科到住院医生,通常需要 11~15年,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失败都需重来。

而在中国,4+4项目落地后,却逐渐变形为:

没有统一考试,招生高度依赖材料、面试、内部推荐;

非医学背景也可跳过基础训练,直接进入博士阶段;

住培环节不透明,轮转制度可豁免,留科更成“特批”;

所有录取、免转、留用的流程和标准,几乎没有社会监督机制。

这不是制度设计出了问题,而是执行过程中默认了“只为少数人打开”的便利口子。

4+4原本是为优秀人才开放的另一条通路,结果成了某些资源家庭“预装”的快速通道。

它看起来是一条“平行路线”,实际上却跳过了最关键的训练节点。它本该增加医学多样性,最后却削弱了医学职业的规范性。

在这个体系里,普通人花八年十年打基础,精英子女却可以四年跳级直上,而一切发生得毫无声响。

这场风波,最初是一起出轨事件,后来牵出了规培漏洞,最后炸出的,是一条看似“精英定制”、实则破坏公平的制度缝隙。

我们不是反对跨界学医,更不是单纯想“扒个学历解气”。

我们只是想搞清楚:

为什么有人需要高考六百多分,才能挤进一所医学院;

而另一些人,却能跳过所有常规步骤,在制度里悄悄走捷径?

她是谁的女儿、去过哪所学校、拿了哪份文凭,都不是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这套系统,到底对谁是开放的?对谁又是封闭的?

教育制度不能总靠“信任”、不能总靠“推荐”、不能总靠“我们会把关”。

它必须有门槛,有规则,有问责——否则它培养不了医生,也守不住信任。

飞龙大祭司
1 楼
这年头还相信阶级平等的应该去看医生 [1评]
g
giza123
2 楼
五毛认知的东大医院nb就是这德性。
c
carplee
3 楼
所以说富不过三代,媛不过一代
南哥硬气
4 楼
她4+4只是镀金,临床只是混个经验,到时候人家要学历有学历要经验有经验,两年后就进管理层,当主任当院长最后进卫健委的。 专门管那些需要精准正确判断靠技术的牛马医生。 4+4招她这样的人不会特别影响医疗效果,因为她根本不靠技术苦力工作,临床场合纯粹就是给她一个额外的混经验的流程罢了,整个家里都把这条路铺好了。 [2评]
上半球
5 楼
问下老鸨子作者,这些野鸡能拿到 @columbia.edu的email不?
o
oldogzhao
6 楼
扎心的事实。你牛逼你能干你技术好?永远是干活的料!
o
oldogzhao
7 楼
医生肯定忽悠你,太平盛世,想开点
花和尚1
8 楼
你没看新闻,这娘们靠B上位的,家庭背景因该不太硬 [1评]
g
greentee
9 楼
奶茶做梦也没想到锅从天上来吧
南哥硬气
10 楼
28岁董袭莹疑被扒出骇人家世!父亲是正厅级领导,母亲是某副院长。 另外你可以了解一下她的论文,仅30页,跨了好几个学科,还有抄袭,就这也靠卖B能过? [1评]
石木星
11 楼
"(那个学院)Barnard College's ranking in the 2025 edition of Best Colleges is National Liberal Arts Colleges, #14. Its tuition and fees are $69,888. " https://www.usnews.com/best-colleges/rankings/national-liberal-arts-colleges [2评]
真的是假不了的
12 楼
中国学习美国的东西,都是只取其所需的部分,而不是学习全部。高校系统的非升即走也是,美国的高校教授招聘非常严格,有一个位置才招一个人,也是做好这位人员会留下来的准备,而不是如中国高校般,一个位置招几个人,让他们去内卷。是实施者不知道全部细节吗?并不是,他们只学习和使用对他们有利的部分。
石木星
13 楼
usnews应该排第11,前面排有3个军校,包括著名的西点军校。 [1评]
s
ssbbss
14 楼
质量高的文章
s
ssbbss
15 楼
她老爹不贪污腐败,打死我也不信 [1评]
o
oys
16 楼
4+4医学博士年年都有招生,又不是只有一人。
o
oys
17 楼
医学博士会看病就行了,写什么高质量论文
上半球
18 楼
这个排名跟哥大一起都是买的都批露了不是吗?
上半球
19 楼
野鸡学校,买野鸡排名
f
flapjack
20 楼
: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换了你你也会贪污腐败?
l
lyw101
21 楼
说的太好了“只学了结构,没带机制;照搬了路径,却没有搭上护栏”现系统的执行,明显就是给腐败创造条件,贻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