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网红”新总理黄循财:更愿意从倾听开始

今日头条
Toutiao
  返回列表
60288 阅读
10 评论
澎湃新闻

黄循财。 新华社 发(邓智炜 摄)

“我从小就没有机会在家里用华语讲话,爸爸是在马来西亚长大,妈妈是在一个新加坡的马来甘榜(社区)长大,在家里他们讲的是英语跟马来语,所以在学校读华语的时候其实面对很大的挑战,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去学。”去年黄循财在接受新加坡媒体8视界的采访时,用略显不流利的中文对主持人说道。

在这次的采访中,黄循财的个人形象非常立体——谦卑、好学、上进,其中他提到在中学毕业考O-level(相当于中考)时华语之所以拿到不错的成绩,是靠努力背出来的,而这个成绩让他的老师和同学都感到意外。之所以后来华语有进步,是因为从政后有了更多练习和使用华语的机会,加之疫情期间要为人民做政策科普;但他同时坦言,“如果你叫我读一份稿,不是那么难,可是叫我没有稿自由发挥,我就必须花很多的时间练习,还有准备,要下很大的苦工。”

同从小读华文学校的李显龙相比,黄循财的华语略显生疏。2023年8月新加坡国庆之际,黄循财以副总理兼财长身份用华语宣读李显龙的华语国庆献词,献词强调了新加坡精神能够凝聚国民,同舟共济,应对多事之秋。从献词中也能看到黄循财精进华语的努力。新加坡前贸工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李奕贤对《联合早报》表示,黄循财早期和目前的华语表达能力可以形成对比,李奕贤推断黄循财是有意识地使用华语,鞭策自己取得进步,把短板补齐。

黄循财表示,他正在努力提高自己的“魔法杯”水平。这致敬的是李显龙的个人标志:在国庆群众集会上,每当李显龙拿起水杯喝一口,他就能从马来语切换到华语,或从华语切换到英语,开展流利的演讲。

随着李显龙5月15日正式卸任、黄循财“接棒”总理,今年8月新加坡国庆的例行群众演讲将由黄循财负责。届时全世界都可窥见黄循财驾驭三种语言的能力,尤其是华语和马来语的水平究竟如何,以及他是否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演讲风格,如李光耀的演讲以强大甚至有些不近人情的意志力闻名,吴作栋和李显龙则更为亲民,其中李显龙更善于使用方言、成语等华人文化的典故。

当然,除了李显龙的“魔法杯”,在执掌新加坡政坛长达20年之久的李显龙留下的政治光环下,黄循财如何在保障平稳顺利地带着新加坡过渡到4G领导时代的同时,还面临更多挑战。《日经亚洲》14日报道提到,黄循财的前任李显龙成功地将新加坡建设为亚洲最繁荣的国家之一,但这也意味着黄循财面临着要继承和维护好前任遗产的厚望,而且还要在经济社会保障、外交等领域制定自己的道路,在三位前总理之外留下自己的遗产。

当地时间2024年5月15日,新加坡,新加坡总理黄循财(中左二)在总统尚达曼(中左三)和新加坡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梅达顺的陪同下宣誓就职。视觉中国 图

当地时间2024年5月15日,新加坡,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左)在总统尚达曼和首席大法官梅农的陪同下宣誓就职。视觉中国 图

5月15日晚上8点,新加坡总统府准时举行总理交棒仪式,当晚8时12分许,黄循财在总统尚达曼和新加坡首席大法官梅达顺的见证下,宣誓就任总理。

“新加坡故事的下一个篇章,正等着我们一起去谱写。”黄循财在就任仪式上用马来语、华语和英语做就职演讲,他表示,新加坡今天的成就,是历任领导班子及人民辛苦耕耘的成果。他和多数的第四代领导团队是在国家独立后出生的,“我们十分感谢先辈们无私的付出和贡献,我们也会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全力以赴,再接再厉。”

作为新加坡独立建国以来,第一位建国后出生的总理,黄循财有着很多不一样的经验。从政治经验而言,黄循财此前共在六个政府部门担任过政治职务,并在其中四个部门担任过部长,为他的政治之路奠定了多元化和强大的基础;从个人生活而言,黄循财活跃于各个社交平台,大方分享家庭故事,也常常上传自己弹奏吉他以及流行舞蹈等热门短视频,同时还会拍视频回应网民的留言,成为社交平台粉丝数仅次于李显龙以及在TikTok上粉丝数最多的新加坡政客“网红”。

李显龙最近在接受新加坡媒体采访时说,新班子肯定会经受考验,因为“人们会想看看新领导人是怎样的,他们的政策是什么,他们的个性是什么”。

“隐藏技能”

1972年黄循财出生于新加坡,祖籍中国海南。据新加坡媒体报道,2021年8月16日黄循财父亲逝世,他回忆父亲的时候说,他的父亲在上个世纪40年代还是少年时期就离开海南岛,来到南洋协助在马来亚铁道局做厨师的爷爷。

黄循财称他的父亲是“吃苦耐劳的建国一代”。从商的父亲喜欢学习英语、看书、音乐并热心社区事务,在黄循财儿时就教他玩吉他。

1994年黄循财获得新加坡政府颁发的公共服务委员会奖学金(注:该奖学金得主可修读国内外大学不同课程,毕业后须加入公共服务领域,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服务年限视他们就学的地点而定,一般须在政府相关部门,工作四年至六年),此后拿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经济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此后获得密歇根大学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并于2004年获得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他因为父亲而养成了对音乐的爱好。黄循财在社交平台上透露,自己在美国留学时经常练习吉他,甚至还在街头卖过艺。2022年1月,他在接受新加坡网络媒体MothershipSG采访时,还和采访者聊到他对吉他大师艾瑞克·克莱普顿(Eric Clapton)和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的喜爱。

弹吉他是黄循财时常让新加坡民众感到惊讶的一项“隐藏技能”。YouTube等网站上能查找到不少黄循财演奏吉他的视频。即使步入政坛,他仍在一些休闲和慈善活动中以吉他手的身份登台表演,还为一次筹款晚会亲自弹唱了闽南语流行歌《我问天》。

从公务员转型政客

据《海峡时报》报道,在2011年参加选举并正式投身政治之前,黄循财曾担任多年高级公务员。根据资料,他曾在贸工、财政、卫生、能源等多个部门工作。2005年至2008年,黄循财是时任总理李显龙的私人秘书。

当地时间2024年5月15日,新加坡,新加坡新任总理黄循财(右)与妻子Loo Tze Lui在新加坡总统府宣誓就职。视觉中国 图

2011年,黄循财参加新加坡国会选举。他所在的人民行动党集选区五人团队拿下了西海岸集选区,并获得了66.6%的选票支持。同年,他被任命为国防部兼教育部部长,以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董事会成员。

据报道,2012年8月,黄循财被任命为信息、通信和艺术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同年11月,他被任命为文化、社区和青年部代理部长兼通信和信息部高级政务部长,其代理部长职位于2014年“扶正”。

2015年,黄循财担任国家发展部长;2016年,他被任命为第二财政部长。2020年新加坡举行大选后,黄循财被任命为教育部长。

2021年4月23日,在王瑞杰作出不“接棒”决定数日后,李显龙宣布内阁改组。央视新闻报道称,在此次内阁改组中,最受关注的是财政部长人选。49岁的时任教育部长黄循财被委任为财政部长,并参与联合领导新加坡跨部门抗疫工作小组。

从领导抗疫到领导国家

《南华早报》分析称,正是领导新加坡抗疫的工作让黄循财声名鹊起:他的曝光率最高,而且被认为是新加坡平稳应对疫情危机的关键人物。

在新加坡疫情最严峻的时刻,黄循财对民众的苦难还表现出充分的共情能力,获得了民众赏识。据《联合早报》报道,2020年3月25日,黄循财在国会分享“全民一心的抗疫历程”时,哽咽将近三分钟。有评论形容称:“会为新加坡人流泪的人,就是可以信任的人。”2021年12月17日,黄循财出席了第14届中国新闻工作者采访团活动。在活动中,黄循财将新加坡的抗疫方针总结为同时保障新加坡人的“生命和生计”。

《日经亚洲》2022年4月14日报道中提到,在李显龙正式宣布之前,黄循财的两位同僚卫生部长王乙康和教育部长陈振声都被认为是“4G”领导人的有力竞争者。王乙康也是新加坡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的联合领导人之一。报道指出,直到李显龙正式宣布接班人决定之前几天,黄循财和王乙康都还在积极使用社交平台和公众建立联系。

在宣布“交棒”给黄循财后,李显龙在脸书上发帖说:“这一继任决定对新加坡来说至关重要。它将确保作为我们制度标志的领导团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李显龙还补充说,领导的权力并不是“继承”的,而是要由每一代领导人物争取(earn)而来。黄循财在脸书上呼应了李显龙的说法,强调自己将尽其所能承担领导人的责任,并坚持团队运作的领导模式。

《南华早报》引述分析指出,新加坡是一个习惯政治稳定的国家,有一个明确的继承者将让领导层更容易地过渡。

“我更愿意从倾听开始”

值得注意的是,黄循财在成为总理之前只担任了两年副总理,而吴作栋曾在李光耀总理任上担任副总理5年,李显龙则曾担任吴作栋总理任上的副总理14年。

人民行动党党史著作《白衣人:新加坡执政党秘辛》用三个词来形容新加坡历任三位总理的执政风格:李光耀是“硬实力”,吴作栋是“软实力”,李显龙是“巧实力”。这体现了新加坡领导人逐步从建国之初的强硬作风、铁腕政策转向注重沟通、亲民形象和民意共识的软性风格。届时,黄循财将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实力”?

据《日经亚洲》报道,黄循财强调一种更具协商性的集体领导风格。2023年11月,他在人民行动党大会上说:“我不会一开始就假设我知道一切或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因为,我确实不知道。相反,我更愿意从倾听开始,听取不同的观点,并对不同的想法持开放的态度。”

黄循财5月13日宣布的内阁阵容显示,大多数部长被保留,这体现出权力交接过渡时期的稳定性。李显龙就像李光耀、吴作栋辞职总理后那样担任国务资政,以对黄循财这位年轻领导人表示支持。

目前看来,黄循财预计将遵循其前任设定的道路,尽可能保持新加坡的经济开放性。“像新加坡这样的小型开放经济体,依赖贸易和投资的自由流动,以及一套共同的规则,这是我们的命脉。”黄循财去年在接受《日经亚洲》书面采访时表示。

然而,随着新加坡经济的发展,不再能指望享有过去那样的指数级增长。黄循财面临着更新新加坡经济模式的压力。黄循财今年2月在政府提交预算案后表示:“我们知道新加坡并不是最便宜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地增加价值,并证明新加坡溢价的合理性。”

上周黄循财在接受新加坡媒体联合采访时提到,今天的新加坡处于更强大的位置,经济也在更高的发展水平。“过去,我们可以泛泛地说向往‘瑞士的生活水平’,而今天要再找这样的单一标准已相当困难。在这个新阶段,我们进入无人涉足的全新领域,必须找出前进的方向。我们仍得向最优秀者学习,寻找最佳实践方法,但也得创新。这是我将尽力做的,不只是与我的团队,而是聚合所有新加坡人的集体能量。”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研究员贺嘉洁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一方面,以黄循财为首的人民行动党必须面对日益壮大的反对党集团,并且反对党有可能在下届国会选举中获得比目前更多的席位,从而在未来给人民行动党的执政带来更大的挑战;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必须妥善处理好可能出现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问题。

由于旅游业带来的消费增长未能抵消制造业的下滑,新加坡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低于预期。新加坡中央银行上个月表示,中东紧张局势升级以及全球利率推迟放宽的风险可能会在今年造成进一步的经济困难。本届政府试图缓解公众对疫情以来生活成本上升的焦虑——这已成为新加坡人最关心的问题。

因此,咨询公司Centennial Asia Advisors的经济学家兼首席执行官马努·巴斯卡兰 (Manu Bhaskaran) 对《日经亚洲》指出,黄循财更加重视建立强大的社会安全网,以回应不平等和流动性欠缺的问题。新加坡曾经信奉每个人都要自力更生的价值观,但黄循财强调,在瞬息万变的当代,新加坡曾经的精英主义理念“过于狭隘”了。去年4月黄循财对国会议员表示:“许多新加坡人从小就感觉自己陷入了一场激烈的竞争——承受着获得最好成绩、进入他们认为最好的学校的压力。”

李显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过去的 20 年里,我们实际上已经朝着更好的社会安全网迈进了一大步。当然,人们总是会说‘请做得更多’,我们会继续努力。”在名为“前进新加坡”的社会契约更新探讨运动中,人民行动党的年轻议员与超过20万不同年龄段的新加坡公民开展了对话,以更新国家的社会契约。

今年2月,黄循财在预算案演讲中承诺,为非自愿失业的工人推出一项临时财政支持计划。传统上,新加坡政府拒绝这类福利政策,只愿意提供就业激励。传记资料显示,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等领导人多次强调,新加坡不是也不会成为福利国家。新加坡的主流论述认为,失业救济金降低了失业者寻找新工作的动力,导致他们故意在寻找新工作之前耗费更多的等待时间。黄循财去年却说,鉴于经济变化,政府已经修正和更新了其想法。

作为关注收入和财富不平等问题的国家愿景的一部分,黄循财承诺继续加强社会安全网,同时加倍实施员工再技能培训计划。由于下一次大选可能在今年举行,但不会晚于 2025年11月,这些保证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1965年新加坡独立以来一直执政的人民行动党的支持率。

在新加坡民众越来越认可“制衡与平衡”、“国会多元化”论述的当下,长期执政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预计会受到更多压力。黄循财接受《经济学人》专访时说,国会内将一直继续有反对党代表,而这就是新加坡政治的新格局。

维持务实外交

李显龙在最近接受新加坡媒体采访时提到,虽然新加坡经济在2023年避免了衰退,但他认为,"动荡不安"的国际环境将对新加坡经济增长和安全构成压力。

他用新加坡依赖的美国和中国举例。他表示,作为一个小岛国,即使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日益加剧,新加坡也一直在努力平衡与这两个国家的深厚关系。“我认为,两国之间潜在的紧张关系、国家立场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非常深刻,并将长期存在。超过10年,也许20年,也许更久。幸运的是,我们与两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对于卸任总理后担当国务资政,李显龙表示,他已经与黄循财谈过,将发挥他的经验优势,并利用他与外国领导人的关系网。"我说,我会在这里尽我所能帮助你取得成功,你必须成为你自己,"李显龙(对黄循财)说道,"你必须做出决定。你必须用自己的方式领导,用自己的方式说服别人。”

早在2022年2月,黄循财就于公开演说中阐述了他对外交政策的思考。当时,他谈到中美竞争可能会成为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一个因素,这种国家、集团间的竞争可能会侵蚀对新加坡而言至关重要的多边体系。

“简而言之,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条件更加不稳定、全球环境更加不可预测、变化比以往更加快节奏的未来。 我们可以——而且必须——做出调整,而且在这个新环境中仍能表现出色。”黄循财在国会的演讲中说道。

2023年12月8日,北京,新加坡驻中国大使馆,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在接受新加坡媒体采访时发表讲话。视觉中国 资料图

2022年4月18日,黄循财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上出席一场对话会,就中美关系发表了他的许多看法。黄循财强调,美国与中国通过合作可“为世界带来更好结果”,这远比试图遏制中国崛起更好,遏制中国崛起最终会破坏包括美国在内所有国家的稳定;中国崛起趋势不可阻挡,尝试围堵中国崛起不仅十分困难也不会有效。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中关系变得更加紧张……但我们看到两国领导人之间一直有接触,希望这有助于确保做出理性和明智的决定,保持整体关系稳定,不出现分歧甚至完全对抗的局面,否则将对整个世界产生灾难性的影响。”黄循财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上说。

黄循财还表示,试图遏制中国的崛起只会让中国更加坚定决心自力更生,将中国排除在现有国际体系之外,只会导致中国发展出以自身规则为基础的一套平行体系。“中国有自身的发展,美国没有办法让中国变得更像美国,但就算彼此存在差异,美国和中国也有共同关注的议题。”

黄循财就中美关系的上述表态与李显龙类似,都强调了新加坡不愿在大国竞争中选边站,也不认可美方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据《日经亚洲》当时的报道,分析人士认为,黄循财如果未来顺利成为新加坡总理,其外交政策将追随前任领导人的脚步。

一如李显龙等前任,黄循财努力在国际场合提高新加坡的声量,发表新加坡的观点,希望各个国家之间保持平衡。黄循财今年5月6日接受英国《经济学人》专访时说,在美国对中国采取“小院高墙”的出口限制下,院子若不断变大而导致技术分岔,将给世界带来伤害,因此将经济工具用于实现地缘政治目的时,须慎重。

黄循财还强调乌克兰问题和台湾问题不同。“因为乌克兰是一个主权国家,但就台湾而言,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新加坡长期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独,甚至在新加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前就是如此。”他早前还曾表示,永远不要押注中国衰弱。

贺嘉洁认为,黄循财依然面临着在中美复杂的地缘政治竞争中同时维持与双方密切友好关系的任务。同时,随着近期南海问题的急剧升温以及中国在东南亚日益扩大的影响力,新加坡还需要确立自身在东盟内部的立场,在东盟内部平衡明显倒向美国的菲律宾与其他与中国关系更为密切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

新加坡《联合早报》在对黄循财进行采访后写道,成为国家的总舵手是领导力的终极考验,黄循财最欣赏的历史人物,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对领导力的诠释“知道要做些什么和动员人们去做对的事”,或也体现了这位新总理将展现的领导风格。要他进一步形容,黄循财回答得铿锵有力:“我无须今天就写下我的成就。在我的时代和任期结束时,我会让人们书写我留下了什么,以及我是怎样的一位总理。但此刻,接过这个职务和这份责任,我只会倾注全力全心全意地为新加坡和新加坡人服务。”

回一个
1 楼
新加坡人就是EQ高,不是呆弯蠢货能比的
文学少年
2 楼
睿智,理智,公平的态度看待世界各国。把一些人气得气窍生烟。
翻墙是犯法的
3 楼
长期执政者要退,就在还算成功的时候主动交权轮换。 给历史留下一个还算体面的背影。 普京和包子应该好好学学。 别都往朝鲜金家开倒车。
今日雨果
4 楼
. 这位接班人、李显龙,同他爸比起来,差了一点雄才大略。 . 台湾人就要有这样的魄力,台湾,就是东方瑞士🇨🇭 . 焦国标:人在欧洲想台湾 . 现在我住在德国科隆乡下,直线距离离荷兰、比利时七十公里,离卢森堡一百公里,离法国一百六十公里。无论是生活在故乡河南,还是后来居住在北京,都没有体验过这么切身的边境感。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疆土上只有一个国,而欧洲一千万平方公里却有四十余国,因而无论人在欧洲何处,边境感都要比在中国强烈得多。 . 当然这种边境感也只是大一统背景下我这个中国人的边境感,而不是一个科隆人的边境感,一个科隆人的边境感大约与一个住在省界的中国人的省境感差不多。德国面积三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云南三十八万多平方公里,比德国还大三万平方公里。如果是一个卢森堡人,他的边境感可能就跟一个中国人的县境感差不多。圣马力诺只有六十一平方公里,一个圣马利诺人,他的边境感大约就跟一个北京昌平区居民的区境感相仿。面积一点九平方公里的摩纳哥,其人的边境感约等于一个中国农民的村境感,而一个面积只有零点四四平方公里,比北京故宫(零点七二平方公里)还小得多的梵蒂冈,其人边境感则无异于一个中国城市居民小区的区境感。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出国比登天还难以想象,可是想必一个摩纳哥人出国就像出村子,而一个梵蒂冈人出国如同去小区外买菜。 . 三四百年前,启蒙主义思想家看了利玛窦、金尼阁等宣教士关于中国的著述之后,大脑转了个弯:根本就是无神论的中国,也能把国家治理得这么好,而我们笃信上帝的欧洲却烂得如同十日谈,那么试问信上帝究竟有什么好? . ▲中国从清末被迫开国到现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无数的中国人或驻使欧洲,或到欧洲经商、出差、留学,看到与中国面积相当的欧洲居然有几十个国家,为什么没人像当年欧洲启蒙主义思想家那样,脑子也转个弯,顶真地问一句:几千年里大一统仿佛就是我们的宗教,我们的上帝,甚至比宗教还宗教,比上帝还上帝,可是大一统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像欧洲这洋的小国寡民那一点比大一统的中国人过得差? . 最近龙应台女士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发表演讲,题为《被孤立,被包围,被边缘化却又极端重要的台湾──台湾民主实验对华文世界的影响》。当时有大陆客问龙是否仍视中国为祖国,龙答道:中国的文化是我的祖国,但目前这种政权所统治的中国绝对不是我的祖国。一个不尊重我所珍视的核心价值的国家,我不能接受为祖国。 . 她还说:台湾是新兴民主国家的模范生。作为华人世界的民主实验室,台湾经验不仅对全球华人社群影响重大,而且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借镜,并且实际上已对中国社会发生极为关键的影响。因而她呼吁国际社会不能再忽视台湾,孤立台湾,不公正地对待台湾,否则将大大加重台湾的挫折感,阻碍台湾民主成长,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冲突和后果。 . 显然龙应台不认可大一统的价值观,只认可普世的自由民主理念。在她心目中,国家一桶两桶或桶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民在什么样的桶里能够获得更多的自由和幸福。龙旋风又开始旋。如果她把这个旗帜旋更早一些,更高一些,就更好了。 . 对此大陆有人会气急败坏,指斥为台独言论。大陆人孤陋寡闻,不知道现在台湾的言论行情。主张台湾独立属于言论自由的范围,台独言论治罪的时代早结束了。一提台湾独立,文人如丧考妣,武人咬碎槽牙,政客捶胸顿足,民众血脉贲张,在大陆至今仍然是常态,简直愚昧死了,滑稽死了。 . 在"祖国"问题上,大陆人现在急需过两个观念坎儿。一个是要给"分裂祖国"脱敏,别让它那么吓人。瞧人家欧洲人,早把祖国都分成指甲盖儿了,不活得好好的吗?另一个是给"祖国统一"磨砂,别让它那么刺眼,叫人正视不得,要磨成毛玻璃,然后才好就近看它到底什么质地、什么货色。 . 网上看到,西藏党委书记张庆黎同志快成专职骂达赖喇嘛的书记了。达赖是"两面派",达赖"欺骗了他的祖国",达赖"没有一天不在企图分裂祖国","对达赖喇嘛及其追随者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这场斗争要"至死方休",等等。在张同志口中,达赖喇嘛哪里是享有国际盛誉的智慧老人,他是十恶不赦的分裂祖国的罪犯。 . 摩纳哥位于法国东南,濒临地中海,一三三八年就成为独立的公国,先后受西班牙、法国保护。现有人口三万四千,信天主教,讲法语。1919年与法国签约,一旦国家元首逝世而无男性后裔,将自然并入法国。2002年又立新约,即使没有男性子嗣,也可以继续独立。摩纳哥的大公要碰见张书记这号的,那还不跟虱子似的被挤死?等他无男性后裔,天哪他什么时候绝户啊?挤死他算了。 . 看看现在加拿大怎样待魁北克,看看欧洲人怎样待存在了几百年的弹丸之国,张书记不为自己面对媒体像啮齿动物一样的言行感到害羞吗?要独立必有独立的理由,
今日雨果
5 楼
看看现在加拿大怎样待魁北克,看看欧洲人怎样待存在了几百年的弹丸之国,张书记不为自己面对媒体像啮齿动物一样的言行感到害羞吗?要独立必有独立的理由,为什么俺河南人不吵着要独立?即便河南乡亲有人喊独立,只要没使用武力,只停在口头,那也属于言论自由,不是罪,是宪法权利。别总是那么一谈及台独、藏独就那么恶腔恶调的,邪恶得要爆炸,跟恐怖分子似的。 . 2006年12月9日科隆 . ──《观察》首发 .
p
ppplu
6 楼
就问一个问题:李显龙有儿子吗?
k
kyogui
7 楼
希望新加坡有一天能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1评]
w
wilburwang
8 楼
为啥喊句”from the river to the sea, Palestine will be free”就算反犹,违法且要坐牢?美国人要自信点,言论自由嘛,说句话就喊打喊杀的干嘛?
w
wilburwang
9 楼
新加坡弹丸之地能做到经济堪比瑞士,但主权独立远超瑞士,正说明西式”民主”像坨屎,向外殖民的时候能忽悠土著,一旦抢不到东西马上内部崩溃,看看英美德法都是些啥烂人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