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款待"是出现在在b站上美食纪录片的弹幕中最常见的内容。《小城夜食记》也是这样,虽然没法出去夜宵,但是这部记录下中国街头巷尾夜宵摊的美食纪录片成了很多人的慰藉。镜头对准的是中国的二三线城市的夜宵生活,没有大城市的霓虹,二三线城市的夜宵江湖反而更有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
「欲」望城市Yammy
每当夜幕降临,一座座冒出「欲」望的城市才真正活过来,你别想歪了,是食欲的「欲」!
一把烧烤,一口爆汁肉串,来三串大腰子,再整一瓶啤酒,一个完整的夜晚才算交代.....
沾辣子的猪肉片
五毛钱的小炭驴肉串
一口一串的的鲜羊肉烤串
咳咳,是不是觉得他吃相太丑?
但就算是这样,他仍然凭着丑丑的吃相,在微博和B站坐拥着百万粉丝,他就是被称为宝藏男孩的「饼叔」。
作为一名美食UP,他和其他美食博主无异,尝新猎奇,探店测评。哪怕吃相难看,观众也看得一个比一个来神。
人称「饼叔」的张竣,长得不帅不会打扮,吃相还不好看,但你一定看不出,他的主业却是一名央视的战地记者。
采访过切尔诺贝利,探访过乌俄武装战争,2014年回国之后,兼职做了「正能量硬核美食UP主」。
因为热爱美食,先后出了《中东大宝荐》和《古巴大宝荐》的纪录片,虽然名字不正经,但片子是真硬核!
在新出的《小城夜食记》里,仍然有饼叔丑丑的吃相和巧妙的比喻,甚至被称为百万后期,千万文案,5毛主持。
饼叔带着他的团队,跨越了5500公里,拍摄了10个中国的二三线小城市,喀什、潮州、霞浦、宝鸡、扬州、淮南、丹东、梧州、岳阳、大凉山。
曾为一口地道的肉爬上千米悬崖,也曾粗心丢过拍好的素材,最后这部《小城夜食记》看过的人超一半都打了五星,在豆瓣获得了8.9分的高评。
在喀什炊烟袅袅中纵横于香山夜市。
一口焖下夜市出名的老奶奶烤肉。
在潮州,见证了牛之于潮州人的重要,
在那一锅正宗的潮州牛肉火锅里,
有最新鲜最独特的味道。
在霞浦,选择了当地海鲜之外的第二美食。
畲族人家地道的乌米饭和红烧肉,
很小众,也很难忘。
在扬州,走遍街巷,
探寻了正宗的小爬爬。
一手老茧的老板娘,满嘴不饶扬州人,
却一直做着地道的扬州烧烤。
在丹东,品尝迷人的高丽火盆,
朝鲜人的农家院,都在那一锅杂烩里。
在巴陵,吃到了正宗的岳阳味道,
范仲淹的诗句,在那一刻已然明了。
如果非要说,饼叔的《小城夜食记》于其他的美食纪录片有何不同,那大概就是观众都被饼哥的人格魅力满嘴骚话所折服。
并且饼叔紧跟网络潮流,吃到美食的第一口,形容词就是:「生活此刻就是那么朴实无华且枯燥的感觉。」
因为饼叔丑丑的吃相,只要吃到美食,就会自然露出观众口中的丑相。
食物入口,大开大合,入口即化此刻变成了入口即丑。「丑了吗?丑了就是真好吃!」
除了他接地气的吃相,对美食的巧妙比喻也让人又爱又恨。
明明是好吃的美食,总是露出一副难以言喻的表情,大开大合的吃喝表情,每次还搞得店主怪紧张。
一块钱两串的肉串,吃起来停不下来。
可饼叔嘴里说出的就是:「这玩意儿,就跟刷信用卡似的,一刷就停不下来。」
为什么说他清奇,因为他总是丝毫不加准备的公然开车,搞得我猝不及防。
面对一桌子火盆烧烤,忍住下筷,先给观众解说缘由,内心憋住的,是非常原始的冲动....
面对镜头,也丝毫不避讳,不会刻意营造二三线城市的繁荣或衰败,展现的就是城市的真实面貌。
也包括了民风的彪悍,城市的真实以及人性的需求。
欣赏了一座城市的风情,品尝了一家老店的味道。
什么感受? 「这像极了爱情。」(反正我也不知道啥样)
饼叔的镜头,给人的感觉是既陌生又熟悉,那股人情味,总是吸引着人一遍又一遍翻看。
片中的街道和我们所见的一样,哪怕没去过那个城市,仿佛也有家的味道。
那些人身上发生的故事也很平常,平常到每个人都或许经历过,在他们的身上有许多人的影子。
薛老板的辣子,在宝鸡火了十年,一个最普通的店面,永远都人满为患,就为了那一口辣子。
用饼叔的话来形容就是,老薛普通到当画面人数大于等于2,他就容易被忽视。
但就是这个普通人,他的店越火,他就越难过。
十年前,老薛为了养家开始干辣子,十年后,老薛的辣子火了,但他却没了生活。
节假日的时候,每一家都合家团圆,但老薛只能守在店里,亲自做每一份辣子,当老母亲老父亲盼望他回家时,他进退两难。
他的话,可能说出了大部分中年男人的心酸,普通人大多为了生存,没了生活。
老薛用一份辣子给了一家人安定的生活,而淮南牛大骨的老板冯小刚,就是被生活不停的使绊子。
他曾经是当地顶级饭店的行政主厨,生活却在2012年开始给他打击,妻子得肾炎,女儿小脑内出血,自己右眼视网膜脱落....
这样的打击,让冯小刚的生活陷入了黑暗,这个时候他的哥哥为他撑起了一片天。
为了弟弟,哥哥也辞去了工作,和弟弟一起开了一家餐馆。
在哥哥眼里,弟弟冯小刚是个很牛的人,只是命运总是羁绊住他的脚步,但是只要兄弟齐心协力,生活还是可以过下去。
真实的生活里,有许多人会为钱发愁,但苦尽甘来的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却说:你不知道有钱有多惨。
梧州河西的防空洞烧烤老板,就是这样的人。
他的烧烤,每一串都小两口亲自过手,每天十点开门,直接待提前订好的客人,没预定?不好意思,不准进。
吃过苦的人,谈到自己的经历总是那么轻描淡写。
烧烤老板说到自己刚开始打拼的时候,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全天的时间都被开档占据。
天气冷的时候在河边烤烧烤,冷风吹的寒冷,到现在都记得。
熬出头的时候,收获就是比以前10倍,20倍,30倍的收入,但这些都是曾经无数辛苦的夜晚换来的。
他们都曾经经历磨难,生活都被碾压成碎片,但是他们都坚信风雨后必然有彩虹,人群深处里,所有人的快乐和忧愁,都那么的千篇一律又各有精彩。
城市里的生活总是痛并快乐着,相比之下的乡村,就变得纯粹和自然,不管城市发展的如何迅速,乡村都是发展的起源。
最后一站,饼哥和团队爬上了1000米的悬崖高处,去到了大凉山真正的农村体验了当地村民的真实生活和纯正黑猪肉。
那里有满山坡奔跑的黑猪,有耷拉铃铛悠闲吃草的牛羊,也要略带污渍但纯真的孩童笑脸。
生长在大山里的人,生在了人们口中的远方,在那片看起来不太发达的地方,依然过着一日三餐的淳朴生活。
我们翻越云海与高山,寻找远方,心中的孤独犹在,远行并没有赐予我们放下的权力。
去到的每一个地方,见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坚持着他们所认为的平常的事,此刻的孤独和忧愁,在他们的努力面前,都不值一提。
没有北上广深的繁华压抑,二三线小城市里有着闲逸又安然的生活。
这些地方有最贴近生活的味道,每一道美食背后都有手艺人的故事,他们都是最普通的人坚持做着最普通的事,就像陌生的你我。
《小城夜食记》有的赞叹摄影,有的欣赏剪辑,还有沉迷饼哥逗趣的解说,但是最吸引人的是片中散发的人情和乡情。
被许多有私心的人一遍又一遍翻看,再默默留下一句「多谢款待」。
文章素材来源:B站《小城夜食记》
"多谢款待"是出现在在b站上美食纪录片的弹幕中最常见的内容。《小城夜食记》也是这样,虽然没法出去夜宵,但是这部记录下中国街头巷尾夜宵摊的美食纪录片成了很多人的慰藉。镜头对准的是中国的二三线城市的夜宵生活,没有大城市的霓虹,二三线城市的夜宵江湖反而更有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
「欲」望城市Yammy
每当夜幕降临,一座座冒出「欲」望的城市才真正活过来,你别想歪了,是食欲的「欲」!
一把烧烤,一口爆汁肉串,来三串大腰子,再整一瓶啤酒,一个完整的夜晚才算交代.....
沾辣子的猪肉片
五毛钱的小炭驴肉串
一口一串的的鲜羊肉烤串
咳咳,是不是觉得他吃相太丑?
但就算是这样,他仍然凭着丑丑的吃相,在微博和B站坐拥着百万粉丝,他就是被称为宝藏男孩的「饼叔」。
作为一名美食UP,他和其他美食博主无异,尝新猎奇,探店测评。哪怕吃相难看,观众也看得一个比一个来神。
人称「饼叔」的张竣,长得不帅不会打扮,吃相还不好看,但你一定看不出,他的主业却是一名央视的战地记者。
采访过切尔诺贝利,探访过乌俄武装战争,2014年回国之后,兼职做了「正能量硬核美食UP主」。
因为热爱美食,先后出了《中东大宝荐》和《古巴大宝荐》的纪录片,虽然名字不正经,但片子是真硬核!
在新出的《小城夜食记》里,仍然有饼叔丑丑的吃相和巧妙的比喻,甚至被称为百万后期,千万文案,5毛主持。
饼叔带着他的团队,跨越了5500公里,拍摄了10个中国的二三线小城市,喀什、潮州、霞浦、宝鸡、扬州、淮南、丹东、梧州、岳阳、大凉山。
曾为一口地道的肉爬上千米悬崖,也曾粗心丢过拍好的素材,最后这部《小城夜食记》看过的人超一半都打了五星,在豆瓣获得了8.9分的高评。
在喀什炊烟袅袅中纵横于香山夜市。
一口焖下夜市出名的老奶奶烤肉。
在潮州,见证了牛之于潮州人的重要,
在那一锅正宗的潮州牛肉火锅里,
有最新鲜最独特的味道。
在霞浦,选择了当地海鲜之外的第二美食。
畲族人家地道的乌米饭和红烧肉,
很小众,也很难忘。
在扬州,走遍街巷,
探寻了正宗的小爬爬。
一手老茧的老板娘,满嘴不饶扬州人,
却一直做着地道的扬州烧烤。
在丹东,品尝迷人的高丽火盆,
朝鲜人的农家院,都在那一锅杂烩里。
在巴陵,吃到了正宗的岳阳味道,
范仲淹的诗句,在那一刻已然明了。
如果非要说,饼叔的《小城夜食记》于其他的美食纪录片有何不同,那大概就是观众都被饼哥的人格魅力满嘴骚话所折服。
并且饼叔紧跟网络潮流,吃到美食的第一口,形容词就是:「生活此刻就是那么朴实无华且枯燥的感觉。」
因为饼叔丑丑的吃相,只要吃到美食,就会自然露出观众口中的丑相。
食物入口,大开大合,入口即化此刻变成了入口即丑。「丑了吗?丑了就是真好吃!」
除了他接地气的吃相,对美食的巧妙比喻也让人又爱又恨。
明明是好吃的美食,总是露出一副难以言喻的表情,大开大合的吃喝表情,每次还搞得店主怪紧张。
一块钱两串的肉串,吃起来停不下来。
可饼叔嘴里说出的就是:「这玩意儿,就跟刷信用卡似的,一刷就停不下来。」
为什么说他清奇,因为他总是丝毫不加准备的公然开车,搞得我猝不及防。
面对一桌子火盆烧烤,忍住下筷,先给观众解说缘由,内心憋住的,是非常原始的冲动....
面对镜头,也丝毫不避讳,不会刻意营造二三线城市的繁荣或衰败,展现的就是城市的真实面貌。
也包括了民风的彪悍,城市的真实以及人性的需求。
欣赏了一座城市的风情,品尝了一家老店的味道。
什么感受? 「这像极了爱情。」(反正我也不知道啥样)
饼叔的镜头,给人的感觉是既陌生又熟悉,那股人情味,总是吸引着人一遍又一遍翻看。
片中的街道和我们所见的一样,哪怕没去过那个城市,仿佛也有家的味道。
那些人身上发生的故事也很平常,平常到每个人都或许经历过,在他们的身上有许多人的影子。
薛老板的辣子,在宝鸡火了十年,一个最普通的店面,永远都人满为患,就为了那一口辣子。
用饼叔的话来形容就是,老薛普通到当画面人数大于等于2,他就容易被忽视。
但就是这个普通人,他的店越火,他就越难过。
十年前,老薛为了养家开始干辣子,十年后,老薛的辣子火了,但他却没了生活。
节假日的时候,每一家都合家团圆,但老薛只能守在店里,亲自做每一份辣子,当老母亲老父亲盼望他回家时,他进退两难。
他的话,可能说出了大部分中年男人的心酸,普通人大多为了生存,没了生活。
老薛用一份辣子给了一家人安定的生活,而淮南牛大骨的老板冯小刚,就是被生活不停的使绊子。
他曾经是当地顶级饭店的行政主厨,生活却在2012年开始给他打击,妻子得肾炎,女儿小脑内出血,自己右眼视网膜脱落....
这样的打击,让冯小刚的生活陷入了黑暗,这个时候他的哥哥为他撑起了一片天。
为了弟弟,哥哥也辞去了工作,和弟弟一起开了一家餐馆。
在哥哥眼里,弟弟冯小刚是个很牛的人,只是命运总是羁绊住他的脚步,但是只要兄弟齐心协力,生活还是可以过下去。
真实的生活里,有许多人会为钱发愁,但苦尽甘来的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却说:你不知道有钱有多惨。
梧州河西的防空洞烧烤老板,就是这样的人。
他的烧烤,每一串都小两口亲自过手,每天十点开门,直接待提前订好的客人,没预定?不好意思,不准进。
吃过苦的人,谈到自己的经历总是那么轻描淡写。
烧烤老板说到自己刚开始打拼的时候,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全天的时间都被开档占据。
天气冷的时候在河边烤烧烤,冷风吹的寒冷,到现在都记得。
熬出头的时候,收获就是比以前10倍,20倍,30倍的收入,但这些都是曾经无数辛苦的夜晚换来的。
他们都曾经经历磨难,生活都被碾压成碎片,但是他们都坚信风雨后必然有彩虹,人群深处里,所有人的快乐和忧愁,都那么的千篇一律又各有精彩。
城市里的生活总是痛并快乐着,相比之下的乡村,就变得纯粹和自然,不管城市发展的如何迅速,乡村都是发展的起源。
最后一站,饼哥和团队爬上了1000米的悬崖高处,去到了大凉山真正的农村体验了当地村民的真实生活和纯正黑猪肉。
那里有满山坡奔跑的黑猪,有耷拉铃铛悠闲吃草的牛羊,也要略带污渍但纯真的孩童笑脸。
生长在大山里的人,生在了人们口中的远方,在那片看起来不太发达的地方,依然过着一日三餐的淳朴生活。
我们翻越云海与高山,寻找远方,心中的孤独犹在,远行并没有赐予我们放下的权力。
去到的每一个地方,见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坚持着他们所认为的平常的事,此刻的孤独和忧愁,在他们的努力面前,都不值一提。
没有北上广深的繁华压抑,二三线小城市里有着闲逸又安然的生活。
这些地方有最贴近生活的味道,每一道美食背后都有手艺人的故事,他们都是最普通的人坚持做着最普通的事,就像陌生的你我。
《小城夜食记》有的赞叹摄影,有的欣赏剪辑,还有沉迷饼哥逗趣的解说,但是最吸引人的是片中散发的人情和乡情。
被许多有私心的人一遍又一遍翻看,再默默留下一句「多谢款待」。
文章素材来源:B站《小城夜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