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繁体字教育?人民日报:汉字简化是大势所趋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9年12月12日 5点16分 PT
  返回列表
76948 阅读
63 评论
人民日报

最近,针对一位政协委员提交的《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网公开做出答复。事件一经报道,迅速在网上引发热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从法律的角度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学校在教学中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符合法律规定。也要看到,在中小学阅读经典和书法教育等场合,难免会涉及与繁体字相关的内容。但在教学中,孰轻孰重,谁主谁次,其实已经一目了然。

之所以这一提案再次引发关注,其背后是由来已久的汉字“繁简之争”。在上世纪初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中,使用怎样的语言文字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在新旧交替之际,提倡民主科学的文化旗手顺应时势,一致把矛头对准繁体字和文言文,于是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倡导使用简化字,不少人一度甚至倡议用拼音文字代替方块汉字。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提高识字率、降低文盲率,政府组织专家出台一系列汉字简化方案。期间虽有争议和反复,但1986年最终确定的《简化汉字总表》,提供了简化汉字的规范定本,成为十多亿中国人的通用文字,发挥着普及文化的强大效能。

提案中关于简化字“因简害义”“有损汉字的艺术美和规律性”的批评,代表了近年来呼吁复兴繁体字的声音。除了保持书法美观性、便于与港澳台及海外华人交流外,认为简化字削弱了汉字的表意性、违反了“六书造字”的原则、不利于传承传统文化,是繁体字支持者的主要观点。他们举出“亲不见,爱无心,体无骨,龟无脚”的例子,认为简化字无法准确传达先人的造字意图。但要看到的是,即便个别简化汉字在简化方法可以商榷,但汉字简化本身确实是大势所趋。

一部汉字的演变史,就是形式上更清晰、更简洁的历史。从先民为了记事而在瓶瓶罐罐上刻画出半抽象符号,到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青铜钟鼎上的铭文,再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推行小篆,再到汉隶与标准楷书,汉字的书写和结构一路向简易、清晰、平实演化。从秦汉定鼎、隋唐盛世到明清一统,中华民族的文脉和道统并未因为书写系统的演化而中断,反而凭着“书同文”的实用和便利,在偌大的疆域里吐纳百家之言,进而一脉相承,蔚为大观。

事实上,现在的很多简化字,也是其来有自。大量简化字,源于在古代通行已久的一些简体字(包括异体字、俗体字等),并参考了草书和行书的写法,古代早就在使用。“繁简之争”的核心,其实还是文化观念之争,反映的是汉字易认与易写之间的张力,关系到文字的审美和实用功能之争。正如有学者所说:文字不等于文化。的确,所谓繁体字里的象形、指事含义,只是传统文化中的很少一部分。认识繁体字的人不经过专门的文化学习,同样读不懂古典诗文,学不到传统文化的精髓。要看到,文字是承载意义的一套符号系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辉煌成果,无论用简化字还是繁体字记述,都不影响其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尽管部分繁体字相比简化字确实是“去古未远”,但从便利书写和高效传播的角度看,简化字才是适宜的选择。

在教育部的回应中,有一段文字尤其值得注意。据“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对全国阅读繁体字书报困难程度调查的数据显示,阅读繁体字书报“困难很多”的人数占41.31%,且多集中在西部省份。现状也在提醒我们,语文教育,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应以培养学生识文断字、阅读写作和理解交际等基础能力为主要目的。至于识读繁体字的“高阶修养”,不妨留给有需求、有爱好的学生课外修习。

有无文字体系,是判断一个文明成熟与否的标志。传说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先民用文字来对抗不确定性、传承文化与文明的努力,可见一斑。事实上,在任何历史阶段,文字都是全社会的黏合剂。学习汉字,不是学习千年的标本,而是体悟活了千年的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说,简化字,正是现阶段文字生命存在的重要形式。

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简繁别再吵架。语文基础教育,简体理应当家。

p
poipuy
1 楼
这个又不冲突 你喜欢用那种就用那种呗 不教就很傻逼了 为了不学而不学,很白痴 比如练毛笔字的时候,写个简体??????多么的傻逼呀 中国人学习认识会写中国字是应该的事情 不能因为共产党想让中国人忘掉就不让学校教 很白痴
英国流氓
2 楼
既然要实时改变策略 现在反正是无纸化电脑时代。学繁体也一样
z
zeiou
3 楼
傻逼学繁体字,去问马英九想不想在台湾推简体,臭老九瞎忽悠
t
tintin9999
4 楼
繁体字可以自己学。简体字的确有助文化普及。
j
jiaqi0930
5 楼
只要是上过学 但是从来没正统学过繁体字的大陆人 谁看不懂繁体字 倒是某些认为繁体字比简体字高级的人 认识简体字吗
r
rally
6 楼
每个学生都知道每个字有简体和繁体两种写法,每个学生都学过怎样用新华字典,每个字的简体和繁体都并列在新华字典上。 你觉得不教,是因为你太愚蠢。
m
man169
7 楼
都吵了幾十年啦,解决這个问題,要与时俱进。今日电脑軟件繁简变換,仅就按一健之遥。当初推行简化,主要是為书写快方便。可很多简化後的字,与繁体相去甚远,有些形体变得难看,題詞或写对联失去雅緻。更坏的是已不能讀通古文,就像韓国人不能讀他们的歴史一样。我们不是常自豪能讀懂什么幾千年古书嗎? 繁简並用就可軽鬆解决这问题。
g
godhorse
8 楼
争论的面红耳赤,说的都还会写字一样
C
Cuisiner
9 楼
繁体字更不认识了
f
flmask2014
10 楼
只会简体字是没有文化的表现,当年国民政府推行简化字,国统区推行不起来,许多文化精英人士反对,而在解放区,多是农民没有文化,所以简体字才推行起来。
b
baochaomi
11 楼
文字本来就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变
爱国龙
12 楼
繁体字也是中国的 没什么不好的 恢复繁体字学习也很好 可以都学 爱怎么写都可以 没什么不好
水中拉系正常
13 楼
共产党推行简体字的目的是消灭中国传统文化
自由的蚂蚁
14 楼
改回繁体字是不是考语文加两个小时? 再说中国文字一直都在演变
n
nobamaxi
15 楼
文化程度低下。繁体学不了。
r
rally
16 楼
二货会用新华字典吗,会用就不要放屁,每个会用新华字典的人都会繁体字,新华字典是共产党出的。
m
man169
17 楼
都吵了幾十年啦,解决這个问題,要与时俱进。今日电脑軟件繁简变換,仅就按一健之遥。当初推行简化,主要是為书写快方便。可很多简化後的字,与繁体相去甚远,有些形体变得难看,題詞或写对联失去雅緻。更坏的是已不能讀通古文,就像韓国人不能讀他们的歴史一样。我们不是常自豪能讀懂什么幾千年古书嗎? 繁简並用就可軽鬆解决这问题。
午哥牧人
18 楼
纠缠汉字的简,繁体,完全是当初弯弯们为了政治正确,故意而为的。就是大陆做的我就反对,而且弯弯自己还他妈把繁体字说成正体字,就是政治正确体。其实简体自古有之,弯弯自己也在用。弯弯就是恶心。
为啥一定要笔名
19 楼
汉字简化又不是建国后才开始的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1%89%E5%AD%97%E7%AE%80%E5%8C%96#%E5%8E%86%E5%8F%B2 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是历史上首次赋予简体字合法地位的。在太平天国政府的印玺和所印发的公告、书籍等,大量采用了民间流行的简体字,同时也创造了不少新的简体字。这些字笔划比原来汉字减省,却不完全依照六书原则,但这些简体字大多数已被中国大陆《汉字简化方案》收录。 1909年(清宣统元年),主张推行俗体字的《教育杂志》创刊,陆费逵在创刊号上发表《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这是近代中国的发展和变迁里,首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
罗马过客
20 楼
推广简化字现在的书法家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能把简化字写的漂亮书法家没有几个,要把写的好的简化字写进书法字典,大力推广,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包子铺
21 楼
去他M的
s
summerheater
22 楼
简化汉字也是推广汉字 那些坚持繁体的 就是在走向汉字绝境
m
man169
23 楼
一些简体字把精準的意思字退化為多義字,如:後一一后,裏一一里,
s
summerheater
24 楼
孔乙己说回字有四种写法 然后呢?
c
cigar55cn
25 楼
人民日报评论就代表正确吗?文革带风向的也是它。太平天国推行简化字就正确吗,太平天国就是一个中不中西不西的杂种,对内数典望祖,对外基督教国家都认为他是邪门歪道。它颁布和推行的政策很多都需要玩味。简化字对扫除文盲的历史贡献巨大,但当下应该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繁体字才是中国文字的正源。
陷疯稻谷
26 楼
也没问题,但要说明对社会的具体利益在哪里
搞清弄明
27 楼
咱们还是用甲骨文吧.
走马读人
28 楼
解密英汉字 傳統漢字不是你想像那麼簡單.
碎翼
29 楼
上学时泡图书馆,横排简体竖版繁体拿过来就看,切换无任何障碍——毕竟文字是用来承载“知识”的,而非文字本身
走马读人
30 楼
因為漢字受方塊的限制,造成疏密差別,其差別是含意義的。就像英語字不能隨便減去一個字母一樣,例如 prostitution,你減哪一個都不行。 正體字的秘密,在我書裡。"Secret of words" Shu Bethune
n
netcamel
31 楼
文字主要用途是文明的记录和传播,不是主要体现美学的,书法只是文字其中附带的功能罢了。所以,文字担负的是易学、普及、通用、能全面、清晰表达的职责,是一种工具,基于此,在不会割舍历史传承、尊重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要面向大众普及文化就可以做出适当的改变,如果你偏要认为老祖宗的东西不能轻易更改,这看起来很像古装电视剧的争论台词……是不是满口“之乎者也呜呼哀哉”交流起来更有美感?何况,简体字并非随意删减笔画,绝大部分都有繁体字的影子在里面,所以,我们学了简体字,出国后看繁体字报纸并不感觉很吃力,看多了根本就感觉不到看的是简体还是繁体。要说学了简体字看不懂古书那也是瞎掰,即使你学了繁体字一样对古书头疼,为啥?文言文!!即使你认识每一个字,可连在一起是啥意思估计还不是得要连蒙带猜的 ----------------------------------- 资治通鉴中一段,估计无论是学简体还是繁体,估计都能看懂些皮毛: 班固贊曰:古之制名,必由象類,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故《經》謂君為元首,臣為股肱,明其一體相待而成也。是故君臣相配,古今常道,自然之勢也。近觀漢相,高祖開基,蕭、曹為冠;孝宣中興,丙、魏有聲。是時黜陟有序,眾職修理,公卿多稱其位,海內興於禮讓。覽其行事,豈虛虖哉!
火星滚滚
32 楼
会繁体字就更懂中国?看看香港的黑衣蟑螂吧。
走马读人
33 楼
-- 同樣是共產黨,蘇聯把俄語繁雜的變格變位改了嗎? 為什麼他們沒有考慮為普及的必要而簡化?古俄語更繁瑣,已經精簡了很多。
b
bruceleejkd81
34 楼
: 其实每逢看见香港人喷简体为“残体字”,我就感叹香港教育为什么明明这么失败但还被捧得高大上? 王羲之的兰亭序够普遍了吧?去过中国旅游或者去过博物馆看古人书法都知道,简体字早就存在了,而并非繁体才是正统。不过有些书法的确是繁体字更好看,但在效率上更胜一筹。
b
bruceleejkd81
35 楼
我觉得无论繁简都有它的存在价值,为什么必须二选一?官方教育用简体,但像港澳台这些特殊地区用繁体,西藏保留藏文,我觉得很好啊。
天罡
36 楼
鄙人很多书都转化为繁体篆字看,实在不懂什么叫趋势,趋势就是各种现代毛病。
俊风
37 楼
簡體有簡體的好處,不過簡體字中有些兩字合為一字就……
俊风
38 楼
看過很多網友嘲笑韓國人看不懂自己的史籍,殊不知現在很多年輕人也看不懂……
文歆
39 楼
以简为主,但是毕业生应该具备用简识繁的能力
f
francis331
40 楼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为了秉承祖先造字的思想意义,建议恢复甲骨文。以后孩子学习书写,需要准备以下文具:凿子一只;乌龟壳若干……
c
ccp71
41 楼
简化字代表了文字发展的方向,是比繁体字更先进的文字。迄今为止,鼓吹繁体字、贬低简化字的任何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
r
rleeyeah
42 楼
简体字是大势所趋。
燕超尘
43 楼
现在都是电脑打字,一个很小的区域里如果包含太多的笔画,看起来很拥挤的感觉,还是简体字比较符合当下时代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