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扑街,童话破灭,102岁迪士尼还有什么牌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4月10日 3点26分 PT
  返回列表
68079 阅读
12 评论
腾讯娱乐

在《哪吒2》的狂飙占据文娱舆论场C位近两月之后,好莱坞大片终于再次引爆舆论热点,只是“黑红也是红”的模式显然无法让以传播快乐为己任的迪士尼笑出来:

迪士尼经典动画真人版电影《白雪公主》在内地正式开画,首周末仅取得641万人民币的票房,预测票房不及千万,甚至不到《哪吒2》的千分之一,同时口碑崩塌,豆瓣评分低至4.1分。

《白雪公主》内地口碑票房均遇冷

而即使跳出单一市场,《白雪公主》同样表现疲软:全球首周票房8730万美元,北美本土4300万美元,不仅低于本就看低的行业预测,相比将近7亿美元的回本线更是基本锁定血亏结局,同时“烂番茄”影评人新鲜度48%,IMDb观众评分已低至1.6分。迪士尼前任CEO鲍勃·查佩克“迪士尼电影没有中国也可以很好”言犹在耳,但看不下去的已不只是中国观众了。

票房与口碑双双“天崩开局”,作为一部投资高达2.7亿美元的煌煌巨制,迪士尼电影核心产品线之一“经典动画真人版”的最新力作,又是根据对迪士尼有里程碑意义的世界首部动画长片改编,《白雪公主》显然交出了一份惨不忍睹的成绩单。不仅将满102岁的迪士尼要扪心自问,即便是已经没有兴趣为之走进影院的路人观众也禁不住要问一句:公主下凡的迪士尼到底怎么了?

《白雪公主》在影迷网站IMDB评分已低至1.6分

下凡的,不只有公主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白雪公主》的失败也不是意外。

从2010年开始,秉承迪士尼时任CEO罗伯特·艾格以打造高质量内容为先的理念,迪士尼经典动画真人版系列应运而生,意在将经典动画电影这一迪士尼百年帝国的核心遗产焕新再造,与Z世代乃至未来的观众发生强链接,从而为迪士尼IP注入更持久的生命力。毕竟,最早的迪士尼动画长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1937)已入耄耋之年,在飞速发展的当下,经典往往同时意味着疏离与遗忘。

由此,真人翻拍的《爱丽丝梦游仙境》、《沉睡魔咒》、《灰姑娘》、《美女与野兽》、《小飞象》、《阿拉丁》、《奇幻森林》、“真狮版”《狮子王》、《花木兰》、《小美人鱼》、《白雪公主》等相继问世,有的还推出续集。短短十五年内密集产出,多以名导操刀+巨星作配作为品质保障,约翰尼·德普、安吉丽娜·朱莉、凯特·布兰切特、威尔·史密斯……等一线巨星都曾是play的一环,经典动画真人版系列的地位权重不言而喻。而中前期的大部分作品也做到了口碑和票房双收,《爱丽丝梦游仙境》、《美女与野兽》、《阿拉丁》、《狮子王》等影片的全球票房持续冲击十亿美元的关隘,为迪士尼带来数以亿美元计的高额利润,而电影IP的成功焕新,也与周边授权、线下乐园等形成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影片在中国市场同样拥有大批受众,引进后的票房表现和口碑反响也几乎与国际市场同频共振。

《美女与野兽》是该系列的高光时刻之一

弹指一挥,沧海桑田,这一系列的由盛而衰也只用了十五年,而危机的浮现更是远早于此。中国观众对这一转折趋势的普遍印象无疑始自《花木兰》:据称成本两亿美元的巨制,在内地仅获得2.8亿人民币票房同时口碑遇冷。而如果说《花木兰》的失利还可以部分甩锅于特殊时期的影响,《小美人鱼》(2651万元),《白雪公主》(首周末641万元)则就实锤了这一尴尬的事实。将视野转向全球,该系列也早已从上探十亿美元票房的巅峰期,退化到以保住成本线为胜利的“乱纪元”,借势本土票房佳绩(2.98亿美元)的《小美人鱼》全球票房不过5.69亿美元,相对据称2.5亿美元的成本保本无望,《白雪公主》自是更不必说。

《花木兰》引进后引发巨大争议

保守与重复,商业帝国的宿命?

中庸甚至保守的内容生产策略,对成熟商业模式的重复式开发,或是这一系列乃至迪士尼大多数电影产品不得不面对的宿命。

作为运作成熟的庞大商业帝国,迪士尼在内容开发上向来稳健谨慎。从宏观层面,这既是贯彻迪士尼合家欢价值观的客观需要,也是对投资者利益负责的务实做法,但也因此让观众在大银幕上看到一个缺乏创新精神、乐于重复自我的守成形象。《玩具总动员》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迪士尼旗下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最有价值的原创IP之一,第三部曾被视为三部曲体例的完美终局,但只要仍有粉丝为影片和周边买单,持续的开发就顺理成章,即使衍生电影《巴斯光年》反响平平,但第四部正传的良好反馈仍然让第五部照进现实。而经典动画电影真人版同样如此,十五年超过二十部的产出,造梦工厂的流水线从未止歇。

《玩具总动员》是皮克斯最成功的IP之一

熟悉配方的狂轰滥炸,必然走向开发过度、审美疲劳的宿命结局。迪士尼经典动画真人版在北美开画票房、北美总票房和全球总票房震荡走低的趋势,正是观众对同一模式审美疲劳的体现。这在迪士尼的其他产品线上同样存在:一度风靡全球的漫威电影宇宙《永恒族》、《惊奇队长2》、《蚁人3》、《美国队长4》等第四阶段的作品或深陷争议或票房失利,进入长久的瓶颈期,美式国民IP《星球大战》遭遇《游侠索罗》的失利,密集的开发计划被放慢进度;二十世纪福斯影业的核心IP之一《夺宝奇兵》的第五部平淡收场……

时至今日,对成熟IP的开发依然是迪士尼自我造血的最佳方式,也是所有好莱坞大厂殊途同归的选择。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好莱坞全球票房排行前十的作品无一例外是续集或前传,包括迪士尼的四部作品。几家欢喜几家愁,那些大银幕上的失意者,一定程度上也为这个选择兑现了牺牲的宿命。

《夺宝奇兵5》口碑尚可但市场反应平平

价值观先行,我正确故我在?

如果说过度商业开发挤压IP价值是不可避免的宿命,那么政治正确的价值观先行对制作和口碑的负面影响则更为直接。《小美人鱼》、《美国队长4》尚有美国本土尚可的票房表现勉力维持体面,那么《白雪公主》的全方位崩塌就是好莱坞文化娱乐产品强行“上价值”引发反弹的一次导火索式的集中爆发。

什么是政治正确?借用百度词条的解释,“政治正确(英语:Political Correctness;缩写:PC),是指态度公正,避免使用一些冒犯及歧视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的用词,或施行歧视弱势群体的政治措施。”

概念本身简洁清晰,但其本身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就在不断演变,而在将其与影视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更是没有一本产品说明书式的操作指南,最终在实操中转化成各行其是的糊涂账和此起彼伏的口水仗。由此引发的混乱和内耗在支持者众的欧美各国文娱行业尤其愈演愈烈。从网飞在纪录片《埃及艳后》中启用黑人女演员演绎艳后,到包括迪士尼《小美人鱼》、《白雪公主》、《美国队长4》在内的众多选角和魔改风波,从《哈利·波特》小说作者罗琳与粉丝、电影演员之间的跨性别论战到经典影片《乱世佳人》因涉嫌“美化奴隶制”、“种族歧视”被HBO下架,不一而足,此起彼伏,无论是对影视制作项目的直接作用,还是对创作生态的潜移默化,都将对未来的文娱产业有巨大影响。

经典影片《乱世佳人》曾卷入政治正确争议

以《白雪公主》为例,价值观表达对创作的影响遍及制作过程,选角只是最为引人注目而已:为匹配拉丁裔女主角瑞秋的外貌特征,影片将白雪公主的命名来源的设定从肤白如雪更改为暴雪天出生;借助魔镜之口对盖尔·加朵饰演的后母输出“心灵美更重要”的价值观;选择CG制作神奇生物代替原著中的小矮人,以避免对侏儒症群体的歧视等等。而颇具戏剧性的是,对原著小矮人设定的更改和CG呈现,却遭遇部分侏儒演员的不满甚至抗议:迪士尼被认为为实现政治正确的目的却客观上压缩了侏儒演员群体的工作空间,沦为另一种事实上的歧视。诸如此类的魔改和场外风波大大破坏了本就岌岌可危的观众缘。

值得注意的是,价值观表达并不会必然导致电影作品和品质的崩塌。和《白雪公主》、《小美人鱼》同属迪士尼经典动画真人版和公主电影两个“细分赛道”的《阿拉丁》就是正向范例:茉莉公主同样由有色人种演员扮演,但这无疑是统一于经典故事设定本身;茉莉公主在高潮结局为女性觉醒放声高歌同样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同,黑人演员威尔·史密斯出演神灯同样因过人的演技和个性魅力而被普遍欢迎。最终影片取得全球10.54亿美元的票房佳绩。事实上,在《爱丽丝梦游仙境》、《美女与野兽》、《沉睡魔咒》等“公主”题材的迪士尼经典动画真人版中都有与时俱进的现代性体现。因此,《白雪公主》的失利,一定程度上源于价值观表达和制作品质的失衡。当所有人力物力大比例投入到价值观表达而非艺术追求上,本末倒置必然头重脚轻,成为现代版的买椟还珠寓言。

《阿拉丁》全球票房口碑均不俗

敢问路在何方?

春江水暖,嗅觉更敏感的是迪士尼的股东们。2022年底,上任仅33个月的迪士尼CEO鲍勃·查佩克被免职,曾领导公司长达15年的前任CEO罗伯特·艾格重掌帅印,接替当年由自己选定的继任者。罗伯特·艾格在任期间对内容生产格外重视,2005年首次上任就确立了以打造高质量品牌内容为优先级之一的方针,并主持了对皮克斯、漫威、卢卡斯影业(持有《星球大战》、《夺宝奇兵》等著名IP)、二十世纪福斯影业(拥有包括《阿凡达》、X战警等在内的庞大IP库),而这些收购的效应有目共睹,为迪士尼带来堪称黄金期的加速时代。但面对这样一艘巨轮,火线“返聘”的罗伯特·艾格能以多大的力度调整航向,观众多久能看到结果落地?鉴于电影项目的长制作周期、大型企业运营统筹的复杂性,还需要交由时间检验。

除了已经上映的《美国队长4》、《白雪公主》等之外,2025年迪士尼与观众见面的大银幕作品还将有皮克斯动画《地球特派员》(6.13,北美公映时间,下同),《玩具总动员5》(6.19);迪士尼动画本部的《疯狂动物城2》(11.26);真人电影《创·战神》(10.10),《阿凡达3:火与灰》(12.19),《星际宝贝史迪奇》(5.23),《辣妈辣妹2》(8.8);漫威电影《神奇四侠:第一步》(7.25)。题材选择来说依然是熟悉的配方:对成熟IP的持续挖掘为主,辅以谨慎的原创尝试,最终成品能否呈现出更多有别以往的表达和创意?同样也只能拭目以待。

对成熟IP的集中开发是好莱坞大厂的必然选择

今年对中国电影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哪吒2》风火开年,将中国影市的潜力极限狂飙式拉高,也说明中国观众并不拒绝电影。人类需要艺术,电影尤其是属于大众的艺术。平行宇宙的周星星说:没有电影的人生,和AI有什么区别?但批量重复的快消品和主题先行的表达工具,不应是电影的本我。抱一份谨慎期待,等一次万紫千红。

学术大湿
1 楼
以前拍电影起码可以请正常的演员来演,现在必须要请一些长得很政确的演员,而且剧情也必须改的很政确,票房能好才有鬼了
h
headfoot
2 楼
内容和形式本末倒置很久了。 国内也曾经这样子,演员都选资方捧红的,写剧本的挣不到钱,这两年终于开始改正了,好莱坞还在继续跑偏
W
Wuyueshanren
3 楼
黑雪公主
e
edison2k3
4 楼
这不就是大家对政确的投票吗
灯塔路
5 楼
芸芸众生乌合之众知道“迪士尼”是什么吗 被洗脑毒害趋之若鹜浑浑噩噩自愚自乐
a
abe868
6 楼
噗,尼哥公主估计连黄皮犬粮大殖子都不好下嘴舔 🤣
o
oldoldcandy
7 楼
🤣🤣🤣
p
ppplu
8 楼
Elon: Go----fu*k yourself.
面窝吃油条
9 楼
白雪公主不白就酸了, 就连马都得是黑的,这尼玛不扑街谁扑街
尽人事
10 楼
我觉的要败灯的那个发言人来演白雪公主!好!
媚眼瞟瞟
11 楼
未来的好莱坞电影, 将依靠计算机技术提供两种肤色电影: 黑人肤色和白人肤色。 观众带上偏震光眼镜, 自由选择看黑人电影, 还是看白人电影。
r
rally
12 楼
经典作品都会不断重拍,选谁演不是为了讨好旧时代的遗老和精神遗老,而是选当前卖座的明星吸引新一代,铁达尼,基度山伯爵,,,,等等都出新版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