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雪龙号出征!​这个巨无霸充电宝将入驻南极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9年10月20日 5点26分 PT
  返回列表
81503 阅读
7 评论
中新网

看起来很像未来世界的UFO

又像是“手脚灵活”的“机器人”

……

这个冰天雪地里的“红灯笼"

就是中国在南极的科考“老四”

——泰山科学考察站

泰山站是继长城站

中山站、昆仑站之后

中国的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听听泰山这个名字

就知道有多“稳当”了

好消息!泰山站将装上”中国芯“

泰山站的一期主体建筑“中国红灯笼”建成后,于2014年2月正式开站。

2019年年初,在泰山站主体建筑附近,雪下的“能源栋”工程也基本完工,作为设备先进的“小老弟”,泰山站已经“全副武装”准备好为科学家们“服务”啦!

不过由于泰山站位于东南极内陆冰盖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域,海拔高度2621米,常年被暴风雪“独宠”。

目前,每年只有夏季科考人员才能入驻,在40天左右的适宜天气下进行维护、采集数据等工作。

为了让泰山站在无人状态下,也能够全天候稳定“工作”,做好科考观测和收集信息等工作,东南大学的3名科学家们带着最新一代的“无人值守能源系统”,随同第36次南极科考队登上“雪龙号”,要为“小红侠”安装“无人值守能源模块”了。

有了这个堪称巨无霸“充电宝”的能源系统,即使在零下60摄氏度的极寒无人区,泰山站也可以勤快地“干活”了。

巨无霸“充电宝”的背后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执行院长魏海坤介绍,这套名为“东大极能”的无人值守能源系统,可在极地酷寒环境下,即使无人值守,也能为泰山站科考设备供电并通过卫星远程监控泰山站的运行情况。

这套系统由仪器舱和发电舱两个部分组成,还带有自动供油的油箱。整套系统被安置在特别“加厚”的保温保湿集装箱内。

“泰山站位于南极大陆腹地,冬季的最低气温达到零下60摄氏度,且常年处于暴风雪中心。”此次南极科考队队员之一、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方仕雄老师介绍,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东大极能”将主要使用燃油发电,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综合利用太阳能,满足泰山站站区内设备一年的用电需求,并确保数据的稳定传输。

魏海坤告诉记者,过去中国极地科考所使用的能源模块大部分由外国制造,今天,中国人自主研发的第一套极地环境使用能源模块终于能够投入使用,凝聚了一代代科学家们无数不辞辛苦、不顾生命的奉献。

其中,曾任东南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郝英立教授,于2010年在西藏羊八井,就为了“东大极能”的前一代设备的实地调试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郝英立 

2009年,东南大学与紫金山天文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制开发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及提供能源、数据、通讯等综合保障的“南极冰穹A科考支撑平台”,也就是“东大极能”的前身。

该项目需要在诸如西藏羊八井这样与南极昆仑站具有相似纬度的高海拔地区进行观测分析,郝英立受命为该项目的负责人,也成为了这个项目的奠基人。

项目成立后,郝英立两次亲自前往西藏,对安放在当地的设备进行细心的调试。在第二次前往西藏时,本可以坐镇南京指挥的郝英立,在行前立下了“军令状”:“我是共产党员,是项目负责人,必须去!”

没想到,这一次,因为高原反应和超负荷工作,郝英立牺牲在了西藏高原上。

全程参与西藏羊八井测试的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葛健老师,继承了郝教授的遗志,继续为这个项目奋斗。

葛健告诉记者,去年他就带着“南极冰穹A科考支撑平台”的升级版——“东大极能”能源块的测试箱出征南极。

“不久的将来,这个能源块可以作为移动电源,在南极很多没有建设科考站但是非常适合做科学研究的地方,直接装在检测设备上供电,无需建站。”

在此次东南大学南极科考队出发前,尽管不能同行,葛健依然在为设备的最后一次行前检测忙碌着。

“想到我们的科考站马上就能用上“中国芯”,就觉得很激动。为了郝教授,为了所有为之倾注了所有心血的同行们,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极地能源供给综合产品,希望此次安装能够一举成功。”

向科研工作者致敬!

向中国力量致敬!

老新领导
1 楼
项目成立后,郝英立两次亲自前往西藏,对安放在当地的设备进行细心的调试。在第二次前往西藏时,本可以坐镇南京指挥的郝英立,在行前立下了“军令状”:“我是共产党员,是项目负责人,必须去!” 没想到,这一次,因为高原反应和超负荷工作,郝英立牺牲在了西藏高原上 自动化学院 调试应该自动化
z
zsjy4oqke
2 楼
联系方式:【QQ/微信:122- 033- 486】 专办国外各大学(★毕业证,★成绩单全套)。可制作国外“所有顶尖大学的毕业证文凭”,包括★Offer,★在读证明,★学生卡;★真实可查学历认证,★真实可查归国人员证明,★真实可查留信认证等 联系方式:【QQ/微信:122- 033- 486】
司马蛋蛋
3 楼
现在这个时代是不可能的 只有一切人工调试成功后,自动化这个过程才能算开始
老新领导
4 楼
: 有spacex发射火箭复杂吗?
司马蛋蛋
5 楼
: 发射火箭不要人工调试的?
s
sovelo
6 楼
祸害大陆还不够,还祸害香港,这特么又要祸害南北极,不够你折腾的。
老新领导
7 楼
: 有的是spacex发射火箭的录像 国内还是靠人发现问题,能不出问题吗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368972 发射场对火箭的气密性要求非常高。为练好气密性检查基本功,于新辰经常对照图纸反复核对每一个接头状态,以至于后来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接头的位置和细节,被同事们称为“活图纸”。 另一方面,为了能快速发现可能存在的漏点,他在气检过程中常常仔细辨听声音,练就了“听声检漏”的本领。 2015年至今,于新辰已经17次担任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员,他对状态的把控更加严格,先后组织排除加注管路漏气、供气压力异常、排气管路存在多余物等20余次典型故障和隐患。 2018年8月25日凌晨,在指挥席已经通宵连续工作了8小时的于新辰突然发现传感器显示火箭三级发动机的关键元器件出口压力值比指标要求偏高,而且持续升高。这个元器件直接影响三级发动机的正常启动和关机,如果故障不能在1小时内排除,那么这次任务极有可能会终止,原定的两颗北斗三号卫星的发射时间至少推迟7天以上,如果冒着风险发射,则极可能造成三级火箭不能工作,卫星无法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