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涨价只是开始!比人口老龄化更可怕的 是基建老龄化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5月13日 21点2分 PT
  返回列表
73055 阅读
40 评论
智谷趋势

时代变了!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已经从大基建时代,不可逆转地被推向大维修时代。接下来几十年里,这将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高铁涨价、水电气价格上涨、高速公路延长收费期、国道反常收费,乃至道路事故、老旧房屋坍塌开裂等等新闻……可能不会鲜见。

历史的齿轮已经转动。无数资源、资金的流向,政策的安排、舆情的喧嚣,都将与此紧密相关。

所有人都必须做好准备,停下来思考几个问题——

谁,会来承担这一代价?我们,还有多少欠账要还?

1涨价的,不只是高铁

近日高铁涨价,舆论沸沸扬扬。其实这一轮交通大涨价,早就已经开始了,涨价的不只是高铁。

只不过,国铁选中的武广高铁、沪杭客专、沪昆客专、杭甬客专4条线路,覆盖人群比较广,普涨20%左右的幅度也比较猛,引起广泛关注。

这轮高铁票涨价,有地方过紧日子的因素,有国铁本息偿付高峰期的因素(参阅智谷趋势《中国高铁,为何突然大涨价?背后是一本难念的经》)。

但是,更关键的一点还在于,从去年开始,高铁就进入了大规模维修周期。

我们的高铁动车,从2007年就开始大规模交付,十几年过去了,动车也迎来了老化问题。

参考发达国家经验,铁路后市场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 20%以上,而我们目前只占到总投资的 2%-3%,存在10倍的差距。

所以,高铁不光是建一公里上亿的造价,要维持几十年的稳定运营,还需要周期性的大投入。

换句话说,未来高铁票价的继续上涨,是必然的。

对此,不少人可能会感到愤怒,你可能会说,不坐高铁行了吧?干脆自驾。

问题在于,如果高铁的维修周期都已到来,更早、更广的公路能置身事外?

各地已经给出答案。

这几年,不少即将到达30年收费期的收费公路,开始陆续变着法子延长——

24年5月,莞深高速、龙林高速通过改扩建,申请了延长收费期限25年;

23年11月,2027年将迎来收费期结束的广深高速,同样开启改扩建,又将延长收费期;

……

拉长时间来看,类似的操作更是成为地方的一种“基操”。

14年重建后的京石高速获得了22年的收费年限;19年济青高速改扩建,也获得了25年的收费年限;

西部第一条高速公路西临高速(西安至临潼高速公路)13年实施了四车道改八车道扩建工程,并公开表示,“目前还有大量的债务需通过收取车辆通行费予以偿还,因此西临高速也不能停止收费”。

可以说,中国公路跟高铁,捏着的是同一出剧本——

在经历过去十年里程飙涨百万公里之后,都出现了公路老化,以及养护成本的持续上涨。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我国公路养护里程为525万公里,养护比例高达99.4%。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公路都进入到了养护阶段。

与日俱增的,则是公路的养护支出。

过去十年,收费公路的收支缺口,已经从11年的323.0亿元,扩大到2020年的7478.2亿元。

2021年末,全国收费公路债务余额79178.5亿元,偿还债务本金+利息共计支出10591.6亿元。

也就是说,即使不再贷款新建收费公路,全国的收费公路债务至少还要八年时间才能全部还清。

沉重债务面前,跟高铁相类似的,相关政策也在一步步让步——

04年《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经营性公路的收费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5年;

2015年将高速公路的经营期限延长至30年;

2018年《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明2024年确对于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收费公路,可以超过30年。

2024年4月8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提出,“特许经营期限原则上不超过40年,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特许经营项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

高速公路的收费,有没有可能无限期延伸?这似乎成了一个哲学问题。

不是没有国家这么干过。去年,日本就将高速公路收费期限从2065年延长至2115年,实现了收费的“半永久化”。

相关官员还指出,提高高速费是为了能修复老化的高速公路,“受益者包括子孙后代,为了安全使用公路,承担费用是合理的。”

这话虽然刺耳,但不是一句废话。

毕竟,近期部分高速公路出现的坍塌事故,已经给我们敲响了意味深长的警钟——掏钱,或者冒着危险上路,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

“掏钱”,或许已经是最小的代价。

2被涨价包围的世界

大维修周期的到来,不仅仅体现在遥远的“路上”,还悄无声息地以各种形式,包围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起居。

早在22年,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燃气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张万忠就开始“吹哨”——

中国一大批城市的燃气、供水、供热、排水等管道设施,正在集中进入老化期。

他指出,这种老化周期的到来,会“导致燃气泄漏、管道爆裂、马路塌陷等事故频发多发。”

以燃气管道为例,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我国建设的燃气管网设施很多已达二三十年以上,已到老化周期,这些管道存在安全隐患的概率较大。

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城市和县城燃气管道约105万公里,供水管道约127万公里,排水管道约102万公里,供热管道约48万公里。

初步统计,其中已有近10万公里管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

为应对这必然到来的老化周期,国务院印发《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要求在2025年底前,改造完成约10万公里老旧城市燃气管网;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

文件一出,各地积极响应。

但翻新与智能化建设,都是需要成本的,天下毕竟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一点,大家从最近的诸多怪状中,已然能够感悟一二。

此外,与自然老化的内因共同出现的,是极端气候的出现,倒逼各地大修“地下世界”。

2023年,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指出,在温室气体和厄尔尼诺的推动下,未来五年中至少一个年份,全球年平均气温可能会飙升至创纪录水平的概率为98%。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2023》则指出,全球气温上升,会加大气候系统达到临界点的风险。

以上预测,意味着更严重的高温、降雨以及其他极端天气将陆续有来,增加了城市系统的风险。

极端气候与管网老化,两大原因共同造就了当下离奇的一幕——

各大城市到处挖路,挖了又埋,埋了又挖,已经成为屡见不鲜的“骚操作”。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路基坍塌、出现深坑、路基被“掏空”……类似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今年发布在《科学》一篇研究报告也指出,中国近一半主要城市,正面临“中度至重度”程度的土地下沉问题,共有2.7亿人面临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会面临一个“被涨价包围”的世界。到处都要花钱啊!

3房建老化,又将如何自处?

如果说公共服务的涨价不可避免,同样的“大维修时代”,也降临在我们的房产之上。

过去40年,大基建之外,伴随着过去城镇化率一路狂飙突进的,还有“房建”。

过去很多人都会担心,商品房70年产权到期了怎么续?

现在想想,这个忧虑有点像在做梦。

毕竟,在续期之前,大家更应该担心的问题是——产权还没到期,房子就老了怎么办?

在现实中,房子老去的速度远比你想象中要快,很多房屋和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就50年,而交房二十年就漏水漏电、外墙脱落、内部老化的老破小到处都是。

更麻烦的是安全隐患,越来越老化的基础设施,叠加越来越极端的天气,某个体育场馆、某个大礼堂、某个高层住宅,这种事情越来越频繁了。

日本野村证劵的经济学家分析中国多年以来的新增建筑面积后发现,现存房屋的22%是2000年前建成的。而据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中国有42%的城镇住房为2000年前所建,16%为1990年前所建。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房子,有至少五分之一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或更早。

2021年,住建部“住有所居”会议进一步指出,有48%家庭居住在2000年底前建成的房屋。

面对这个局面,2023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扎实推进2023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要支持加装电梯等多种改造服务。

但这一过程也将伴随着不少难点,比如不少老房子在加装电梯后,就出现了房屋开裂的险情。

至于最近很火的业主自掏腰包,自拆自建,或许对低层住宅还有用——

拆掉五六层的老楼,原地盖上二三十层的新住宅,开发商尚且有利可图,但当这些高层住宅同样老去,它们还能迎来新生吗?有人会为了五六十层的住宅楼,而掏空六个钱包吗?

此外,比起广大老房子,20年以内的次新小区,也在面临一场大衰败。

当前内地房子物业费,大多在每平米3-4元左右,部分毫无管理可言的老破小,更是低至几毛钱。

在这样的背景下,必然陷入“物业质量下降→拖欠物业费→物业继续恶化→小区环境更糟”的恶性螺旋之中。

未来,当我们的小区和住房无法挽回地走向衰败,势必要迎来物业管理费大涨、公共维修基金常规化收费的局面。

否则,就只能守着高层“贫民窟”,在心惊胆战中日日嗟叹。

4

大维修时代呼啸而至,这当然是一个残酷的真相。

昔日的基建狂魔,正在飞速“变老”——崭新的商品房、高铁、地铁、高速路,数以万计的地下管道……它们都在老去。

当然,这是生命周期运行的必然结果,也未必全是坏事。正如当下正在轰轰烈烈展开的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浪潮,本身也是推动经济发展、重塑城市的重大行动。

在这样一个时代,最重要的或许是认清现实,对种种如影随形的安全风险,提高警惕,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信我们有智慧应对这一切,让人们不至于狂奔在危险的旅途、辗转于破败的道路,不用担心在狂风大作时靠近高层的窗户。

重生之路也许艰难,行则将至。

p
pipitoo
1 楼
这么快就要修了?那可没钱
不明智
2 楼
老子几年前就警告过 房地产过剩之后就是大基建维护费用飙升 老子还预测下一次需要大量金钱维护的是下饺子的军舰和飞机导弹 屁民和五毛们自豪的东西基本都是靠政府违背经济规律用大投资堆砌出来的 都不是靠自身造血存活的 过度建设,从中贪腐,狗逼五毛韭菜是不会懂得光艳背后的反噬的 [1评]
m
ming1000
3 楼
你买油的时候付了这笔钱。 [1评]
关注者
4 楼
这倒是真的。不过油价还是比国内便宜,当然NYC, CA, Chicago例外
关注者
5 楼
的确是,1950s
千奇百怪党
6 楼
收费就是为了维修,不然收的费都跑哪了?
a
aimimimi
7 楼
傻逼国家盖了太多无用高铁,比如长达1800公里的兰新高铁,纯粹就是浪费,别告诉我战备用,一发导弹就能让高铁停运,这种高铁,赶紧拆了卖废铁才是正经。
B
BlueTX
8 楼
城市供电供水定价论证的时候都包含了短期维修和长期维护的费用。当时千方百计说服百姓定价高是有战略眼光的。还例举国外公司的运营模式为自己壮胆。现在设施到了维护期了,又开始忽悠有巨大的资金缺口。那么随水电费收取的维护费用都跑那里去了?
来臭臭热闹的
9 楼
看看美国坑坑洼洼的公路,弯弯曲曲的铁轨,破旧的纽约地铁,就知道保养维护之不易。前些年看看国内崭新的基建,没想到转眼也到维护周期了。
来臭臭热闹的
10 楼
老子不差钱,怕什么?
我爱你祖国
11 楼
中国基建老龄化?我才五年没回国,今年回国我老家四线城市好几条新修的大的主干道贯穿全城是12排车道。
榴莲车
12 楼
比美国还老吗?说别人的时候先想想自己吧。
翻墙是犯法的
13 楼
还没盈利呢就老年化了。 还想换一茬。 结果韭菜也老龄化了。
c
cdstudio
14 楼
放心吧, 都会鲜见
g
greentee
15 楼
作者想说的是,欧美修路要花钱,中国也得花。焉有天上掉下条公路的道理?
圆月弯枪
16 楼
啥车十几年还能值50%?油车或许比电池保值,但这个数字吹的过了。
B
BlueTX
17 楼
美国那个年代修的高速都经过几轮大修了。以德州为例,收费公路不到3%,在美国算比列较高的。 其它各种公路包括高速都是免费的. 美国没有养路费,随每加仑汽油销售收取20美分的税。大约一辆油车每年交150美元汽油税。开的多,交的多。 德州2023年道路总支出大约300亿美元。其中大约100亿来自联邦返回代收的汽油税,接近100亿来自州道路基金(州政府收入拨款),约50亿来自公民投票同意从零售税中转来, 7.5亿来自收费公路。剩下的40多亿来自其它收费以及土地出租等经营性收入。 这些钱每年承担维修,新建,管理等全部道路相关的支出。 从这个预算看出,公路系统的绝大部分需要政府预算支出。车辆交的汽油税(养路费)仅占支出的大约1/3. 中国期待高速公路自负盈亏必然导致长期收费的大幅增加。尤其是那些交通量偏低的路段根本无法维持。
榴莲车
18 楼
对于中国的基建,反华狗集体泛酸了。
铗归来
19 楼
公路嘛, 永远都在维修, 这个是正常的, 美国也是。
y
yeziii
20 楼
傻逼,一看就是没买过车的穷逼
z
zuobiao
21 楼
换个角度看,这就是巨大的机建市场,还是可持续性的 趁现在产能过剩,干吧!
b
brucesui
22 楼
中国劳动力成本很低,正常维修不会破产的
b
brucesui
23 楼
还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关注者
24 楼
: 普通公路不谈,休斯顿几条高速,99,I10, SAM HOUSTON都收费,不过价格还算是合理。
迷睡小保
25 楼
迅速的“基建老龄化”,是“基建狂魔”不可逃避的结果。很多房奴要苦逼了.
催你明白交粑粑
26 楼
我预测随着经济下行,赵国某些高铁线会停运。
j
jackhuny
27 楼
有些地方根本不需要高铁,但是搞基建搞政绩都造了再说,最终还是要看市场
C
Cup3
28 楼
纳税人的钱最好赚,到了最后忍受不了了就该换了。
郑长仁
29 楼
从现在起就对所有的建筑商三代人口进行登记,不许移民境外,让他们的家族对所承建的建筑物质量负责到底。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顽童在线
30 楼
所谓的基建狂魔也是借贷干起来的,现在债还不上还要花钱维护。确实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a
albertjia!
31 楼
狗粮看看周围黑漆漆的下水道,又吃了一口屎,感叹起生活的美好
s
sophrosyne
32 楼
房地产过剩看怎么说。毕竟还有大批人住在老破小,甚至老破小都没得住。但之前的模式,有钱人买城投债,城市用城投债做基建,然后通过高价卖地回收投资,然后高价房再以升值的预期卖给有钱人,如是循环。如果现在让房市硬着陆,城投债承认还不了了,不失为一种对富人征税;但代价太大,具体征收额与购债购房额度直接相关而与收入和财产不直接相关,缺乏公平,而且会造成政府信誉完全破产。 军备的迅速扩充,我觉得是被逼无奈。中国海外投资到哪,美国就政变到哪,中国投资就泡汤到哪。没有远洋威慑能力,中国就别想海外投资了。军备竞赛是完全负面的浪费,但中国是被迫。中国如果赢不了美国,那么军备投资的受益基本是零。但,中国就该彻底退让和退出吗?
崩世光景
33 楼
油车5年就只有一半价值了,你他妈做梦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