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随着近期美国疫情蔓延,社会矛盾加剧,总统大选在即,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手中的“连任牌”越来越少,如何推动经济复苏,似乎是特朗普挽回连任颓势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中美贸易谈判对美国经济的复苏具有重要作用,因为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要求中国两年内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和能源领域增加采购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和服务。这不仅对美国经济、对缓和美国高失业率也有重要意义。6月12日美国政治媒体Politico也表示,特朗普虽将对抗中国作为其寻求连任竞选策略主轴,但也会优先处理经济复苏,华府内部尤其关注北京可能不会落实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中共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将率队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在夏威夷会面。北京时间6月1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对此回应,称中美外交渠道保持着沟通,如果有进一步消息会及时发布。
外交辞令中的不否认,往往表示事情真实性很高,只是官方还未做好对外公布的准备。此外,6月14日,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刊发题为《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不可阻挡》的评论文章,似乎有意在为中美缓和做铺垫,也间接佐证了上述报道。文章称即便美国一些政客执意要为中美关系制造麻烦,也改变不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潮流。
如果这次会晤成行,那将是自今年1月份中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以来,双方首次举行的高级别面对面会谈,也意味着中美都有意缓和目前的紧张局势,此次会面或成为中美关系走出低谷的契机。
那么,如果夏威夷会晤成行,杨洁篪和蓬佩奥会的谈话会涉及什么内容呢?对此,外界猜测两人谈话内容可能包括中国就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内容落实情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合作和新冠疫苗合作、中国是否加入核军控谈判、“港版国安法”落地后美方反应、中美如何恢复疫情期间互相驱逐的新闻记者,以及近期的朝韩问题等。
第一,随着近期美国疫情蔓延,社会矛盾加剧,总统大选在即,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手中的“连任牌”越来越少,如何推动经济复苏,似乎是特朗普挽回连任颓势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中美贸易谈判对美国经济的复苏具有重要作用,因为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要求中国两年内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和能源领域增加采购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和服务。这不仅对美国经济、对缓和美国高失业率也有重要意义。6月12日美国政治媒体Politico也表示,特朗普虽将对抗中国作为其寻求连任竞选策略主轴,但也会优先处理经济复苏,华府内部尤其关注北京可能不会落实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第二,“港版国安法”推行后美国的后续动作也是外界猜测的中美对话内容之一。港媒分析,杨洁篪这次与蓬佩奥的密会可能与香港有关。据悉,蓬佩奥与杨洁篪一直保持沟通。今年两人分别与1月29日、3月16日和4月15日通过电话。中美贸易战打得胶着之时,杨洁篪也曾与去年 8月13日与12月7日与蓬佩奥举行“闭门会议”。
中国全国人大在两会期间通过“港版国安法”后,美国随即作出反应,5月29日特朗普宣布,取消美国对香港的特殊贸易地位,并将对中国、香港官员实施制裁。6月11日美国财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表示,华府正在考虑限制美国资本流经香港。但具体如何制裁、什么时间施行等细节尚未公布, 这为杨洁篪蓬佩奥的夏威夷会晤提供了谈判可能,二人或将就“港版国安法”的相关议题进行商谈。
第三,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加强合作也很可能是此次夏威夷会晤的议题之一。由于美国抗疫不力,导致疫情在美国无限蔓延,截至6月16日10时,美国新冠病毒肺炎累计确诊2,182,950例,累计死亡118,283例,更糟糕的是目前美国疫情仍没有向好的趋势。而中国境内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且疫苗研发进入第三期招募志愿者阶段。此次会晤双方或许就疫情防控和疫苗研发展开对话。
第四,对于中美俄核军控谈判的不同立场,中美需要进一步沟通。美俄两国将于6月22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新一轮军控对话,就将于明年2月到期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展开谈判。鉴于近年中国军队改革不断,导弹、航母等军事实力增强,由此美国希望中国加入美俄谈判。6月8日,美国总统军控事务特使马歇尔·比林斯利(Marshall Billingslea)发推特称,在美俄核军控谈判中,中国也被邀请加入。但该提议被中国拒绝,中国方面认为,中国的核武力量与美国核武库不在一个量级,加入时机尚不具备。
第五,疫情期间中美双方互相驱逐记者, 3月2日美国将新华社、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等5家中国媒体机构列为“外国使团”,随即又对上述5家媒体采取人数限制措施。随后3月17日,中国政府做出反制,要求美国三大新闻媒体《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的部分美籍记者交还记者证,限期离开美国。中美媒体战加剧了中美关系的恶化。如若夏威夷会晤成功,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两国新闻媒体采访是否回归正常,这都需要杨洁篪和蓬佩奥进一步商谈。
第六,近日朝韩两国因“脱北者”矛盾加深,朝中社6月9日发表的公报把“对韩工作”全面转化为“对敌工作”,并暗示可能采取进一步行动。杨洁篪和蓬佩奥在夏威夷的会晤或就此事交换意见,推动半岛和平。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战让中美关系走向恶化,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双方关系的恶化程度,5月18日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网站刊文认为中美冷战2.0时代已经到来。这种“冷”,不仅影响到中美两国利益,也影响到全球经济贸易。因此,对于杨洁篪和蓬佩奥的会晤,外界高度期待,这意味中美关系、甚至国际局势开始走向和缓。虽然目前官方尚未证实此次会晤细节,但两人谈话内容已经成为外界焦点
杨洁篪与蓬佩奥夏威夷密谈 中美关系要骤变?
过去一段时间,中美紧张关系不断升级,双方围绕新冠病毒(2019-nCoV)国际独立调查、港版国安法争拗不断。但据媒体消息,中美高层在计划进行一次面对面的密谈,释放缓和信号。
根据《南华早报》6月13日的报道,中共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将率队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在夏威夷会面,以缓解两国之间不断升级的矛盾。美国政治媒体Politico报道称,蓬佩奥正“悄悄”计划此行,但相关安排尚未最终确定。《南华早报》援引消息人士称,主管外交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将代表中方参加这次会议。
目前,对于这次会面,虽然美国国务院和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尚未置评,但从6月1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回应记者提问杨洁篪与蓬佩奥会谈的答复“中美外交渠道保持着沟通,如果有进一步消息,我们将及时发布”来看,中国外交部并未否认该消息的真实性。按照长期以来中国外交部答记者问的惯例,不否认某一消息,在许多时候便意味着该消息是真实的。
如果这次会晤成行,那将是自1月份中美达成贸易谈判第一阶段协议以来双方首次举行高级别的面对面会谈。而在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签署近半年以来,中美之间的关系并未如一些预想的那样趋向缓和,反而在新冠病毒的调查、打压华为公司、港版国安法等问题上,矛盾不断升级。
尤其是关于新冠病毒的起源和港版国安法,中美官方唇枪舌剑,口水战不停,关系日趋紧张。5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责中国未能阻止疫情扩散,一度威胁他可能完全切断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5月29日,也就是北京宣布要制定港版国安法后,特朗普召开记者会,指责中国已经把对香港的“一国两制”承诺变成了“一国一制”,“我指示本届政府开始着手取消给予香港不同和特别待遇的政策豁免”,“美国还将采取必要措施制裁那些直接或间接参与破坏香港自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香港官员”,“美国还将采取必要措施制裁那些直接或间接参与破坏香港自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香港官员”。
这段时期中美两国不管是外交层面还是媒体间都显示出紧张关系,其中蓬佩奥更是被中国官媒视为反华急先锋。过去一段时间,蓬佩奥一直在激烈地批评中国,包括香港、新冠病毒起源等一系列问题。6月14日蓬佩奥在即将与杨洁篪会面的前夕,他在出席美国犹太协会的一场视讯会议时仍对中国进行了批评:“我们一定要对中国共产党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威胁保持警觉。”5月27日正当北京召开的中国人大会议即将表决通过香港版国家安全法之际,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向国会作证,指香港不再具备高度自治,不再获美国特殊待遇。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爆发以来,蓬佩奥一直走在鼓吹对中国进行病毒调查和巨额赔偿的人。
中国官方媒体也对美国和蓬佩奥进行大力抨击。早前,中国官媒多次发声抨击蓬佩奥,称他为美国有史以来最糟糕的国务卿。4月27日,中国央视新闻联播播发国际锐评《散播“政治病毒”的蓬佩奥正把自己变成人类公敌》,严厉批评蓬佩奥在危机面前没有表现一丁点职业操守与责任担当,反而不断散播“政治病毒”,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不断践踏人类道德底线,不断干扰国际公共卫生合作,自甘沦为全人类团结抗疫的绊脚石,沦为病毒扩散的帮凶。
近期因为美国反种族歧视示威暴露出的问题,中国官媒发表了不少评论,批评美国政府的处理方式。蓬佩奥则形容中国政府的批评是“可笑的政令宣导”,而中国外交部则针锋相对在回应时称蓬佩奥的回答才是真的可笑。而对于西方媒体和政客在新冠肺炎病毒问题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称美国政客的言论和所作所为“无耻”“无德”,并多次直接批评蓬佩奥“用心险恶”。
现如今,就当中美关系不断趋于低谷之际,突然传出双方高层官员要在夏威夷举行密谈的消息,这或许显示出中美两国高层有意缓和两国关系的意图。正如中国国际关系研究者丁咚发表的文章《夏威夷时刻:美中关系迎来“柳暗花明”?》所言:“在美中关系沉闷压抑得几乎要爆炸的时刻,安排这样一场会谈,显然是正确的时间做的正确的事,最具悬念的是,它能否为两国关系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这是一个重新定义和规范美中新关系的机会,也考验着两国抱着何种战略决心通过此次会谈,创造双边关系更具建设性和可预期的前景。”坦率说,在双方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中美关系想回到过去已经很难了,但将双方分歧、矛盾管控在合理区间内,建立有效的沟通和磋商机制,尽量求同存异,不让双方关系持续恶化,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对于中美两国高层来说,都是一件极有必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