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呀挖”:中国全民低幼化背后的悲剧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5月11日 16点1分 PT
  返回列表
65453 阅读
15 评论
维舟



恐怕谁都没想到,一首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儿歌,竟让全中国人着了魔。

4月28日,抖音用户“音乐老师花开富贵”发布了一条2分钟的视频,一位幼儿园老师坐在黑板前,教幼儿园小朋友唱儿歌《小小花园》:“在什么样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什么样的种子,开什么样的花?”

不到一周时间,这就成了最流行的洗脑神曲,晋升为国民新女神的这位黄老师涨粉300多万,单支视频播放量破亿,总播放量竟高达2345亿次。她近日已开了两轮直播,仅其中一场收到的礼物就折合200多万元,“怒赚一套房”,多家MCN机构都抢着要签约。

起初,很多人觉得这是好事,毕竟幼师社会地位偏低(“月薪三千,不受尊重”),这多少能激起一点世人关注。但关注太多了就未必是好事了:很快就有人怀疑黄老师是为了名利,“好的幼师哪有时间搞直播?”

还有传闻说她没有教师资格证,“挖呀挖”也涉嫌侵权,不仅如此,据说她在大火之前就是签约网红,现在也已辞职做直播带货……最后,“‘挖呀挖’黄老师被网暴”本身又成了全网流量话题。





为什么这样一首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儿歌,竟能火爆全网?很多人都想不通。有人猜测“幕后另有高人”,也有人怀疑“有资本运作”,更多人则讥讽那不过是“靠脸吃饭”的翻版,只不过这回换了个新面孔罢了。然而,所有这些,恐怕都没说到点上。

之所以有人愿意把一首儿歌不厌其烦地听上几十上百遍,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觉得这样很“解压”。

在喧闹的背后,这其实是个被广泛无解的悲剧:在经历了长久的封控之后,全社会都已疲惫至极,人们本能地感到头顶有一片乌云笼罩,但不知道那是什么——有些压力不知来源,有些知道但不能说,有些能说但说了也没用,就都吞到肚子里。

你知道生活总要继续,但又看不见未来,只不过是机械地重复日常生活节奏,“强忍着绝望活在这世上”。虽然看起来街市熙熙攘攘,无数人也在忙忙碌碌,但他们自己心里清楚,那与其说是为了更好的明天,不如说是为了打发剩下的时间——那也许就是自己的余生。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心态下,一首简简单单的儿歌才具有莫大的吸引力:你可以反反复复地听,沉浸在一个无忧无虑的迷境中,暂时地逃避外部世界那巨大无边又难以名状的压力。

因此,问题不在于“这么简单居然能红”,而是“正因为简单才红”,因为人们要的就是一种“不用动脑”的状态,任何疲劳过度的人都能迅速理解这一点。

有位老同事曾和我说,他一度极为忙碌,想着在辞职后好好享受下生活,但当他真离职后,在去新公司之前的17天里(那是他从未有过的长假),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想干,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除了循环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作为背景,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感觉就像植物人”。

这种麻木感和逃避心,当然也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一定的压力或许可以激发斗志,但过重的负荷只会加速人的解离过程。既然那种压力无法一举消除,只能忍受,那么人的本能反应就是假装它不存在,倾向于逃进内心的安全地带,由此从令人不安的不确定性中解脱出来。这在心理功用上非常接近于催眠:通过沉入无意识状态,缓解焦虑。



这么做,是因为人们别无选择:“人生无乐趣, 跳楼没勇气”,内心也早已毫无波动,但人又总得活着。这种看似低幼化的荒诞,正说明人还没有完全变成工具:只要是人,在感到自己正在被非人化的时候,总有一种冲动,想要重新证明自己是人。

实际上,五一期间的看似热闹的出游、莫名其妙火爆的淄博烧烤,也是同一心态的产物,人们试图“做点什么”,从日常生活中暂时逃离。酒精、电游、赌博这样的沉浸式活动,则是另一些选择,越是生活无聊、情感枯竭、人生失败的人,往往越是沉溺在其中不可自拔。

从通俗文化中,也能看出类似的病象。近两年来出现了许多“无剧情发糖”的影视作品,与其说那有何文艺价值,不如说提供社会情绪按摩价值。见过那种什么剧情都没有的黄碟吗?这些糖水剧也像是“洁版小黄碟”,只是用亲亲抱抱边缘性的挑逗替代了赤裸裸的性镜头。

这当然也情有可原。如果一段时间比较累,很多人都会喜欢看“不能触动我情感”的烂片,因为在疲惫的情况下,再被搅动情绪,太辛苦了。有点深度的影片是需要“消耗”精力,如果精力原本就不足了,就不够用来做这种消耗了;何况情绪被搅动,本身就不是很舒适的体验。

那么,这次为什么轮到了儿歌?

从象征的意义上说,这是遭受生存挫败的人们,本能地感受到了一种“退行的诱惑”:活得太累了,倒开始羡慕起孩童那样的简单生活。按荣格的看法,这是“如同不断上涨的黑暗潮水似的无意识”:“一个过着退行生活的人,他在寻找他的童年和他的母亲,从一个使他无法理解的残酷冰冷的世界中逃离。”



如果是这样,那么唱“挖呀挖”的黄老师之所以走红,并不是因为她长相如何甜美,而是因为她扮演了人们潜意识中的母亲角色:疲惫不堪的人们自愿退化为孩童,渴望得到隐秘的情感濡养和治愈,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孩童时期的简单、快乐不仅是对痛苦生活的安慰,而且是在长大成人的生活中不断丧失的东西。

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倒退,因为它不是走向自我觉醒,获得分离与重生,而是回避了冲突,退回到内在的舒适区,在无意识深处寻求曾经失落的东西,由此让自己恢复完整。在这个母性的洞穴里,一个人可以沉浸在黑暗、混沌的温暖深渊中,危险则是可能意味着远离理性的光亮,因为沉浸可能同时意味着被淹没、被保护和被吞噬。

然而,这种退化论的建构也开辟了一种可能,只不过人们不是朝向外部和未来,更未必是自我超越,而是相反,通过一种内源性的需求,退回去挖掘隐藏在内心的“真实”人格,激活记忆,获得一种内在的精神因素,进而重新认识自我。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那么在意“勇气”:我完全理解、也能共情人们那种在疲惫之后所面对的“退行的诱惑”,但那并不是生活中唯一的可能,至少你无须把意识层面的自我人格交托给无意识来主宰,相反,我们应当在那深渊里重新发现内在隐蔽的光。

s
seewhatisee
1 楼
中國是有希望的。哈!加速吧!
胖得理直气壮
2 楼
挺好玩的一首歌不要过多解读。油管上一只:my name is 的儿歌也很火10亿浏览
宝刀屠龙
3 楼
无他,就是压力大的原因 当年考研和出国,刷题和背单词背到吐 当时买了一堆《猫和老鼠》碟,躺在那看小老鼠折腾猫,脑子完全放空,不愿做任何思考 国内现在很多年轻人压力比我们当年更大,工作学习外当然想轻松点
f
flybird
4 楼
中国人就是邓小平眼里的不知足 端起碗吃肉。放下肉骂娘。到了外国马上治好
f
flybird
5 楼
所以邓小平知道赶不同政见出国,愿意去闹看看外国有人有理你
N
Nevermind666
6 楼
国内水军厉害的狠。 只要肯花钱雇水军,可以一夜出名,可以打任何排行榜。
俺是农民
7 楼
反华的思维就是不一样,一首儿歌也能过分解读。那江南styke, 米老鼠以及楼下说的猫和老鼠还有迪思尼的全世界走红是不是也能说成是全世界低幼化?
F
Frank1818
8 楼
不是因为长相好,而是需要母亲的感受?黄老师如果长的不好看还会不会火?反华分子的智商有缺陷。另外,台蛙总说中国人穷的吃不起茶叶蛋,但一场直播就200万打赏,台蛙又视而不见了。
G
GoldenEar
9 楼
这就叫流行,能有什么意义啊!呵呵,说得探讨人生了呢!
兔比兰伯王
10 楼
俺是农民 发表评论于 2023-05-11 10:33:46 反华的思维就是不一样,一首儿歌也能过分解读。那江南styke, 米老鼠以及楼下说的猫和老鼠还有迪思尼的全世界走红是不是也能说成是全世界低幼化? ----------- 支持农民!
七戒
11 楼
楼下的五毛岂止是低幼!就是几个三级唐氏症患者!
H
HighEnd
12 楼
同意楼下,一窝垃圾
l
linw
13 楼
圣上是小学生思维,当然希望仔民是幼儿思维,这就是愚民政策。
大猪头-
14 楼
一首儿歌在中国火了,那是低幼化,一首儿歌在美国火了,那是美国人民淳朴亲切善良的集中体现,理清了这逻辑就能看懂文学城新闻了.
t
teddy153153
15 楼
说明一个道理,其实快乐很简单,儿歌也可以让不同年龄段的人感受到快乐,快乐并不需要披金戴银,也不需要学富五车,更不需要富甲天下。果然是眼里有什么,心理有什么,看世界就会有什么结果和感慨。挺好的一件事情,都可以得出中国全民低幼化,实在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