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批量建造码头拼构件,850米登陆通道弹指可成?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3月15日 5点25分 PT
  返回列表
78097 阅读
12 评论
军武次位面

继两个多月前网上出现模糊资料后,“临时拼接码头和上岸通道”以比较清晰的姿态,出现在外界视线里,同时也再次引起了美国“The War Zone”网站的注意。怎么说呢,这种设备确实没有075、071,甚至气垫登陆艇和两栖战车惊艳,但其战略价值是毫无疑问的。

▲确实是令人惊叹的好东西

外界一般对两栖登陆的起始阶段——滩头登陆最关注,这一方面是因为,影视作品往往选择这个冲突激烈的阶段展示战争场景,大家印象很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常规登陆以滩头最为关键,能直接决定胜负。相比较而言,后续登陆就没那么吸引人,尽管其重要性一点也不低。登陆部队上岸后,只能算是拿下了立足点,如果说作战规模比较小,那么通过气垫登陆艇、坦克登陆艇等设备冲岸,确实可以投送足够的人员、装备和物资,支撑后续作战。但要是大规模登陆,这个办法的效率就太低了。

▲气垫登陆艇只能用来应急

道理很简单:不管控制的滩头面积有多大,登陆艇直冲滩头,都受到潮汐涨落、烂泥地的负面影响,只能用来应急,无法支撑大规模物资补给。理论上最好的办法,是控制大型港口——不过想破坏一个港口运转实在太简单,或者说维持现代港口运转太难,根本指望不上。因此,各国想到的最合适方法,是打造人工码头或者人工港。1944年诺曼底登陆行动中,就按照预定计划建造了“桑树-A”和“桑树-B”两个人工港。外部设有防波堤,内部则有浮动舟桥和码头供船只、登陆艇停靠。按照美军经验,登陆艇通过人工港卸载物资的平均速度只有1个多小时,而正常的坐滩登陆则需要10小时以上。

▲诺曼底海滩上的人工港

国内目前并没有诺曼底登陆后,运输数百万人、数十万辆车和几百万吨物资的恐怖需求,自然就不需要弄那么复杂的人工港,但缩小版人工码头和舟桥通道还是很有必要的——建成后,登陆艇可以直接靠上码头,车辆从码头经舟桥通道上岸。这次国内出现的“临时拼接码头和上岸通道”,之所以引人瞩目,并不是因为设计思路新颖,而是因为表现出来了强大的工业供应能力和架设速度。

▲“桑树”人工港上岸通道

当年“桑树-A”和“桑树-B”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建成,并且很快就因为台风损失了一个。而美军2024年在加沙建造的人工码头,据说花费了3.2亿美元,也只用了不到半个月就被风浪摧毁。相比之下,网上出现的国产“临时拼接码头和上岸通道”,是非常标准的“生产线量产设备”,生产成本和速度都很理想,需要时简单拼接,就能快速建成码头以及直达岸上的通道。“The War Zone”网站对此的评价是,“中国开工建造了至少六艘自升式驳船(即标准拼接模块),其中三艘已经离开船厂”、“原本以为这三艘驳船是建造三个通往岸上的平台,现在却发现是三艘连在一起,形成长约850米的长堤”。

▲“上岸”是个拥有特殊意味的词汇

怎么说呢,中国现在打造的工业体系,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最全面的,没有人知道究竟蕴含了多大的力量。而不管是花十几年时间打造全球第二舰队,还是领先美国推出六代机“歼-36”,都只是这股力量的部分表现。如今看到的流水线生产,以供建造人工码头和上岸通道使用的大型工程结构,其实也是类似的东西。只不过其实战意味极其浓厚,又针对了很特殊的领域,所以才获得非同一般的关注。

a
add321
1 楼
世界得感叹:基建魔越来越魔幻了。。。。。。 [1评]
1
1stWish
2 楼
这个战时临时码头是抢滩登陆用。明显是给海峡对岸准备的。
善顶洞人
3 楼
毒蛙看了蛙的一声就哭了,还以为大陆只是打嘴炮,原来是闷声磨刀要动真的
无伤93
4 楼
因为机场已经被炸平了 以解放军的火力习惯 码头都得炸 哈哈哈哈哈哈 就是要在出其不意的地方抢滩登陆
灯塔路
5 楼
美国要吞并格陵兰 有任何一个“正义”的欧洲国家 仗义执言吗
松泻
6 楼
对台独傻逼就要使劲往死里整,千万不能有丝毫怜悯
t
telecom
7 楼
并不是创新举动,诺班底就使用过的,你以为滩头海玛斯精确火炮打不到吗?? 楼下的五毛和韭菜,有兴趣赶快参加登陆一线 [1评]
k
kalais
8 楼
这狗粮真他妈的傻逼,你以为这大型运输船不会被重点保护???蠢货
n
nmhan
9 楼
想想铺天盖地的机器狗、无人机灭蛙场景就过瘾。
n
nmhan
10 楼
灭蛙谁要手下留情就是中国的罪人!
阿拉正港灿
11 楼
然并卵,一个云爆弹下去,那个场面不要太美好,中共党卫军一个两个被烤的吱吱冒油 [1评]
g
ghana001
12 楼
聽我的,雲爆彈只能令幾條魚兒窒息。你沒資格做港灿,當隻狗倒是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