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2.4分,他终于堕落成了“烂片之王”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3月19日 6点37分 PT
  返回列表
100762 阅读
7 评论
独立鱼电影

几天前,一条热搜霸榜许久——

「明星最多但评分最低的电影」

说实话,看到这条热搜,鱼叔脑中闪过无数部电影。

想分出个胜负,还真有点困难。

怀着好奇的心理点开热搜,着实被热门吓了一跳。



《仙球大战》。

可能很多人没看过这部电影。

但在六年前,它却云集香港、内地一众明星。

在大银幕留下闪瞎眼的雷人名场面。







最终,豆瓣评分定格在2.4分。

烂,这点毋庸置疑。

可相较于这部电影,鱼叔更感兴趣的是这部电影的导演——

香港电影的「神经刀」,刘镇伟。

他是王家卫的坚实后盾。

也是周星驰的伯乐之一。

然而,打开豆瓣搜索刘镇伟,最近的三部电影,均分3.1。







从港片鬼才,到「烂片之王」。

何以至此?

今天就来聊一聊。



刘镇伟,是个老顽童。

曾有人如此评价刘镇伟——

极尽疯狂夸张之能事,吸取卡通漫画之精华,提炼胡闹搞笑之荒诞,对传统类型电影进行大幅度撰写或完全颠覆,对正统类型人物进行逆向式喜剧性塑造,并进行现代时装性的另类包装。

精准概括了刘镇伟创作的关键词:

夸张、荒诞、颠覆、另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众所熟知的《大话西游》系列,刘镇伟用夸张的手法解构《西游记》。



而《仙球大战》的缘起,同样带有颠覆传统的意图。

如果超级英雄组织了一支足球队来中国挑战,就像古代那些外族人经常来挑战我们一样,结果八大门派的掌门就组织了一支足球队去对抗这些异能人。

似乎和此前的创作动机没有差别——

结构超英和神话故事,并进行重新编排。

相似的套路,这次为什么不灵验了?

首先,从名字到内容,无一不透露出明显的山寨意味。

片名就在玩《星球大战》谐音梗。

人物造型,从超级英雄到八仙过海,统统山寨了个遍。





制作上甚至不如一部网大。

粗制滥造的特效镜头,廉价到不符合当下电影技术的服道化,仅仅几个场景,就奠定了这部电影不伦不类的基调。

不可否认,恶搞是刘镇伟创作中很重要的一环。

但如果恶搞变成胡闹,凭什么要求观众买账。



其次,为蹭流量毫无底线。

Twins、邓丽欣、容祖儿,加上香港电影黄金配角林子聪、元奎。

单看这些阵容,有种港片复兴之迹。

然而,快乐家族一出场,完全印证了网上流传的说法——

快乐家族主演,必出烂片。





综艺主持人确实有笑料、有流量。

但这放在电影中未必生效。

身为导演,刘镇伟不可能不知道这些。

但为了流量,刘镇伟妥协了。



在鱼叔看来,这部电影的剧情更是完全没有聊的必要。

无论是主线剧情,还是搞笑桥段。

只能用一塌糊涂来形容。

压轴戏甚至破罐破摔,用一段打擦边球的热舞动画水时长……

完全没有想过要尊重观众。

这不是刘镇伟的第一部烂片。

很显然,也不会是最后一部。

这也正是刘镇伟最让鱼叔愤怒的一点——

观众可以原谅导演江郎才尽,但自我轻贱绝对是可耻的。



二十几年前,刘镇伟会因《大话西游》票房不高而选择退隐。

二十几年之后,刘镇伟身为电影人的骨气,似乎已经随着时间而消逝。

豆瓣2.4分,这一次,刘镇伟被骂得不冤。



在堕落成「烂片之王」前,刘镇伟曾是香港最成功的商业片导演之一。

高产、卖座,是他的标签。

和香港很多导演不是科班出身一样,刘镇伟大学的读的专业是美术印刷设计。

毕业后,因觉得广告公司工作无趣,刘镇伟转行去菲律宾做财务工作。



1980年,刘镇伟就职的公司看到香港电影蓬勃发展,便计划在香港开一家电影公司。

恰逢香港新浪潮运动,刘镇伟参与监制《凶榜》和《烈火青春》等电影。

然而,好景不长。

4年后公司倒闭,刘镇伟的电影路看似就此断掉。

巧的是,刘镇伟恰好遇到被黄百鸣炒鱿鱼的王家卫,两个怀揣着电影梦的年轻人一拍即合。

1987年,两人加入影之杰制作公司,刘镇伟正式开启导演之路。



动作片有洪金宝、刘家良等一帮人,我拍不过他们;文艺片导演有许鞍华、徐克等一帮人,我也拍不过他们;喜剧片方面导演更多,许冠文、黄百鸣等,我也拍不过他们;最后有一个人叫刘观伟,是拍鬼片僵尸先生系列的,那我就拍鬼片。

就这样,刘镇伟精挑细选,开启了一条不同于主流鬼片的全新类型,无厘头恐怖喜剧。

刘镇伟携手王家卫,拍出了第一部作品《猛鬼差馆》。

100万港币左右的投资,1174万港币的票房。

刘镇伟就此成为深受投资方器重的导演,随后的《猛鬼学堂》《尸家重地》等恐怖喜剧皆口碑票房双丰收。



《猛鬼差馆》 1987年

1989年,《赌神》在香港掀起赌片狂潮。

刘镇伟动了开疆拓土的念头,尝试打破《赌神》的风格,在其中融入大量无厘头元素。

由此便有了《赌圣》。

这部只用5小时写出剧本,拍摄37天的低成本电影,击败许氏兄弟的《新八斤八两》,打破香港票房纪录,拿下4000万港币的票房。

刘镇伟也因此成了周星驰的伯乐。

两人一夜爆红,成为当时香港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和演员。



《赌圣》 1990年

就这样,刘镇伟电影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都已登场。

在刘镇伟此后的电影生涯中,几乎每部经典电影都和王家卫、周星驰有关。

90年代初,刘镇伟拍完《92黑玫瑰对黑玫瑰》之后,便和王家卫创建了泽东电影公司。

当时香港流传着一句话「想拿奖找王家卫,想赚钱找刘镇伟」。

泽东电影公司的第一部电影,是《东邪西毒》。

金庸小说、大明星、武侠片。

三个元素叠加,不可能有资方会错过。

按照原有的拍摄计划,前一部《东邪西毒》,王家卫导演,刘镇伟监制。

后一部《东成西就》,刘镇伟导演,王家卫监制。



《东邪西毒》 1994年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

眼看距离交片期限只剩一个月,王家卫连一个镜头都没拍完。

刘镇伟急得焦头烂额之时,王家卫不紧不慢地说:不如你先拍下部吧。

无奈之下,刘镇伟只能硬着头皮上。

8天时间筹备,27天边写剧本边拍。

折磨演员的同时,刘镇伟业压力爆棚。



《东成西就》 1993年

1993年,《东成西就》于元宵节在香港上映,斩获2346万港币票房,成为一代人心中的港片经典。

曾经也有人问过刘镇伟对和王家卫合作的看法,刘镇伟回答——

如果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去说,其实是没有答案的。因为当你接受对方是一个朋友的话,钱是不重要的。

这个世界有两面,那我们公司两面都有了,天下无敌了。



王晶曾经说一句话「全香港只有两个人可以把周星驰拍得很好,其中一个就是刘镇伟」。

刘镇伟的代表作《大话西游》,在当时并不卖座。

6000万港币的成本,上下两部加起来不过5000万港币的票房。

无论是对刘镇伟还是周星驰,都算得上是事业的滑铁卢。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 1995年

刘镇伟准备放弃之际,周星驰坚持要继续原本的计划,要求刘镇伟拍完《回魂夜》。

刘镇伟虽然答应下来,但在《回魂夜》的最后一场戏中,让周星驰把电锯交给莫文蔚,让她杀掉自己。

这正是在对周星驰说:如果你要在电影圈重生,别再找我,砍掉我。

1998年,刘镇伟退出影坛,定居加拿大。

属于刘镇伟的无厘头喜剧时代,几乎落下帷幕。





割裂,最适合形容刘镇伟电影生涯的一个词。

2001年,刘镇伟在杜琪峰和王家卫的力邀下重出江湖。

执导奇幻爱情片《无限复活》,熟悉的刘镇伟式穿越,成就了这部港片最后的荣光。

没过多久,王家卫拍摄《2046》遭遇瓶颈,刘镇伟被迫再次出山,拍摄《天下无双》。



《天下无双》 2002年

这部电影之后,刘镇伟的作品开始一落千丈。

从《情癫大圣》到最近的《功夫联盟》,一部分数比一部低。

最初愿意为情怀买单的观众,也开始对刘镇伟的作品嗤之以鼻。

在让人失望这件事上,刘镇伟再也没有让观众失望。



《情癫大圣》 2005年

纵观刘镇伟2002年之后的作品,他的创作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不断用旧IP卖情怀。

解构经典是刘氏喜剧的特质之一。

但这一时期,刘镇伟「解构」的对象变成了自己的《大话西游》。

《情癫大圣》改变故事核心,靠着谢霆锋饰演的唐僧,奏响刘镇伟电影中爱情的绝唱。

《越光宝盒》又将自己的故事重新书写一遍,收获票房的同时,口碑直接跌入谷底。

《大话西游3》以莫文蔚为噱头,消耗掉观众的最后一波情怀。

这个IP仿佛刘镇伟的养老保险,被他自己一点点消耗殆尽。



《大话西游3》 2016年

二是打着创新的旗号卖老梗。

不知什么时候起,特技成了刘镇伟挂在嘴上的词。

2009,刘镇伟执导的《机器侠》上映,在电影宣传期间,刘镇伟曾和刘慈欣对谈,探讨中国科幻电影的昨天今天明天。

海报上甚至写着大大的几个字,首部华语科幻特效巨片。



后来在采访中,刘镇伟也公开表示自己拍摄《机器侠》的初衷。

我拍《机器侠》的初衷就是想要让中国电影开始注意特技,填上产业的空白。只要同行的电影人开始注意到这点,从而带动我们的产业往前走一步,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结果呢,特效粗制滥造不说。

电影中的笑点依然是些陈年老梗。

与《仙球大战》的状态别无二致,唯一好一点的,就是孙俪和胡军好歹还算有演技。



无论是无厘头的笑点,还是对经典的解构。

这些特质放在过去是香港最卖座的商业片导演,为什么现在就成了烂片之王的标配?

不少影迷认为,刘镇伟的失败在于他只会不断重复。

确实,一味的重复,导致他忽视了现在的时代。

随着大量港人北上,香港电影早已辉煌不在。

始终沉浸在自己的舒适圈,终究会被时代抛弃。

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对电影中笑点的要求逐渐变得「高级」。

刘镇伟的拿手好戏混搭和戏仿,在当下的环境中早已失效。

在不少观众看来,甚至显得有些低俗。



《仙球大战》

与此同时,流量为王逐渐成为市场导向。

之前一众演技派影星顺利消化掉刘镇伟塑造的离谱角色。

无论是香肠嘴的梁朝伟,还是雌雄莫辨的梁家辉,都被演绎成经典的银幕形象。

而在流量明星的表演下,剩下的只有尴尬到脚趾抠地。



而这不只是刘镇伟一个人的沉沦。

如今还活跃在内地市场的香港导演,已经很少能拍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意之作。

更多的是炒冷饭消费情怀。

四大华人探长的故事,仍旧在拍成新片,但乏善可陈。

反贪、扫黑系列,陷入自我重复的怪圈,在及格线以下不断走低。



武侠大IP更是惨不忍睹。

新版《倚天屠龙记》,已经稳定在3分档。



曾几何时,香港电影的繁荣,是一群人的努力。

他们有最成熟的班底,和最有梦想的创作者。

反观现在,千篇一律的流水线作品。

凡事以经济利益为主。

在这样的时代之下,批判和愤怒变得毫无意义。

剩下的,只有对一去不复返的黄金时代的怀念。

和对那些失去艺术生命的电影人深深的遗憾。

y
yshen05
1 楼
那你让电影人拍什么?拍六四?拍清零?拍铁链女?拍唐山烧烤?拍上饶百日上吊?
长剑倚天
2 楼
说白了,不适合大陆观众的口味! 我一部文章提到的片子都没看过,港片在我的印象里就是烂片的代名词。 一个文化沙漠,也就能搞搞无厘头了,和美国这些年的片子差不多一个水准了!
s
sevenfish
3 楼
洗钱。要去海外拍场景,钱就去海外。说做特效要请海外公司,要$$$$$$$$$,然后钱就到其他口袋。
s
seeherela
4 楼
楼下五毛又来代表大陆观众了
内裤超人
5 楼
现在的的大部分香港导演都已经江郎才尽了。说没资金吗?大陆投资电影有的是钱。只要有好本子加上好演员,出来一部好片子不难。可是刘镇伟、徐克、吴宇森、周星驰、王家卫等等,个个拍出的片子都让人失望至极
L
Leah_lee
6 楼
我看过很多没有一个一线明星的电视剧,演员们认认真真地演,编剧们认认真真地编,导演们认认真真地导,观众们认认真真地看,没有瞎编瞎导瞎演瞎看。最后观众给出的评价是良心剧。这样的剧才是影视界的脊梁,而不是那些靠集结一线塑料演员来欺行霸市的烂编烂导烂眼烂看的剧。自从整肃影视界之后,喜见更多的良心剧和实力派演员们展现他们的才华。那些为了偷工减料集结靠脸吃饭的演员们的烂导演也该下课了
L
Leah_lee
7 楼
港片的代名词就是商业和黑涩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