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诺奖得主有没有性骚扰中国女生?国内又吵起来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0月13日 17点14分 PT
  返回列表
87411 阅读
24 评论
雷叔说事

·01·诺奖一出,就有热议,甚至是争议。

压轴的诺奖——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颁给了本·伯南克、道格拉斯·戴蒙德以及菲利普·迪布维格。

伯克南,前美联储主席,大名鼎鼎,自不用说。

另外两人也早已成名,他们的得奖理由是提出了银行挤兑模型。

迪布维格和戴蒙德在1983年合作了论文《银行挤兑、存款保险和流动性》:

该论文引用数据达到了惊人的13478次,也是《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这本世界前五经济学期刊里被引用最多的论文之一。

可见银行挤兑模型的学术影响力之大。

本来是两人合作研究,两人一起拿奖,但没多久国内网友几乎只关注一个人了,因为他与中国缘分颇深。

菲利普·迪布维格(Philip H. Dybvig)在2010至2021年期间担任中国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

他曾在个人主页上自豪地写道:

“我是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每年夏天都会在中国四川成都主持相关研究项目。”

还有一些荣誉:

在西南财经大学任职期间,他相继获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中国政府友谊奖和成都市政府友谊奖等荣誉称号。

种种信息表明,西南财经与诺奖得主迪布维格联系紧密,但诺奖公布后,西南财经没有第一时间出来祝贺,至今也没有。

原来他们的关系止步于2021年。

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

为了提升学术实力,西南财经引进国际知名教授;西南财经解聘教授后,教授拿到了代表经济学天花板水平的诺奖。

于是西南财经被嘲笑做出了“历史级的失误”。

官博下被冷嘲热讽得更多:

“听闻贵校在最低点抛现了”

“前任过的好,这个问题就很尬了”

问题来了,西南财经大学为何要解聘国际知名教授呢?

一种说法是国内外疫情反反复复,菲利普·迪布维格本人很难来到成都,为了做好在美国的学术工作,他选择与西南财经的和平分手。

一种说法是被聘期间他发文少,在学术考核上不过关,比不过国内的学者,于是他被解聘了。

一位世界级经济学家,在西南财经大学考核不合格,这种说法很有市场,网友可以借此抨击国内学术机制的不堪。

你看,优秀学者踉跄离开,势力之徒登堂入室。

吐槽国内学术圈乌烟瘴气似乎总没有错。

·02·

大家为诺奖得主打抱不平,不只是因为学术领域的争议,还因为迪布维格已经把自己活成了中国通。

比如他经常穿唐装,大大小小的场合都穿。

他也能简单地表演二胡、葫芦丝,他练过太极,在地坛公园学习过推手。

虽然都在北京和成都住过,但成都更让这位美国教授喜欢,毕竟他玩得更嗨了。

这些店(烧烤店、饭馆、麻将馆)整晚都开着,你可以和朋友去那儿,我和朋友拿着吉他,一起唱歌。一些人从另一张桌子过来,和我们一起唱。我早晨8点才回家。

然而十多年的中国经历,并没有让教授练就标准的普通话,倒是让他把方言整得很到位:

“你明儿来吗?”(北京话)

“要得要得”(四川话)

因为喜欢在中国游玩,他干脆给自己的微信取名叫“老顽童”,可很多人不买账,对他以貌取名:

美猴王。

教授乐于分享游玩体验,他喜欢用微信把自己的体验推荐给朋友们。

据说对于加他好友的人,教授来者不拒。

那么,为什么他这么推崇中国文化呢?

网上说他太太是地道的成都人。

我查了查,据五六年前新华网的报道,他说自己妻子是北京人。

无论事实如何,都说明他在中国待得久,对中国有感情。

了解了这些故事后,网友们发现,这就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诺奖得主,更像我们自己人。

所以他们会更加愤愤不平。

他们不理解中国大学离诺贝尔经济学奖又近了一次,怎么自己狠心不要了呢?

西南财经大学始终没有回应,我们无从知晓其中发生了什么。

事实上,西南财经也没有回应的必要。

祝不祝贺,都不代表西南财经的经济学研究已经取得了诺奖级成就。

一所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声誉,不会因为一位诺奖级别的院长的离开而发生巨大的改变。

何况迪布维格一年只来一个月。

重要的是教师群体素质、学生科研素质、整体师资力量的提升……这些或许更能代表西南财经学术水平上了新台阶。

·03·

本来事情该结束了,争议无非是高校学术考评机制合理性问题,以及聘用的悬案问题。

但一切在今天凌晨又发生了变化。

我看到一个公众号介绍了迪布维格的事情,评论里有人爆料表示这位教授经常性骚扰中国女留学生。

一位IP地址为美国的姑娘说,十一年前她刚到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商学院念研究生,这傻叉老头(特指菲利普·迪布维格)强迫她坐他腿上,后来还在他办公室里被恶心摸手。

为什么她没向学校举报?

她解释自己刚来美国,人生地不熟,对方又是威望颇高的教授,万一举报不成可能自己反被学校开除。

她还补充了很多信息。

比如迪布维格喜欢用“甜妹子”的称呼给学生发骚扰邮件,炫耀自己“出色的按摩技术”,她说有一个学姐就被这样骚扰过。

“把这事说出来,就是希望大家能知道,学术能力和人品并没有任何联系,这世界上龌龊的人太多了,女生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提高警惕保护自己。”

姑娘写完这段义正言辞的话后,得到了评论区网友一边倒的支持。

IP地址是美国的网友说,他看到过相关爆料。

IP地址是美国的网友说自己不是爆料,但亲眼目睹教授偏爱女生的行为,他觉得这种行为有些异样,所以他颇有深意地说这是“德艺双馨”。

没有故事的网友,就推荐了举报的方式:

就像出轨只有0次和无数次一样,性骚扰学生也只有0次和无数次,网友觉得西南财经大学肯定也遇到过类似情况,所以他们选择合同到期不续聘,给教授留足了面子,也避免其他学生被伤害。

这时候,西南财经大学从“做出历史性失误”的大学,变成了甩掉猥琐教授的好学校。

形象摇身一变,光鲜亮丽了。

·04·

这些言论目前都没有证据。

举报的女生没有拿出切实的证据;猜测不续聘缘由的网友也没什么实质性证据。

大家隔空喊话之中,只顾谁喊得声音更大了。

只不过,慢慢地,其中的一些小作文没有证据支撑,在别人看来,就沦为彻头彻尾的污蔑了。

就像我微博下大家的质疑:

那个公众号的评论里也有不同的声音,他说教授只教一个课程,自己没听说过他的任何负面新闻。

我们当然要反击每一个为非作歹的坏人,但也要保护每一个做出贡献的好人。

不是吗?

要知道,性骚扰的帽子一旦被扣上,很难摘得下来,无论辟谣成功了与否。

更甚者,事情如果发酵,可能影响到海外知名教授的引进,那对于国内专心学习的学生来说是损失。

这些情况当然不好。

为此,一种文明的做法是,无论怎么发声,都应该以事实为基础。

比如姑娘学姐收到过“出色的按摩技术”的邮件,这样的证据是不是应该拿出来曝光一下?

不然空口污蔑他人是需要负法律责任的。

懂网络文化的姑娘应该明白这些道理,毕竟她留过学,读了不错的学校。

而我们呢,现在也聪明了,有的是时间等证据呈现出来。

X
XXyourOO
1 楼
这样我想起了在菜市场经常遇到的经典场面,卖菜大妈躺在地上,双手死死的抱住城管的一条大腿,一口咬定城管打她了! 诚恳问,这个民族,走到今天的这一步,是谁之过? [1评]
A
AudreyGolden
2 楼
男人本色,就看谁的胆子更肥
l
lyy
3 楼
丑国男人不会是好人的。这个一定要告到死。
i
itschannel
4 楼
没有人针对那个清朝的辫子说什么已经很好了
L
Laoseguiman
5 楼
在诺奖背后果然有中国的身影……
r
robin1111
6 楼
中国人太伟大啦哟
曾祖爷爷
7 楼
D
Dan32
8 楼
教授经常性骚扰中国女生
c
cbs888
9 楼
骚扰了!
奇奇怪怪233333
10 楼
一个民族可以走到今天,也可以2000年前灭绝了,这是自然法则。一个鸡蛋可以好吃也可以不好吃,不该说是母鸡的过错。 [1评]
X
XXyourOO
11 楼
: 那你觉得到底是谁的过错呢?你逻辑思维能力偏弱,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小学老师有委婉地提醒过你么。。。?
金三
12 楼
爱国的主动的,山东大学陪读的学生怎么解释?
d
dhy1998
13 楼
倒贴不成,反咬一口
y
youmyyou2016
14 楼
: 瞧你喷粪这样子。。 你还是管好你自己,就谢天谢地了。。😂
屡教不改
15 楼
现在控告也不晚,应该到公安局或者美国的警察局报案取证
d
dhy1998
16 楼
这个炸药奖也有天朝暗娼的一半
君均臣诚
17 楼
现在可以再聘回去,外加一个美女排服务,肯定火起来。
w
wajj
18 楼
在美国直接被警察击毙了
a
asdasffdag
19 楼
美国猴子 在中国猥亵女生 是常有的事情 中国女生 也有me too 请站出来 不要因为对方是美国猴子 就畏首畏尾
耗子好吃
20 楼
这个问题最核心的就是,IP属地是可以改的,改IP这个游戏知乎上人尽皆知。 既然IP可以雇水军更改写小作文,那么西南财大在这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前几天一言不发,今天开始性骚扰满天飞? 为了扳回颜面?不要脸到这个程度? 如果因为低位抛售脸上挂不住,用这个方法来掰扯的话,细思恐极。
耗子好吃
21 楼
这些骚逼,没占上便宜的都叫性骚扰,沾上实际利益的就可以主动上去猛嘬两口?双标不? 我支持方院士告这女的性骚扰,这个总有实锤了吧。
c
chentuoo123456
22 楼
真的就这样了吗 一个民族
按律当斩
23 楼
先不说性骚扰真假,就他一年只来一个月,就可以代表西南财经大学的学术水平了?这岂不是更搞笑?
K
Kub6
24 楼
此评论已被删除,相关原因说明,请查看新闻评论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