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之后 我拉黑了父母”中国原生家庭之痛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0月13日 21点1分 PT
  返回列表
91289 阅读
46 评论
闲时开花

1

如果,你见过足够多的人,听过足够多的故事,阅历过不算短的人生,就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中国,一个人,最痛的伤疤和最深的牵挂,都是家。

家庭和父母,兄妹和孩子,夫妻和责任,亲情和矛盾,离别和回归,伤害和治愈,几乎无人能够逃脱。

把家庭看得太重(不管是爱得太深,还是恨得太切),是中国人普遍都有的“病”。

只是,普通人的“病”,因缺乏流量,被掩盖在生活的泥沙下,成了鸡毛蒜皮或家长里短。

而特殊人的“病”,因自带光环,被推到公众的视野中,成了舆论热点或亲情话题。

比如,之前备受关注的“母亲病危,失联20年的北大博士后拒绝回家”的事件。

2

北大博士后事件,起源于江苏当地媒体的一次寻找:

病危的常州母亲郭巧娣,吸着氧气躺在病床上,晃动着枯枝般的手,对媒体记者说,在走之前,她最放不下的,是她50岁的小儿子——王永强。

王永强病危的母亲

1969年出生的王永强,出身底层,天资聪慧,自幼就是个学霸。

苏州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他考取了中科院的博士,后又在北京大学做了博士后。

王永强年轻时照片

1999年,王永强博士后毕业,和妻子一起出国。

据父亲王纪生说,出国的前一天晚上,王永强还给母亲打电话:“妈妈,为了工作的需要,明天我就要带夫人出国了,我过两年就回来看望你们。”

结果,这一走,20年杳无音讯。

父亲王纪生说,这些年,他和老伴都步入老年。老伴身体越来越糟糕,每天在家都哭着想儿子,说走之前要见儿子最后一面。

父母还拿出,王永强在读博士和做博士后期间,写给家里的信。这些一直保存的信件,仿佛证明了昔日亲情的温煦和畅通。

王永强曾给父母写的信

王永强的小舅舅说,王永强出国前,他赶到北京和外甥见了一面,受到王永强和妻子的热情接待,大家还一起吃饭合了影。

出国伊始,王永强还和家里报平安。但后来,就渐渐联系不上了。

王永强和舅舅的合影

半年后,家里人辗转找到王永强的联系方式,他态度极其冷淡,随后失联。

为寻找王永强的下落,父母找到他的老丈人,却被告知王永强已经和人家女儿离婚,“请不要再来骚扰”。

寒门贵子的王永强,缘何在远走他乡、遭遇婚变后,和家人失联?

他遭遇了不测,还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3

12月3日,在媒体传播和网友扩散中,王永强被找到了。

如今,他在美国亚特兰大工作。只是,听说家人正发动媒体找他时,他通过中间人传话“不要再找了”。

当被问及老母亲病危,是否会回来和老人见最后一面时,王永强只说了7个字:

“清官难断家务事。”

对于这个经由别人转述的回复,王家人收到后,也说了四个字:

“失望至极。”

寒门贵子,远走他乡,失联20年。母亲病危,亲人哀求,他却不见。

这个交织着北大学子和原生家庭、病患亲情和孝道伦理的话题,很容易被推上封面新闻和头条热点,让不同处境的人们找到自己的槽点和投射。

有人诅咒王永强“读了那么多书,却丢了良心”,有人讽刺“中国父母皆祸害”,还有人感慨“我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所以我不劝你选择大度”。

更多的人是像我身边这两位朋友一样,认为这个反人性的事件,大概率不像媒体报道的那么简单,肯定有着不为人知的隐情。

 身边两个朋友的观点

菲茨杰拉德说:

一个成熟的人,是同时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还能正常做事的人。

所以,下面,我要谈谈另一个北大男生王猛的故事。

4

2018年2月,北大男生王猛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的新闻,引发全网讨论。

王猛,是个化名。

或许说,它是出身寒门成为贵子,但被原生家庭所伤,至今都无法突围的所有孩子的统称。

在那封长达15000字的控诉信里,王猛说,他自幼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从小成绩就是数一数二,曾是四川某地的理科状元,考上了北京大学,就读的是最好的专业之一,本科毕业后考上美国排名前50的名校的研究生。

王猛当年的控诉信

但,在这光鲜和荣耀的背后,是他一直疼痛滴血的成长:

从小到大,他连选择穿什么衣服的权利都没有,所有衣服都按照母亲的喜好来置办。

一切学习、生活,都由父母把控。他任何越出边界的行为,都会被阻止,遭到严厉斥责。

父母从不关心他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对他在成长中的一次次“求助”视而不见。

小学时,他因不会剥鸡蛋,遭到同学取笑,亲戚群嘲,父母在场,却无动无衷。

高中时,他向父母反映自己调座位后身边环境变糟,竟遭到了父亲的打骂:“你凭什么要学校优待你?凭成绩好?”

毕业后,他决定出国读研,父母的“关爱”如影随行,安排“老朋友”照顾他。他与这位“老朋友”合不来,父亲却依然要求他学会跟有问题的人交往。

为彻底摆脱父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与“家”彻底告别,不再主动联系家人,不回复父母的任何信息。

“如今,而立之年,我依然内心敏感,不善交际,犹如一个情感上的孤儿。”

王猛说,长久以来,他都是家庭肆意操纵的受伤木偶,亲子冲突厮杀的受害证人,父母拿去炫耀的道具面子。

唯有和父母决裂,他才能做他自己。

只是,面对他的控诉,他的父母又是怎么说的呢?

5

“真搞不懂,他为何要揪着过去不放?”

在王猛的父母看来,儿子从小学到大学,都很正常,有什么问题都会和他们交流,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抗争。

甚至初到美国时,还主动和父母说自己的情况,但不知为何,渐渐地,他就不和家里联系了。

父母分析了儿子王猛和家里冲突的几个转折点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但凡儿子情绪爆发最激烈的时候,都是他到一个新的环境中,遭遇不顺的时候:

比如,初到北大时,碰到比他更优秀的人;毕业后,工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高大上;到美国就业读书后,遭遇一系列歧视,去看心理医生。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把什么问题都迁怒于我们,我们做错了什么?”

父亲老王委屈地说。

已经成年,仍突围不了原生家庭的孩子;已经衰老,却无法靠近亲生孩子的父母。

从王永强到王猛,从北大博士后到北大毕业生。

除掉这些极端事件的概率,摘掉“北大”“状元”“博士后”“留学”“出国”的标签,这一场又一场的亲情战争内核,其实一直也在我们生活中上演。

只是,没有被报道罢了。

6

因为工作关系,我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大量倾诉,关于亲生父母和原生家庭,关于童年治愈和亲情之痛。

在我看来,不管是王永强还是王猛,不管是江苏的王家,还是四川的王家,不管是新闻里的北大毕业生,还是现实中我们家门口的技校毕业生,都不免囿于血脉和亲情、养育和期待、孝道和纲常,陷入这样5个误区:

1. 我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面子。

为什么看似越优秀的孩子,越容易和父母决裂?!

是他们读书读坏脑袋了吗?是他们行走名利忘了爹娘吗?是他们自己有本事嫌弃父母愚昧了吗?

不是的。

除了舆论爱炒作名校毕业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走出去的孩子,特别是底层出身的孩子,来到钢筋水泥、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丛林社会后,几乎每个人(其实就是每个人),内心都发生过激烈而动荡的战争。

战争中,个别人挺不下去,倒下了。

大部分人,挺过来后,在自卑中重建信心,在受伤中学会自愈,也开始审视源头和出身,走上治愈和救赎,进而确定:

自己以前所承受的、经历的、遭遇的,不少是错的,或者是需要反思的。

每个人都不是父母的期待和面子,而是自己的主人和里子。

但,仍停留在故土的父母,依然生活在一成不变的认知和桎梏里,将走出乡村、小镇和小城的孩子,看作自己的荣耀和附属。

父母的这种期待,在孩子远走他乡、沟通不畅、遭遇坎坷、甚至走投无路时,是无形的压力。

甚至,让一些孩子,在无法自处中,产生深深敌意。

走出去不愿被控制的孩子,和留在家很难成长的父母,他们是亲人。

但他们的认知和灵魂,早已归属两个世界。

这是很多亲情之殇的导火索。

2. 我是你的父母,不是你的主子。

如果说,在汉字中,哪个字最沉重,我觉得是“恩”。

“孩子就是要报恩的;父母养了你,你就要报恩的;父母对你是有养育之恩的。”

这些老话,都是对的。但对的道理,也是需要辩证看待的。

不少封建家长式的父母,高高在上地一直给孩子灌输“我养了你,你就要报答我”的观点。

这样的结果是,让他们的孩子,要么一辈子活在负罪感里,不得舒展;要么一辈子活在逆反中,视父母为灾难。

这些父母,从不觉得:生养孩子是我自愿的;孩子来自我,但不是我的附属;我真心爱孩子,孩子是会感觉到的。

但,他们的孩子,在成长中逐渐明白:

真正的爱,不是你一遍遍以恩人的姿态,强求我回报你。

养育之恩,不必说,应记得。

所以,我们生活中,就经常上演这样的镜头——

父母:“你别给我丢人了!”

孩子:“我只想做我自己!”

父母:“老子养了你,你就要听老子的!”

孩子:“谁让你生我的?你和我打招呼了吗?”

父母:“你太没有良心了!”

孩子:“都是你教的,你从来没有爱过我!”

养育,不是一场索取回报,而是一场相互滋养。

我们不打招呼地把孩子带来这个世界上,就要爱他如初。父母不辞劳苦地把我们养大成人,我们就要爱他到老。

前提是,我们在真正地爱,而不是控制。

这是大多亲情战争的悲痛点。

3. 我是你的亲人,不是什么完人。

如果,有一面镜子,能窥见每个家庭,我们终将发现,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没有优秀完美的孩子,没有从无冲突的亲子关系,也没有从不争吵的亲情。

为什么,出身大致相同的人,有的幸福好运,有的命运多舛?

除了运气,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有没有成长。

成长,不是接纳父母犯的错,不是原谅父母留的伤,不是把自己伤痕累累的出身,美化得金光闪闪,也不是对自己糟糕的过去,感恩戴德。

成长,是我们看见父母那代人的局限和伤痛,不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不在憎恨中毁掉自己的一生;

成长,是我们看见父母的问题,知道原生家庭的伤痛,所以最终选择勇敢突围;

成长是,我们用一路努力,把内心的阴影小孩一步步带到阳光下,让快乐和美好越来越多,让明亮和丰盈越来越多,多到足以穿透过往岁月的黑暗,并最终学会放过自己。

而接纳自己,才能创造世界。

这是突围原生家庭的必经路。

4. 我们是一家人,也是两个人。

亲情最大的问题,就是浆糊心理下的边界问题。

你是我的孩子,所以,你得听我的;你是我的父母,所以你得对我负责;我们是一家人,所以还分什么你和我。

这些认知,都是把对方当作附属,而从来看不见一个独立的人。

当那些被父母当作面子的孩子,把父母视为仇人,一二十年不愿相见。当那些被孩子啃到老的父母,忍无可忍,将孩子告上法庭,我们终将明白:

尘埃落定,泥沙退却,往事如烟,我们最终要看见的,是一个鲜活的人。

我们让那个人对他自己负责,我们在放手中让那个人做他自己,我们在尊重中让那个人忠诚于内心,我们之间,才有爱可言。

这是一切亲情矛盾的爱之道。

5. 我爱你,所以我强大了自己。

心理学上有句话说:那些捋不顺和父母关系的人,其实很难过好这一生。

这句话的深意,并非让每个人向父母缴械投降,而是说,生命是一场因果,无法厘清源头的人,也很难圆满余生。

厘清和父母的关系,就是因为看见自己的来路,知道自己受过的伤,吃过的苦,作过的难,遭过的罪,所以学会了好好爱自己。

在这深深的爱里,你觅得平和与柔韧,理性和慈悲,舒展和成长,勇敢和自信,进而去爱他人,爱世界,爱众生。

然后,强大起来的你自己,站在一个春暖花开的高地,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树,默默引领你的孩子:

我爱你。

所以,我允许你是你自己。 

我爱你。

所以,我要做好我自己。

我爱你。

所以,我们不会辜负这场相遇。 

我爱你。

所以,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如是爱你。

万岁我的国
1 楼
你是村里的希望~希望你带着村/家里的记忆活下去~永远不要忘了我们。哈哈
扶风
2 楼
华人的核心就是以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组成的主线。家庭又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单元。很多时候做了一切牺牲,努力都是为了家人。 不明白新兴媒体突然创造了“原生家庭”这个词汇到底什么意思?完整的家庭可以给家里的每个人,特别是孩子和女人以保护,疗伤,抚慰教育。。。 西方的很多社会问题,都是源于个人成长没有完整家庭。。高离婚率,不婚率,单身。。没有任何人对孩子负责,爱孩子。西方现代社会的一个个人就由这些从小没有人关爱,没有家庭意识的人组成,这样的人就不会有社会责任感,更不会成为社会,国家的支柱。在面对考验的时候,看看你的左右,你从来就不爱他们,他们也不会关心你,支持你,所以他们必败。
8
88108081
3 楼
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管好自己就好。
l
loosaes
4 楼
"唯有和父母决裂,他才能做他自己" ,不破不立。我理解!
b
bigeyedog
5 楼
这他妈的还是人吗?禽兽不如啊
a
aion
6 楼
儒家文化需要从根本革命 君臣父子夫妻在这个框架下都带着尊卑之分 父子如果有尊卑那么就没有平等 父母会把孩子物化而不尊重这个平等个体的意愿 同时又不能理解这个个体的反抗 分清楚了个individual才能分清楚责任和义务 当你拿你父母的资产挥霍 那你就必须听从父母的安排 如果你不想听父母的 那就请自力更生 这样对大家都好 再也不用清官难断家务事了
b
bc007
7 楼
混的不好,不愿意回去见父母。 也是怕亲朋好友期待太多。 对凤凰男,衣锦还乡其实是最大的心愿了。
c
c2950
8 楼
什么傻逼逻辑。我始终觉得父母打我的每一个巴掌都是对的,现在回头看看,自己当时就是欠抽。 作人,别这么自我
k
kacha7
9 楼
决裂可以,别花家里钱😂😂😂,吃人嘴短😉
A
AMONIA
10 楼
这是西方社会的价值观毒害中华儿女心灵的又一铁证。西方社会“人人生而平等”,反专制,恨独裁,不知24孝为何物。凡此等等如毒蛇猛兽,把东方文明的精髓“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 侵蚀殆尽。所以,闭关锁国,功在千秋, 耶!
a
amajor001
11 楼
看到2楼傻逼对国外是这么理解我瞬间放心了: 这傻逼混的不咋滴。 哈哈哈
催你明白交粑粑
12 楼
赵国没有养老制度,养儿防老把生育抚养孩子搞成了投资。
灯塔路
13 楼
拉黑退群者 都是弱鸡也
催你明白交粑粑
14 楼
亚洲这种大家庭的文化之所以能存在因为女的是附属品,男的要仰仗父母,不能独立生存。这种家庭结构,随着男女平等和经济发展,在日本和韩国已经不存在了,目前在赵国属于互助组形式,小孩买不起房靠父母,996没时间看孩子靠父母,父母老了靠小孩,多数结局是一地鸡毛,说到底是迫不得已。 赵家人的赡养法是推卸社会责任的畸形法律。
l
liuyuanbiming2
15 楼
有些父母非常自私,不配做父母。
灯塔路
16 楼
1)资本主义制度之下 资本至上 民众皆耗材 民众的国家民族观念很淡薄 民众的国家归属感民族自豪感不高 也谈不上什么“爱国”之说 “国家”基本上就像一个干活赚钱养家糊口的公司 精神层面依然处于一种“居无定所见异思迁的游牧”状态 而“人权自由平等民主” 是资本洗脑操纵控制耗材的完美的驭民之术 2)同样的 西方人 大多数 父母亲情婚姻家庭 在他们心里和生活中 都不是最重要的元素 精神层面依然处于一种“居无定所见异思迁的游牧”状态
抬头看天
17 楼
被时代抛弃的“养儿防老”。有能力赚钱,没时间照顾,有时间却没有钱,两难。天天看着病入膏肓的老人,精神会奔溃。尤其当儿女也步入古稀行列了。
灯塔路
18 楼
其实很简单 有其父母 必有其子女 当一个人觉得“父母不配做父母”的时候 这个人也已经“不配做子女” 在人格上 他们是同一类人“薄情寡义极度计较极端偏激”
独孤苍狼
19 楼
养育之恩,要报恩! 虐待之怨,要报仇! 恩怨相抵,谁也不欠谁了!父母子女,一别两宽,各自珍重!不要再道德绑架了!!!
∵∴
20 楼
我父母就是比较夸张,去年买房,我给了100万rmb,今年来探亲,非要商务舱,我说买不起,就一副我欠他们的样子。以后,我也不会再邀请他们来了,每年给笔钱,就这样吧。
r
robin1111
21 楼
怀孕生产子女乃性交的副产品,别总与孝顺联系起来
y
yuanfangzhi
22 楼
《狗粮出国之后 拉黑了父母》
吃货百分百
23 楼
矫情
俺样
24 楼
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当初你响应国家号召,现在有事儿找国家去!儿女能做的,最多也就是管你吃喝拉撒,高额的医疗费用,找政府去。
俺样
25 楼
你是不是大连人? [1评]
熊猫出塞
26 楼
很多时候 没有把小娃们当“人”来平等对待 更像一颗自己栽培的树 自己在熬的鹰 鹰长大了 发现自己可以离开了 就离开了
灯塔路
27 楼
其实很简单 有其父母 必有其子女 当一个人觉得“父母不配做父母”的时候 这个人也已经“不配做子女” 在人格上 他们是同一类人“薄情寡义极度计较极端偏激” 父母是子女最原生态的”老师” 子女是父母最原生态的“翻版” 你能拉黑父母 你能对父母“翻脸无情” 你拉黑不了“原生态家庭”对你的深刻烙印 你 就是 你所厌恶的父母的翻版
灯塔路
28 楼
你也喜欢大连 [1评]
俺样
29 楼
在新的“文字狱”下,新兴的词汇多了去了,因为很多原本可以用的词,因为某些事件,被星号了。长此以往、有好事者就开始创造(引用)新词汇。从一开始的“紫烟”的妈妈是谁,到“锄禾”到底肏了几个人的猜谜。再到后来说话的某宝、说价格是多少w、米,称对方为@亲,高难度的叫“很硬核”,很好的事物叫“非常哇塞”“奥利给”……至于“呀买跌”呀那些个“因为某些不能说的原因”,就不一一列举了。新的汉语,就是这么来的。同志、小姐、公知、狗粮、粉蛆………太多了。上面有那么个宽衣帝,下面难免变成指鹿人。 [3评]
金三
30 楼
爱党爱国的底层人矿,五毛粉红的故事。
俺样
31 楼
你想多了…………只是看你说话的方式猜测你的出身而已。 [1评]
b
bc007
32 楼
比如: 轮子? :)
灯塔路
33 楼
:. 别想那么多 别做无谓的猜测 自己玩自己的泥巴
土豆四十斤
34 楼
心理健康问题无论是家人还是社会,甚至自己都不太重视,也不会面对。往往冠以矫情,忘恩负义等等
斯文的地主
35 楼
不能光为文字上嘲笑 而且要日本畜生 这都是我们海外华人应该做的! . . .
斯文的地主
36 楼
不能光为文字上嘲笑 而且要恨日本畜生 这都是我们海外华人应该做的! . 日本不一样就是肢解为目的! 日本要肢解! 像我们都是在日本定居20多年了,中日关系再好 再好,也要肢解日本为目的! . 巴士 对马 宫古海峡 以上这三条水道中国海军已经拿下 只要扼守巴士海峡就能弄死日本! 巴士海峡一封 逼迫日本下跪,只要敢先动手 那就死灭了日本人口! . 钓鱼岛 整个冲绳岛都是是中国的,这都是实话实说! . 海外华人都是看着中国一步步强大! . 海外华人支持中国共产党! . .
扶风
37 楼
你能在哪本书里面找到:“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父不得不亡”? 评书除外。。 是的,这两段话,只出现在评书演绎里面,也只出现在共产党垢陷儒家学派的“战斗宣言”里面。 但你只知道这些,因为你受到共产党教育,也只知道这些。然后你还是反对共产党的,继承着共产党的宣言体系。却从来没有,哪怕一次好奇~~ 我恨什么,我了解它吗?我爱什么,我了解它吗? 这就是现在的奇幻,很多反对共产党的人,完全继承了共产党仇恨的目标和共产党的世界逻辑。都跑到国外来了,整个世界,各个图书馆,互联网对你完全开放,很少有人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我恨和我爱的对象具体是什么样子的。。这个缺乏好奇心,哪怕对爱,恨的好奇,让许多人只佩做行尸走肉。
干丝日记
38 楼
狗粮
r
rally
39 楼
中式家庭很多家长以为自己是“过来人”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下一代,以为是帮孩子少走弯路,但结果适得其反,把下一代逼迫成路人。
j
jpeagle
40 楼
不接受家长的教育,被社会毒打的机会就更多。 虽然家长孩子的界限不一定都一样,独立的性格不可缺,但感恩的心更不能少。
挺好
41 楼
你把不孝畜生说的如此超凡脱俗肯定是有娘养没娘教的!
z
zilliz
42 楼
嗨,别看了。可怜天下父母亲
乱叫的猫
43 楼
我没听过外国孩子在学校受欺负的时候找父母摆平的。 别的孩子笑他剥蛋都能记一辈子。 这种人不恨父母才有鬼。
k
kavia
44 楼
无非是大陆华人在西方被种族歧视,失败者的借口罢了!!!
k
kavia
45 楼
滚回世界警察屁股下拥枪自保吧!
k
kavia
46 楼
嫉妒叫破坏家庭伦理 如果不恨你的家人,就不配做我的门徒! 我来到世界,就是要让世间起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