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不住了,当中国这届年轻人开始不随份子钱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5月3日 19点7分 PT
  返回列表
61678 阅读
14 评论
钛媒体

今年五一,你要出多少份子钱?随着年龄增长,年轻人发现每逢节假日,需要自己代表家族出席的场合逐渐变多,从婚丧嫁娶到乔迁过寿,随之而来的,是一笔又一笔的份子钱。越来越多 " 人不到钱也得到 " 的场合,让年轻人直呼 " 实在绷不住了 ",还有网友调侃," 份子钱成了自己的‘工资回收机’ "。

有经验的小伙伴都知道,如何体面地随份子,是一门学问,而五一前后过于密集的请帖,也更考验人情世故——异地的请帖随不随、亲疏远近随多少等等。很多人发现,为了礼数周全,父母一辈甚至有专门的礼金账本,一笔笔记录得清清楚楚。

被份子钱 " 折磨 " 得苦不堪言的年轻人,开始拒绝份子钱,为此,有的人和朋友们约定 " 互免 " 礼金,接到多年不联系的老同学的请帖也不随份子,对于领导的邀约甚至直接拒绝。

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自己不会办婚礼,不想参与叫不上来名字的同学的婚礼,也不会在一家公司待很长时间。他们并不想把辛辛苦苦赚来的工资,变成 " 有去无回 " 的礼金。

怎么送份子钱,没有标准答案,年轻人好奇的是,如今的份子钱究竟还值不值得自己掏空钱包?

不过,拒绝份子钱的年轻人可能会失望,因为在代代相传的循环里,很难因为一部分人的断链而停止运作。但他们可能更想让周围的人明白,自己并不是给不起份子钱,而是比起份子钱的面子,这些年轻人更在意的是情谊的里子。

这届年轻人,逃避送份子

几乎每到长假," 份子钱 "" 请帖 " 相关的话题就会登上热搜。继去年 " 国庆前收到 21 份结婚请帖 " 的话题登上热搜后,今年五一,再次迎来举办婚礼的高峰期。

木木就收到了 5 份五一期间的婚礼请帖,地点分散在 4 个城市,包含了 2 个发小、大学同学、研究生同学以及同事,都得随份子钱。其中 2 个发小分别要给 1000 元红包,剩下 3 场各给 600 元红包,加在一起约 4000 元。

今年尤其难抢票,她的出行安排中,包含了顺风车、高铁、租车等各种交通方式,再加上住宿费用,她的总花费超过 7000 元。

木木在杭州工作,工资每月 1 万多元,没有太多积蓄," 整个四月都是在给份子钱打工 "。她算了一笔账,到了下半年,9 月扎堆升学宴,10 月又是婚礼高峰,算上乔迁、过寿等各种需要出份子钱的场合," 都快随不起份子钱了 "。

有一批和木木有相同心境的年轻人,开始拒绝随份子,并视其为成为 " 社会人 " 的必修课。

禾涛就经历过几个阶段。刚毕业的前几年,他当时收到很久不联系的同学和亲戚的结婚邀请函链接,自己收入又少,就经常委婉地 " 哭穷 ",并常以 " 正好在出差 "、" 单位不让请假 "、" 已经有别的安排 " 为由推辞,不随礼,只祝对方新婚快乐。

直到有一次,一个之前删了自己联系方式的小学同学,突然重新加回微信,寒暄几句后发来一条婚礼邀请函的链接,禾涛就再也没有回复消息。从那次开始,禾涛就开始很坦然地拒绝点头之交的婚礼邀约。

" 这主要是因为,我跟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值得我从北京千里迢迢的赶去参加婚礼,并且要随份子。" 禾涛称。

面对公司同事和领导的邀约,今年刚工作两年的欢欢也选择直接拒绝。今年 2 月开始,她已经拒绝了 4 位同事的随礼邀请,其中一位是直属领导,后续这些同事会请随礼的同组人一起吃饭,因为她没有随礼,也就没有参加饭局。

为了不造成误会,她会在平时聊天时就不经意透露出自己的随礼原则——不仅同事不随礼,朋友之间也会 " 互免 "(互相不随礼)。她也相信,同事 " 应该不至于因为不随礼就区别对待自己 "。

老家在四川宜宾的慧茗,则是从去年开始,彻底放弃了向亲戚朋友随份子。

去年,她的父母不幸过世,办葬礼时,她生怕哪个环节出岔子,严格遵照母亲留下的 " 随份子记录 " 去邀请人,最后收回来的份子钱数额不到 2 万元。" 我爸妈随了一辈子,同一户人家可能反复随过七八次,但我还没结婚、生孩子,最后只收回这些。"

她也将家中父母去世的消息告诉了自己的朋友,对方收到消息后回复安慰与鼓励的话语居多,几乎没几个人主动来参加葬礼或出份子钱。但她想,如果仅凭有没有随礼去判断关系的亲疏又有些不妥,因为这些朋友平时都与自己来往密切。

自此之后,慧茗感觉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不应该再因为人情世故给自己徒增烦恼,于是决定以后都不再参与随份子的活动。" 不一定非要所有人都认可你,你的朋友自然会理解你。" 慧茗说。

年轻人为什么不想随份子?

该不该随份子、怎么随份子、随多少份子,这些让人头疼的难题,逐渐形成了一套复杂难懂的 " 份子学 "。

随礼不只是亲疏关系,对方所在的城市、工作,以及对方上一次给你的礼金数额、中间间隔的年数、其他人的随礼数量等,都是份子钱的重要参照物。

在木木的记忆中,父母有一个账本,每次随完礼都会记录,眼看着记录的数字从五十一百变成 500 元以上,现在有时随 500 元可能也不够;更难受的是,有一次她和另外三位同学说好了一起随 600 元,其中一个人临时变卦发了 1000 元,她莫名成了 " 关系不亲 " 的那个。

还有不少人因为份子钱问题产生隔阂甚至翻脸,这也直接导致年轻人不想随份子。

禾涛有一位朋友今年办婚礼,就遇到了两件尴尬事:这位朋友 5 年前随出去 400 元份子钱,对方却在今年只回了 200 元礼金,同时表示 " 找不到当年的聊天记录了,意思一下 ";这位朋友 3 年前随出去了 600 元礼金,对方却在今年只回了一份标价 1000 元的公司礼品兑换券。随后,这位朋友拉黑了两人。

还有一些 " 不婚主义 " 的年轻人,出于不回本因素的考虑,份子钱被看作是 " 单身税 ",遭到他们的反对。

" 一旦开始随份子,很多决定会被牵制。到时候即使我不想办婚礼,父母也会让我办一场,不然随出去的份子钱收不回来,所以从一开始我就不掺和。" 欢欢称,对于不打算结婚、办婚礼的人来说,份子钱显然是一种不明智的投资,自己近两年也开始劝说父母不要随太多份子钱,免得亏太多,但两代人之间的观念,差异实在太大。

如今的份子钱,随着物价飞涨而数额渐长,但其中包含的情谊却被认为在逐渐贬值,掺杂着目的性甚至功利性," 人不到钱也得到 ",日渐成了一场友谊亲情的情感绑架和圈子之间的 " 付费社交 "

慧茗就提到,自己家乡份子钱的风俗里,回礼需适当贴一点,不然就显得不懂礼节。

前年一个表叔家办白事,她随了 300 元,去年她家办白事的时候对方随了 600 元,半年后,表叔家重新装修旧房办 " 乔迁酒 "。" 如果我随 600 元,显得我小气,还可能被七大姑八大姨议论,随多了又有压力。有些酒席显得有些目的性,最终没去也没随。"

禾涛则观察到,日常不来往的、甚至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同学亲戚,一旦要办宴席就会突然联系,份子钱仿佛有一种 " 还人情 " 的强制意味。后来,他本人几乎算是和亲戚们断了情感连接,爸妈若不提起,自己绝不追问。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远离家乡、不与父母同住的年轻人,在择友、工作、搬家、亲密关系等选择上,更加追求自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Elaine 称,他们居住的环境和空间不断变化,也不依赖于传统的熟人社会,这也使得他们变得更加独立、自主。

随着广泛意义上的 " 断亲主义 "(年轻人越来越疏于与亲戚产生情感联系)的流行,年轻人认为随礼成了一种绑架,拒绝出份子钱,成了他们反向筛选社交圈和职场圈的机会,某种程度上也在帮助他们重新获得某种远离世俗人情的自由。

" 不管社交还是工作,都是一个相互选择、相互筛选的过程,如果我的同事、朋友、亲戚因为我没有送这笔钱而对我有了嫌隙,我也不愿意让他们成为我的圈子里面的人,我会因此主动把他们筛出去,而不是让他把我筛出去。" 禾涛称。

我们还需要份子钱吗?

令年轻人苦恼的份子钱,有久远的历史。

现在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份子钱的发起人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在《教民榜文》中提到:" 今后本里人户,凡遇此等,互相周给。" 比如,以后谁家结婚但钱不够,就邻里乡亲每户出一贯钱,以后家家户户轮流支援,大家都能结婚办事。可以看出,份子钱的本质是一种众筹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用 " 融资工具 " 来形容古代的份子钱。" 对于办事缺钱的人来说,这几乎是用一种不伤面子的互助方式解决了燃眉之急。同时,这中间又是一个隐含的契约关系,这次我给你钱,将来我办事的时候你要把钱给我。"

但到了今天,人们几乎不再需要邻里支援才能办得起婚礼,份子钱的实用价值正在减弱,那么,现在还需要份子钱吗?

Elaine 指出,当代的年轻人个体意识越来越强,价值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份子钱维护社交关系的作用大幅度降低,它与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已经不再契合,以利换利的份子钱势必会逐渐消失。

另一方面,过去的社交关系相对稳定,份子钱更像是一种等价交换的社交维护方式,有进有出,而现在社交关系本身也变得动态,维护感情和发展社交的方式更加多样,份子钱现在更像是习俗人情下的约束,过度强调份子钱,容易带给亲朋好友造成负担。

实际上,在一些地区,不收礼金正在成为一种新的风俗。例如广东不少地区结婚时不收份子钱,主人家接到客人的红包,摸一摸或者折个角,表示收到了祝福,接着直接退还。

现在,不少年轻人也开始流行 " 互免 ",朋友轻轻松松赴宴即可。慧茗就提到,以后即使自己要结婚,也会办一个不需要亲戚朋友随礼的婚礼," 我的婚礼只是用来官宣幸福的,如果大家都来随礼,和前来吃个自助餐再 AA,有什么区别?"

不过,不少年轻人深知,不送份子短期内不会成为主流趋势,因为这种 " 你来我往 " 的习俗有很强的惯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被老一辈干预,想要彻底不随份子,还需要时间。

" 尤其是我哥哥的转变,让我很吃惊。" 禾涛称,他之前是完全不接受随礼这种行为的,我也是受他影响才决定不随份子,没想到去年他结婚之后,在父母的影响下,也被迫卷入到送礼的循环中。

Elaine 认为,不随份子钱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人们建立更加真诚、良好和健康的人际关系,未来在年轻人中间会成为一种趋势。

说到底,现在的年轻人更在乎的是互相之间的情感链接,情谊比礼金更重要。慧茗提到,自己不希望以随礼的方式去维护情感,而是把感情联络放到日常,不要把情感和礼金的多少划等号。

" 对方可能不会记得某某年他结婚的时候你随了他多少钱,但他可能会跟孩子讲,这套睡了 10 年的被子,是我结婚的时候某某送我的。" 禾涛称。

*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木木、慧茗、欢欢、禾涛为化名。

Y
Yummy2000
1 楼
这个要点赞,中国人为了份子钱,有吵架的,有打架的,有老死不相往来的。
一条小路
2 楼
不是要內卷嗎?現在變成卷內了,習思想變成習病毒了。
F
FunMom123
3 楼
做得好。
b
blondiedoggy
4 楼
还是美国的比较实际。新婚夫妇会到一个店记录自己想要的东西,各人随自己能力购买 有一次我只花了十美金不到买了个做比萨的盘子
n
norman103
5 楼
终于熬到了“零零后”出手,整顿社会风气的时候了。
s
shakuras2000
6 楼
美国除非特别亲近,一般$50刀就是上限
r
roliepolieolie
7 楼
做为中国人活得真累。幸亏我们没有这些屁事儿。
飞来寺
8 楼
找些名堂来折磨自己。
p
pellegrino
9 楼
这本来就不该的,只有好朋友才需要随份子钱
G
GoldenEar
10 楼
现在工作都不稳定,同事之间没有办法随份子钱!随份子钱已经丧失了原来的意义。原来是真买不起东西,只能大家凑一下解决燃眉之急。现在纯粹就是回收金钱,而且越演越烈,有的已经离谱!这一点儿国外就比较理性,大家都小小的意思一下,没有什么负担,轻松自在。有的根本就不互相转告,除非非常好的朋友!这不是礼轻,而是大家都没有负担!
c
ccn
11 楼
份子钱是中国人的一大陋习。相当于相互贿赂。 亲戚朋友之间随份子的社会风俗还使得向当官的贿赂行为变得自然合理。 送点礼物是应该的,但不该是动则几百上千的。
l
lzhango
12 楼
中国好多习俗真是烦人。 到山东上一次酒桌那规矩,简直了。
不懂装懂
13 楼
以为敢不随公司的份子钱,诸如,扶贫...
阿宽
14 楼
份子钱的本质面子,如果面子都不要了,哪里来的份子钱,你请我就去,不交钱,你能把我怎样?顶多下回我请你,你也可以不交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