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旅游:为什么当代人都爱花钱去买罪受?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9年10月4日 9点48分 PT
  返回列表
78524 阅读
10 评论
ELLEMEN睿士

此刻的你,

正在去往诗和远方的路上吗?

每年国庆黄金周七天,也许是中国人最爱流动的时候。很多人早早订好了票,期待着目的地带给自己除人山人海之外的其它惊喜,只等假期一开始,就立即乘着永不停歇的高铁、火车和飞机向四面八方飞奔而去。

据来自携程、同程、驴妈妈等平台的国庆旅游预测,今年国庆节的出游人次保守估计将超过8亿——不出所料地又创了新高。在天南海北的旅行景点,你都能看到满目的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在高晓松那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火起来之前,旅行就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人人可获取的、最时髦的生活方式之一。不论何时打开朋友圈,总有人在晒着不同经纬度的定位,发着千篇一律的游客照。你心生羡慕,并打开旅行app开始看下一次假期的机票。

不过我们有些神话“旅行”这件事了,仿佛踏上旅途就是解救一切生活难题的妙方,也能让我们短暂地看起来不那么焦虑。

我们精打细算着年假的分配,跟风去往一个个最适合打卡的目的地。挤在人流中时,我们脑内盘算着怎么找到一个空旷的地方拍上一张好看的照片发布在朋友圈,好让自己看起来没有那么狼狈。

狼狈的不只是我们,还有旅游目的地们。虽然从旅游经济的角度来看,游客们一向是香饽饽,但是大量涌入的游客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过度旅游到底是不是个问题?

 

根据联合国组织机构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2017年,在旅游地过夜的国际游客数量增至13亿人,是2000年的两倍、1980年的四倍多。全球旅行者的人数将在2030年增长到18亿,约占彼时全球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旅游的门槛变低了。每年旅游旺季,大批人口就会上演一场比非洲草原动物大迁徙更为壮观的转移。越来越大的游客密度,让目之所及都变得越来越局促。

“过度旅游”所造成的巨大影响,绝不只是旅行体验不佳,它的蝴蝶效应更多体现在对当地环境的破坏上。

2018年7月24日,德国科隆的霍亨索伦桥上还挂满着情人锁,但马上这里的数千把情人锁将被无情拆除。而早在2015年,最负盛名的法国巴黎塞纳河上的艺术桥,也因为这份“爱情”太过沉重,无奈拆卸了所有的爱情锁。

 

除了爱情锁,还有被游客们莫名其妙当成许愿池的各地水池。

一开始,游客们还只是向池子里投掷硬币,之后情况愈演愈烈,不深的水池里已经开始有纸币出现。虽说游客的初衷是为了祈愿,但是如果景区对越积越多的硬币放任不管,很可能就会堵塞池子的排水系统,还会危害到水中生物的健康。

国外景区的处理方法是定期把硬币打捞起来,但这个工作实在是过于无聊与繁琐。

 

以上这些看起来还只是小打小闹,但对一些以旅游业为生的国家和地区来说,过度旅游带来的麻烦远远不止这些。

 

荷兰阿姆斯特丹近郊的库肯霍夫花园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园之一,这里曾在4天内接待了20多万名游客,其中80%来自国外。

很多游客一头扎进花海,在花丛中跳来跳去,寻找完美的自拍角度和摆拍姿势。而当地居民却和美丽的郁金香花海无缘,对他们来说,与其来这里看千姿百态的游客,不如待在家里不凑热闹。

我们也曾经报道过,“世界第三级”珠峰如今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垃圾山”,每年慕名而来的数十万旅行者在珠峰及附近地区抛弃了近上百吨的垃圾。珠峰大本营及海拔更高的几处营地周围,都能看到被粪便污染的冰川和融水。据估计,每年这里都会产生约12吨人类排泄物。

位于中国青海的茶卡盐湖也一直受到大批游客涌入的影响,在几年时间里常常处于关闭状态。直到去年4月26日,茶卡盐湖正式宣布重新开园,但遗憾的是,在蜂拥而至的游客冲击下,很快就再次关闭。

据统计,在茶卡盐湖旅游旺季的客流最高峰,180名清洁员每日需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一天能从景区捡出12吨垃圾。那一方澄澈明镜,如今早已不同昔日。谁也说不准茶卡盐湖的下一次封停,期限会不会是永远。

 

游客为景区带来垃圾,商家则在景区攫取商机。

不管是文化古迹,还是繁华都市,不管你身处西安成都,还是北京上海,总会发现那么一条专为游客打造、当地人绝不会光顾的坑人小吃街。行走在城隍庙、王府井、户部巷、回民街、宽窄巷子,你总能收获大同小异的美食体验——比如老酸奶和酸梅汤。

就连街边小商品店里卖的旅游纪念品都似曾相识。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从某一天起,我去过的所有古镇,都带有乌镇的影子。”

copy不走样,是景点城市为了应付商业化所能采取的最短捷径。无论是巴黎凯旋门,伦敦大本钟,还是古罗马斗兽场,悉尼歌剧院,你都能在国内找到山寨版本。

改建前的苏州伦敦塔桥可能是最知名的山寨建筑

 

除了环境破坏、审美同质化,过度旅游还催生了新的人际矛盾。

 

“你离开还是我离开?”

 

“这么多游客烦死了,试个衣服还要等这么长时间。”

“快点不可以吗?”

这样的对话真实发生在日本。日本政府此前公布了2018年全国最新的旅游数据,去年访问人数达到创纪录的2870万,是2008年以来的三倍。

在日本免税店和药妆店里,外国游客(尤其是中国游客们)彷佛置身于天堂,他们的购物热情筑起了一列列排队长龙——买得够多也许还能省回机票钱。附近的居民即使只想要买瓶水喝,也不得不排在队尾结账。

随着游客经济而来的问题彻底激怒了当地居民。许多民宿周围的日本住户经常因噪音或垃圾处理不当而怨声载道。在日本推特上以“观光公害”为关键词检索时,可以看到大量来自日本网民的抱怨,遍及街道混杂、交通堵塞、夜间噪音等各个方面。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曾在一篇报道中写道,“当来自东南亚的游客越来越多时,我们心里想的是‘欢迎到日本’,还是‘又来了一群粗鲁人’?”

而对于著名旅游城市巴塞罗那的当地居民来说,发发牢骚已经无法消除怒气。去年该城市民调显示,48.9%的受访者认为当地旅游承载力已经达到极限。

一场抵制游客的行动随即爆发。一些居民在墙上涂鸦,写下让游客们“滚出去”的语句;还有极端青年团体当街拦下旅游大巴,将轮胎刺破,在车玻璃上喷绘“旅游业正在扼杀社区”的字样。

暴怒不满的情绪随后蔓延到了更多的城市。

过度旅游带来了环境和人文的双重考验,不管游客们是否严于律己、遵守规则,在垃圾满地、美景不堪重负的一片狼藉之下,他们所说的“举止文明”在当地人看来都不太有说服力。

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沉浸式旅游”更是让情况雪上加霜,当地人感到自己被入侵,被伤害,甚至被抛弃。这样的不满情绪不只是针对不文明的游客,更多是一种对于本国政府只看旅游经济报表,而罔顾本地居民困扰的抗议。

旅行带来的经济增长有目共睹,但是我们仍然想问:这一定要以当地居民的生活舒适度作为代价吗?

 

许多当地人,正在打算逃离自己的家乡。在闻名世界的水城威尼斯,虽然游客数量每年都在增长,但内城的居民人数已经在半个多世纪里减少了三分之二,从1951年的17.5万下降到如今的5万人。

旅游这件事,还能变好吗?

 

在奔赴远方之前,我们或许应该先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而旅行?“此生必去的十个地方”、“错过什么都不能错过远方”——难道我们仅仅是为了必须去的远方吗?

欧洲旅游委员会的总监厄都阿多·桑坦德曾说,问题其实是:你是想去看这个地方,还是想告诉别人你去过这个地方。

旅行人数的过度增长本不是太坏的事,只是当这些增长的游客们全部选择去往同样的地方时,往往会引发问题。

 

在媒体宣传和打卡攻略的鼓励下,很多人的旅游目的变得复杂,既渴望来一场全身心的沐浴焚香,又希望能够借旅行营造自己的某种人设:比如晒个冰岛的定位,暗示自己又有钱又文艺;发个自己在著名高峰的照片,文案蹭一下《徒手攀岩》的热度,暗示自己热爱运动又有品位。

同时,我们期待获得如本地人般的在地体验,却忽略了游客也应当承担起责任——尊重环境、爱护风光。

但游客也不必为当下的旅行窘境负全责,毕竟目的地城市本身也难辞其咎。很多城市自身的承载能力不足,根本没有办法接纳越来越多的游客,却还在不断招徕旅行团。很少有旅游热门城市建立起完善的规划,或是认真着手解决问题。

一份名为《2030年旅游目的地》的报告考察了全球50个旅游目的地的“接待能力”,其中阿姆斯特丹、威尼斯、巴塞罗那、巴黎等著名旅游城市已经被列为了“重点保护对象”。

为了应对愈演愈烈的过度旅游危机,各国政府已经绞尽脑汁想出了许多解决办法。

自2019年1月7日开始,日本将对所有离境的个人征收国际观光游客税,每人每次1000日元(约为人民币63元)。欧洲许多重要旅游城市像法国巴黎、德国柏林、意大利罗马等,也已经开征旅游税。

另一些国家和城市则开始对游客限流。威尼斯在古城的主要出入口设置了闸门;去年4月,菲律宾宣布旅游胜地长滩岛将封岛半年,原因是游客人数过多而岛上排污管道不足,导致整个岛屿成了“化粪池”。

在我国,网上预约游览和分时段售票早已提上日程。特别是在国庆假期,诸如香山公园、颐和园等景点都开始实行“预约游览、高峰限流”的措施。

但这样真的能解决过度旅游带来的种种问题吗?看起来,不管是收税、限流、调整淡旺季,还是试图改变人们的旅游观念,似乎都差了点意思。

 

世界旅游理事会认为最适合发展旅游的地方,必须是那些制定合理政策的地方。提高一个城市的旅游能力,应优先提升它的宜居性,这也意味着要首先改善居民的生活。

我们显然不能把锅一股脑都甩给游客们,因为不管他们初衷如何,旅游都称不上是一件错事。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地政府应该负起更大的责任。

 

即使人人都能做一个合适得体的游客,过度旅游也不会就此消失,因为人与自然、人与城市、游客与当地人的相处,本身就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议题。

参考资料:

1. 过度旅游已成全球性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网

2. 不堪重负“过度旅游”使热门城市面临危机 ,中国日报

3. 国际旅游正在成为“公害”吗,环球时报

4. “过度旅游”困扰全球热门景点,经济学人

P
Peaches
1 楼
傻B文章,旅游促进经济发展。没有旅游的时候,整个国家就慌了
y
yuanfangzhi
2 楼
就是毛灾星号召全国“使劲生”生十个是“英雄母亲”!全国才从“4万万人民”暴增到“14亿”,导致人均资源减少,耕地缩减粮食紧缺,生活质量下降,资源紧张,竞争白恶化,人工贬值...78年不得已控制人口。现在中国承受巨大人口压力,跟当年毛瞎折腾有直接关系。
东方红NO1
3 楼
智障文章。 跟柴静的思维方式一样。 怎么?中国人就不是人?中国人就不该享有欧美人的生活水平? 把欧美人均旅游开销降到中国水平,再来跟我们谈克制。
d
dudulac
4 楼
你这个好像侵犯人权了,欧美用这个计划生育话题已经很久了,另外很多去美国的“人权”迫害不就是计划生育嘛?
r
rally
5 楼
那么多带薪假期,不是什么“过渡旅游”,是带动内需。
s
steelak47
6 楼
日本人很排外,又想赚游客钱。
自然而然
7 楼
过度这事还得社交媒体来背锅 !
f
floolf
8 楼
👌
一言难尽张
9 楼
罗马这几年游客少了,而且游客也没有钱了。别说的那么多游客,有也是一年里面个把月。
冷视角
10 楼
旅游本是开心悠闲事,这在黄金周里怎会有?唉,黄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