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要被防护服三个字逼疯了“真的太难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1月30日 18点41分 PT
  返回列表
79552 阅读
28 评论
浪潮工作室

新型肺炎爆发以来,全国大多数人民被迫宅在家里已经好几天了。 

囤的剧看完了,游戏打着都变得没意思,百无聊赖、急需苦中作乐的群众把目光又转向了福建人。结合时事,这次的新玩法是:让福建人试着说一句“防护服”。

 

于是,对话就变成了这样:

 

“防护服。”

 

“黄户湖!”

 

“是念:防护服。”

 

“……黄呼胡!!!”

胡建人h、f不分,是个全国人民都知道的老梗了。

 

不仅如此,胡建普通话还特产变扁的翘舌音、消失的后鼻音等诸多魔幻口音,令人听了也茫然。

 

“防护服”这种特殊场合才要用到的名词也就算了,福建人外地旅游点菜,为了一句“我要呲红搔漏和随煮鱼”,大概都得比划半天。

 

更绝的是,不光人们听不懂福建人的一口闽普,连福建人自己也想吐槽同省老乡们讲的是什么鬼。隔了一山一河,竟然就有难以克服的沟通障碍。

 

从福建人参加普通话测试就能看出[1],胡建人学个普通话,真的太难了。

不几系胡福不分

这里要先纠正大家的一个错误印象。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写福建的文章,嘲笑福建人h、f不分,其实这些文章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大多数福建人不是h和f混用,而只是发不出f的音。他们不会把“普通话”读成“普通发”,但他们会把“飞机”读成“灰机”。

2015年冯巩春晚小品《小棉袄》,高级黑了一下“胡建”人的普通话 /  《小棉袄》

福建人这样说话,锅得让闽方言背。

 

我们的语言学习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先学的是听,再才会说;说出来的发音,就是建立在听到的发音的基础上。没听到或者很少听到的发音,自然很难说得准确[2]。

 

对福建地区的小朋友来说,牙牙学语的时候,听到的都是来自父母长辈的方言。习惯了方言环境,再说普通话,就会受到方言的影响。

 

观察普通话“二级乙等”的福建人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表现,我们发现他们主要在翘舌音、n-l、f-h、前后鼻音以及韵母部分的i-ü这些地方产生发音错误[3]。而这些问题,其实都与闽方言背景有关。

 

普通话“福”中的/f/,对福建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4]。

 

大部分福建人说“福”的时候,在气流通过时松开了唇齿的接触,又马上要圆唇发/u/音,“福(fu)”就变成“胡(hu)”了。

福建人望着这张图片,死活读不出“防护服”三个字

除了h、f不分以外,听福建人说话经常有种“很扁”的感觉,这又是怎么搞的?

 

北方的小伙伴都能熟练地卷起舌尖,让舌尖和上颚前部接触,就有了卷舌音zh/ʈʂ/、ch/ʈʂʰ/、sh/ʂ/。而福建人习惯了让舌头保持自然状态,原本应该卷起的舌头,现在游移在牙龈和硬腭中间,更接近齿龈音z/ts/、c/tsʰ/、s/s/。

 

比如,你要四问我资不资词,我当然四资词的!

 

在福建的建瓯、政和等闽北方言区,人们在发这几个翘舌音时更加夸张,甚至还会错误地抬起舌面,会场、工厂都变成了“抢”。

 

另一个卷舌音r[ʐ]的发音也好不到哪里去。闽南地区的福建人更容易把普通话带n、l、r声母的字都读成l声母,“福建人”读作了“福建棱”。还有的卷舌音r会神秘漂移,比如龙岩地区写作“日子”,读作“艺子”。

福建人陈赫教东北人林更新用闽南语说“爱拼才会赢”  / 《奔跑吧兄弟》

当然,有些好学勤奋的福建人,非常想练习普通话,于是他们可能会在书上看到这样的教程:

“用‘滑音法’控制发音位置的高低前后,逐个发出区别较小的不同音。比如学普通话的ü,可以保持圆唇的口型,伴随着舌头的逐步后缩,从闽方言里熟悉的u/u/到央元音/ʉ/,最后到ü/y/,这样就能探索和体验到正确的发音状态。也可以用‘夸饰法’,比如不断强调唇齿接触的f/f/和卷舌动作[9]。”

他们发现看不懂,就放弃了。

 

于是,福建人说出来的普通话,变成了一种受方言影响、但又无法避免固有语音缺陷的谜之发音。有个形容叫“地瓜腔”,就是专门指福建口音。

 

能有自己的专门代称,可见福建人的普通话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关怀。

 

话说回来,中国的方言区多了去了,为什么闽方言的干扰这么大?

福建方言,

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实际上,闽方言是所有方言中与通语差异最大的,可能没有之一。

 

为什么呢?它与汉语的演变轨迹脱节了。

 

汉语的演变一般被划分为四个阶段: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古汉语和现代汉语。语音上的重大变化,发生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之间(大约为唐宋时期)[5]。

《国风·桧风·隰有苌楚》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朗读 / Youtube

网传根据古代汉语拟音朗读的诗经选段,大家吐槽上古汉语听起来根本像泰语,到北宋时期已经顺耳多了。

 

而闽方言保留了更多上古汉语的特点,没有搭上中古汉语这趟车。

 

我们辨别汉语上古中古的发展阶段,很主要的就是看唇舌音的分化。唇音的分化,指的是中古汉语在后期有了重唇音部帮b[p]、滂p[pʰ]等和轻唇音f/f/的区别;舌音分化,意思是中古汉语有了舌头舌上音的区别,韵书上出现了发音位置在舌上的,像是彻ch[ʈʂʰ]、澄zh[ʈʂ]这样的音部。

 

在第一部分的声母系统对照,我们就已经看到了f/f/和卷舌音在闽方言中的缺失。闽方言的这一现象,在全国的方言区中是独一例。

基本的汉语谱系树。考虑到研究范围,省略了苗瑶语和藏缅语谱系枝节 /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

不仅语音,甚至常用词汇上,闽方言可能都没更新。比如稻谷说“粟”,男人说“丈夫”,很多都是我们在先秦诗文中才会读到的。

福州小吃“鼎边糊”,又叫“锅边糊”。在福州话中,“锅”其实是“鼎”的发音,这就是语言古老的标志之一 / 网络

这就很奇怪,全国的小伙伴都参与了中古汉语的演变,为什么闽方言掉队了?

 

今天的福建人,祖先大多是六朝到宋元时期的大批北方移民[10]。南北朝和唐末五代乱世,都有大批北方移民入闽,带来了包括中原东部、中原西部、江东吴语区和长安文读系统。到宋代的时候,闽方言已经基本定型[8]。

 

后来福建的人口渐渐饱和,再加上地形相对封闭,西北的武夷山脉和东北的鹫峰山脉形成天然屏障,北方移民越来越少,语言接触也就少了。

福建土楼是福建闽西南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之一。但其实,福建土楼所处的地区,方言和闽东、闽北有非常大的区别,相互之间无法听懂

久而久之,福建的闽方言和大江南北的汉语发展轨迹脱了节。

 

长期保守、稳定的语言环境,让闽方言保留了更多现在失传的上古汉语特征,成为了“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曲折的移民历史,也让闽方言的内部格局变得复杂。

 

人们带着不同历史层次的语言落户福建,然后又被大量山陵河流互相阻隔。闽方言有明显不同的闽东、闽南、莆仙、闽中、闽北五个小区,还有1/4的县市有客家方言、赣方言、吴方言和官话方言岛。各方言区之间的小方言又相互穿插、递相变异[11]……

福建境内的方言一般被分为七个大区:闽东方言区,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南方言区,以厦门话为代表;莆仙方言区, 以莆田话为代表;闽北方言区,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中方言区,以永安话为代表;闽客方言区和闽赣方言区。中间还有过渡区和方言岛 / 中国方言地图

最终,福建省境内,“十里不同音”。

下一代福建人不会说方言了

福建并不是没有推广过普通话,只是效果大都不尽人意。

 

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针对福建地区的推普运动,就因为雍正皇帝感受到了被闽方言支配的恐惧[10]。

 

雍正接见官员时,发现通行官话的朝堂之上,“惟有闽、广两省之人,仍系乡音,不可通晓”。雍正6年,朝廷下旨在闽粤两省开展“正音运动”,以八年为期限改正口音,否则就要暂停举人贡监生童参加科举考试[12]。

 

可惜效果不太理想,原定8年的考核期,一再拖延,最终不了了之。后来乾隆又不甘心,几番尝试,最后都收效甚微[12][13]。

福建漳州市东山县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老人。南屿老人们只会讲闽南话,听不懂普通话。从他们小时候记事起,就开始在这片海滩上以捕鱼为生

民国时期虽然也有过国语运动,不过再度开展针对福建本地的大规模推普工作,要等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了。

 

50年代,大批北方干部南下到福建工作,依然摆脱不了带“翻译”的宿命,有时带一个竟然都不够。195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三个月后,福建省即成立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14]。

 

讲到福建的推普工作,大田县是不得不提的。解放初全县会讲普通话的仅占总人口的2%,到1958年,普通话的普及率已经到达86.7%。19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正式确立大田县为福建省图谱工作的红旗[15]。

福建三明农村典型景观。大田县就隶属于福建三明

不过,大田县的推普成功,可以在福建地区复制吗?

 

大田县特殊在于,它是明朝时期由好几个县的边缘地区合并而成的。到解放初,一县交叉五六种方言。各种方言各自为政,谁也无法占据主导地位,大家要交流,只好学习普通话[15]。

 

与大田县不同的是,在福建东部沿海,十几个县、几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通行着类似的方言,并且有自己的标准音和文学戏曲形式。再加上外来人口少,方言根深蒂固、难以撼动[15]。比如莆田市300万人,就依然操着十分一致的莆仙方言。

2011年11月10日,福建省莆仙戏大剧院的演员正在演出剧院成立后的首场莆仙戏《智取金刀》

在交通闭塞,经济更加落后的农村,这种情况还要严重一些。根据2013年一份针对泉州地区城乡普通话使用情况的调查,10-20岁农村地区学生日常使用闽南语或以闽南语为主的比例高达79%[16],老师长年使用方言给学生授课,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不过总的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际的需要,方言母语正随着代际的更迭被逐渐废弃。

 

对福建各地方言片的调查显示出一种共同的走向,那就是年龄越大的人,越常使用方言;其他情况下,则使用极少[16]。

 

2015年下半年对福州市区中小学生语言生活状况的调查显示,即使父母均为福州人,中小学生家庭使用普通话的比例也达到了85%左右,完全使用福州话的家庭为0。人们已经预测30年后,城区内的福州话就将要面临绝迹的危险[1]。

快速发展的福州。这座城市绝大多数年轻人日常交流已经不说福州话,改说不那么标准的普通话了

普通话在社会生活中,如愿地占据了方言的空间。

 

然而,方言一旦消失,以此为依托的大量上古痕迹、口传文化、民风民俗都将随之消亡,并且永远无法恢复。最理想的情况,是能在社会生活中同时保持方言和普通话的同等输入。

 

当然了,在这种双语环境下,福建人是怎么也读不准“防护服”三个字了。

w
wowowowo
1 楼
真的很蓝。
g
greentee
2 楼
不是很懂为什么中国官方如此热衷所谓标准音。换句话说,中国官方为什么把一切的一切都要订一个标准. 相比之下,欧美国家广播电台也有约定俗成的最常用发音,但是没有法律强制地位,也没有规定某个单词一定要发音成什么才算对。 真的有必要把14亿人从口音到思想都做的一模一样吗?普通话讲的差不多不就行了?非要读那么准?
想拿钱的愤青
3 楼
大家不要吃野生动物了,以后吃胡建人吧哈哈哈
j
joe33
4 楼
小编,你妈叫你回家吃药。
今儿又阴天
5 楼
因为你说的14亿人得能明白互相在说什么啊。有些话大家都能听个7788,比如东北话,就不需要特别强制东北人学。可是闽南话全国几个能听懂的?更何况福建方言还分很多种。不会不学怎么交流?难道你去莆田做个变性手术还得带个莆仙话翻译?
铅笔人
6 楼
哈哈哈,我确实死活读不出来
c
cokoni
7 楼
建瓯话
枫中的男子
8 楼
太过混啦,你们怎么阔以这样欺护偶们胡建人!!!
司马怒
9 楼
然噶胡纠人撒吕礼!
司马怒
10 楼
能读出来的,就是咱们的嘴唇向內凹,不大习惯不大自然而己!
4
417筹委会
11 楼
留园小编妈妈被狗吃了他妈的天天黑福建人
4
417筹委会
12 楼
那是福兰人
j
jordangoodwjz
13 楼
最好的就是学校普通话,家里说方言。不过这个需要家长的配合,因为好多方言区的家长自己都不怎么说方言了
司马怒
14 楼
你去听听福州话就知道了,和国语没半搭关系,简直就象外语!之前有一个什么谭警官的节目,在马路上碰到一个福州人,说了一段福州话,那谭警官一字都没听懂,直接以为是韩国人了!
r
rally
15 楼
其实"福"南人也一样.
y
yyss8
16 楼
福州市内的小孩的确基本不讲福州话 只会听懂一点 除非跟爷爷奶奶那一辈 当然普通话的腔还是很福建的 爷爷奶奶辈要是懂普通话还好 要不懂的就基本是零零星星几句福州话加手语交流了 我经常跟朋友开玩笑 我的福州话是来了美国跟一群长乐朋友一起玩才学会的
错错错错错
17 楼
“AN”和“ANG”确实很难啊。
X
X00X
18 楼
中国啥都歧视 有中国人认为北方人说英语”好听“ 在老外耳朵都一个样,听不懂,啊哈哈
c
cnmeng
19 楼
普通话话是满音汉语,因为孙中山把普通话定为中国官话,所以全中国推广。但也没有必要嘲笑其他地方的人说普通话有地方口音啊!有病的小编,有病的媒体。
s
skyangel
20 楼
Fu hu 还是分的清的 han hang 或 fen feng 分不清
三个呆婊
21 楼
那又怎么样?福建2019福建人均1.56万美元 全国第五,除了2个举全国之力集全国资源的特权直辖市,福建全国第三。那些傻逼难听口音的某些省,人傻爱吹牛,特权照顾,眼红别人,吃国企反,混吃等死,没什么本事就会玩低俗,玩快手。废物有资格黑福建吗?我还说我们南方的普通话才标准呢,你吹啊。
多来梦
22 楼
来吧活化石,你们要 爱 bia gia 胃 nia!吼择 giu 胃 粉蓝粉蓝
沟里孩子
23 楼
书同文,行同轨,语同音,秦始皇真伟大,我们现在还在享受他的余荫
g
g我也是
24 楼
小编,猪锅夸烧,虾连乃。我替福建人问候你全家女人!
硕鼠
25 楼
这个没有不要嘲笑胡建人,只是个发音而已。如果是逗乐,就差不多了,福建人也是中国人。
有无差
26 楼
我是普通话差到自己常常会爆笑的人,曾经外教还教过我平仄音,卷翘舌之类的。
小田田不来米
27 楼
念尼玛逼,傻逼
r
roysui
28 楼
我们胡建人只是带口音,或偏音,你们去听听广东人的国语,特别是广东台山人的国语,他们讲国语的时候,还以为是在讲泰语
不同声音
29 楼
: 既然福建这么牛?为何还偷渡啊?
s
solitude
30 楼
这几年还有人偷渡吗? 会比你的省份还多吗?
影月
31 楼
以偏概全,“防护服”只要读过书的都不会读不准,当然除了上了年纪的人,现在更不用说了,在校读书的小孩普通话很标准
t
t53063284
32 楼
: 其实你可以这么想,把西欧这么多国家合起来组成一个国家,如果法定官话,社会主流语言都没有,别说管理了,就连普通沟通都困难,在欧洲,可说我们是去了另外一个国家,情有可原,但在中国,就算一个省就有几种方言,尤其是福建,方言很多,这个怎么搞,最后结果就是只能一方人管制一方人,国家政府权利被地方瓜分,说的严重一点,这种情况历来是国家动乱的前兆
经纬仪
33 楼
但是那是祖宗的口音😁
潮平路见沙
34 楼
我是福建人,说实话确实我们讲普通话有口音。小编也写出了这些口音的原因。受教了。我感觉小编也就开开玩笑。没有地域黑。其实在老外眼中,他们那里能分出你是哪一个省份的人,他们就知道你们都是中国人。所以,开开玩笑无伤大雅,但是,如果是哪一个地域狗出来吠,我们福建人也不会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