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德国消失17年的女孩找到了!秘密慢慢被揭开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7月2日 16点47分 PT
  返回列表
56185 阅读
31 评论
光明网

“代我们德国辽宁同乡会、德国法律援助保护协会向曹茜的父母问好!祝两位老人身体健康长寿!如有需要,我们还是一定尽力!谢谢大家!”6月30日深夜,在本报记者专为寻找曹茜而成立的“跨国寻找曹茜微信群”里,德国辽宁同乡会会长巩女士代表连日来一直帮助寻找曹茜的热心公益事业的德国侨胞、法律援助保护协会发来这段话,并转来驻汉堡领事馆寻找曹茜的最新进展。

“曹茜还在汉堡,她一切平安”

巩女士告诉记者,驻德领事馆已经介入这件事了,她通过我国驻法兰克福领事馆联系到了驻汉堡领事馆,得到的结果是,曹茜还在汉堡,领事馆工作人员说她一切平安,至于她为什么不和家里联系,这是她个人原因了。

“我想大家到此为止吧!曹茜这个人还在,领事馆很给力,至于她不想见父母完全是其个人原因”,德国辽宁同乡会一位热心侨胞在群内说。“目前是找到曹茜的下落了,大家不用过于着急,事情终究会解决的,这种结果对我们大家是个交代,对关注此事的众多读者是个交代,对其父母更是个交代。”巩女士对这种结局保持乐观看法。

“找到了曹茜,这是不够的”

“跨国寻找曹茜微信群”自6月9日成立来,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12位成员中,有大连德国留学生、旅居德国华人律师、外贸公司老板、当地华人报编辑等等,大连与德国是6个小时左右的时差,为了寻找曹茜这个共同的目标,本报记者与这些热心人士几乎每天聊到半夜12时,这在德国汉堡等地是下午6时左右。

在20多天的时间,热心人士不辞辛苦地奔走在柏林、明斯特、慕尼黑、汉堡等地,找到了曹茜当年生活过城市的痕迹,甚至联系上了2001年至2002年曾与曹茜生活在明斯特期间住在一栋楼的浙江大学生,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线索。在柏林,热心人士拿到曹茜父母写给本报的委托书,与当地警察局联系,查到曹茜在2005年前曾在柏林居住过。热心人士从民航方面还查到:曹茜曾经在2004年8月5日从德国飞至上海,离开时间为8月17日,在国内逗留12天。但记者求证曹茜父母与亲友,彼时曹茜并未与父母联系,其家人猜测她或许到上海探望一位朋友(曹茜失联之前曾与家人谈起过这位朋友)。

“找到曹茜,知道她还在世间,这是不够的,下一步,看看如何接近她,感化她,让她给父母通个话,了却父母一个心愿。”德国辽宁同乡会会长巩女士表示,“大家静候佳音吧!”

父亲平静面对,让记者带话

“曹茜找到了,她还在,生活在汉堡,一切正常……”记者第一时间将寻找曹茜的结果告诉曹茜的父亲曹肇纲。“她现在干什么工作?有孩子了吗?能给家里打个电话吗?”曹肇纲语速平缓地问了三个问题。苦苦寻找17年的女儿出现了,曹父听到结果后表现平静。

稍后,他请记者帮个忙,“能不能将家里的电话号转给曹茜?”接着老人又补充了一句,“曹茜太犟了,她不会主动给家里打电话的。”记者告诉他,德国辽宁同乡会的热心人会主动去看望并劝说曹茜的,老人听罢表示:“到时请帮我转告曹茜,只要曹茜能自食其力,我们老俩口不图她养老了。”

曹茜大学同寝室同学联系记者:无论最终做何选择,我们都理解尊重她

她是一个“随性率性的姑娘,聪颖浪漫理想化,有思想有主见,不想被束缚”,曹茜的同学说。

初见高冷久处热情的文艺女生

苏女士是曹茜辽宁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的同班同寝同学,尽管从2000年曹茜出国留学以后一直没再谋面,但是因为“曹茜消失”被媒体披露之后,尤其是一些不负责的自媒体随意发声,个别网友甚至对曹茜及其父母加以人身攻击,使得苏女士觉得有必要站出来澄清一些事实真相。

苏女士主动邀约本报记者重新打开青春记忆的闸门。在她眼中,曹茜是一个学习能力强、善良且有同理心、初见高冷久处热情的文艺女生。“她特别有语言天赋,外语学的是日语,刚入学时学校组织我们参加外语摸底考试,曹茜就通过了日语能力二级等级考试,好像是整个日语班唯一一个达到二级水平的。而按照正常的节奏,到大二下学期通过日语二级或英语四级就可以。”

“引经据典”讲给同学讲名著

大学期间,和寝室同学相比,曹茜对学生社团活动不太感兴趣,课余生活“很宅很文艺”,热衷文学,酷爱读书,当时学校图书馆和辽师“小街”路边摊的文学经典著作几乎读了个遍,从外国文学到中国古典著作,从徐志摩、张爱玲到贾平凹、路遥、金庸、古龙再到余秋雨……由于好多书籍都是在地摊上买的盗版书,窜行或者错别字多,她还经常在旁边认认真真做批注,然后“引经据典”讲给寝室同学听,她讲得生动精彩,大家跟着听得如痴如醉。

筹备出国的那段日子,曹茜常和大学室友念叨,“这次父母已经尽全力了,家里已经倾其所有,出国之后我必须靠自己了!据说那边有的留学生干电焊,到时候找不到更合适的兼职,我也准备干这个了。”显然,曹茜出国前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出国初期曹茜会偶尔往寝室打电话或者写信,倾诉留学的点滴见闻和生活上的清苦。

▲2000年同寝同学送曹茜离开辽师的照片(左起第五位为曹茜)

“希望她从容地走好以后的路”

曹茜大学同学们说,“作为朝夕相处的同学,我们一直很想念她,很遗憾当时的资讯还不够发达,大家都还没有手机,也没开始用QQ,哪怕曹茜再晚走一年,情况或许就不一样了。大学毕业后有了chinaren,我们一直期待奇迹的出现:有那么一天,曹茜在这个平台上搜到了我们的班级名‘电教98’,然后进来跟我们说‘同学们,好久不见啊’!”

“直到这个平台渐渐被QQ群、微信群取代,那几年我们依然会登录上去看看,就怕万一曹茜找到家了,而我们却不在。”问及有什么想通过媒体向曹茜表达的,苏女士说,同学们的想法一样,都是希望曹茜一切安好。“选择不相见,或许是已经彻底放下了,或许是最大的放不下。无论曹茜最终做何选择,我们都理解她、尊重她。如果此前经历了什么,有什么走不出的心结和阴影,都希望以后的日子里她能彻底放下,从容淡定地走好以后的路。共同经历的那段美好青春,足以慰藉我们的一生!”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张锡明

允魂
1 楼
翅膀硬了,加上家里管的压力太大
柠檬酸酸
2 楼
早晚会有报应的,她的孩子估计也不会放过她
千年老猫
3 楼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y
yakgg
4 楼
照你这思路, 曹茜的爸妈也一定是对曹茜的爷爷奶奶非常不好, 所以生出了曹茜这个报应孩子
晓星250
5 楼
缘分尽了
m
mangotree
6 楼
子欲养而亲不待
m
mangotree
7 楼
这要等到那一天,子欲养而亲不待 的时候?
a
aamamamia
8 楼
她的同学很有素质,至于那位生称感化的同乡会的就让人一言难尽了
小P孩儿
9 楼
: 你是个大连人...
小P孩儿
10 楼
挺好 这不就是中国大多数出去留学然后再也不回国的人的缩影吗 这次疫情没动摇你们的初心吧 唉
s
smartknife
11 楼
不联系父母可能是家庭原因。不联系同学呢?
一分为二好
12 楼
文中照片,看看2000年国内大学生的生活,比比今日大学生的风采。中国的确是在邓小平南巡以后,才加速发展起来的。不到30年的奋斗,胜过绝大多数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再一次不道德地叹到:毛泽东的家庭悲剧——毛岸英之死,是中国民众之幸。
遗精的美好
13 楼
满脑子理想主义的人很容易和社会脱节,看什么都很感性,捉摸不透内心想法
J
Jjl2001
14 楼
清官难断家务事,楼下各位甭操心了。
g
greentee
15 楼
正解。 战后各国飞速发展,德国日本都是不用二十年就重返大国地位。战后的二三十年是各国的黄金发展时期。 反观中国,却整整废掉了一代人和时间。直到邓小平才重新说出经济建设为中心。
文梦缘
16 楼
/农夫与蛇蛇
缘分999
17 楼
不要管感情部分,各有各的理由。起码把父母这么多年培养的费用结了,这么多年,加上通货膨胀,累计起来也是不小的费用。好像父母也不是什么有钱人,起码把钱还了。从此是陌生人,谁也不认识谁也行啊。
n
nationwide
18 楼
无非是两种情况,1 这女的就是个畜生 2 当年有家庭缘故,父母与子女决裂。
p
popouuii
19 楼
也许她是同性恋 父母不支持呢 这些事情别人怎么能了解
北小湾
20 楼
人还在就好。
S
Sunstreaker
21 楼
呵呵
丁丁2011
22 楼
清官难断家务事
大漠仙人球
23 楼
感化她...
h
hhzmm
24 楼
唉,不管发生了什么,能这么多年和父母老死不相往来, 佩服人家的毅力和决心啊。
一尘大师
25 楼
初到德国时过的惨啊,没脸见父母?
q
qaz1234567
26 楼
沦落风尘
水中的深呼吸
27 楼
没透露原因一切都是放屁
y
yoogyoog
28 楼
: 你把孩子生出来经过你孩子的同意么,你孩子是被动生出来的结果从他一出生就要背负你的养育费用,这公平吗? 我一直是和我孩子说我有义务养你到18岁,你如果上大学了我会买一辆2手车给你,以后你还需要什么要向我借钱,我一直是这么的,我也不知道到时能不能做到。
不同声音
29 楼
“随性率性的姑娘,聪颖浪漫理想化,有思想有主见,不想被束缚” ------------ 这一看就是洋枪女,扛洋枪拿身份。
c
cranberry
30 楼
不是什么好玩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