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坛大地震 “默克尔接班人”甩手不干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2月12日 10点38分 PT
  返回列表
37072 阅读
12 评论
新京报

“小默克尔”最初崭露头角时曾被许多人寄托厚望,但上位之后,却迅速暴露出了她和默克尔之间巨大的能力差距。

▲安妮格雷特·克兰普-卡伦鲍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2月10日,德国政坛爆发大地震——被视作现任总理默克尔政治接班人的卡伦鲍尔宣布,她将放弃基民盟(CDU)党主席职务。这意味着,她也同时放弃了在2021年默克尔退休后,成为其政治接班人的机会。

“AKK电梯”

卡伦鲍尔(AKK),现年57岁,是一名具备中性色彩的新生代女性政治家。

在基民盟这个典型中右翼政党中,卡伦鲍尔在诸如“女性阁员最低比例”和“最低工资保障”等社会问题方面较默克尔更“左”,而在难民政策方面则远比默克尔更“右”。

卡伦鲍尔于2018年12月7日在基民盟代表大会上脱颖而出,取代任职18年之久的默克尔,成为新任基民盟主席。

德国是议会制国家,执政联盟中最大党的党领将自动成为新任总理。所以,等默克尔退休、2021年联邦议会选举后,只要基民盟仍有机会组阁,AKK将顺理成章成为下任德国总理。

没想到席不暇暖,一路“坐电梯”上升至默克尔接班人地位的卡伦鲍尔,又这样坐电梯一路冲向“底层”。尽管她国防部长的职位仍然保留,但这明显只是个过渡:执政的联合政府只是懒得在距离下届选举只剩一年的眼下,匆忙再换个内阁阁员罢了。

导火索在图林根

“小默克尔”起初崭露头角时曾被许多人寄托厚望,但上位之后,却迅速暴露出她和默克尔之间巨大的能力差距来。

她在党内被普遍指责为“能力低下、姿态僵硬”,经常在面对社会话题时卡壳、“断片”。同时她又展示不出自己在应对难民危机或经济困境方面的能力,令党内外右翼不满。

而在图林根选举问题上的失意,令她在政坛的境遇更是雪上加霜。

她在接任党领袖后直至2021年选举前的首要使命,原本是稳住基民盟在地方选举中节节败退的局面。但去年上半年打的几仗都乏善可陈,因此她对去年下半年举行的图林根州选举寄托厚望,志在必得。

然而,2019年10月27日的地方选举,基民盟仅获得21.8%选票屈居第三,这曾被公认为默克尔、基民盟和AKK的三重惨败。

但左翼党也并未稳赢——左翼执政联盟的两个友党得票率均有所下降(社民党8.2%,绿党5.2%),因此组阁基础变得摇摇欲坠。在这种情况下,基民盟及其盟友自由民主党何去何从,就一下变成关注焦点。

2月5日,德国选择党在州长遴选中突然改变策略,放弃推举本党候选人,转而集体投票支持自民党候选人凯默里希。而基民盟也如法炮制,结果原本不成气候的自民党居然斩获州长宝座,而德国选择党和极右翼则成为实际上的最大赢家。

原本基民盟在各级选举中的立场,是既不和有东德背景的左翼党结盟,也不与选择党为伍,AKK此前也一再强调这一立场。但图林根州长遴选中,基民盟却和极右翼为伍,这下无异于捅了马蜂窝,引发党内外各阶层的广泛斥责,默克尔和“小默克尔”这一老一少两位领军人物当然难辞其咎。

2月6日,尴尬的凯默里希挂冠而去。这样一来,惊涛骇浪就全部涌向了基民盟,最终冲垮了AKK。而行将卸任的默克尔和面临2021年选举的基民盟,无疑也再遭重创。

谁是“下一个”

但饭终究要吃,选举也终究要如期举行,谁是“下一个”就变得至关重要。

目前被普遍提及的热门人选有四位。

——“巨人”梅尔兹。这位身高1米92的富商因主张排外,在2002年被默克尔扫地出门,弃政从商后成就斐然。日前,他放弃“黑石”要职重返政坛。他在移民问题上虽“偏右”,经济方面却遵循基民盟传统的新自由主义原则,且有着完美的经济领域履历。自称“上层中产阶级”的他一旦成为继任者,基民盟的政策将变成“移民问题收紧、经济领域开放”。

——“被招安者”施潘。这位卫生部长一直是默克尔移民政策的公开反对者,在党内地方、基层拥有广泛人脉,且积累了丰富的内阁行政经验。他屡屡成为AKK的最强有力挑战者,最终默克尔任命他为卫生部长,勉强“招安”了他。如今老对手AKK退场,施潘或许迎来政治转机。

——“少壮派”拉谢特。来自北方的拉谢特是党内知名温和派,也是热门继承人选中最支持默克尔难民政策的一位。他很擅长与社民党等中左翼周旋,如果未来基民盟对自己选情估计悲观,认为“大联合政府”可能在2021年重现,这位58岁少壮派就可能脱颖而出。

——“盟友”索德尔。索德尔其实是基民盟的盟友——巴伐利亚基社盟(CSU)党领,这位整天把“基督教传统价值观”挂在嘴边的四个孩子的父亲,在“南方”有相当的民意基础,且他在中右翼政治家中享有“热心环保”的名声,这也有助于吸附一部分大城市选票。

这四人各有千秋,但也没有一人的综合实力敢说稳赢AKK,就更不用说能直接接任默克尔了。

空城之主
1 楼
这人一看就是个判断力很弱的人。和平时期搭别人的车可以混官做。
罗马军团
2 楼
起因是图灵根州长选举,基民盟、自民党这两个右翼联盟被选择党碰瓷。原先是左翼联盟执政,这次选举本来如无意外,还会连任,因为左翼联盟虽然无法获得绝对多数票,但是基本能够保证相对多数。但是半路杀出一个选择党,他们把票都投给了自民党候选人,使得自民党候选人拿下多数。有人说这也没啥,这是选择党自己碰瓷,问题是德国的议会政治和美国是很大不同的,自民党因为选择党的关键性支持而获胜,组阁时必须要和选择党谈判,给予一定的职位份额,否则联合政府难以成立。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民党如果不想和选择党同流合污,新当选的候选人就必须当即表态不接受选举结果,这将导致选举失败,重新再来一次。但是问题是自民党候选人欣然接受了,这就捅了大篓子,梅克尔当时还在南非访问,当即隔洋发声要求选举作废,她这个表态不但引起违宪的质疑,而且也因为越过党主席卡伦鲍尔导致卡伦鲍尔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这表示卡伦鲍尔这个党主席实际上是一个傀儡,并无领导基民盟的实质性权力和声望。 不了解德国历史的人大概会觉得德国人小题大做,极右翼在一个地方选举中碰瓷上位,德国人的反应这么激烈。但是要知道,希特勒就是这么崛起的。纳粹党一开始也是边缘,就是首先在图灵根州选举中,诱使右翼联盟和纳粹联盟战胜左翼才正式登上德国政坛。这样的场面再一次发生在同一个地方,触动了德国人最敏感的神经。几乎所有的舆论都要求自民党新当选的州长立即辞职以和选择党划清界限。结果在巨大的压力下,这个新州长只当了一天就不得不辞职。
罗马军团
3 楼
不了解德国历史的人大概会觉得德国人小题大做,极右翼在一个地方选举中碰瓷上位,德国人的反应这么激烈。但是要知道,希特勒就是这么崛起的。纳粹党一开始也是边缘,就是首先在图灵根州选举中,诱使右翼联盟和纳粹联盟战胜左翼才正式登上德国政坛。这样的场面再一次发生在同一个地方,触动了德国人最敏感的神经。几乎所有的舆论都要求自民党新当选的州长立即辞职以和选择党划清界限。结果在巨大的压力下,这个新州长只当了一天就不得不辞职。
罗马军团
4 楼
实际上选择党的策略和当年的纳粹根本就是一模一样,党首基本上就是重复希特勒当时的话公然在大会上这么说:右翼最终不得不和我们联盟,因为他们想要赢就没有别的选择。 德国当下的政治,德国的左翼已经和极左翼(左翼党,前德共脱胎而来)联盟,所以问题就来了,基民盟能抵制住和极右翼联盟的诱惑么?德国的政治正在经历类似美国的大分裂,在前东德一些地方,极左翼+极右翼的选票已经过半,过半的选民如何能被主流舆论继续视为“边缘”?这是一个迟早必须要正视的大问题。
i
irvinelee
5 楼
经济不好了,各种问题就无法继续遮掩了。 全球左派高歌猛进,主要是战后的黄金时期。这段时间经济飞速增长,自然人权也就得到了最大的保障。 可是进入21世纪后,经济开始(相对)疲软,没有那么多的钱了,利益争夺就愈发尖锐。 正所谓有钱一切都好说。现在没钱了,走中间道路的政党选票就没了,而极左极右的选票则越来越多。也就是说,中间道路两头通吃是不可能的,必须要站队。美国大选正是这个趋势的最大的一个表现。现在德国也是。中国俄罗斯也是,都是强硬派掌权了。
清君
6 楼
早该辞职的人偏不辞,脸皮厚,不该辞职的人,受不了打压辞职啦,我们每天跟这个扭曲的社会形态共存,不容易啊
k
kankanwo
7 楼
现在这些连性别都让人懵圈的人最走红。
l
laocaige
8 楼
默克尔是强势的性别主义者。 她把自己的女将一个推举为欧盟主席,另一个接自己的班,德国一时间没有了男人的空间。党内的男人们当然不干了。女权太超过了。 老百姓还是女选民支持女将,她们是默克尔的支持者。于是党内的男候选人只能倒戈。
l
laocaige
9 楼
我们看民主选举,撕裂最严重的其实是性别撕裂。 党政在其次。
M
MApatriot
10 楼
德国人清醒过来了。被魔大妈搞得乌烟瘴气的国家也要喘口气了。
G
GreenStuka
11 楼
没了苏联武力威胁的欧洲不但不再增加屁民们的福利,还要砍,收割韭菜。结果经济危机屁民们返贫选出了极端的极右。看好欧洲作为三战的战争策源地解决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或者欧盟自爆解体。
窈窕lady
12 楼
德国的男人好像温柔得没有了存在感,好像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真的衰到这种地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