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知道互联网一直在接管人类的生活,但亲眼看到网络墓地之前,谁也没想到技术进步能把阎王爷的差事也管了。
不再需要繁琐的烧纸叩拜,在桌上点起蜡烛,登录账号前对手机电脑进行一番查杀即可表示虔诚。
无论身处何地的子孙,只要有网就能随时完成一场云尽孝。
通过数据把客户对逝者的思念具象化,用0和1构建起一个在家就可以直接连通的阴间,这已经超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无疑是一项横跨阴阳两界的技术突破。
在网墓产品“天堂纪念网”公开的数据中,已经有三百多万人通过技术加持在此上坟。
没人知道地下什么时候通的网,但贡品选项里的神舟七号无疑证明了另一个世界的与时俱进。
这么多年下来肯定有很多技术精英过去为地府工作搞发展,阎王爷现在应该也实现无纸办公了。
“之前流行过一段时间烧iPhone,不知道将来能不能和下面的祖先视频”
网墓里奉行客户至上的行业标准,不像现实世界中阶级分明,所有逝去的人都有机会被这里供奉。
东西方意识形态的隔阂被网线击破,金庸和乔治奥威尔一起躺在人类最后的家园。
而乔治奥威尔虽然没等来1984,却有机会被葬在动物庄园里,清明节前后还能吃上两盘荠菜饺子。
“只有在这你才能看到岳飞秦桧共处一坟,虔诚的李氏后人吊唁大唐第一个太子。”
开发者把现实送进了云端,每个往生者又在云端实现了永恒。
你很难预料还能发现谁的墓碑,即便远在加拿大的一对老夫妻也被记录在案。
这里已经把大数据算法应用于冥界,没人逃的过互联网判官的眼睛,那些实时更新的死亡动态,可以理解为新世纪的警世通言。
“我们这一代人谁要先走了,也许可以不用再去墓碑前悼念了,浏览下他的社交网络,就能当一次上坟扫墓。”
你也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深入灵魂的内容平台,发布的文章经常充满哲学启示,带给人的思考不亚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而当你看到有人为自己的爱情建了座坟墓,会进一步发现当代人对上坟这个行为本身的灵活运用。
当然就算完成了阴阳相通的壮举,这本云端生死簿也还是得尊重一下产品经理。
作为正式上线的互联网产品,网墓提供定制化服务,用户可以自由选择祖坟的风水、背景音乐和贡品。
子孙的孝顺都将被“深情指数”、“爱心指数”、“人气指数”所量化,类似于丧葬版QQ空间。
你可以对任何墓主送上自己的一份孝心,就像大家一起玩《清明祭拜》的网页游戏,并刷了100个火箭。
只是隔着屏幕难免会缺少一些精神上的肃穆感。
为了增强客户的实际上坟体验,整个网站没有广告,贡品商城里也处处体现属于阳间的人文关怀。
品类丰富,汇率固定,10块钱即可兑换1000天堂币,足够客户在阴间武装一个师。
“给先人送上天堂茅台酒和进口555香烟,再贴入一段Techno音乐,还能一起蹦个迪。”
同时这里又时刻提醒着你阴阳相隔的基本事实,比如你很难掌握阴间商品的定价规律:
3万美元需要20个天堂币,200万美金只要10个,而一辆兰博基尼需要50个天堂币,比坦克还贵。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被剥削的劳动力仍然廉价,买个替你在线磕头24小时的人,只需5个币。
网墓从业者们对自己的定位清晰,同时深谙目标人群精神上的需求,为殡葬业发展探索出了O2O转型的契机。
主业下葬,兼职解梦,为经常被托梦的后世子孙解决后顾之忧。
但这些梦估计周公也解不了,看起来更像是惊悚小说合集。
作为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又一次入局,自然不会只局限于墓地。
2018年有人选择从环境保护入手,结合区块链技术,开发出了三界通用的以太冥币。
图片来源:知乎用户@踏歌
产品充分考虑到阴间通货膨胀问题,不能交易,不搞私募没有空投,只有阎王爷有额度。
简单来说就是除了烧之外,其他功能一概没有。
据说0号以太冥币已经永久烧给了霍金,5号烧给了图灵。
被以太冥币启发的以太坟应运而生,旨在为老百姓打造永不消逝的坟墓。
当时就有先锋弄潮儿建议把先人数字化,AI合成祖先,可以天天互动,等自己死了还能和亲人云端团聚。
当然,现在这两款产品的官网都上不去了。
2009年创立,至今仍在运营的“天堂纪念网”,今年由于特殊情况导致用户量激增,而这类网络墓地一直都背负着各种争议,有消费死者的嫌疑。
毕竟将坟头网络化,并不能说明你多思念故人,而是向外人宣布你看我多尽孝。
“办公不讲感情所以可以网络办公,但祭奠不同,点点屏幕可以包含慎终追远、缅怀先人、凝聚家族的意义吗?”
有人说网上祭品更像是一种打赏,有点科技凌驾于人文之上的意味。
但当在这里看到被无数人填满的时空信箱,看到有妻子对自己故去丈夫十年如一日的告白,网络祭祀似乎确实可以成为现实祭祀的某种补充。
也许在这里的用户看来,它更像个树洞,寄托的是生者的情感。
就像烧过的纸从不是为了过世的人,而是对在世人的一种抚恤。
-
资料参考:
天堂纪念网官网
知乎
以太冥币——融合区块链、环保、中国传统文化的去中心化应用——踏歌,知乎
虽然知道互联网一直在接管人类的生活,但亲眼看到网络墓地之前,谁也没想到技术进步能把阎王爷的差事也管了。
不再需要繁琐的烧纸叩拜,在桌上点起蜡烛,登录账号前对手机电脑进行一番查杀即可表示虔诚。
无论身处何地的子孙,只要有网就能随时完成一场云尽孝。
通过数据把客户对逝者的思念具象化,用0和1构建起一个在家就可以直接连通的阴间,这已经超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无疑是一项横跨阴阳两界的技术突破。
在网墓产品“天堂纪念网”公开的数据中,已经有三百多万人通过技术加持在此上坟。
没人知道地下什么时候通的网,但贡品选项里的神舟七号无疑证明了另一个世界的与时俱进。
这么多年下来肯定有很多技术精英过去为地府工作搞发展,阎王爷现在应该也实现无纸办公了。
“之前流行过一段时间烧iPhone,不知道将来能不能和下面的祖先视频”
网墓里奉行客户至上的行业标准,不像现实世界中阶级分明,所有逝去的人都有机会被这里供奉。
东西方意识形态的隔阂被网线击破,金庸和乔治奥威尔一起躺在人类最后的家园。
而乔治奥威尔虽然没等来1984,却有机会被葬在动物庄园里,清明节前后还能吃上两盘荠菜饺子。
“只有在这你才能看到岳飞秦桧共处一坟,虔诚的李氏后人吊唁大唐第一个太子。”
开发者把现实送进了云端,每个往生者又在云端实现了永恒。
你很难预料还能发现谁的墓碑,即便远在加拿大的一对老夫妻也被记录在案。
这里已经把大数据算法应用于冥界,没人逃的过互联网判官的眼睛,那些实时更新的死亡动态,可以理解为新世纪的警世通言。
“我们这一代人谁要先走了,也许可以不用再去墓碑前悼念了,浏览下他的社交网络,就能当一次上坟扫墓。”
你也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深入灵魂的内容平台,发布的文章经常充满哲学启示,带给人的思考不亚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而当你看到有人为自己的爱情建了座坟墓,会进一步发现当代人对上坟这个行为本身的灵活运用。
当然就算完成了阴阳相通的壮举,这本云端生死簿也还是得尊重一下产品经理。
作为正式上线的互联网产品,网墓提供定制化服务,用户可以自由选择祖坟的风水、背景音乐和贡品。
子孙的孝顺都将被“深情指数”、“爱心指数”、“人气指数”所量化,类似于丧葬版QQ空间。
你可以对任何墓主送上自己的一份孝心,就像大家一起玩《清明祭拜》的网页游戏,并刷了100个火箭。
只是隔着屏幕难免会缺少一些精神上的肃穆感。
为了增强客户的实际上坟体验,整个网站没有广告,贡品商城里也处处体现属于阳间的人文关怀。
品类丰富,汇率固定,10块钱即可兑换1000天堂币,足够客户在阴间武装一个师。
“给先人送上天堂茅台酒和进口555香烟,再贴入一段Techno音乐,还能一起蹦个迪。”
同时这里又时刻提醒着你阴阳相隔的基本事实,比如你很难掌握阴间商品的定价规律:
3万美元需要20个天堂币,200万美金只要10个,而一辆兰博基尼需要50个天堂币,比坦克还贵。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被剥削的劳动力仍然廉价,买个替你在线磕头24小时的人,只需5个币。
网墓从业者们对自己的定位清晰,同时深谙目标人群精神上的需求,为殡葬业发展探索出了O2O转型的契机。
主业下葬,兼职解梦,为经常被托梦的后世子孙解决后顾之忧。
但这些梦估计周公也解不了,看起来更像是惊悚小说合集。
作为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又一次入局,自然不会只局限于墓地。
2018年有人选择从环境保护入手,结合区块链技术,开发出了三界通用的以太冥币。
图片来源:知乎用户@踏歌
产品充分考虑到阴间通货膨胀问题,不能交易,不搞私募没有空投,只有阎王爷有额度。
简单来说就是除了烧之外,其他功能一概没有。
据说0号以太冥币已经永久烧给了霍金,5号烧给了图灵。
图片来源:知乎用户@踏歌
被以太冥币启发的以太坟应运而生,旨在为老百姓打造永不消逝的坟墓。
当时就有先锋弄潮儿建议把先人数字化,AI合成祖先,可以天天互动,等自己死了还能和亲人云端团聚。
当然,现在这两款产品的官网都上不去了。
2009年创立,至今仍在运营的“天堂纪念网”,今年由于特殊情况导致用户量激增,而这类网络墓地一直都背负着各种争议,有消费死者的嫌疑。
毕竟将坟头网络化,并不能说明你多思念故人,而是向外人宣布你看我多尽孝。
“办公不讲感情所以可以网络办公,但祭奠不同,点点屏幕可以包含慎终追远、缅怀先人、凝聚家族的意义吗?”
有人说网上祭品更像是一种打赏,有点科技凌驾于人文之上的意味。
但当在这里看到被无数人填满的时空信箱,看到有妻子对自己故去丈夫十年如一日的告白,网络祭祀似乎确实可以成为现实祭祀的某种补充。
也许在这里的用户看来,它更像个树洞,寄托的是生者的情感。
就像烧过的纸从不是为了过世的人,而是对在世人的一种抚恤。
-
资料参考:
天堂纪念网官网
知乎
以太冥币——融合区块链、环保、中国传统文化的去中心化应用——踏歌,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