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国仍旧鸡娃!美国华人妈妈,正批量制造谷爱凌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7月18日 5点42分 PT
  返回列表
71833 阅读
32 评论
凤凰周刊

文/凯斯

编辑/花木蓝

众所周知,中国的家长在教育子女这方面,向来突出一个“往死里卷”。这其中,又以北京海淀为最,被称为“卷王之王”。

就像网上之前流行的段子,问,孩子5岁,英语词汇量只有3000,是不是不太够?

答曰:在美国肯定是够了,在海淀肯定是不够。

培养孩子,就是海淀家长们共同的信仰。

在海淀,不抓孩子学习,出门跟别人都找不到共同语言。

殊不知,这一代在美国的华人家长,早就卷出了国门,从北京海淀,一路卷到了旧金山湾区。

震惊了美国人的虎妈“蔡美儿”,就是8岁时搬家到了湾区;我们熟知的“青蛙公主”谷爱凌,也是湾区成长出的青年才俊典型。

〓 谷爱凌在访谈中盛赞自己的妈妈

湾区的华人宝宝打出生就开始卷,而这,也间接改变了该地区的产业结构。

来到现在湾区位于硅谷附近的南德安扎大道,你会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北京的海淀黄庄。

在这条大街上,你能看到几乎所有品类的补习班:

刚开没多久的学而思硅谷分校,这两年深受老美追捧的“俄罗斯式数学教育机构”,专做K12培训的洞察教育(Insight Education),教钢琴和古筝的艺术中心......

跨过大洋,仍旧鸡娃

加州家长们鸡娃的方式,和国内家长并无二致:主打一个提前规划。

譬如说,当自家孩子的年龄还是负数时,他的父母就开始在旧金山湾区,给他申请最好的幼儿园了。

小孩降生还不到24个月,就被他踌躇满志的父母拉去上补习班。

所以,如果你问一个湾区华人小孩,他的生活是怎样的,那他多半会告诉你:

“周一学STEM,周二练钢琴,周三……”

湾区许多培训学校的牌匾直接就写着中文,还在外面用中文写“今年又有xx个孩子,获得了数学竞赛的一等奖”,精准击中主流客户的心。

而在一位移民妈妈所晒出的养娃账单里,我们发现,其中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开销,都被拿来上课后辅导班了。

毕竟,就算在美国,孩子上补习班的目的,也基本都是为了能在比赛中拿奖,能在申请学校时拿出一份写满了荣耀的个人简历。

然而,当这些“亮瞎人眼”的学生简历,被送到名牌大学的招生处后,却并没有收获心动的offer。

比如,有华人家长说,朋友的女儿上的是顶级私高,成绩特别拔尖,画技出类拔萃,在哈佛的物理实验室实过习,在欧洲游过学,还有很强力的推荐信.......

但就是这样一个履历极其优秀的女孩,却根本就申不上最顶尖的学校。

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风向变了

答案可能恰恰是因为现在的亚裔小孩,太优秀了。

比如说,洛厄尔高中是旧金山湾区亚裔最多的高中之一,同时也是最好的高中之一。

在这所学校,几乎每一个学生的简历拿出来,都能羡煞北美的鸡娃爸妈。

但美国顶尖藤校,却对洛厄尔这样的“北美衡水”越来越不感兴趣,因为在招生办看来:

“亚裔孩子都很棒,但棒得千篇一律。”

作为私立的办学机构,美国的大学最看重的,是一个学生能给它们带来什么,是优秀的人脉资源?还是不可取代的经历?

换句话说,在美国想要申好学校,你不仅要优秀,还要“优秀得有特点”。

就比如,在芝加哥大学的官网上,你能找到去年6个优秀新生在上大学前的人生履历。

而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些履历,那便是“各有狠活儿”。

比如有个叫里斯·贝克的女孩,来自美国堪萨斯州,原本是一名撑杆跳好手,却在2019年确诊霍奇金淋巴瘤。在经历了50多次的化疗后,里斯战胜了病魔,自学了法语,并最终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的垂青。

〓 里斯·贝克

而其他那几个优秀新生,有的从小就喜欢修汽车,上大学前俨然已是一名成功的汽车销售;

有的就喜欢当记者,高二就给《纽约时报》写特稿;

还有的,从小就是户外探险达人,一直热衷于环保事业......

当然,在许多人看来,上述的这些招生要求,不可避免地让升学沦为了一个“谁的人生故事好,谁就更有优势”的比赛,本质还是在否定亚裔群体的勤恳和努力。

但华人的适应力,向来强得吓人。

在得知名校的招生倾向已然改变后,湾区的鸡娃爸妈,便立刻跟紧形势,改变了自己培养子女的方式。

而湾区鸡娃,也跟着进入了“2.0”时代。

湾区鸡娃进入“2.0”时代

既然常春藤大学的招生办喜欢听故事,那么湾区的华人家长就花钱给自己的娃,“砸”出一个好故事。

这里面最离谱的,据说是家长在硅谷直接成立VC,投资自家孩子“创立”的公司,之后找专门的团队做包装,结合时下流行的WEB3和数字加密货币,将孩子打造成一个少年科创新锐,以此来敲开名校的大门。

当然,孩子能不能受得了先放一边,这种“鸡”法的花销实在过大,并不是所有旧金山中产家庭都能玩得转。

于是,很多华人家长便退而求其次:

先给孩子报范围尽可能广的辅导班,然后再选一项孩子最擅长的专项突破。

像在这两年,很多湾区鸡娃就都走上了“体育特长”这个赛道。

因为在美国,体育好的孩子在升学时极度吃香。

同样的成绩申哈佛大学,普通学生的录取率仅为16%,而体育生的录取率却能高达83%。并且大部分的体育生都有奖学金可拿,平均一年1.8万美金。

〓 图片来源:腾讯新闻

并且,体育这条路它真的管用,"It works"。谷爱凌就是明证。

去年北京冬奥会后,当其他人都在感叹谷爱凌的人生履历时,湾区的家长则在琢磨:如何让我家孩子成为下一个谷爱凌?

〓 2018北加州华人冬季体育运动会开幕晚宴上的谷爱凌

于是,某机构去年在湾区开了专门针对孩子的滑雪培训班,1000美元一小时,刚推出就被家长们抢走了所有名额。

而更小的华人宝宝,则有体操课和“核心肌肉训练课”在等着他们。

难怪有家长感叹,说在国内,父母见面之后聊的是“你家孩子背了多少单词,会背多少古诗”,而到了北美,聊天则变成了“你家孩子学什么体育项目,在哪个场地”。

与此同时,湾区的家长们也发现,在重视体育的同时,文化课也是一点也不能放轻松。

因为在当下,鸡娃早已不是华人家长的专利。

比如,在美国的印度裔家庭也都是卷娃的好手。

吉坦贾莉·拉奥(Gitanjali Rao),印度裔,15岁登上时代杂志封面。

在暑假期间,很多印度裔家庭都会组织所谓的study date学习班,几家凑在一起集中学习到深夜。

而当华人家长还在纠结自家孩子的英语词汇量有没有上3000,印度那边的小孩则在这些年间,狂拿了27个全美“拼字比赛”的冠军:

像“psammophile(在沙质土壤中茁壮成长的有机体)”这样的冷僻词汇,大部分老美这辈子都没听过,14岁的印度男孩却能在瞬间拼出,实在是卷得吓人。

〓 这个拼字大佬名叫Dev Shah

与此同时,有华人家长在网上说,身边的墨西哥家长,都在逼着自家还没上学的孩子学第二门外语。

而在刻板印象里从不在乎学业的非裔美国人群体,如今也开始“习惯于”因为成绩问题,而对自己的孩子发火。

于是乎,湾区的父母们意识到,纯粹在家长群里“抄作业”的鸡娃时代已经过去,要想“爬藤成功”,他们就必须要“完全地动员起来”,激发出自家孩子真正的特质。

所以湾区鸡娃这项活动,不仅卷孩子,同样也卷孩子的爸妈。

越卷越深

对于现在湾区的父母而言,养娃就好像打仗一样,拼的不只是爸爸的财力,还有妈妈的情报力。

作为家庭的“指挥官”,一个妈妈需要尽可能多地搜集信息:

不但要知道各大湾区私校的招生要求,还要了解这些私校的教育理念,和自己的教育模式是否匹配。

如果孩子不上私校,转去公立,那么湾区的家长就会发现,即便到了美国,他们也绕不开学区房,绕不开这一笔巨大的开销。

而养娃,不仅是一场消耗战,也是一场持久战。

当湾区的孩子们开始刷培训班,他们的家长便需要时刻陪同,有父母陪着孩子练小提琴,结果自己学通了乐理;还有的家长本身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所以在面对育娃时便能做到游刃有余。

甚至在爬藤成功后,鸡娃爸妈的战斗,都还没有结束。

微博博主@一杨ish 就曾发过一个湾区家长群的截图,在图片里,你能看到这些华人家长在互相庆贺,而庆贺的内容,则是他们早已在美国工作的儿女,今年谁又加薪了,谁又升职了。

〓 “牛蛙”,是父母一辈子的骄傲

前些日子网上也传出来一个瓜,说湾区有两个华人家庭,就因为争论“谁家的孩子进的大学好”,而从争吵升级成了斗殴,最后致使三人重伤。

一开始只是卷自己的孩子,最终不可避免地把自己也卷了进去。

在踏上了异国的土地后,华人家长们才真切的意识到:

曾经他们所听到的“欧美快乐教育”,只不过是一套被夸大的片面说词,唯有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才是升学这个游戏的真正本质。

在国外,在国内,都一样。

参考资料:

1.《你好未来人类:美国篇》

2.《再加把劲!》(Try Harder)

随遇而安8
1 楼
全世界都一样吧,有资源的话,都会给孩子好的教育环境,并督促他
吃斋念佛大灰狼
2 楼
谷爱凌只能有一个,批量生产就不值钱。
土豆四十斤
3 楼
能批量也行!良品率太低
华位
4 楼
这就是传说中的虎妈吗?
媚眼瞟瞟
5 楼
自己没本事, 对小孩要求太多干屁啊? [1评]
一条咸鱼
6 楼
谷燕可不是一般人,这些家长还是先卷一下自己吧
w
weitoke
7 楼
卷体育确实是条路。就算没有谷爱凌的成绩,把身体练好了今后干什么都有好处。 [1评]
b
batmanshang
8 楼
没卵用,没几个愿意参与三大球的,都为了上大学铺路
p
pmnedc
9 楼
你是被你父母踏扁了才这么有出息的吧
d
djtg
10 楼
小孩每周3,4个兴趣班和俱乐部是非常普遍的,关键一点是小孩下课早回家没人带啊。
e
edison2k3
11 楼
名校华人家长群就是一群虚荣的SB
C
CCPCC
12 楼
c
charlie19eyes
13 楼
屁用没有 最后都是做题机器人
R
RM
14 楼
因为这票人口是心非,爱说啥国外人际社会关系简单之类的,其实就是觉得国外能蓐到的资源好才跑出去,这票人千方百计拿取利益,出去会乖乖让小孩躺平当速食店店员?要躺平哪里不能躺,非得跑国外去?还要挑选经济好、资源多的地方跑。 [1评]
成熟社会
15 楼
你在翻墙上留园吗?
斯文的地主
16 楼
爱凌在奥运升的是五星红旗 响的是中国国歌! 谷爱凌为中国拿下金牌 力压美国畜生金牌数量! . 你这种狗都要感谢谷爱凌! 现在连反华狗看到谷爱凌大名都发自内心尊敬,谷爱凌确实了不起! . 谷爱凌是海外华人,为中国拿下两块金牌 确实了不起! 美国有600万华人 日本有100万华人,我们海外华人都是长期在美国和日本国生活过,享受着美国和日本的全全福利这都是实话实说! . 同时我们海外华人看到中国强势发展 我们海外华人都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 海外华人支持中国共产党! . . .
R
RM
17 楼
你说哩?
崩世光景
18 楼
有道理,这群精致利己主义者,老了一定很悲惨 [1评]
R
RM
19 楼
这倒挺难说,不过大概是被送去养老院吧。 [1评]
崩世光景
20 楼
或者他妈暴毙街头,gun violence [1评]
y
yejianhong
21 楼
“虚荣”二字用得太好了! 这些家长群争的不是孩子们的幸福,而是他们作为家长的“面子”。 中国人的“面子”是什么东西呢?是“自尊心”吗?不是。是“荣誉感”吗?也不是。只能是“虚荣”。 这个“面子”与中国历史上的“科举情结”一经结合,就形成了今天的“鸡娃”,“卷”,“虎妈”现象。 这很像马戏团里残酷训练小动物:它们长大会跳绳了,会钻火圈了,…… 然而是畸形的一群。 放归自然,它们既不会奔跑,也不会搏斗,更没有“创造力”。在笼子里,它们倒是能吃一碗安稳饭。 这正是中国人的传统追求:既满足了父母的虚荣心,又保证了将来的温饱亦即“小康”。 旧时的举人进士榜眼状元,后来的北大清华,现在的耶鲁哈佛,都是新瓶旧酒,新汤旧药,一脉相承。 况且,“鸡娃”多难听!鸡作动词是什么意思?“卷”?是日本话吧?“竞争”这类词在中文里本来俯拾皆是! 华人眼睛只盯着“常青藤盟校”,鼓励“爬藤”,而又抱怨这些学校太重体育。这就可笑!常春藤盟校当年结盟的起因,不是别的,正是体育。以体育结盟的八校,注重的是尚武精神,从不鼓励“爬”。看清了这点,家长们又在训练孩子们在某一体育项目上“卷”,做的是包装功夫,对孩子们来说却分量不轻!尤其有些孩子体质上经不起超重锻炼,苦读已经疲于奔命,家长们又开始拿他们纤细的体格来押宝了! “救救孩子!”
R
RM
22 楼
这几率还是比较低的,美国人还是活着的多,没有死光的
符拉迪沃斯托克
23 楼
鸡娃没问题。但是不要上公立学校和穷人抢资源 另外可以让孩子介绍自己的时候说是变性人并且是同性恋。看看哪个学校敢不收
R
RM
24 楼
因为白皮反华政策而被针对攻击的可能性更大些
S
ShenLiang2020
25 楼
这特码是病得治
R
RM
26 楼
华人就是去抢资源,还抢的这样高调,白皮说的好听多元开放,那是开放让你去扫地割草洗盘子,不是开放上藤校,你看现在找各种方式理由搞掉黄皮学生 宣判!那个震惊全美的斯坦福受贿教练仅判入狱1天… https://www.6parkbbs.com/index.php?app=index&act=view&cid=776901 [1评]
b
bruceleejkd81
27 楼
澳洲最近几年不流行鸡钢琴乐器网球了,变成高尔夫.一整个朋友圈都在发鸡高尔夫的成果...不知道下一个可以鸡什么?
b
bruceleejkd81
28 楼
抢资源不是很正常么?人类也是动物,只不过是高等些而已. 跟非洲草原动物没分别,哪里拥堵资源少就往外迁,哪里水草多牛马少就往那跑,只有有能力跑那么远的都会跑,不代表动物源生地有多么独裁多么不自由,迁移了一样可以很爱自己原来的老家.
c
csccpmz
29 楼
谷爱凌是白人精子长成的,国女第一步就错了。
x
xiaorongpku
30 楼
从来不跟华人父母来往。谁爱卷谁去卷。
R
RM
31 楼
问题是你高调展示自己小聪明卡位背后有啥倚仗?人家一个多元排华全部一场空
m
mrp
32 楼
身体好,死的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