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千亿蝗虫逼近中国 我们担心的事 还是发生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2月17日 13点40分 PT
  返回列表
71552 阅读
75 评论
桌子的生活观

1

新冠病毒肆虐的同时,另一件令人忧心的事正在发生。

东非蝗灾。

不要小看这场灾难,目前,至少有10个国家遭到蝗群侵袭,红海南岸加上北岸的蝗虫,数量预计已经达到了5000亿只……

并且,蝗群还在飞快地迁徙移动,已经到达巴基斯坦和印度,距中国仅有一步之遥。

此次作乱的沙漠蝗虫,是世界上最危险的移栖害虫,有“生物炸弹”之称。它们非常能吃,一天能吃掉与自身重量相当的食物。

而一个普通大小的蝗群,就有多达4000万只蝗虫,一天之内就可以移动150公里,吃掉3.5万人的粮食。

这意味着,可能有1900万人,即将面临被饿死的处境。

据肯尼亚农业部消息,在该国东北部,仅一个蝗群就长60公里、宽40公里,用“遮天蔽日”来形容毫不为过。

粗看一下,你以为下面的树木是红色的,可是再仔细对比一下绿色植被就会发现,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蝗虫。

《华盛顿邮报》这样描述蝗群:

从远处看,它们就像一股浓烟;随着它们不断靠近,数十亿只呈现在你面前,像暴雪一样汹涌,像雨滴一样难以计数,像贪婪的怪物一样令人惊恐地扑来。它们猛烈拍打着翅膀,像不祥之云挡住太阳。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都熟知和害怕的害虫,正在入侵东非。蝗群过处,寸草不生,赤地千里,农民辛苦一年的血汗,被尽数糟蹋。

农民们试图用最原始的方法,喊叫、用衣服扑打、敲锅碗瓢盆等驱赶蝗虫。

肯尼亚的警察使用了催泪瓦斯,甚至向蝗群开枪扫射;埃塞俄比亚的救援人员使用农药泵和车载喷雾器来驱散蝗群。

但这些方法,统统收效甚微,蝗群规模依然与日俱增。

一辆埃塞俄比亚的客机,降落的时候遭蝗群挡道,机头和挡风玻璃上沾满了虫尸,机组人员不得不拉高飞机,爬升到2600米的空中。

蝗虫遮挡了视线,雨刮器也无济于事,机组人员只好冒险打开驾驶舱的侧窗,手动进行清理。

再次飞行了很远,一直到亚的斯亚贝巴,飞机才总算成功降落。

在自然的巨大威力面前,人类实在是渺小而脆弱。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警告,蝗虫的繁殖呈指数式增长,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蝗虫数量可能会再增加8000倍。

到那时,粮食危机会大范围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2

在东非蝗灾的新闻下方,桌子看到这么一条评论:

蝗灾听上去是件很古代的事了。

的确,我们这代人,压根没有关于蝗灾的记忆,饥荒,更是一个听上去十分遥远的词。

但这不代表蝗灾不可怕,只能说明,我们的前人为抵抗蝗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成就。

在中国历史上,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称为中国三大灾害,而且,由于蝗群可移动,其危害比起水旱灾,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春秋时代到新中国成立的2600多年中,明确记载的蝗灾就有800多次。

根据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

我们的祖先们饱受蝗灾之苦,史书中处处可见相关记录:

“夏,蝗,东自海,西尽河陇,群飞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叶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殍枕道。”——《旧唐书·五行志》

“嘉靖三十九年蝗食禾苗殆尽;万历十四年飞蝗蔽空;清朝康熙三十四年蝗起宝武界,饥民相食。”——天津市《宝坻县志》

饿殍枕道、饥民相食,寥寥数字,今天读来却是字字泣血。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电影《1942》,影片中河南的大饥荒,就是因为继旱灾之后,又爆发了蝗灾,导致河南1200万人受灾。

有的农民指望着秋收后还账的,眼看着秋粮被吃掉,无不捶胸顿足地大哭。有些人在周围敲锣,想把蝗虫吓唬走;有的用花布绑在棍子上挥舞驱赶;有的老人更是对着田里的蝗虫下跪磕头,烧香都无济于事。真是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无计可施,只能任由蝗虫肆虐。庄稼被啃得一干二净,老百姓只能吃草根树皮甚至观音土,被饿死的不计其数。

这些由蝗灾引发的沉重记忆,深深地镌刻进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脑海里。

可能有人会问,蝗虫不是能吃吗?油炸蝗虫可香了,怎么还会闹饥荒?

说这话的人,是没弄清楚蝗虫和蝗灾的区别。

单个的蝗虫是绿色的,性格温和无害,但是,一旦聚集到60只以上,蝗虫就容易发生变异,会变成黄色,性情大变,还会释放出一种毒素。

就算这样的蝗虫可以吃,但它们会成群地随风迁徙,以极快的速度啃光一片地后,就飞往下一个地方,不会老老实实地待在那里任人捕捉。

而且蝗灾把庄稼破坏了,颗粒无收,饥荒就跟着来了。

所以,把蝗灾轻飘飘地总结为一句“靠吃解决”,是无知且幼稚的。

要知道,软弱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3

我国与蝗灾的斗争,可谓旷日持久,又艰苦卓绝。

鸣金驱赶法、捕击法、火烧法、沟坎深埋法、掘种法、以及趁清晨蝗翅露湿难飞用器具抄掠法等。

但这些方法,大多是杯水车薪,收效甚微,蝗虫依然四处为患。

建国初期,我国依然是采取最原始的方法来灭蝗,动员、组织群众进行大面积捕打蝗虫的活动,在蝗虫连年大发生的情况下,制止了大面积蝗群起飞。

1951年,人民空军出动了5架飞机,协助河北、安徽、湖北等省在荒无人烟的蝗虫发生基地灭蝗,这是中国飞机治虫史上的第一页。

1952年,生态学家马世骏先生接受了治理飞蝗的研究任务,他做了一个决定:深入飞蝗发生基地,也就是飞蝗的‘老巢‘”。

于是,马世骏和他的团队,先后来到了洪泽湖畔的泗洪县车路口蝗区和界集蝗区。

那是远离村庄的荒草地,科学家们在上面搭起简单的帆布帐篷,支起绿色帆布的行军床,春夏秋三季都驻扎在那里。

生活条件有多艰苦可想而知,但科学家们根本无暇顾及。

他们忙着将试验地围起来,在里面埋好大、中、小的养虫笼,进行不同密度蝗蝻的生活史观察、繁殖实验、对飞蝗生殖力的饲养观察、变型的实验研究等。

经过数年与蝗虫的“朝夕相处”,马世骏团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一手资料,对蝗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蝗虫最恐怖的就是惊人的繁殖能力,他们把幼虫埋在地下,天然地避开了各种天敌。

目前对于蝗虫最有效的方法是喷洒化学药物,但对蝗虫的幼虫是没有作用的,而且成本很高不说,还会严重地破坏生态环境,并且有导致蝗虫产生赖药性的风险,大家都知道,很多害虫因为农药喷洒太多,出现耐药性,完全没有作用了。

所以,农药不能滥用。

那怎么办呢?只能从源头上治理。

既然蝗灾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态失衡,那么,就尽量修复生态链,让蝗虫的天敌们,重新成为灭蝗的主力。

比如说鹳鸟,不管是幼虫还是成虫,鹳鸟通通都能捕杀,曾经有人在一只鹳鸟的胃中发现1449只蝗虫的幼虫。

比如粉红椋鸟,这种鸟以蝗虫为主食,一天能吃120—180只蝗虫。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新疆就开始采取人工堆砌石碓的方式,给粉红椋鸟提供营巢场所,来招引这种珍贵的鸟类。

新疆每年招引的粉红椋鸟超过10万,有效控制蝗灾面积上千万亩。

以前国道施工的时候,碰到粉红椋鸟孵化,都要停工一个月,等它们离巢再开工。

除此之外,再加上修筑堤坝、控制水位等,大范围的蝗虫灾害在中国大地基本绝迹。

所以,好几代人都没有关于蝗灾的记忆,是因为背后有无数前人和科学家的默默付出。

他们把一生都献给了灭蝗事业,只为不让蝗虫毁掉人们的口粮,不让饥馑再次在中华大地上蔓延。

正是因为对生态的重视,所以我们才会觉得蝗虫的灾害已经成为历史,但也仅仅只是被压制住了。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全国蝗虫灾害可持续治理规划(2014-2020年)》,目前,我国蝗虫常年发生面积 2.8 亿亩次左右,分布在20 个省(区、市)”。

“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四川、新疆等常发区和吉林、黑龙江等偶发高密度蝗群危害仍时有发生。”

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全球生态破坏的加剧,人们捕杀野生动物,吃鸟类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再加上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导致蝗虫成灾。

那一张张图片简直是触目惊心。

结网围猎野生鸟类的人类正发出狞笑,他们不知道,自己屠戮的不是鸟,而是他们的同类。

本来是它们一直在克制害虫,你却把它们吃了,或者让生态破坏失去栖身之地,那么蝗虫成灾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失去天敌是什么概念,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

它们可以无穷无尽地繁殖而不受限制,进一步挤压地球上的资源,而别的生物只能濒临灭绝,人类也会因为没有粮食而活活饿死。

我们常说自然界的食物链是环环相扣的,失去了那重要的一环,后果太恐怖了,我们人类真的无法承受。

有人说,蝗虫被喜马拉雅山挡住了,不会进入我国,但不排除它可以从印度、缅甸方向进入云南,进而肆虐我国,真的要时刻保持警惕。

2020年的开局,真的太魔幻了。

吃野味,新冠肺炎在我国肆虐,夺去了1696人的生命。

澳洲山火导致10亿只动物在大火中丧生,65万只蝙蝠涌进澳大利亚城区,其中体型最大的巨型狗头蝙蝠,双翼展开可以超过1.5米,并且极具攻击性,可以一口可以咬断人的脖颈。

在尼日利亚,一场怪病席卷了该国19个州,造成来至少47人死亡,365人感染,据推测可能是化学杀虫剂中毒所致。

美国致命的乙型流感已导致1900万人感染,死亡人数高达10000人。

巴西附近的人工湖中,发现了一种神秘的病毒,其90%的基因根本无法识别……

其实,我们应该多一些对自然的敬畏。

如果我们不多加警醒,不去有意地保护生态环境,未来这样的灾难只会越来越多。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不要辜负科学家们的努力,更不要自取灭亡。

我以我尿荐轩辕
1 楼
油都大開了,就等著來下鍋了。
工作学习2
2 楼
p4 研究些蝗虫病毒多好?非要艾滋萨斯结合毒自己人。哎……
苏浩
3 楼
小蝗见大蝗
苏浩
4 楼
四千亿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谁统计出来的?
T
Tsar
5 楼
专家说,没有证据表明会传到中国,不排除会有限传到中国
z
zaijiancic
6 楼
第4印
8
88108081
7 楼
这要这时候专家来说一句,蝗虫能防止癌症,壮阳,延年益寿,美容,治疗谢顶,免疫肺炎。 然后就等着中国人民为世界消灭蝗虫吧。 具体方法有油炸,串烤,麻辣烫,火锅,铁板,椒盐,避风塘,等。 保证他们有来无回。
T
Treemailman
8 楼
说可以靠吃解决的去算算捕捉蝗虫的卡路里成本能否和吃蝗虫摄入的能量持平。 再去换算下蝗虫吃掉庄稼后迁移消耗的能量是多少。
小男子
9 楼
又病疫和又蝗灾=天灭中共?换在二三百年前还有人信,如今只有Fuck轮功的脑残才会信。它们是现代版的白莲教。
郑长仁
10 楼
毛伟人说过,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两针见血
11 楼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两针见血
12 楼
飞,靠气流
白领丽人
13 楼
: 让你天天吃,没有粮食,看你还能活多久。
倚天屠畜
14 楼
马勒戈壁的!蝗灾来了,才想起鸟类了,想起生态平衡了。中国的鸟类学家都被傻逼们用绝户网捕尽、吃尽了吧?!
l
lucky武
15 楼
西藏高原加现在寒冷,蝗虫只会往印度热带方向前进
两针见血
16 楼
可防可控。
d
dbj
17 楼
: 操你妈逼m
两针见血
18 楼
可防可控。亲自指挥
山猫
19 楼
没吃没喝就当减肥了
k
kingsmill
20 楼
: 哈哈等着得肺炎断子绝孙吧,后面面还有大饥荒等你哟。 跟着党走的下场棒棒哒
蝗蝗不可终日
21 楼
來吧,蝗 vs 蝗 2020大決戰!
c
cnmxk
22 楼
: 亲自指挥,亲自部署
m
mutong001
23 楼
: 看清楚,是汤碗,不到四百只蝗虫就会有二十斤?你以为蝗虫跟你一样重?
m
mutong001
24 楼
人能饿死,你也活不成,记得六十年代饥荒,先杀了吃的,就是你的同类,玉林狗肉节就是从那时开始的,不信回家问问你祖上
e
eaglex
25 楼
又操心了!只要发布一条吃蝗虫预防肺炎的新闻马上解决。
A
AK167
26 楼
傻逼狗杂种吃屎!
y
yuhong1
27 楼
想吃蝗虫当粮食的话,要补捉蝗虫,冷冻,加工形成产业链才行。
百川雲
28 楼
這裡的狗雜就是蝗蟲
干丝日记
29 楼
zxc55 你也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只!14亿说的是包括台湾跟港残……
干丝日记
30 楼
你肯定失败!
扶风
31 楼
不是八千万蝗虫吗?怎么又四千亿了?再多的蝗虫没有先进阶级领导,先进思想指挥,也是失败的下场!
钢琴上的猫
32 楼
我们的敬畏心,是什么时候失去的
文学少年
33 楼
真不懂为什么有些人看到人类在遭受天灾的时候会如此兴高采烈!
l
laodayeok
34 楼
不可能飞过喜马拉雅天险
蒙蒂
35 楼
就是鸟太少了,我这边想找到蝗虫很难,
清明风水
36 楼
: 你去查查一只非洲蝗虫有多重!
随便踹两脚就走
37 楼
速速派五毛去
L
LightY
38 楼
不说保护环境,抓鸟是真挺讨厌的,打两只玩玩没事,抓这么多来吃,真是伤天害理。野生鸟其实和野生水果一样,没有经过精心喂养,根本不好吃,肉又少,又柴。以为走地鸡好,就以为野生鸟好。走地鸡也是在精心喂养的宝宝前提下健身的。
w
www123
39 楼
几个太阳能高速风扇就可以变搅肉机了,直接灭了
红海行动
40 楼
蝗虫能飞过喜马拉雅?太可笑,杞人忧天!
k
kingsmill
41 楼
: 哈哈 还吃野味呢?你主子都禁止吃了,吃你妈的逼吧。 从哪里来的吃回去吧
k
kingsmill
42 楼
: 哈哈 还吃野味呢?你主子都禁止吃了,吃你妈的逼吧。 从哪里来的吃回去吧
b
beautymecool1
43 楼
记得我们这去年闹蝗灾,大街小巷很多人驱车百里去捉蝗虫,第二天满大街都是卖蚂蚱的~蝗灾瞬间消失,只能说当地人没口福又太懒
我爱北京的秋天
44 楼
捕鸟是真不应该。
我爱北京的秋天
45 楼
每人每天应该可以捕捉足够一天食用的蝗虫吧?
红鸡蛋
46 楼
别担心,在强调一次可防,可控
牛奔
47 楼
这次不一样啊 以前和平 现在人民都不敢出门 谁去抓?
p
popchengz
48 楼
可控,可防,可治。要不再派出一批中央调查组让那些砖家群看一下让大众安一下心
牛奔
49 楼
2019 7月 我就说了 瘟疫要来 信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