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刘亦婷”再上热搜 知情人:根本不是普通中产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1月23日 20点46分 PT
  返回列表
85411 阅读
24 评论
南方周末

哈佛女孩刘依婷是中国家长推崇的天才少女,他们都希望自家小孩像刘依婷那样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这几天,哈佛女孩刘依婷成为美国普通中产的消息在网上引起热议,主要是因为刘依婷的处境与人们心中的预期形成强烈反差,让很多人觉得被鸡汤骗了。

然而,一位在美国的大V查阅公开资料后指出,刘依婷的先生是纽约著名的遗产律师,是纽约某律所的合伙人,年收入几百万美元。刘依婷本人是一个对冲基金的合伙人,他们一处房产价值265万美元。他们是典型的纽约上层,而不是普通的中产阶级。

01

哈佛女孩刘依婷的名号太响亮了,很多看过她的书的人都以为她是某个领域顶尖人物,或者是做什么伟大的事业,对她产生了过高的想象。

02

虽然刘依婷不是最顶尖的存在,但已经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03

刘依婷如果走学术路线,不可能达到今天的财富高度。在美国,做金融、律师、医生容易赚到大钱。

04

对于很多没机会出国读书的,看到这样的新闻会得到一种心理安慰。其实这些资料都是公开网站能查到的,媒体报道之前也不好好核实一下,就是炒作流量。

05

一位网友说:大家都乐见"精英"的陨落与爽文大火其实一脉相承。

另一位网友说:也就是满足一下年入三万的人评价三千万人的口欲。

06

人生的路径很多,有些选择是迫于无奈,有些选择是权衡利弊后的取舍。很多人看到人生路径不同的人过得不好时,会觉得自己的选择很英明。

07

每个人的天赋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成功驱动力不同,有些人就只是想过平凡一点的生活,没必要每个人都灌鸡汤打鸡血。

08

网友说得好:如果一个人总是从别人找存在感,这个人的存在感基本是不稳固的,因为他的存在感架构在他自以为是的想象之上。

刘依婷过得怎么样与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没必要把她捧得太高,没必要把她当作榜样。

相关评论:“哈佛女孩刘亦婷”再上热搜:神话早已褪色,何必强作反差

近日来,“初代网红”刘亦婷再次上了热搜。一篇名为《哈佛女孩成为美国普通中产,这场持续25年的鸡娃骗局碎了》的热文,再次将二十多年前的那个哈佛女孩推上舆论场。“美国普通中产”“鸡娃骗局碎了”颇有一种传播中的“预期违背”策略,意在以“反差性”吸引网友注意,引导出“刘亦婷的人生高开低走”“当年的鸡娃不过一场梦”的结论。

不过,这篇文章不仅标题带着一股营销号风,其内文的论述也根本立不住。总体而言,文章概述了“当年刘亦婷掀起的鸡娃热潮”这个大前提,然后拿出“刘亦婷如今只是美国普通中产”的小前提,最后得出“鸡娃骗局碎了”的结论。然而,回顾“刘亦婷热潮”的全过程可知,这个三段论略去了不少核心事实,其推理也是不能成立的。

首先,将刘亦婷的现状归结为“普通中产”,进而给读者引导出“刘亦婷过得不如意”的印象,并不符合事实。公开信息显示,刘亦婷在哈佛毕业之后有过不错的职业经历,在波士顿咨询公司、百事都工作过,也创办过自己的公司,虽称不上大富大贵,但也不至于增加广大网友的幸福感。毕竟,哈佛毕业生并不一定就会成为金字塔尖的精英。

其次,刘亦婷的过往也不是什么“鸡娃故事”。所谓“鸡娃骗局破了”的“预期违背”之说本来就不成立。因为刘亦婷的故事从一开始就颇有借助信息差的刻意引导之嫌,公众的认知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被刻意“违背”了。

1999年,刘亦婷被包括哈佛在内的四家美国名校录取,一时间成为全国街谈巷议的焦点人物,其母刘卫华也顺势推出了《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的超级畅销书。刘卫华在书中娓娓道来了自己的“素质教育理念”,其中的手捏冰块锻炼意志力、以小时为单位规划每日学习、时刻不忘灌输“学习是头等大事”等细节至今还让许多人记忆犹新。“手捏冰块”更是成为无数中国小孩的“童年阴影”。

“刻苦勤奋用功,成功考入哈佛,全国一起学刘亦婷”,这就是彼时“刘亦婷横空出世”带来的轰动效应。但在几年之后,刘亦婷的故事才更多地为人所知。信息技术的进步加上中外交流的热络,也让刘亦婷神话逐渐走下神坛,回归了其本来面目。

2004年,《“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一书出版。作者萧愚在书中提到,刘亦婷本身在学习成绩、竞赛和艺术特长这些方面并非十分突出,在申请哈佛本科时并没有SAT成绩,托福成绩也仅仅是刚刚达到录取标准线。她能够进入哈佛的关键因素,完全是因为在一次赴美夏令营中得到了一位重磅推荐人——美国国会议员拉瑞的欣赏。借助拉瑞的一封推荐信,刘亦婷得以成功被哈佛录取。

美国大学录取是申请制,考试成绩只是申请材料中的一环。要想成功进入藤校这样的名校,学生需要艺术体育特长、社会活动等砝码,校方也会考虑种族、性别、国籍这些美式特色的“多元化”标准。一封国会议员的推荐信有何等分量,这是上世纪末的中国人还不大清楚的。这种申请制在今天已经成为广为人知的“公共知识”,但在上世纪末的中国却称得上是鲜为人知,是不折不扣的信息差。

中国人对升学名校的某种“科举制”心理,与美国大学近似“察举制”的录取规则,在刘亦婷的故事上产生了某种“错配”。其实,中式鸡娃未必就能上美国名校,AA法案笼罩的“多元化”入学政策让“亚裔爬藤”变成了一件苦差事;美国名校也出过“招生腐败”这样的惊天丑闻,录取规则并非尽善尽美;美国名校毕业生也不必然就能取得比“普通中产”更高的收入与社会地位,这在今天也都已成为共识。

《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名为素质教育,实为吃苦教育”的“素质培养纪实”今天读来,也多少有些哗众取宠之感。其母刘卫华本来为女儿打造了一个成功的“申请哈佛”案例,却在媒体有意无意的鼓噪下成了一个“金榜题名”的“励志典范”,本身也是信息差之下的错配产物:你道她是中式鸡娃鲤鱼跳龙门,孰料她却是走的美式“察举”之路,以至于不少家长后来培养孩子都用错了方向。

刘母的现身说法与媒体的宣传包装造就了一个神话,从一开始就给这个故事的结局打造了过高的预期。总体而言,这个故事本就是一个“无限拔高预期”“过度美化包装”的故事,也在二十多年时间的淘洗之下逐渐褪色,回归了其本来应有的位置。称之为“鸡娃骗局碎了”,本来就是不成立的。

刘亦婷的故事也显示,高等教育理念在这二十多年来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二十余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考上名校,出任CEO,走上人生巅峰”成为多年来响彻全国的时代标语。古已有之的“金榜题名”科举价值观,配搭上美式成功学,让种种“哈佛女孩”“哈佛男孩”成为舆论追逐的热点。

但在近年来,随着中外交流的更加密切,经济形势的变化,无论是“考上名校”的科举式价值观,还是“人人都是创业者”的美式成功学,都已经进入新的常态,高等教育越来越回归其“智力投资”甚至是“消费”属性。一纸名校毕业证还能否带来很好的经济回报,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打了个问号。刘亦婷的故事也再次启示公众,看待高等教育仍然需要回归常识与理性。

上半球
1 楼
一路榜上去
上半球
2 楼
扎克伯格怎么从来没自称哈佛男孩呢? 嘻嘻公主也没自称哈佛女孩。 刘亦婷知道自己要用名号一直傍上有钱有势的人一直往上爬而已
民主不仅仅是价值观
3 楼
小刘同学自己来给自己辩解了! 欢迎👏 https://www.truthresonates.com/sangha-society 刘同学卷起中国教育的尘埃,收割中国父母,然后,对着极度焦虑的人们说:来吧,极乐世界,有你有你们?
k
kk1977
4 楼
在美国混得好的华人,都是闷声发大财的。 尤其不要让国内那些傻逼知道你的名字。 [1评]
C
Cromwellgm
5 楼
哎,文章作者根本没有认真的读她的LinkedIn:从她的LinkedIn 中可以看出以下几点:1)毕业时,学习成绩并不优秀,因为第一份工作是看大学的成绩单。第一份工作很一般。2)换过几次工作,都和中国有关,相信不是为中国服务,是能力范围的原因。3)多次换相同等级的工作,而不是逐渐上升的职业,证明自己职业提升能力一般。4)最终的工作是Partner ,是合作的老板,确实很有钱,但不能说明很有能力。5)这个partner 来自于嫁了现在的老公。6)归根结底,是嫁了好的老公,自己能力一般。A) 我不相信:一个凭推荐信,很强的学校活动能力,没有经过SAT考试,进入哈佛的女孩,在哈佛能取得很好成绩。B) 我不相信:出生于一个善于吹捧自己孩子,那个年代就会交接美国社会名流的家庭:会培养出一个真正让中国人崇拜的“哈佛女孩”。
映像伦理审查
6 楼
没觉得有多优秀,一个总统候选人都没有,别说杨安泽,rawaswamy 可是印度出生的,华人自以为是的假精英太多了
h
hntil
7 楼
刘亦婷妥妥的顶尖学霸,但身家比起东哥的奶茶妹如何?
8
88108081
8 楼
反正跟我没关系,吃瓜。
注册看评论
9 楼
首先你先把人名字拼对了再来发言,另外你知道美国总统候选人必须在美国出生吗?自以为是这个词送给你自己倒是挺合适的
h
halo2
10 楼
一群阴沟里的蛆虫整天希望精英人类活得一般般,以此寻找平衡。蛆虫永远只能是蛆虫,即便别人活得普通。
公子竞
11 楼
中国社会最糟糕的,就是统一制式化的成功标准,根本缺乏多样性和独特性,好像读了名校赚了大钱就算人生成功了 读了名校又如何呢?还不是大腿一张,逼被操,口被暴,隔江犹唱后庭花
硕鼠
12 楼
人家学霸和你们有半毛钱关系啊。自己过自己的日子。
r
roygreat
13 楼
海外出生怎么选总统法? [1评]
牛皮方糖
14 楼
比起卖烧卖挣2亿的海归还是差很多
z
zjfeng78
15 楼
奥巴马算不算海外出生?
a
azkaban
16 楼
BCG工作很一般?真敢吹牛B。换过几次工作都和中国有关,拜托你看清楚,那是同一个集团的。
C
Cup3
17 楼
全国学生都成了她的话,中国不就完蛋了?全成美国精英了!
C
Cup3
18 楼
这样的经历可以和老墨的前妻有一比。
j
jw_jw_jw
19 楼
嫁了老外,五毛没一个敢骂的吗?
y
yuanfangzhi
20 楼
《哈佛女孩刘亦婷》其实最成功的就是她妈写的那本书!这才是真正成功的营销案例! 这种“骗术伎俩”就像90年代我小学门口收购“古钱”的,摆着一张《图谱》如果你家里有对应上的古钱就值成百上千的,可以拿来兑换。很多小孩去买那个2块钱的图谱(其实就是一张纸)回家找同款古钱。后来才知道那就是个骗局,为的是卖那张纸(图谱),从来没人能找到同款的。
城市沉睡
21 楼
这收入赶上乡镇小企业老板了吧?羡慕
d
dhy1998
22 楼
靠卖身给油汰,挣啦点中钱。本来要割厉害锅韭菜,没得逞
B
BH
23 楼
你说的这些在美国都是能力和优点。
哎呀我的儿呀
24 楼
你觉得?他老公和她在一起的原因是?她足够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