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亲述:我投了1000多份简历 才拿到一个面试…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2月21日 19点59分 PT
  返回列表
71199 阅读
27 评论
洛杉矶华人资讯

你或许已经有所耳闻。

今年的美国就业环境似乎比去年更加困难,不少小伙伴们都有同样的感觉。

无论是本科、硕士甚至是博士学历,无论各行各业似乎都不太好就业。

不少华人表示,自己投递出的大量简历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以下是部分华人网友,最近在美国找工作的亲历:

#数据相关专业,有大厂多份实习经历,从去年7月份开始一直找工作,已经投了2000+简历了......

#美国找工作有多难?中国留学生学统计学毕业,投了1000份简历,获得一次面试机会,拿到一个offer。

#坐标湾区,起床开始就是刷求职网站,20小时时薪的工作,几百上千人在抢......

#叹气现在这个就业市场,150多个申请发出去,连一个面试机会都没有。

有些小伙伴们已经降低条件和要求寻找就业机会,甚至还有一些小伙伴们动了想要放弃继续在美国发展的机会。

到底为什么会出现劳动力市场会出现岗位空缺多,但求职者仍旧找工作难的情况呢?

01

24年美国裁员或更猛!

去年的科技行业经历了持续动荡。科技行业在2023年失去了超过24万个工作岗位,这一数字比去年增加了50%,且仍在增长。

今年初,谷歌、亚马逊、微软、雅虎、Meta和Zoom等科技巨头也都推动了大规模的裁员。各行各业的初创公司也在上半年宣布了裁员计划。

信息截取自techcrunch.com

尽管许多经济学家告诉我们不必过于担心经济衰退,似乎是一种乐观的观点。然而,科技行业的复苏势头一直相对缓慢,导致科技公司在市场形势变得严峻的情况下仍在继续裁员,并且从追求增长的思维方式逐渐转向更注重效率的思维方式。

根据Layoffs.fyi的数据,2023年的裁员总数最终达到了262,735人。2023年科技行业进行的裁员比2022年的总数高出了59%。

图中为2023年科技行业每个月裁员人数。

图源:techcrunch.com

尽管2024年初裁员尚未达到去年第一季度的峰值,但形势也已经不容乐观。

今年年尾,裁员潮又卷土重来。多家美国知名科技公司日前开启新一波裁员。裁员消息一个接一个.......

2024年2月美国科技行业裁员名单:

Instcart:裁员250人

Getaround:全美部分30%员工被裁Snap:宣布计划裁员 10%,影响美国约500多名员工。

Polygon Labs:CEO宣布已解雇 60 名员工,约占员工总数的 19%。Okta:已裁员约400人.......

截图自techchurch

科技公司完整裁员数据可参考:

https://techcrunch.com/2024/02/12/tech-layoffs-2023-list/

02

专家称美国就业市场“强劲”??

根据美国政府数据,在2023年1月,美国失业率达到54年来最低点约3.4%,随后在12月略微上升至 3.7%。2023年一整年的新增雇主至270万人。

图中为美国失业率走势图。

图源:CNBC.com

 

图中为美国雇主人数走势图。

图源:CNBC.com

最新就业报告显示,2024年1月的劳动力市场“开局”也仍旧呈现出了“欣欣向荣”景象,就业市场有约353,000空缺岗位,超出了经济学家的预期。

数据来源于CNBC.com

Glassdoor首席经济学家丹尼尔·赵(Daniel Zhao)分析劳动力市场数据称,“就数据而言,劳动力市场一直相当强劲且出人意料地具有韧性,尤其是在2023年之后,我们看到了关于裁员和经济衰退预测的头条新闻情况下。”

虽然市场空缺岗位如此之多,但根据人力资源机构Insight Global的调查数据,最近失业的全职工人平均申请30个工作,却只收到了平均4个回复或邀约。同一调查发现,55%的失业成年人表示,在寻找新工作时感到筋疲力尽。

 

信息截取自CNBC.com

来自宾法州费城郊区的阿德摩尔(Ardmore)的求职者简娜·杰克逊(Jenna Jackson)阐述了自己最近的求职经过。

“现在的就业市场,是我见过最疯狂的时候。在我求职的过程中,我感到绝望和沮丧。虽然我还没有具体统计一共申请过多少职位,但肯定至少有数百个了。”

图中为求职者简娜·杰克逊(Jenna Jackson)。

图源:CNBC.com

“每一天醒来,我都要做同样的事情。职位申请流程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经过更多轮面试,审核时长也变得更久。目前为止,我经历最糟糕的一次面试是在一家大型金融机构。首先,进行了视频面试,然后参与了Zoom团队面试,之后对方给我一个案例让我进行分析,当时公司给我的指示很模棱两可。递交完方案后,他们告诉我这个团队认为我并不合适他们。”

“随后又联系我说再加一轮面试。我和招聘者说明,我认为我不适合他们的公司,因为即使我修改了我的方案,也意味着还会有第三轮的面试或者更多,这太折磨人了,”杰克逊(Jackson)补充道。

求职者的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填写申请很乏味、耗时且会造成心理压力大。

“现在,如果你通过求职程序寻找工作,录用的几率约为3%。那么为了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求职者必须申请很多不同工作,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全球性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运营总裁唐恩·费(Dawn Fay)分析道。

“我们经常会听到求职者说,他们投递了大量简历,但根本得不到任何回应,简历石沉大海。这种时候会对人们感情和精神上造成很大的负担,”费(Fay)补充道。

图片截取自CNBC.com

丹尼尔·赵(Daniel Zhao)表示,目前根据劳动力市场“硬数据”来看,就业市场“非常强劲”。但当分析“软数据”时可以观察到,就业市场其实并不那么乐观。

("硬数据",是由具体的、可测量的统计数字组成的经济指标,如就业报告、生产数据等。而与之相对的"软数据",通常指的是经济中的主观性或非统计性指标,这些指标基于调查、观察或意见调查,而不是具体的统计数据。)

03

为什么空缺多,仍然找不到工作?

经济学家通常会用几个“专业术语”来形容劳动力市场——缩紧(Tight)、宽松(Loose)和降温(Cooling)。

缩紧(Tight)市场,本质上他们指的是“热”(Hot)劳动力市场,往往这种情况下,雇主很难找到员工,因此雇主很少会主动辞退员工并且在招聘中更加积极主动,比如提供员工福利或奖金等。相反,在宽松(Loose)市场中,也就是“冷”(Cold)劳动力市场,雇主很可能会裁员或冻结招聘。

新冠疫情期间,很多公司不得不缩减规模,然后随着业务突然之间重新开始,又不得不在几乎同一时间进行招聘,这样就会多出很多空缺岗位。当就业前景如此广阔时,不少美国工薪阶层开始以创纪录的速度辞职并寻找新的工作,这种趋势后来被称为“辞职潮”。

但事实上,劳动力市场并未表现出如此“强劲”趋势,而是处于“降温”(Cooling)阶段。入职率很低,同样裁员率也很低。虽然大家所看到的科技和媒体行业出现了大裁员,但美国裁员和解雇率一直徘徊在历史低点。

图中为市场裁员和解雇人数走势图。

图源:CNBC.com

 图中为市场雇佣人数走势图。

图源:CNBC.com

“降温”阶段,劳动力市场雇主们在解雇人方面就会变得犹豫不决。因为此前公司曾经历过劳动力短缺的情况,虽然想要招聘新员工,但是对解雇某些岗位员工感到犹豫。另一方面,员工也在找机会的同时按兵不动,他们不会轻易就提出离职或被解雇。

因此对于那些在“离职潮”时期已经离职并伺机寻找工作机会的人来说,自然相对比较难。

此外,LinkedIn的研究发现,2023年美国求职者搜索岗位的频率与前一年照比增加了27%。2022年,LinkedIn的数据显示,每一位活跃申请人都会相对应有着一份职位空缺,即岗位与求职者比例为1:1,而到2023年则为1:2。

图片截取自CNBC.com

2023年的另一项研究显示,自新冠疫情以来,求职者被未来雇主“欺骗”的次数大幅增加——就业市场出现所谓的“虚假岗位”,求职者怀疑企业是否在真实招聘。

其实,可能并非如此,只是现在的雇主和求职者都更加“挑剔”,所有人都采用了更加谨慎的方式,都希望更加有选择性。这也是为什么市场处于降温阶段(Cooling)的原因之一。

2023年第一个季度,公司招聘到员工的时长也创下了历史新高,平均一个岗位需要44天时间。能源和国防部门等一些行业的招聘时间甚至更长,平均时长超过了67天。

 图片截取自CNBC.com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彼得·表示,“许多雇主认为进行更多轮面试是一件好事,实际上并非如此。大多数面试官其实也并没有做好准备,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自己可能都不知道完美的答案是什么,因此其实无法在面试时就能够很好判断求职者是否是一个适合的候选人。”

“所以,将面试拉长时间对双方来说都并非是一件好事,企业流失人才,求职者心力交瘁。即使在劳动力市场强劲时,也仍可能会看到这样情况,”卡佩利(Cappelli)教授补充说道。

此外,劳动力市场“降温”(Cooling)也是美联储一系列加息操作的目的。美联储想要放慢经济增长速度,意味着就放慢市场的速度,最大的市场就是劳动力市场。大部分雇主的主要预算就是在劳动力方面,因此,除非让劳动市场降温,否则无法轻易让市场放慢速度。

专家还指出,劳动力市场健康状况很大程度取决于经济的下一步走向。尽管目标是实现一个相对平稳的经济软着陆,但实现这个目标可能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如果2024年经济确实大幅放缓速度,那么劳动力市场就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弹性,但无法完全逆转更广泛的经济趋势。

(软着陆通常指的是经济从高速增长逐渐减缓,而不是突然陷入衰退。这种情况对于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性是有利的,因为它可以避免急剧的衰退和高度的不稳定性。)

这种寻找工作困难的情况并不仅仅发生在某个求职者身上,而是同时发生在成千上万的求职者身上,是与更大经济体发生的不确定事情有关。

尽管有当前的数据,雇主仍对经济感到担忧。Indeed的经济学家科里·斯塔勒(Cory Stahle)表示,在雇主们确信通胀得到控制、美联储能够下调利率之前,招聘不太可能持续反弹。

总体而言,经济学家们对2024年的经济趋势持乐观态度,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求职者会很轻易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

杰克逊(Jackson)鼓励同样和她寻找着工作的求职者,“现在找希望鼓励大家都不要放弃。大家可以深入你们的人际网,开发更多寻找工作的办法。记得与家人和朋友保持紧密联系,这样也会获得更多的感情支持,他们会抚平你的情绪并且给予你信心,你能做到的!”

严寒酷暑
1 楼
凉凉金融危机大爆发 全球各行业全部萧条 这次不止就业 接下来企业倒闭 五个哈佛学生竞争一个卡车司机岗位的情景再现 日本德国蠢蠢欲动 三战要来了 [2评]
X
XXyourOO
2 楼
傻逼!
东北偏北
3 楼
这要感谢五毛战狼诋毁美国。现在人家不用中国人了。 [1评]
y
yaoyaogo
4 楼
$20-25都抢着要说明市场价格就是这样,这个职位值这么多钱,跟一切金融产品属性相同。
纵横捭阖
5 楼
一看新闻来源又是坏人五毛私人号,就不用看了,全是假数据
m
mrp
6 楼
chinese looking face滚回中国!
m
mrp
7 楼
我们昂撒文明也不会用你这种黄皮做啦啦队,赶紧滚回中国吧你
传播爱与光
8 楼
畜生黄土豪和狗日的清北科学家赶紧磙,赖在我们北美就是挨肏扑街的惨烈死相!哈哈哈
来臭臭热闹的
9 楼
华人通常指加入外籍的中国人,留学生通常不自称华人吧?
g
gamma
10 楼
狗粮投了10000多份简历 一个面试也没有,人均GDP一厘也分不到, 只好发反共仇中帖领台湾民主狗粮为生 - 香甜空气 -
一婊淫才
11 楼
写这些文字的人我敢说它一定不在美国,它都不晓得现在找人有多难,我们不得不降低标准,都大半年了,简历才进来5份,有3个电话打过去没人接
纵横捭阖
12 楼
十四亿人口大国整天靠这些撒谎欺骗的假新闻来欺骗忽悠我们中国人民,它们到底是谁?😮它们这些无耻之徒到底要干什么啊?!它们这些脏东西每天制造这种假新闻,是不是祸害我们中华民族的核心力量?! [1评]
C
Cromwellgm
13 楼
哎,看标题就知道:存在太多找工作的基本错误!1)学生在大厂实习,实习后会签一份协议:双方是否愿意接受毕业后工作,实习了那么大厂,毕业后还要找工作,说明这个人被众多大厂证明:工作能力不行!2)找工作发简历,那都是什么年代的事情了,自己条件足够好,LinkedIn 上每天会有多少人来要你面试啊!即使十年前,也不用发简历吧:只要在招聘网上放一份简历就行了吧?3)找工作,没有人推荐,要进行层层面试,每次面试的通过率HR一般都定在30%,通过三次以上的概率是0.3的三次方,你有可能吗?朋友推荐,至少减掉前两次面试,直接进入面试具体技术。
C
Cromwellgm
14 楼
现在中文无论新闻还是视频,一般都不看了:只要同一个频道看三次以上,肯定发现是骗人的:最多骗人的新闻视频都和农村有关的:1)河流、海里到处是鱼,随便抓,吃不完。2)地里、田里到处是野货,随便抓,吃不完。3)家里、床底下,到处是古董,一挖就卖几十万……
扶风
15 楼
哈佛学生还挺厉害,都会开卡车。
f
flow
16 楼
找工作发3-5份简历就够了,当然这3-5个公司都是你非常适合的。每个公司都要针对性的修改简历,对公司也要有深入的了解。像这样发1000份简历,肯定最多改一下公司的名字,甚至有些简历连要申请的公司名字都不提,我们直接就扔到垃圾桶里了。你不把申请当回事,别人也不会把你当回事。
m
montreal48
17 楼
因为你学习差,上的破学校,没拿的出手的技术本事。
m
montreal48
18 楼
谁有功夫整天帮你办绿卡。
金拱门汉堡包
19 楼
那就回国呗,那边风景独好呢
城市沉睡
20 楼
中介说美国找工作最容易了。
莎士比亚的天分
21 楼
你好,我在找工作,想了解一下你要招什么样的人?谢谢!
s
siliufeng
22 楼
找工作不是目的 让公司办身份才是终极 谁会要你
色香如故
23 楼
別以爲在外國就業比中國容易。有過硬的文化技能才是硬道理。
y
yejianhong
24 楼
走线来美的同胞先被关些天,然后发给工作许可证,一头扎进唐人街或其他地方的中国餐馆靠劳动吃饭,只等大赦那天。一般来说只要愿意劳动,苦撑待变,熬不出来的还不多见。反而那些自命高端的留学生,低档工作你看不上,高档工作看不上你,大公司又在裁人,你有专业但无经验,机会实在不多。加上现在中美关系这么不好,不如先做体力劳动把每月的饭钱房钱挣回来,再慢慢想办法。
s
shenliang
25 楼
自己出的国 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负起责 失败者才会天天觉得全世界都对不起你 不要成为那个失败者
s
shenliang
26 楼
不想办身份就不要收那么多学生 凭什么全世界的人才要给你 你心里没点逼数吗 没好处谁特码跟你混 你要是在大学入取的时候就说 我们用人市场饱和的话你看谁会给你送学费钱 入学率 和 入职率 是有相关性的 不懂就多读读书 蠢货 [1评]
s
siliufeng
27 楼
你也太聪明了 傻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