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 schuschny 有这个人啊
Max Schuschny hieß der Erfinder, der 1902 die erste Tragetasche konstruierte. Der Wiener befestigte zwei Kordeln am Ende der henkellosen und unhandlichen Papiertüten. Die Wegwerftragetasche war geboren! Heute ist das Haupt-Transportmittel für unsere Einkäufe auch eine beliebte Werbefläche für Geschäfte und Boutiquen.
难到谣言出口到国外啦?
今天早上,一则热搜引起了机哥的注意:从明年开始,全国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
难道说,咱们从小开始接触的塑料袋,过完今年就要销声匿迹了?那以后买东西要用啥呢?外卖还咋吃?
别急,今天机哥从禁塑这件事开始说起,一起康康塑料袋的前世今生。
怎么禁塑呢?
在上周,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份《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
机哥找到原文来看,一整篇通知都是围绕着“禁限塑料制品”来说哒。我挑了几个跟咱们有关系的来讲讲。
以外卖打包为例。以前咱们要打包食物的时候,很多餐厅为了图便宜,就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就是这种白色的餐盒,相信大家平常接触得不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限塑令之前,这种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本身就很有争议。有人说,它可能需要 50 年甚至上百年才能降解,所以是白色污染。有人说,高温下它会释放出毒性,不适合作为餐具。有人说,某些黑心厂商会掺杂荧光粉来增白。……
只是因为它保温、耐压、重量轻,最关键还是便宜,所以广受各路小商贩欢迎。
机哥看到网上说,一个餐盒才 8 分钱,成本低得吓人。
我上一次看到“分钱”这个计算单位,还是抢微信红包时的 1 分钱。
但不管它曾经有多么被广泛使用,从明年开始,它都要被严令禁止啦。
这次新规,就点名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跟它一起被禁的,还有一次性塑料的刀、叉、勺,还有一次性塑料吸管。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机哥看到,新规里只规定“餐饮堂食”不能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好像还没对外卖作出规定。
但这玩意,咱们还是尽量少用吧。
所以对于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餐具,主要针对的还是堂食。
只是,有没人想到:月饼盒里的刀叉、雪糕盒里的勺子、奶粉罐里的勺子……这些难道也要被禁吗?
莫慌,这种放在包装盒里的,属于“预包装”,并不在此次禁止的范围内。
至于今天被讨论得最火的“塑料袋”,新规里也说得很详细。
全国主要城市从明年开始,都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购物袋。其中就包含,机哥上面提到的餐饮打包、外卖。
还有,像咱们在超市结账时,收银员就不能继续提供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啦,哪怕你给钱也没有。
机哥觉得以后在街头巷尾,可能就很难再见到这个场景了:
但是像装水果、生肉、熟食等,没有塑料袋子好像很难装诶?!
所以这次暂时没有对它们进行禁止的吼~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记住,是“暂时”。
所以说,像逛商场、逛超市什么的,咱们最好从现在开始,养成自备袋子去逛的习惯啦。
这次新规还有很多细节,这里就不一一细说。
事实上,咱们国家并不是第一个禁止塑料袋的。早在 2002 年,孟加拉国就已经开始禁止薄塑料袋了,后来也有很多国家陆陆续续出台禁令。
但是,机哥在找资料的时候,偶然得知一个很冷的知识:
塑料袋的诞生,竟然是为了环保。
这个冷知识,有没有超出大家的认知?
为啥现在禁塑是为了环保,而当初发明塑料袋也是为了环保呢?
那咱们就得从塑料袋被发明开始说起,这是一个很曲折离奇的故事。
塑料袋是怎么发明的?
在上个世纪初,老外去超市买东西,还是用着纸袋、布袋。
咱们今天以为纸袋很环保,实际上 100 年前的人们不这么看。每天大量纸袋被消耗,意味着大量的树木被砍伐。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原因。
根据 BBC 的纪录片:生产纸袋,需要很多能源、很多水,简单来说就是生产成本高。而且纸袋很重,运输成本也高。
如果是生产布袋,不仅需要更多的水资源,而且因为是劳动密集型的产物,人工成本也贵。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是乎,大家就急需一种替代品出现,塑料袋就在这个背景下诞生了。
跟纸袋和布袋相反,塑料袋只需要极少的油和极少的能源,就能生产出来,而且它的生产效率还高。
所以在理论上,塑料袋会比纸袋和布袋“更加环保”,因为所需要消耗的资源更少。
(1983年的美国超市,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塑料袋的发明,背后的故事也值得一说。机哥一共查到两个版本,但两个版本都是悲剧。
第一种说法是,1902 年,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
它不仅轻便,而且结实。这么方便的东西,一旦推广出去,想不普及都难。
但是吼,马克斯·舒施尼意识到,塑料袋还没找到降解的办法,可能会酿成一场灾祸。于是他要求老板,在他找到降解的方法之前,不能让塑料袋上市。
老板明面上答应了,但巨大的利益放在自己眼前,谁不心动……于是老板出尔反尔。
当塑料袋上市后,果然迅速被普及,很多商店、市场都会提供免费塑料袋,一下子泛滥起来。
接下来的故事,可能有点伤感。
最终,塑料袋的发明者,马克斯·舒施尼选择了自杀。
而机哥查到的第二种说法,也没好到哪里去。
1965 年,瑞典工程师 Sten Gustaf Thulin 设计出聚乙烯塑料袋,并且申请了专利。
在欧洲和美国,聚乙烯塑料袋在短短二十年就已经完成普及。
Sten Gustaf Thulin 把聚乙烯塑料袋设计出来,是因为他觉得聚乙烯塑料袋不仅在生产时可以消耗更少资源,而且能够反复使用,是个“环保物品”。
说白了,人家把聚乙烯塑料袋发明出来,并不是作为一次性用品。
甚至他儿子在接受采访时, 说 Sten Gustaf Thulin 生前,出去外面都会带着一个塑料袋,循环使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谁能想到,现在绝大部分塑料袋,都只被使用过一次,然后就被无情丢掉。
聚乙烯塑料袋诞生的故事,诠释了一个中国古代的成语:事与愿违。
后来,《Time》(时代杂志)在评选“ 50 大最糟糕的发明”时,塑料袋被评上了。
环保仍需努力…
说真的,最近二三十年,关于塑料造成环境破坏的新闻,机哥就没少听到。
甚至在很多意想不到的地方,都被人类找到塑料。
比如说,地球最深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研究人员在深达 10898 米的海面之下,竟然也找到了塑料袋。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动物体内,塑料也没少见。
《蓝色星球》纪录片里就有一集,科学家帮南太平洋的肉足海鸥,把体内的塑料吐出来。
结果发现帮助那么多只海鸥之后,20 片塑料是个最低数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们能想象有 20 片塑料在胃里,有多难受吗?
看到这,别忘了食物链的存在。
机哥看到 2018 年欧洲肠胃病学会的一份报告,科学家对 8 位参与实验的人员的粪便进行检测,发现每 10 克粪便样品中含有 20 颗塑料微粒。
(翻译:在全球人类粪便中发现的微塑料,这是首次同类研究。来源:UEG)
机哥看到实验的过程有提到:所有参与者都通过食用塑料包装食品,或饮用塑料瓶接触塑料。
因此科学家的结论是,人类很有可能通过食物链或者其他途径摄入微塑料。
所以说,在塑料制品泛滥的今天,或许人类也很难幸免。
今天机哥看到,咱们从明年开始禁止、限制塑料制品,我肯定是大力支持的。
地球是彼此的地球,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蚁,真出事了谁也跑不掉。
So,想想子孙后代的事情,“保护环境”就不应该只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