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补课的家长 更卷了!一通乱拳 鸡了个寂寞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3月15日 23点1分 PT
  返回列表
70093 阅读
22 评论
Miki粥

昨天的北上广深的家长群都在转发这张截图。

据说是儿童医院接诊了一个阳性娃,据说这个小孩上了无数的培训班。来不及流调筛查,于是有风险的机构统计出来,先停掉了所有去过这些地方的小孩的课。

说真的,看到列表的时候我惊呆了。

毕竟周末一天我拼尽洪荒之力,最多也只带娃跑了三个不同地点上课,选的还都是距离不超过十公里,课时都不算长。

但这神奇的小孩,连续八天跑了40多个培训点儿,周一到周五还上着课,一天下来平均都有五个班课…

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我不禁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之前我知道的时间管理最强的海淀家长,也只能做到给娃一周报12个不同的班课:钢琴、小提琴、画画、马术、舞蹈、围棋、英文、大语文、奥数3个和棒球课…

思考片刻我就知道,这种密度的课表,就不可能是一个小孩课外生活。

紧接着看到有人发图澄清,说这根本不是阳性娃的流调,而是至少以班级的西城小孩课外班的大排查…

真是松了口气,我不是无能的家长。然后挨个翻看历史消息,越看越有趣,群里的截图好多都不一样,家长居然开始PK开始卷。

你那张课外班截图的excel表才有40多条?我这里有130多条(简直就是一张北京素质机构最全清单);

你的图上有篮球足球和拉丁,我的图上就有游泳滑冰和马术,这才是素质教育鄙视链的顶端;

你的截图上的素质课多商业机构水平十分有限,我的图上都是帝都的教育高地、东西城各大少年宫。

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牛小金银帆,资源出类拔萃还超低价…因为那些深藏不露的东宫西宫,才是北京素质教育的巅峰。

东西城金帆团数量接近全市一半

之前有个西城小孩,被推荐进了金帆管乐团,跟着学校外请的东城少年宫的老师学低音贝斯——一种比大提琴还要大的小众乐器;还有一个朋友的小孩,为了能进学校金帆团升学丰富简历,选了冷门民乐阮…

在帝都,要论素质教育的卷,西城敢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不信?可以在北京二环里走一走,西城有一条街都是乐器行,从民乐器到西洋,琵琶古筝和竹笛,旁边就是钢琴吉他黑管,还有几万块一把外型很超现实的电贝斯。

当时看到这些,我突然有点明白,为什么当年玩音乐的巅峰都是胡同青年。西城素鸡,大势所趋。一入校分班先分乐器,喜不喜欢指定门手艺。

素质培养是遍地撒网,重点捕捞,一看就是教育资源充沛的土豪。

其它地方哪有这样的条件?就算在帝都,东西海之外的素质资源打包,可能都不够人家个零头。

有这样鸡娃的环境和传统,家长不可能不卷。鸡完乐器鸡美术,鸡完美术鸡书法,鸡完书法鸡体育、鸡了体育鸡舞蹈,鸡完舞蹈鸡武术…

他们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全方位无死角覆盖市面上的各类素质班课,努力把小孩潜力挖掘到灵魂的深度。

说好的双减呢?吹拉弹唱替代了语数外之后,这家长比之前更卷了。

说好的躺平呢?

妈妈们的群聊永远是「小孩太累了,我们不报课外班,顺其自然,让他自由发展吧」、「您家小孩还上课外课呢得多累啊,我们啥也没上,期末考得还不错」、「成绩不重要,你看我家小孩都不复习就知道玩」…

结果疫情来了,老母亲们齐刷刷出现在了核酸点,彼此心照不宣,露出了一个尴尬不失礼貌的微笑。

说好的不卷呢?

东西城的学校一通知周末上课外班的小孩回家,学校纷纷改小班课了。

6个娃的教室都算人多,有个朋友跟我说,他们班只有一个小朋友去学校,语数外全部一对一,结果孩子看见老师就哭了,撕心裂肺地说以后要报培训班。

我真觉得,这波疫情进京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协助教育相关部门抽查双减落实情况的。虽然学科辅导全盘覆灭,如今只是残留几个余孽,但教育的内卷却没有停歇。

比起语数外的学科辅导,艺体综素的教育成本则会更高。而且,鸡娃学业还能凭自己努力,想要走素质方向,那可真是要拼爹妈——

刨除基因突变带给小孩的原生天赋,剩下的,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财力,精力,耐力的综合比拼…

素质教育好像是双减之后爹妈能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但这是想鸡就能鸡得出来的吗?

最后,很可能是一通乱拳,鸡了个寂寞啊。

j
jeffinvade
1 楼
"东西城的学校一通知周末上课外班的小孩回家,结果一个教室只有6个娃,都算人多。" 呵呵,习近平双减,几百万人一夜之间下岗,难道就能给家长减负了?最后中产还得鸡娃,只不过得花更多的钱,把家教请来家里一对一鸡娃 公立教育不好,要投资,给老师涨工资,才会有人才去当老师.打压私营教育能让公立教育更好? 要想让中国人多生,那得给钱啊,向加拿大学习,生一个娃一个月给5000人民币,生两个一个月给一万,这样才会有人肯生.发个圣旨有屁用.
g
greentee
2 楼
欧美倒也不是说完全不卷,而是说没有卷成东亚这样。 不卷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社会最底层的生活水平。如果这根底线足够高,那么民众才可能不去卷。 比如西欧北欧提供足够的社会福利(能不能维持下去是另外一个话题),因此民众真的不需要去卷死卷活。
t
thunderboy23
3 楼
社会本来就是能者多得,所谓的卷不过是弱者给自己找得一个借口罢了。
H
Hanszy
4 楼
他们满打满算也就几亿人,那根线高的前提是吸剩下全世界几十亿人的血 中国14亿人,怎么搞?没有那么多的血让你吸
g
greentee
5 楼
想要吸血的前提是生产创造力领先,牢牢把握高端科技,且社会提供创新的条件。说穿了还是民族素质决定的。
二公子
6 楼
好大的胆子,竟然说共党的政策是一通乱拳。
n
nationwide
7 楼
搞这么多,最后孩子那个都不会学精。与其说为了孩子好,更多是为了家长自己。现在中国人口呈现下降,再过10年20年高中应该都可以义务教育了,
进击的中年
8 楼
还好出国了,孩子们不用上受苦了。加拿大就是孩子的天堂。
邻居王叔叔
9 楼
不增加机遇,光禁止内卷,只会加剧内卷。
你信不
10 楼
一群傻逼,自己那点儿小聪明
j
jeffinvade
11 楼
人家富是因为工业革命更早
y
yuba
12 楼
呵呵
v
vicnn
13 楼
不可是为了将来移民国外的,在中国没有关系就没有前途。靠学习翻身?只是一个中国梦而已。
玉匠
14 楼
: 美国不知道。在德国中上层层家庭卷的,孩子除了课业好,还都有特长。也是都在练着练那,比赛升级的路上狂奔。但是不太痛苦,因为都是孩子喜欢的项目,家长是逼不出来的。课业感觉不费太大劲儿就很好,因为总有那些中下层家庭孩子垫底儿,他们是真的快乐教育,玩游戏,看电视,街溜子,爱干嘛干嘛。自由快乐的教育
a
ainanjue
15 楼
说到底还是中国 人多资源少贫穷,如果富有,学校教育投资够,都在学校学了,父母会的也会教给孩子,还要培训机构有啥用,除非想成为什么家。 中国父母都寄托孩子成为杰出人物,所以父母心急让孩子乱学。 其实不论孩子和成人,自学的能力都很强,只要有时间有兴趣,我二十多工作后,自学电子琴 钢琴,现在老了又自学吉他,如果只是为了爱好,什么年龄都可以学。
菜鸟菜鸟
16 楼
: 这就是狗粮讨人厌的地方。张张嘴容易。 你掏钱啊。 两国起点不一样。 你跑出去吃屎容易。可剩下的人还要一起慢慢努力。看看你阿三爹就知道没那么容易了
夜来风雨
17 楼
西方底层好建立于以前吸血殖民地和现在的第三世界国家, 如果中国吸血非洲和东南亚,中国底层也一样和西方一样。 把底层产业链迁回西方国家,你看看到时西方底层还活不活了,光基础生活用品都因人工昂贵而买不起!
j
jeffinvade
18 楼
: 中国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7年超过4%,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9% 别说和发达国家比,就算和马来西亚,巴西,俄罗斯这种发展程度类似的国家相比,中国教育投入都算低的 中国政府投入都去哪了?基建,高铁.往没人的地方修一定会亏损的高铁,还不如把钱拿来给乡村教师涨工资,多建些医院,多培养些医生护士
j
jeffinvade
19 楼
: 中国政府没钱?你别搞笑了,说到底不是没钱,而是不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上,是priority的问题 中国公共安全投入多少?占预算的5.6%,超过军费.给几千万人一周来回核酸检测花多少钱?往新疆修高铁花多少钱?打压中国互联网企业中国少了多少税收? 中国包括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低保在内的福利开支,只占预算的15% 英国这些项目加起来,占预算的60% 举个例子,美国发达国家福利最差,联邦政府支出28%花在医疗,中国只是7% 你说为啥人家贫富差距小,不需要鸡娃?因为有Progressive的税收和福利政策
菜鸟菜鸟
20 楼
: 你在我都不用再给你说别的。你自己把你自己写的东西再看一下 把这些数字下面的每一项仔细研究(想想结合国家的历史)对比一下。 如果你还抱着同样的观点。 你就不用回复了。 看在你去找这些数字的态度 我不骂你 但是我们不在一个层面上 没什么好挣的。 记住 没人说土共没问题。 但是不要无脑黑。
夏虫语冰
21 楼
国外不是不卷,只是你已经不在卷的阶层里了,出国后选择躺平吃福利,或从管理层变蓝领,阶级滑落了,当然意识不到。 其实东亚都卷,卷王说不定都轮不上中国人,认识的印度韩国妈妈一样卷的飞起
j
jeffinvade
22 楼
: 中国要想跳过中等收入陷阱,就需要加大福利支出,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中产阶级,而不是继续靠基建投资鸡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