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一线药物中,并不包含益生菌。消化不良来点益生菌,便秘来点益生菌,拉肚子也可以来点益生菌……各种广告中,益生菌大有“包治百病”的趋势。但最近发表在严肃医学期刊上的一个临床研究结果却说,吃益生菌对改善便秘并没有什么用。
参与研究的医生说:益生菌的确有改善肠道功能的作用,益生菌对腹泻的治疗效果比较明确,但从本次研究的结果看,益生菌对改善严重便秘没有明显作用。
医生建议轻度便秘患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来调整,而重度的功能性便秘患者,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继续加重引发其他更加严重的疾病。
1 200多人对照,两组几乎没区别
这项研究由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同济医院、中山医院、同仁医院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共同完成,研究结果由孟祥军教授发表在近期《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公开版》上。
参与研究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大内科主任、消化内科主任杨长青教授介绍,这次临床试验最终有效的参与者共229人,他们都是功能性便秘患者,患者的年龄在18岁至70岁之间,女性占84.7%。
“功能性便秘”是指并非器质性病因引起的便秘,比如结直肠肿瘤等疾病引起,也没有结构异常或代谢障碍的慢性便秘。项目选择的患者病情差异都不大。“基本都是一周排便次数少于1次的功能性便秘患者。”
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参与者每天服用1次含有高浓度双歧杆菌的袋装散剂,而另一组服用安慰剂,主要成分是麦芽糊精和二氧化硅。
服药时间都是在早餐前至少15分钟,用温水口服,持续8周。
8周后,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治疗组患者每周的完全自发性排便次数从项目初期的0.73次,增加到1.58次,对照组参与者从项目初期每周排便0.81次,增加到1.50次。
因此实验结果认为服用益生菌和服用安慰剂的患者在便秘症状改善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两组参与者唯一的不同是,服用益生菌组的参与者腹痛腹胀的感受比安慰剂组参与者要少。
杨长青教授说,如今肠道菌群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表明,益生菌的确可以调控肠道环境,改善肠道功能。除了大家比较好理解的消化道疾病以外,不少研究还发现,通过改变肠道环境,甚至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儿童自闭症等的治疗有帮助。
因为有这些研究,商家就容易将益生菌和各种疾病的治疗联系起来。
医生表示,这次试验中参与者服下的是高浓度的双歧杆菌,比市场上保健品、食品中的含量高很多,但实验结果是无效。
任何药都不能“包治百病”,益生菌也是如此。
即便是治疗效果明显的疾病,也不是随便买点益生菌吃就能有效。不同的疾病需要特殊的某种益生菌治疗,杨长青提醒,如何用药必须由医生诊断后来制定治疗方案。
2 益生菌不是便秘药
杨长青教授说,临床上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一线药物中,并不包含益生菌。功能性便秘的标准治疗方案里,一般包括增加肠动力的药物,刺激肠腺分泌的药物,促进肠道功能性的药物,以及神经细胞兴奋的药物。还有一些中药对便秘也有明显的效果。
医生建议轻微便秘的患者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改善便秘症状。
例如,可以食用粗纤维食物或者含镁高的食物。花生仁、瓜子仁或者腰果等食物中含有镁元素,会促进肠道蠕动。
如果便秘症状比较重,就需要到医院寻求帮助,医生会给出有效的药物。
杨长青也遇到一些“老便秘”,宁愿自己忍受痛苦也不肯去医院看病。他接诊过一位便秘患者,到医院的时候已经很久没有排便,医生用常规的药物也没办法起效,大便结成石头一样硬,用肠镜都不能取出,后来实施了手术才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
因此医生提醒,“老便秘”不要硬扛,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长期严重的便秘对健康危害非常大,严重便秘与肠道肿瘤和息肉相关,与女性乳腺癌以及皮肤疾病相关。
3 同样是便秘,原因各不同
杨长青教授介绍,如果一个人一天或者隔天能规律排便,都是正常的,如果三天一次,属于轻度便秘,如果一周一次,需要引起重视,可以通过饮食调节和生活方式的调节来缓解。
如果一周排便少于一次,那么还是要看病了。
便秘可以发生在从婴儿、青少年到老年的每个年龄群体中,但各个人群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不太一样。
在年轻人中间,女性发生便秘要比男性多,特别是久坐办公室的人、运动较少的人,一般会出现慢传输型便秘,就是由于肠道传输力减慢导致的便秘,这种“排便像羊屎豆” 。
而对老年人中间,很多老人并不是大便干结,甚至大便很细软,但到厕所排便仍然很困难。这种便秘叫排便障碍型便秘,是因为排便时肛门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之间的收缩不协调导致的。
轻度便秘者除了饮食调整、多运动之外,还要改变一下入厕习惯。“最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避免排便时间变长。”
杨长青教授介绍,严重便秘的治疗除了药物之外,也有一些物理治疗的方法,比如电疗,刺激肠道蠕动,中医科的按摩、针灸等也可以改善肠道蠕动。
医生说,便秘要重视,但也不要病急乱投医。
消化内科主任、大内科主任(兼)、内科教研室主任(兼)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一线药物中,并不包含益生菌。消化不良来点益生菌,便秘来点益生菌,拉肚子也可以来点益生菌……各种广告中,益生菌大有“包治百病”的趋势。但最近发表在严肃医学期刊上的一个临床研究结果却说,吃益生菌对改善便秘并没有什么用。
参与研究的医生说:益生菌的确有改善肠道功能的作用,益生菌对腹泻的治疗效果比较明确,但从本次研究的结果看,益生菌对改善严重便秘没有明显作用。
医生建议轻度便秘患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来调整,而重度的功能性便秘患者,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继续加重引发其他更加严重的疾病。
1 200多人对照,两组几乎没区别
这项研究由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同济医院、中山医院、同仁医院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共同完成,研究结果由孟祥军教授发表在近期《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公开版》上。
参与研究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大内科主任、消化内科主任杨长青教授介绍,这次临床试验最终有效的参与者共229人,他们都是功能性便秘患者,患者的年龄在18岁至70岁之间,女性占84.7%。
“功能性便秘”是指并非器质性病因引起的便秘,比如结直肠肿瘤等疾病引起,也没有结构异常或代谢障碍的慢性便秘。项目选择的患者病情差异都不大。“基本都是一周排便次数少于1次的功能性便秘患者。”
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参与者每天服用1次含有高浓度双歧杆菌的袋装散剂,而另一组服用安慰剂,主要成分是麦芽糊精和二氧化硅。
服药时间都是在早餐前至少15分钟,用温水口服,持续8周。
8周后,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治疗组患者每周的完全自发性排便次数从项目初期的0.73次,增加到1.58次,对照组参与者从项目初期每周排便0.81次,增加到1.50次。
因此实验结果认为服用益生菌和服用安慰剂的患者在便秘症状改善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两组参与者唯一的不同是,服用益生菌组的参与者腹痛腹胀的感受比安慰剂组参与者要少。
杨长青教授说,如今肠道菌群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表明,益生菌的确可以调控肠道环境,改善肠道功能。除了大家比较好理解的消化道疾病以外,不少研究还发现,通过改变肠道环境,甚至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儿童自闭症等的治疗有帮助。
因为有这些研究,商家就容易将益生菌和各种疾病的治疗联系起来。
医生表示,这次试验中参与者服下的是高浓度的双歧杆菌,比市场上保健品、食品中的含量高很多,但实验结果是无效。
任何药都不能“包治百病”,益生菌也是如此。
即便是治疗效果明显的疾病,也不是随便买点益生菌吃就能有效。不同的疾病需要特殊的某种益生菌治疗,杨长青提醒,如何用药必须由医生诊断后来制定治疗方案。
2 益生菌不是便秘药
杨长青教授说,临床上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一线药物中,并不包含益生菌。功能性便秘的标准治疗方案里,一般包括增加肠动力的药物,刺激肠腺分泌的药物,促进肠道功能性的药物,以及神经细胞兴奋的药物。还有一些中药对便秘也有明显的效果。
医生建议轻微便秘的患者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改善便秘症状。
例如,可以食用粗纤维食物或者含镁高的食物。花生仁、瓜子仁或者腰果等食物中含有镁元素,会促进肠道蠕动。
如果便秘症状比较重,就需要到医院寻求帮助,医生会给出有效的药物。
杨长青也遇到一些“老便秘”,宁愿自己忍受痛苦也不肯去医院看病。他接诊过一位便秘患者,到医院的时候已经很久没有排便,医生用常规的药物也没办法起效,大便结成石头一样硬,用肠镜都不能取出,后来实施了手术才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
因此医生提醒,“老便秘”不要硬扛,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长期严重的便秘对健康危害非常大,严重便秘与肠道肿瘤和息肉相关,与女性乳腺癌以及皮肤疾病相关。
3 同样是便秘,原因各不同
杨长青教授介绍,如果一个人一天或者隔天能规律排便,都是正常的,如果三天一次,属于轻度便秘,如果一周一次,需要引起重视,可以通过饮食调节和生活方式的调节来缓解。
如果一周排便少于一次,那么还是要看病了。
便秘可以发生在从婴儿、青少年到老年的每个年龄群体中,但各个人群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不太一样。
在年轻人中间,女性发生便秘要比男性多,特别是久坐办公室的人、运动较少的人,一般会出现慢传输型便秘,就是由于肠道传输力减慢导致的便秘,这种“排便像羊屎豆” 。
而对老年人中间,很多老人并不是大便干结,甚至大便很细软,但到厕所排便仍然很困难。这种便秘叫排便障碍型便秘,是因为排便时肛门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之间的收缩不协调导致的。
轻度便秘者除了饮食调整、多运动之外,还要改变一下入厕习惯。“最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避免排便时间变长。”
杨长青教授介绍,严重便秘的治疗除了药物之外,也有一些物理治疗的方法,比如电疗,刺激肠道蠕动,中医科的按摩、针灸等也可以改善肠道蠕动。
医生说,便秘要重视,但也不要病急乱投医。
消化内科主任、大内科主任(兼)、内科教研室主任(兼)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