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葬礼”兴起的深层次原因,是日本深度老龄化。
最近,日本“气球葬礼”火了。
日本“Balloon Kobo”是一家提供“气球葬礼”服务的专业公司。
该公司深耕气球行业四十多年,将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填充到气球中,用氦气充气至直径约2米后,释放到天空中。
日本气球葬礼,右边最大的气球里装有死者火化后的骨灰
按照Balloon Kobo的说法,气球历时三个小时,预计上升至距地面50公里的高度,受气压影响而爆炸。
Balloon Kobo的考虑非常周到,气球采用的是可降解材料,人体遗骸主要的成分是磷酸钙,也不会污染环境。
气球葬礼示意图
早在2011年,Balloon Kobo 就开展了“气球葬礼”这项业务。
直到最近,这个业务火了。
目前,日本各地已经使用该服务近300次,另有100人进行了提前预订。
“气球葬礼”受到追捧,一是因为便宜,费用只需要24万日元(约合1.2万元人民币),二是因为新颖奇特。
通过气球将骨灰送至高空,再自然散落,很多人无法接受,但也有人喜欢。
比如,Balloon Kobo服务的客户中,就有飞行员、环球旅行爱好者等。
在他们看来,“气球葬礼”既有创意,又有纪念意义。
关于日本老龄化,正解局解读过多次,从“身后事”角度看,日本老人面临无人祭奠、无地可葬的无奈。
一是无人祭奠。
日本厚生劳动省日前公布的人口动态统计数据显示,日本2022年的死亡人口为156万8961人,创下最高纪录。
与2021年相比,日本2022年的死亡人口增加12万9000人,增幅也创下历史最高值。
值得注意的是,与前一年相比,80岁以上的死者增加了10万9000人,约为增加总人数的85%。
80岁以上的老人过世时,其子女大多也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
对后者来说,可能已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承办一场完整的传统葬礼。
此时,像“气球葬礼”这样的仪式,就简单多了。
少子化的大背景下,日本老人还面临着“孤独死”。
在日本,65岁以上的女性里每5人就有1人是单身,而65岁以上的男性里每10人就有1人是单身。
日本单身老年人数量的增长趋势 图表来源:日经中文网
据日本民间调查机构ニッセイ基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每年大约有27000人孤独地死去。
孤独逝去,无人祭奠,“气球葬礼”成了无奈之下的选择。
二是无地可葬。
Balloon Kobo总裁Yoshihiro Onodera表示:
我们收到了越来越多的请求,这些人因没有埋葬地点而不知将遗体存放在哪里。
日本地少人多,随着死亡人数的不断增加,日本墓葬用地日益紧张。
供求失衡,日本墓地的价格也水涨船高,高级墓地要八九百万日元(约合40-45万元人民币),普通人根本消费不起。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涌现出不少“平替墓地”。
2012年初,东京多摩地区的都立墓地,开创了“树木葬”的形式。
具体操作方式是在椿树、樱花树等树下预备一个宽1米5、深2米多的共同埋骨洞,可放置多个骨灰盒。
这一业务,短期内吸引了8000多个客户。
更有甚者,日本千叶县的佐藤墓园推出了带有蓝牙功能的“共享墓地”。
墓碑中间设有一块电子屏,祭奠者必须手持带有蓝牙功能的“证件”,激活电子墓碑后,屏幕上会显示逝者的信息。
电子墓碑
共享墓碑节约了土地资源,价格仅需29万日元(约合1.5万元人民币),颇受欢迎。
中国人,讲究死者为大。
其实,日本人对“身后事”亦极为看重。
但在深度老龄化的今天,面对严峻的现实,日本人不得不做出妥协。
如何体面地离开?
这是所有老龄化社会都将面临的课题。
“气球葬礼”兴起的深层次原因,是日本深度老龄化。
最近,日本“气球葬礼”火了。
日本“Balloon Kobo”是一家提供“气球葬礼”服务的专业公司。
该公司深耕气球行业四十多年,将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填充到气球中,用氦气充气至直径约2米后,释放到天空中。
日本气球葬礼,右边最大的气球里装有死者火化后的骨灰
按照Balloon Kobo的说法,气球历时三个小时,预计上升至距地面50公里的高度,受气压影响而爆炸。
Balloon Kobo的考虑非常周到,气球采用的是可降解材料,人体遗骸主要的成分是磷酸钙,也不会污染环境。
气球葬礼示意图
早在2011年,Balloon Kobo 就开展了“气球葬礼”这项业务。
直到最近,这个业务火了。
目前,日本各地已经使用该服务近300次,另有100人进行了提前预订。
“气球葬礼”受到追捧,一是因为便宜,费用只需要24万日元(约合1.2万元人民币),二是因为新颖奇特。
通过气球将骨灰送至高空,再自然散落,很多人无法接受,但也有人喜欢。
比如,Balloon Kobo服务的客户中,就有飞行员、环球旅行爱好者等。
在他们看来,“气球葬礼”既有创意,又有纪念意义。
“气球葬礼”兴起的深层次原因,是日本深度老龄化。
关于日本老龄化,正解局解读过多次,从“身后事”角度看,日本老人面临无人祭奠、无地可葬的无奈。
一是无人祭奠。
日本厚生劳动省日前公布的人口动态统计数据显示,日本2022年的死亡人口为156万8961人,创下最高纪录。
与2021年相比,日本2022年的死亡人口增加12万9000人,增幅也创下历史最高值。
值得注意的是,与前一年相比,80岁以上的死者增加了10万9000人,约为增加总人数的85%。
80岁以上的老人过世时,其子女大多也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
对后者来说,可能已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承办一场完整的传统葬礼。
此时,像“气球葬礼”这样的仪式,就简单多了。
少子化的大背景下,日本老人还面临着“孤独死”。
在日本,65岁以上的女性里每5人就有1人是单身,而65岁以上的男性里每10人就有1人是单身。
日本单身老年人数量的增长趋势 图表来源:日经中文网
据日本民间调查机构ニッセイ基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每年大约有27000人孤独地死去。
孤独逝去,无人祭奠,“气球葬礼”成了无奈之下的选择。
二是无地可葬。
Balloon Kobo总裁Yoshihiro Onodera表示:
我们收到了越来越多的请求,这些人因没有埋葬地点而不知将遗体存放在哪里。
日本地少人多,随着死亡人数的不断增加,日本墓葬用地日益紧张。
供求失衡,日本墓地的价格也水涨船高,高级墓地要八九百万日元(约合40-45万元人民币),普通人根本消费不起。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涌现出不少“平替墓地”。
2012年初,东京多摩地区的都立墓地,开创了“树木葬”的形式。
具体操作方式是在椿树、樱花树等树下预备一个宽1米5、深2米多的共同埋骨洞,可放置多个骨灰盒。
这一业务,短期内吸引了8000多个客户。
更有甚者,日本千叶县的佐藤墓园推出了带有蓝牙功能的“共享墓地”。
墓碑中间设有一块电子屏,祭奠者必须手持带有蓝牙功能的“证件”,激活电子墓碑后,屏幕上会显示逝者的信息。
电子墓碑
共享墓碑节约了土地资源,价格仅需29万日元(约合1.5万元人民币),颇受欢迎。
中国人,讲究死者为大。
其实,日本人对“身后事”亦极为看重。
但在深度老龄化的今天,面对严峻的现实,日本人不得不做出妥协。
如何体面地离开?
这是所有老龄化社会都将面临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