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目前处于不稳定的停火状态,但就在正式履行停火协议前印度居然搞了一波偷袭:印度用导弹袭击了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空军基地之一博拉里,导致1名功勋飞行员丧生。此举充分体现印度气急败坏,但巴基斯坦为了大局着想也只能吞下这颗苦果。
▲巴基斯坦飞行员牺牲,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外国社交媒体上流传出的信息,遭到印度偷袭而阵亡的是一名巴基斯坦的空军中尉,名叫乌斯曼·尤素福,他的葬礼在5月11日至12日期间举行。乌斯曼是巴基斯坦空军的一名JF-17机队的中队长,就在停火协议来到前的半小时印度针对巴基斯坦博拉里空军基地发动了一次空袭行动,有5名巴基斯坦空军人员在这场袭击中丧生。有说法称是乌斯曼这1名飞行员再加上4名地勤人员,也有说法是5人均为飞行员,现在细节尚不明确.社交媒体上还认为,巴方可能有少量的战斗机遭到损坏。
▲博拉里空军基地遭遇打击,图片来源:网络
博拉里空军基地位于巴基斯坦的信德省,位置靠近卡拉奇。巴空军在这里驻扎了多个战斗机中队,用于前沿部署和防御任务。印度为什么偷袭该基地动因不清楚,但推测可能是5月7日的空战中该基地也曾参与对印度的军事任务,并有战斗机升空起飞。因为当时输的很惨,加上印度对这一空军基地的位置非常清楚,于是动用了精确制导武器展开打击报复。早先印巴军队的高层人员已经在他国斡旋之下进行了电话沟通,并承诺12日进行面对面的停火谈判。但印度简直把“不讲武德”演绎到了极致。当然,这次事件对于巴基斯坦来说也是一个宝贵的经验教训——只要战争没有喊“咔”,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警惕。
▲“枭龙”,图片来源:网络
乌斯曼的牺牲在巴基斯坦国内引起了相当强烈的反应,大多数巴基斯坦人认为他是“英雄”,是国家的“骄傲”和“烈士”,还有更多的民众表达的情绪是对印度的谴责,称其为“懦夫行为”,并呼吁巴基斯坦展开报复。尽管吃了这么大的亏,但推测巴基斯坦展开报复的可能性不高,毕竟战争已经结束了。并且以巴基斯坦的体量仍然不具备与印度全面抗衡的能力。
譬如在5月7日的空战中,巴基斯坦官方报道双方一共有125架战斗机持续交战了1个小时,印度出动的战斗机数量在70~80架左右,而巴基斯坦的战斗机仅占40~50架。在这种全力以赴的战斗中,巴基斯坦能够调动的战斗机数量恐怕已接近极限,这反映出的问题就是巴基斯坦军事力量依然很有限,短暂的胜利更是不能掩盖整体国力的薄弱。也就是说,尽管印度损失的战斗机数量更多,损失的金额更大,但印度有财力进行高速补充。甚至可能在这场失利以后直接考虑升级第5代战斗机,不管是购买俄罗斯的苏-57,还是美国的F-35,现在恐怕都已经是印度正在考虑的事情了。
▲巴基斯坦女性飞行员,图片来源:网络
巴基斯坦当然也想升级战力,但就算是像西方媒体报道的那样,巴打算购买40架歼-35战斗机,但钱又从哪里来呢?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必须和自己的经济能力相匹配,无限膨胀的军事力量只会让国家陷入困顿。当年苏联人吃不饱饭搞军工的景象如今依然历历在目。所以从很多方面来看,巴基斯坦的状态依然略显畸形。但这种情况也不完全取决于巴基斯坦人自己,这也是大趋势、整体生存环境给逼的。但即便如此,在磨刀还是吃饭这个问题上巴基斯坦还是需要慎重考虑和选择,这也是一旦有人递过来橄榄枝巴基斯坦就得接住的原因了:本质上不具备和印度持久战的能力。
培养一名精英飞行员大约需要8到10年的时间,培养一位优秀飞行员的时间将会更长,因此乌斯曼的牺牲可谓非常可惜。印度在这次的战斗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是三个:第一是空有战斗机数量,但是信号过于庞杂且不成体系。第二,空战指挥一团乱麻,战斗力非常低下,配合度远远赶不上巴基斯坦。第三,印度指挥层过于自大,过分低估对手。作为看热闹的第三方,大量中国媒体都指出了印度的不足,但我们当然希望印度“听不进去”,这样就可以一直不用进步了。
印度和巴基斯坦目前处于不稳定的停火状态,但就在正式履行停火协议前印度居然搞了一波偷袭:印度用导弹袭击了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空军基地之一博拉里,导致1名功勋飞行员丧生。此举充分体现印度气急败坏,但巴基斯坦为了大局着想也只能吞下这颗苦果。
▲巴基斯坦飞行员牺牲,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外国社交媒体上流传出的信息,遭到印度偷袭而阵亡的是一名巴基斯坦的空军中尉,名叫乌斯曼·尤素福,他的葬礼在5月11日至12日期间举行。乌斯曼是巴基斯坦空军的一名JF-17机队的中队长,就在停火协议来到前的半小时印度针对巴基斯坦博拉里空军基地发动了一次空袭行动,有5名巴基斯坦空军人员在这场袭击中丧生。有说法称是乌斯曼这1名飞行员再加上4名地勤人员,也有说法是5人均为飞行员,现在细节尚不明确.社交媒体上还认为,巴方可能有少量的战斗机遭到损坏。
▲博拉里空军基地遭遇打击,图片来源:网络
博拉里空军基地位于巴基斯坦的信德省,位置靠近卡拉奇。巴空军在这里驻扎了多个战斗机中队,用于前沿部署和防御任务。印度为什么偷袭该基地动因不清楚,但推测可能是5月7日的空战中该基地也曾参与对印度的军事任务,并有战斗机升空起飞。因为当时输的很惨,加上印度对这一空军基地的位置非常清楚,于是动用了精确制导武器展开打击报复。早先印巴军队的高层人员已经在他国斡旋之下进行了电话沟通,并承诺12日进行面对面的停火谈判。但印度简直把“不讲武德”演绎到了极致。当然,这次事件对于巴基斯坦来说也是一个宝贵的经验教训——只要战争没有喊“咔”,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警惕。
▲“枭龙”,图片来源:网络
乌斯曼的牺牲在巴基斯坦国内引起了相当强烈的反应,大多数巴基斯坦人认为他是“英雄”,是国家的“骄傲”和“烈士”,还有更多的民众表达的情绪是对印度的谴责,称其为“懦夫行为”,并呼吁巴基斯坦展开报复。尽管吃了这么大的亏,但推测巴基斯坦展开报复的可能性不高,毕竟战争已经结束了。并且以巴基斯坦的体量仍然不具备与印度全面抗衡的能力。
譬如在5月7日的空战中,巴基斯坦官方报道双方一共有125架战斗机持续交战了1个小时,印度出动的战斗机数量在70~80架左右,而巴基斯坦的战斗机仅占40~50架。在这种全力以赴的战斗中,巴基斯坦能够调动的战斗机数量恐怕已接近极限,这反映出的问题就是巴基斯坦军事力量依然很有限,短暂的胜利更是不能掩盖整体国力的薄弱。也就是说,尽管印度损失的战斗机数量更多,损失的金额更大,但印度有财力进行高速补充。甚至可能在这场失利以后直接考虑升级第5代战斗机,不管是购买俄罗斯的苏-57,还是美国的F-35,现在恐怕都已经是印度正在考虑的事情了。
▲巴基斯坦女性飞行员,图片来源:网络
巴基斯坦当然也想升级战力,但就算是像西方媒体报道的那样,巴打算购买40架歼-35战斗机,但钱又从哪里来呢?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必须和自己的经济能力相匹配,无限膨胀的军事力量只会让国家陷入困顿。当年苏联人吃不饱饭搞军工的景象如今依然历历在目。所以从很多方面来看,巴基斯坦的状态依然略显畸形。但这种情况也不完全取决于巴基斯坦人自己,这也是大趋势、整体生存环境给逼的。但即便如此,在磨刀还是吃饭这个问题上巴基斯坦还是需要慎重考虑和选择,这也是一旦有人递过来橄榄枝巴基斯坦就得接住的原因了:本质上不具备和印度持久战的能力。
培养一名精英飞行员大约需要8到10年的时间,培养一位优秀飞行员的时间将会更长,因此乌斯曼的牺牲可谓非常可惜。印度在这次的战斗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是三个:第一是空有战斗机数量,但是信号过于庞杂且不成体系。第二,空战指挥一团乱麻,战斗力非常低下,配合度远远赶不上巴基斯坦。第三,印度指挥层过于自大,过分低估对手。作为看热闹的第三方,大量中国媒体都指出了印度的不足,但我们当然希望印度“听不进去”,这样就可以一直不用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