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成功了!马斯克笑开花,SpaceX星舰完美着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1年5月6日 21点29分 PT
  返回列表
23187 阅读
21 评论
科技新闻

Live feed of Starship SN15 flight test → https://t.co/Hs5C53qBxb https://t.co/chZjdVAute

— SpaceX (@SpaceX) May 5, 2021

SpaceX星舰原型(代号SN15)在得克萨斯州博卡奇卡(Boca Chica)成功进行了高空飞行测试,这是SpaceX星舰原型第五次挑战10公里级高度,也是首次没有发生爆炸事故的完美着陆。

本次飞行程序和此前的四次类似:首先星舰飞行到最高点,随后进行姿态调整,使腹部冲下,借助腹部增大与空气接触面积,加大空气对星舰的阻力,然后星舰徐徐向地面飘落,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时,发动机再次点燃,使星舰重新直立起来(俗称“神龙摆尾”),靠发动机的反推进行软着陆。

在本次试验之前,2020年12月10日、2021年2月3日、2021年3月4日和2021年3月27日,星舰原型SN8、SN9、SN10和SN11分别进行了10公里级高度的测试飞行,发射和返回的前期都非常成功,其中SN8和SN9都是在最后着陆阶段发生了触地爆炸。SN10更可惜,在明明稳稳着陆数分钟后还是发生了爆炸,把整个星舰都炸飞了。SN11更是惨烈,当天大雾弥漫,地面摄像机根本看不清星舰,星舰内部的相机显示,SN11正常起飞,在快落地的时候失去信号,透过大雾,首先看到一团红光,紧接着一声巨响,看到有碎片四散开来,发生了粉碎性爆炸。

其中SN8未能成功着陆的原因是飞船的燃料箱压力不足,发动机推力不够,未能让飞船成功软着陆;SN9的三台发动机在着陆的阶段只有一台点火工作,推力不够,发生粉碎性爆炸坠毁事故;据说SN10也是因为最后发动机推力不太够,虽然稳稳站住了,但从回放的画面中可以看到,站住之后在地面反弹了一下,这种反弹可能导致内部管路损坏,发生燃料泄漏,站立了几分钟后还是发生着火并爆炸。通过回放的画面还可以看到,SN10的六个着陆腿中有三个没有完全伸展开来,这说明SN10在结构设计上还是要不断优化。SN11失败的原因推测是由于甲烷轻微泄漏导致的起火损坏了电子设备,最终导致整个星舰爆炸。

此前3月4日测试的SN10算不算成功呢?根据SpaceX的官方说法,算是成功,这种说法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星舰的这些“试验箭”其目的是为了一步步进行技术验证,SN10从发射到抵达10千米级高度,然后进行调姿腹部冲下下落,最后重新调姿到站立在地面上,这一切都正常,验证了流程上的各个环节。

当然很多专家和媒体认为SN10并不成功,因为落地后内部结构还是发生了预料之外的损坏,最终还是爆炸了嘛。其实,算成功也好,算不成功也罢,都不是太重要。今天SN15星舰的完美着陆(没有爆炸)真正征服了所有的人。马斯克这种把做互联网产品的快速迭代模式带到了火箭研发领域,令人耳目一新。

最早今年7月进行星舰的整体入轨飞行

从SpaceX给这艘航天器起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其用途,这是一种能够重复使用,两级入轨的重型火箭发射系统。目标是能够搭载大宗物资往返地球和太空、地球和月球、甚至地球和火星之间,终极愿景甚至支持火星殖民。

目前,我们在提到星舰这个称呼时,特指第二级的飞船部分,就是目前正在测试的部分。飞船部分高50米,直径9米,重约1300吨,安装有3台真空版猛禽发动机和3台海平面版发动机。托举飞船的是一枚更加强大的超重火箭(Super Heavy),这种火箭高72米,直径9米,重达3500吨,安装有28台猛禽发动机。飞船部分加上超重火箭后的总高度达120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超过100吨,一次性可将100名乘客送上太空。

据官方透露,如果一切进行的顺利,星舰飞船加超重火箭的组合将在今年7月份进行一次亚轨道飞行,这将是SpaceX继重型猎鹰之后又拿出的一件惊人作品。

根据规划,7月份的星舰编号为SN20,超重火箭部分编号为BN3。这里简单说一句,SN是Starship Number的缩写,意思是星舰序列号。BN是Booster Number的缩写,意思是助推器序列号。但根据经验看,7月份能进行轨道飞行的可能性不太大。

2018年9月18日,Space X公布前泽友作(Yusaku Maezawa)预购了星舰船票,将作为首位绕月旅行的私人乘客,如果成功,他将成为首位超越地球轨道的商业太空旅客。

资料显示,前泽友作1975年出生,日本收藏家、企业家。他是日本在线时尚零售平台 Start Today、ZOZO 公司创办人(后者 2019 年被 Yahoo! JAPAN 收购)。截至2020年1月,福布斯估计其拥有20亿美元的财富,名列日本富豪榜第22位。

2021年3月2日,日本亿万富豪前泽友作公布了“亲爱的月球(Dear Moon)”计划的动态更新——面向全世界邀请8个人,于2023年免费和他一起乘坐星舰进行一场绕月旅行,3月14日已经截止申请了。

我的一位朋友比较幸运成功申请了本次活动,并收到了官方邮件。他表示,尽管最终能跟随前泽友作先生环月飞行的可能性很小很小,但也不是没有。如果真能选中去月球飞一圈,哪怕冒着生命危险都要去,他宁愿在宇宙星空里化为灰烬,亿万年在苍穹里漂泊,也不愿留在地球上化作一堆肥料参与生物圈下一次循环。

世界最强大的液氧甲烷发动机

有关星舰使用的液氧甲烷“猛禽”发动机,我们在之前的文章《SpaceX星舰从万米高空飘落并稳稳站住 数分钟后发生爆炸》中有过详细科普,这里简单再科普一下。

星舰使用的是以液氧甲烷为燃料的大推力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可达2000多千牛,换算成直觉理解,就是能托举起200多吨的重物,相当于4节载满50吨货物的火车车厢。本次测试使用了3台这样的发动机,上面我们也有提到,完整版的星舰将装有6台这样的发动机,超重火箭则将安装有28台发动机。你可以自己估算一下总推力,非常惊人。

目前,SpaceX星舰的猛禽火箭发动机,贝索斯蓝色起源公司的BE4火箭发动机以及中国民企蓝箭航天的天鹊火箭发动机都是液氧甲烷发动机。

液氧甲烷发动机有什么优点呢?首先,液氧甲烷发动机相较于液氧煤油发动机比冲要大,比冲是火箭发动机常用的衡量指标,其物理意义是,消耗单位质量的燃料,火箭所能获得动量的多少,显然这个数越大越好。其次,甲烷容易燃烧,不容易产生积碳,有利于火箭的重复利用。液氧甲烷发动机相较于液氢液氧发动机则易于设计和维护,而且物美价廉,非常令商业航天公司青睐。值得一提的是,厨房家用煤气罐里储存的就是甲烷。

星舰测试的重要节点事件

2019 年 7 月 26 日,SpaceX对最早的星舰原型机 “星虫”(starhopper)进行了高度20米的自由悬浮测试。

2019年8月27日,SpaceX再次对“星虫”进行测试,成功飞行到150米的高度并安全着陆。

2020年8月5日,星舰原型SN5完成了高度150米的自由悬浮测试。由于没安装头椎,SN5外观看起来就像是一个30多米高的圆柱形不锈钢大水塔。

2020年8月25日,星舰原型SN6同样完成了高度150米的自由悬浮测试。

2020年12月10日,星舰原型SN8进行了12.5公里高度的测试飞行,在最后落地的时候发生坠毁爆炸。

2021年2月3日,星舰原型SN9再次进行了10公里高度的测试飞行,仍然是在最后落地的时候发生坠毁爆炸。

2021年3月4日,星舰原型SN10第三次进行了10公里高度的测试飞行,稳稳落地,但在落地数分钟后,还是发生了爆炸。

2021年3月27日,星舰原型SN11第四次进行了10公里高度的测试飞行,失败的更惨,箭体炸成碎片。

其他的星舰原型要么在地面测试中炸毁,要么完成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目前,准备建造的星舰原型,已经排到了SN20。

J
JohnZhangUSA
1 楼
赞!要做好技术保护。 防火防盗防五毛。
请重新输入2000
2 楼
看来叫加紧制裁特斯拉了 直到他交出技术
n
nyfan
3 楼
博士忙着搞二次文化大革命,没时间搞这些烂玩意
行者陌言
4 楼
不用举国之力也可以做到, 了不起!
h
happyEstate
5 楼
也许过上几十年,甚至百年,人类才会意识到新的大航海时代开始了
S
Sunset_beach
6 楼
>请重新输入2000 发表评论于 2021-05-06 09:44:00 >看来叫加紧制裁特斯拉了 直到他交出技术 Tesla的技术是领先一些,但也没多少,根本不需要制裁,何况MIC的特斯拉还是基本全部国产的。 中国的蔚来,小鹏,吉利电动车的大多数指标和Tesla也差不了多少。未来的电动车市场会类似现在的手机市场,除了Tesla其它全球市场的50%以上会被中国企业占领。
不允许的笔名
7 楼
采用不锈钢是关键之一,把火箭造成白菜价,否则谁也折腾不起。
老寓公
8 楼
防弯道超车。
老寓公
9 楼
防弯道超车。
时光的酒
10 楼
老千人计划成员在去特斯拉公司的路上。。。。
n
needwait..
11 楼
就算有1%可能会失误,也敢用?到别的星球,地形复杂多了。 美国登月时候的技术都是啥?为啥不用老技术?
D
DoctorXI
12 楼
赞一个,美国社会真的是很有星战情节,这估计是大航海时代遗传下来的
D
DoctorXI
13 楼
@ needwait..,老技术那是卯着劲跟苏联竞争的结果,根本不惜成本,现在指望国会拨款根本没洗,所以进入民用航天时代
S
Sam大树
14 楼
马斯克自己准备哪个世纪才上飞船?
晓悟之
15 楼
星舰是星链得以成功的必要条件,当星链低规道卫星数量达到四万个,因为每个卫星寿命平均五年,正常维持星链运行,每年有八千个卫星要替換,猎鹰火箭每次只能承载六十个,每年得发射134次,成本太高,用星舰每次可承载三百个,大大降低成本每年发射次数也减少到二十七次。且不说登火星,单就能挣钱的星链计划,马斯克拼血也得让星舰成功。马斯克首先商人,又是资本主义竞争,挣钱生存第一法则,星链,抢占地球低轨道,太空旅行,等挣钱是第一位。其他象在其他星球建城市等是诗与远方。
d
del_rio
16 楼
祝贺SpaceX星舰完美着陆!对于着陆技术泄密的担心大可不必。美国公司对尖端技术和商业机密的保护是最老道,最有经验的,可以经受公司员工频繁跳巢的冲击和黑客攻击,否则微软,苹果,谷歌,亚马逊不会做到那么大,否则早被竞争者干掉了。老的例子有可口可乐的配方,汽车发动机技术等
河西海龟
17 楼
现在谁敢乘?
D
DoctorXI
18 楼
这个是货运飞船啦
W
Wenosoul
19 楼
有钱能使鬼推磨,不拍他员工不跳槽!?
c
csru
20 楼
马皇帝又要穿新衣服巡游啦,马粉们赶快鼓掌欢呼啊!!
z
zhichi
21 楼
感觉是因为重复老技术没有意义,一定要用新技术登月,就像疫苗,西方竟然没有灭火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