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旅游消费的“含金量”,还是从其对GDP的贡献来讲,对于旅游市场的火爆,都不宜头脑发热,过度拔高。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丨孤云老爹
最近几天,我总有一种幻觉,自己已置身于五一长假周期。每天无论是从朋友圈,还是网上热议话题,感受到的都是扑面而来的旅游气息。
这边,淄博烧烤火出圈,无数人搭火车赶往一个原来可能都没听说过的地方,就为吃一次烧烤;那边,数百人“占领”黄山白云宾馆,就为在大堂打地铺免费过夜。更夸张的是,大学生群体中悄然兴起一股“特种兵旅游”的潮流,学子们可以连夜坐火车,马不停蹄打卡景点,再赶回来上学。
“青春没有售价,硬座直达XX”,在类似口号的鼓吹下,年轻人“诗与远方”的梦想,瞬间被点燃了。
01
相关报道披露的数据,或可以说明上述现象不虚。
据4月21日澎湃新闻报道,携程平台上“五一”国内游订单已追平2019年,同比增长超7倍;出境游预订同比增长超18倍。美团和大众点评的数据显示,“五一”国内游订单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200%,创五年来最高。
另据4月23日北京青年报报道,“五一”国内机票预订数量超过2019年同期,且平均票价涨幅达39%,部分热门航线经济舱机票更是售罄。至于高铁等火车票,之前就有消息称,“五一”抢火车票堪比春运,多条热门线路火车票秒空。
图/网络
住宿方面,最近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出现了“毁约潮”,一些用户原先预定的民宿,纷纷被要求退订。民宿老板的理由千奇百怪,有说在装修的,有说换老板的,甚至还有说倒闭了的。其实,就是之前没想到“五一”住宿这么火爆,想让原先预定的用户退订,自己好卖出更高价格。
同比就是跟去年同期对比,去年国内仍然处在疫情笼罩之下,相比起来,旅游相关数据出现暴增不奇怪,但是跟尚未发生疫情的2019年相比,国内游订单已经追平甚至超过,这就不仅是复苏,还是一种“报复式增长”了。
当然,出境游方面,由于各种条件限制,目前仍处于艰难恢复之中。据飞常准4月23日数据显示,当前单日客运航班量接近1000班次,已恢复至2019年三成以上水平。
但不管从哪个层面来讲,国内旅游市场火爆是正在发生、无可辩驳的一个事实。
02
那么问题来了。不是总有人说,经济不景气,生意越来越难做,钱越来越难赚,怎么旅游市场还能如此火爆?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今年“五一”,是疫情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长假。被疫情困了三年的人们,无论有钱没钱,都憋坏了,都盼望着能够出门旅行。不管是到哪里,近郊游也好、长途游、自驾游也罢,根据自身条件,许多人都会选择出门放松自我。
不说即将到来的“五一”,今年春节后,疫情基本消停后,很多人就迫不及待地开启疫情前的旅行节奏。我一个好朋友,已经出门自驾游好几次了。而在近期,我就负责和接待了两拨来杭州举办的会议活动。无论是商务旅游还是家庭旅游,在疫情后都有了真切的恢复动力。
而旅游市场的火热,在一定程度上和经济大背景的好坏并没有强相关性。除非是过去那种赤贫年代,百业凋谢,否则的话,只要手头有点积蓄的,都会有旅游的需求。这且不说,对于那些高储蓄、高净值的人群,旅游消费开支更加不算什么了。
图/图虫创意
经济景气与否,或许会影响到中低阶层的收入水平,但随着旅游观念的转变,人们的旅行意愿至少暂时不会受到过度压抑。还有,旅游开支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一个家庭年收入20万元,拿一两万元出来旅游,还是可以对付的。哪怕是月收入不足一万的年轻人,买张火车票,到一个城市“穷游”几天,也是能够负担得起的。
所以,只要出行条件允许,而不是碰到类似疫情这种特殊时期,旅游出行的需求自然会率先恢复。
此外,受益于国内高铁网络的四通八达,如今到各大旅游目的地的时间大为缩短,这也给旅游市场的火爆,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这段时间来,多少人星夜赶往淄博“打卡”,可不就是因为交通十分便利嘛。而所谓的“特种兵式”旅游,如果没有高铁,根本就做不到一个周末打卡数个景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五一”到来之前的这拨旅游热潮,贡献最大的应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年轻人和退休老人两大群体。上班族平时难得有假期,这是肯定的。而从社交媒体上可以看到,平时占领各大旅游景点的,超过半数以上都是当代大学生。这主要是因为年轻人体力好、行动力强,说走就走。
至于退休老人群体,则主要是有钱有闲。当下,城市老人依然拿着每年都在上涨的退休金,基本不受经济形势影响,俨然已成为旅游市场的一大主力军。我认识的一些退休人员,隔三岔五就玩“失踪”,到各地旅游。还有些人是“旅居”,在这个地方住上一阵子,到那个地方住上一阵子,过着简直赛似神仙的生活。
年轻人和老人群体,恰恰不是社会的“生产力”,当然更不是推动经济复苏的主力。当前旅游市场的火爆,主要是疫情后的补偿性需求所致,跟国内经济复苏与否关系不大。
03
当前旅游市场的火爆,不仅与经济景气度关系不大,而且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没有想象那么大。
旅游固然可以带动交通、住宿和饮食等消费,但眼下各大城市、景区人满为患,更多只是体现为“人气旺”,人们的消费能力恐怕大不如疫情前。
疫情过后,各地为了拉动消费,促进旅游经济,纷纷推出了各种优惠措施,很多景点免门票。这也是吸引大把年轻人前来打卡的一大原因。
前阵子,黄山推出限量免票活动,吸引大量年轻人涌向当地。即便如此,很多游客上山后,不是选择酒店住宿,而是扎堆在宾馆大堂“免费”过夜,因此还成为热议话题。这是典型的“攒人气”而不是“刺激”消费。
细想,所谓“特种兵式”旅游,不就是“穷游”的代名词吗?我问过00后的外甥女,她前些天到苏州旅游三天,打卡了七八个景点,总共花多少钱?她告诉我,只花了1000元。其中二百多元买火车票,三四百元住宿,还有二三百元买门票,其他就是一些零碎花销,就没了。
如果一个景区里,大部分游客来去匆匆,都是忙着打卡而没有驻足消费,这对当地旅游经济的贡献能有多少?
哪怕是来也来了,消费也消费了,整体而言,旅游经济对GDP的贡献也不过是几个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疫情之前的2019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498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4.56%。而在受疫情影响的2022年,国内旅游收入20444亿元,占全年GDP比重为1.69%,跌破2%。
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从旅游市场的火爆,就推断出国内消费火爆,更不能就此得出国内经济已经全面复苏的结论。
旅游消费,也只是消费的一方面。人们愿意出门旅游,不等于在其他消费上就会“大手大脚”。事实上,眼下颇有些反常的地方就在于,大(件)消费低迷,小(件)消费火热。别看旅游出行热气腾腾,在买房买车等大项开支上,人们依然十分谨慎。
房地产就不说了,在汽车消费方面,尽管今年初以来,各大车企竞相打折促销,力度空前,但乘用车销售业绩依然十分惨淡。根据4月初乘联会发布的数据,今年3月份乘用车市场零售为158.7万辆,同比增长0.3%,环比增长14.3%,创下“本世纪以来最弱的3月环比增速”。各大车企为什么要竞相打折,不就是因为车子不好卖吗?
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也是一直在下滑。根据IDC的报告显示,2022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下降13.2%,创有史以来最大降幅。而根据科纳仕咨询(Canalys)消息,2023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跌12%,是连续第5个季度出现下跌。消费不振,可谓环球“同此凉热”。
所以,无论是从旅游消费的“含金量”,还是从其对GDP的贡献来讲,对于旅游市场的火爆,都不宜头脑发热,过度拔高。
04
当然,旅游热确实能够反映出一种消费信心。
如果对未来没有信心,谁还有心情出去玩呢?
只不过,这种信心也许是短视的,或许是盲目的,还可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并没有太多可供琢磨细究的地方。
就这个话题,我也不是劝人“理性消费”。“理性消费”这个词,多少有些语意不清。究竟怎么花钱才算是“理性消费”呢?其实并没有统一的、准确的答案。
我只是感慨,所谓经济不好,钱难赚,对于尚未踏入社会或初出茅庐的这届年轻人,或许并没有什么“痛感”。从历史的视野,当代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真正经济不好、钱难赚的年代,又如何去体会这些呢。
因此,更不能指望他们能够读懂,张岱说“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背后的那种沉痛心情。
无论是从旅游消费的“含金量”,还是从其对GDP的贡献来讲,对于旅游市场的火爆,都不宜头脑发热,过度拔高。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丨孤云老爹
最近几天,我总有一种幻觉,自己已置身于五一长假周期。每天无论是从朋友圈,还是网上热议话题,感受到的都是扑面而来的旅游气息。
这边,淄博烧烤火出圈,无数人搭火车赶往一个原来可能都没听说过的地方,就为吃一次烧烤;那边,数百人“占领”黄山白云宾馆,就为在大堂打地铺免费过夜。更夸张的是,大学生群体中悄然兴起一股“特种兵旅游”的潮流,学子们可以连夜坐火车,马不停蹄打卡景点,再赶回来上学。
“青春没有售价,硬座直达XX”,在类似口号的鼓吹下,年轻人“诗与远方”的梦想,瞬间被点燃了。
01
相关报道披露的数据,或可以说明上述现象不虚。
据4月21日澎湃新闻报道,携程平台上“五一”国内游订单已追平2019年,同比增长超7倍;出境游预订同比增长超18倍。美团和大众点评的数据显示,“五一”国内游订单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200%,创五年来最高。
另据4月23日北京青年报报道,“五一”国内机票预订数量超过2019年同期,且平均票价涨幅达39%,部分热门航线经济舱机票更是售罄。至于高铁等火车票,之前就有消息称,“五一”抢火车票堪比春运,多条热门线路火车票秒空。
图/网络
住宿方面,最近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出现了“毁约潮”,一些用户原先预定的民宿,纷纷被要求退订。民宿老板的理由千奇百怪,有说在装修的,有说换老板的,甚至还有说倒闭了的。其实,就是之前没想到“五一”住宿这么火爆,想让原先预定的用户退订,自己好卖出更高价格。
同比就是跟去年同期对比,去年国内仍然处在疫情笼罩之下,相比起来,旅游相关数据出现暴增不奇怪,但是跟尚未发生疫情的2019年相比,国内游订单已经追平甚至超过,这就不仅是复苏,还是一种“报复式增长”了。
当然,出境游方面,由于各种条件限制,目前仍处于艰难恢复之中。据飞常准4月23日数据显示,当前单日客运航班量接近1000班次,已恢复至2019年三成以上水平。
但不管从哪个层面来讲,国内旅游市场火爆是正在发生、无可辩驳的一个事实。
02
那么问题来了。不是总有人说,经济不景气,生意越来越难做,钱越来越难赚,怎么旅游市场还能如此火爆?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今年“五一”,是疫情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长假。被疫情困了三年的人们,无论有钱没钱,都憋坏了,都盼望着能够出门旅行。不管是到哪里,近郊游也好、长途游、自驾游也罢,根据自身条件,许多人都会选择出门放松自我。
不说即将到来的“五一”,今年春节后,疫情基本消停后,很多人就迫不及待地开启疫情前的旅行节奏。我一个好朋友,已经出门自驾游好几次了。而在近期,我就负责和接待了两拨来杭州举办的会议活动。无论是商务旅游还是家庭旅游,在疫情后都有了真切的恢复动力。
而旅游市场的火热,在一定程度上和经济大背景的好坏并没有强相关性。除非是过去那种赤贫年代,百业凋谢,否则的话,只要手头有点积蓄的,都会有旅游的需求。这且不说,对于那些高储蓄、高净值的人群,旅游消费开支更加不算什么了。
图/图虫创意
经济景气与否,或许会影响到中低阶层的收入水平,但随着旅游观念的转变,人们的旅行意愿至少暂时不会受到过度压抑。还有,旅游开支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一个家庭年收入20万元,拿一两万元出来旅游,还是可以对付的。哪怕是月收入不足一万的年轻人,买张火车票,到一个城市“穷游”几天,也是能够负担得起的。
所以,只要出行条件允许,而不是碰到类似疫情这种特殊时期,旅游出行的需求自然会率先恢复。
此外,受益于国内高铁网络的四通八达,如今到各大旅游目的地的时间大为缩短,这也给旅游市场的火爆,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这段时间来,多少人星夜赶往淄博“打卡”,可不就是因为交通十分便利嘛。而所谓的“特种兵式”旅游,如果没有高铁,根本就做不到一个周末打卡数个景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五一”到来之前的这拨旅游热潮,贡献最大的应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年轻人和退休老人两大群体。上班族平时难得有假期,这是肯定的。而从社交媒体上可以看到,平时占领各大旅游景点的,超过半数以上都是当代大学生。这主要是因为年轻人体力好、行动力强,说走就走。
至于退休老人群体,则主要是有钱有闲。当下,城市老人依然拿着每年都在上涨的退休金,基本不受经济形势影响,俨然已成为旅游市场的一大主力军。我认识的一些退休人员,隔三岔五就玩“失踪”,到各地旅游。还有些人是“旅居”,在这个地方住上一阵子,到那个地方住上一阵子,过着简直赛似神仙的生活。
年轻人和老人群体,恰恰不是社会的“生产力”,当然更不是推动经济复苏的主力。当前旅游市场的火爆,主要是疫情后的补偿性需求所致,跟国内经济复苏与否关系不大。
03
当前旅游市场的火爆,不仅与经济景气度关系不大,而且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没有想象那么大。
旅游固然可以带动交通、住宿和饮食等消费,但眼下各大城市、景区人满为患,更多只是体现为“人气旺”,人们的消费能力恐怕大不如疫情前。
疫情过后,各地为了拉动消费,促进旅游经济,纷纷推出了各种优惠措施,很多景点免门票。这也是吸引大把年轻人前来打卡的一大原因。
前阵子,黄山推出限量免票活动,吸引大量年轻人涌向当地。即便如此,很多游客上山后,不是选择酒店住宿,而是扎堆在宾馆大堂“免费”过夜,因此还成为热议话题。这是典型的“攒人气”而不是“刺激”消费。
细想,所谓“特种兵式”旅游,不就是“穷游”的代名词吗?我问过00后的外甥女,她前些天到苏州旅游三天,打卡了七八个景点,总共花多少钱?她告诉我,只花了1000元。其中二百多元买火车票,三四百元住宿,还有二三百元买门票,其他就是一些零碎花销,就没了。
图/图虫创意
如果一个景区里,大部分游客来去匆匆,都是忙着打卡而没有驻足消费,这对当地旅游经济的贡献能有多少?
哪怕是来也来了,消费也消费了,整体而言,旅游经济对GDP的贡献也不过是几个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疫情之前的2019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498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4.56%。而在受疫情影响的2022年,国内旅游收入20444亿元,占全年GDP比重为1.69%,跌破2%。
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从旅游市场的火爆,就推断出国内消费火爆,更不能就此得出国内经济已经全面复苏的结论。
旅游消费,也只是消费的一方面。人们愿意出门旅游,不等于在其他消费上就会“大手大脚”。事实上,眼下颇有些反常的地方就在于,大(件)消费低迷,小(件)消费火热。别看旅游出行热气腾腾,在买房买车等大项开支上,人们依然十分谨慎。
房地产就不说了,在汽车消费方面,尽管今年初以来,各大车企竞相打折促销,力度空前,但乘用车销售业绩依然十分惨淡。根据4月初乘联会发布的数据,今年3月份乘用车市场零售为158.7万辆,同比增长0.3%,环比增长14.3%,创下“本世纪以来最弱的3月环比增速”。各大车企为什么要竞相打折,不就是因为车子不好卖吗?
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也是一直在下滑。根据IDC的报告显示,2022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下降13.2%,创有史以来最大降幅。而根据科纳仕咨询(Canalys)消息,2023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跌12%,是连续第5个季度出现下跌。消费不振,可谓环球“同此凉热”。
所以,无论是从旅游消费的“含金量”,还是从其对GDP的贡献来讲,对于旅游市场的火爆,都不宜头脑发热,过度拔高。
04
当然,旅游热确实能够反映出一种消费信心。
如果对未来没有信心,谁还有心情出去玩呢?
只不过,这种信心也许是短视的,或许是盲目的,还可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并没有太多可供琢磨细究的地方。
就这个话题,我也不是劝人“理性消费”。“理性消费”这个词,多少有些语意不清。究竟怎么花钱才算是“理性消费”呢?其实并没有统一的、准确的答案。
我只是感慨,所谓经济不好,钱难赚,对于尚未踏入社会或初出茅庐的这届年轻人,或许并没有什么“痛感”。从历史的视野,当代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真正经济不好、钱难赚的年代,又如何去体会这些呢。
因此,更不能指望他们能够读懂,张岱说“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背后的那种沉痛心情。